券商行業的未來怎麼樣?

米斯特庫

對於這個問題,首席投資官評論員李睿陽認為:

券商這個行業,未來會一直好下去;但是,很可能不會像現在這麼好。

首先,之所以說未來一直會好下去,是因為行業屬性決定的。我們知道,金融市場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促進資金的合理配置,把合適的錢投資到應該投資的地方去。只要市場經濟一直存在,金融市場的這一功能就會一直髮揮作用。而券商作為實現這一功能的重要渠道之一,(比如說,投行部門,促進客戶和企業之間的對接;研究所,向資金持有方推薦更值得投資的公司),基本不存在消亡的可能。

那麼,為什麼又說不會像現在這麼好呢?首先,當今金融行業獲得的受益相較於其他行業實在偏高,高收益帶來了強大的競爭,很多高學歷的人才都流向了這個行業。那麼結果,自然就是供大於求帶來行業人員收益水平的下降(相對下降,即收入增速相對別的行業可能不會那麼快)。未來,金融行業平均收入可能還會較別的行業高(畢竟作用關鍵),但是也會逐漸恢復到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


首席投資官

券商是一個不錯的行業。利潤高。但是基本要名校碩士。


CDR 試點有望加速上市公司迴歸,為國內資本市場引入活水。預計首批試點的目標企業規模預計達 9 萬億元,預計 CDR 貢獻收入約佔 17 年營收的 2%-10%。擁有全球業務佈局的綜合性龍頭券商更具有優勢,推薦中金公司、華泰證券。


CDR 試點有望加速上市公司迴歸。

3 月 30 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證監會將不斷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和監管規則,穩妥推動 CDR 試點工作,我們認為 CDR 可能會盡快落地。過去 A 股上市的兩大硬性指標阻礙了國內一批優質互聯網企業在國內

上市,CDR 的推出有望為優質企業打通直接融資的渠道;此外,過去境外的企業想回歸 A 股,往往需要經過拆除 VIE 結構、私有化、迴歸等流程,過程繁瑣用時冗長,CDR 推出以後,有望推動境外上市公司加速回歸。


CDR 將為國內資本市場引入活水。

在 A 股嚴苛的發行制度下,新經濟體的獨角獸企業或是由於盈利能力或是公司架構的因素,無法滿足 A 股上市條件,導致大量優質上市資源流失海外。支持這類企業在境內上市,有助於提升 A 股上市公司質量,推動實體經濟的變革,增強境內市場的全球影響力;同時新經濟企業的迴歸會有效改善 A 股結構,給予國內投資者分享新經濟發展紅利的機會;

CDR 的出現也有望幫助獨角獸企業突破對公司架構等的限制,打通國內直接融

資的渠道。


首批試點的目標企業規模預計達 9 萬億元;預計首批發行規模為 2017 年 IPO

募資規模的 2-6 倍。


市值約為 7 萬億元


另一部分則是當前處於快速增長,在行業內處於相對領先地位的尚未上市的中國公司,我們篩選出的 34 家符合標準的獨角獸企業目前估值預期約為 2 萬億元。在 CDR 發行比例分別為 5%、10%和 15%的假設下,我們預計潛在的 CDR 發行規模分別為 4500、9000 和 13500 億元,約佔 A 股市

值的 0.8%、1.6%和 2.5%,為 2017 年 IPO 募資規模的 2、4、6 倍。


CDR 將從三方面直接增厚券商營業收入,預計 CDR 貢獻收入約佔 17 年營收的

2%-10%


由於國內分業監管的特性,國內券商憑藉豐富的資本市場運營經驗以及一二級市場業務優勢,有望直接分享 CDR 紅利。我們認為 CDR 將直接增厚券商的承銷、託管及交易佣金收入,龍頭券商有望直接分享政策紅利。預計 CDR帶來的三項潛在收入合計 50 -310 億元,佔 17 年行業營收的 2%-10%(其中承銷收入 45 -270 億元、託管費用收入 1.40- 10.37 億元、佣金收入 3.28-29.48

