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養的時間越長越好嗎?

甜寶愛學習

母乳餵養的媽媽周圍經常有這樣一些“好意”的聲音:孩子一歲了要多吃飯,你的奶那麼淡沒有營養該忌奶了;餵奶時間長了孩子容易戀奶……等等類似的勸告。而支持母乳餵養的醫務人員卻告訴媽媽們給寶寶多喂幾年母乳,時間越長越好。誰說的對呢,母乳餵養真的是時間越長越好嗎?

母乳餵養對母嬰健康有很多健康益處

《201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WHO 都建議媽媽產後給寶寶餵母乳2歲及2歲以上。也就是說可以在寶寶2歲繼續母乳餵養,直到寶寶自動離乳。母乳餵養是2歲以內寶寶重要的營養來源,媽媽親喂的母乳餵養方式也是促進寶寶身心發育的自然方法。媽媽母乳餵養時間長,患乳腺腫瘤、卵巢腫瘤等疾病的風險會降低。所以如果媽媽能給2歲以上的寶寶繼續母乳是對的。

2歲以後母乳餵養既是營養來源也是心理安慰劑

從營養角度講,寶寶2歲以後腸道已經成熟,完全可以消化牛奶等其它奶類,牛奶蛋白過敏的風險也同時降低,母乳的營養對寶寶來說已經弱化,而在媽媽懷裡吃幾口奶成為寶寶心理發展過程的安慰劑。如果是經濟水平落後地區,不易獲得安全的牛奶等奶類,母乳依然是寶寶2歲後重要的奶類來源。

母乳喂多久取決於母嬰意願

決定繼續母乳餵養還是離乳應該是媽媽和寶寶的自主意願。媽媽因為工作忙碌無法背奶,或泌乳量減少不能滿足寶寶的營養需要,可以繼續在母乳餵養的基礎上添加嬰兒配方食品(嬰兒配方粉)。如果媽媽認為繼續母乳餵養會嚴重影響自己的工作,或感覺背奶辛苦心理壓力大,也可以自行決定讓寶寶離乳。有時候寶寶會主動離乳,媽媽也要尊重寶寶的意願,真實面對寶寶不需要自己哺乳時的不捨。

母乳餵養時間長不會導致寶寶戀奶

很多人擔心母乳餵養時間過久寶寶會戀奶,不喜歡吃飯菜影響長身體。其實媽媽的乳房是寶寶的安全基地,隨著寶寶的身體活動增加,而語言表達和情緒自我管理能力還沒有成熟時,寶寶經常回到媽媽懷裡吃幾口母乳,尋找媽媽的安慰和確定感是寶寶心理發展的正常過程,沒有必要因此擔心寶寶以後會戀奶影響吃正常飯菜。如果一直對寶寶說不能戀奶,吃奶丟人,反而強化寶寶吃奶行為,增加寶寶心理負擔。

母乳餵養時間越長,媽媽和寶寶的健康受益就越多,何時離乳也是媽媽和寶寶共同商量和努力的結果,讓母乳餵養有好的開始也有美好的結束。


營養百事通

我並不認為母乳餵養時間越長越好。

母乳對於0-6個月的新生兒是最好的食品。代乳品一直在模仿母乳但從來不能超越母乳。除了在某些患有特殊疾病孩子不能母乳餵養才需要特殊的奶粉。

因為母乳的無可替代的地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0-6個月純母乳餵養、2歲內要母乳餵養。目前也流行自然離乳,因此很多人嘗試哺乳更