億元)。


擁有全球業務佈局的綜合性龍頭券商更具有優勢。


CDR 的發行涉及境內外兩個市場,需要券商擁有廣泛的海外分支機構,較強的境內外證券市場發行運作能力,優秀的清算能力,與律所、會計、審計和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的協調能力。因此我們看好業務鏈條齊全、境內外業務具有豐富經驗的大型券商,中金

公司、華泰證券。


懂財帝

題主問的是職業是不是嚴重過剩,以我多年的經驗來看,券商也是有周期的,行情好的時候,你會看到你的朋友圈各種“海外遊、自駕遊、歡樂頌”,行情不好的時候你會看到你的朋友圈各種心靈雞湯。

另外,還有一個標誌性的行為,去上海的星巴克看看,如果人滿為患,行情很好,如果人都沒坐滿,可想而知,最近行情不好。

券商行業發展這麼多年,可以說,我國目前的券商是比較完善和成熟的,券商的小夥伴們也很拼命,努力寫報告,努力寫材料,努力貼發票,努力賺命錢,這麼多年來,無數的優秀少年踏入了券商的行業,離開時已然成為了“禿頂青年”

那麼券商行業未來怎麼樣,肯定會好的,我說這話的意思是以後肯定會有更多的業務做得,也會有更多的業務需要更多的新人參與,當然現在新人不好進券商,或進入券商之後沒多少活可幹,因為這是大環境導致的,普遍現在大家比較清閒,所以不要氣餒,因為沒有活幹,你還要考CPA/CFA/保代/司法等等,還有好多需要熬夜的通宵

少年,券商不是職業的終點,是搬磚的起點,只有有磚的時候努力搬,沒磚的時候找磚搬,才能搬到行業最前端,未來躺著私募合夥人的椅子上看著管理費收入的時候,這才說明你到了“搬磚”的最高境界


sesameYang

作為在券商工作近十年的從業人員,感覺有必要和大家談談券商行業,讓有意從事這個行業的朋友瞭解券商行業的真實情況。

首先,概況說一下,券商行業的未來怎麼樣?我認為發展空間巨大,但是這個發展的時間是漫長的,很難說。之所以說發展空間巨大,原理很簡單,就拿我的崗位來說,我是做投顧的。目前全國股民一億多,但是投顧僅三萬多名。這個服務空間太大了。股市投資以及其它財富管理,需要大量的人才,而目前這個服務市場基本上處於零散狀態,根本沒有形成規模。所以,券商未來的發展空間真的很大很大。但是,券商屬於金融行業,金融監管很嚴,基本上券商無法自己主動提升經營模式。所以,券商的發展受政策的影響太大。要何時才能進入大發展的階段,還是要看管理層何時放寬政策,所以這個發展的時間就很難確定了。

其次,說一下券商目前的情況。說老實話,券商目前的經營很不樂觀。因為券商目前的收入主要來自於經紀業務,而經紀業務又是和股市的行情直接掛鉤的。所以,牛市時券商基本都不錯,但是非牛市時則大多數慘淡經營。如2017年,虧損經營的券商接近一半,只有少數大券商存量客戶較多相對收入好一點。按照股市的術語,券商目前也屬於熊市階段。如果進入券商短時間就要好的發展,不太現實。但是,從中長線的角度看,現在進入券商工作可能比較好,很可能抄了箇中長線大底。所以,是否要進入券商工作,需要看個人的職業規劃。

總的來說,券商目前經紀業務是過度競爭,但是其它業務(如財富管理等)則是處於未開發的處女地,需要大量人才。注意,券商不是人才過剩,而是缺乏人才。目前很多營業部招聘都很難,因為很多人只看目前的狀態,沒有看到未來。按照我的感受,很多券商目前也是在積極升級改進經營模式,很可能不遠的未來就有一定的成效,對此我是很有信心的。


思考A股

這個行業未來必定會解散,因為這幾百萬券商全靠投資者用家裡錢拿來供養的,當投資人錢被上巿公司券商行業印花稅吸乾後,就會樹倒猢猻散,比如2000年底上證指數收盤2074點,A股經過18年健康發展,上證指數上漲不足1000點,如果扣除上證50指數狂拉失直部分,18年平均上漲不足40點,憑這點漲幅單供印花稅都不夠,發生這樣事雖然股民都難以接受,但這都是命別怨誰,再說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但股民家裡錢榨完了券商們也應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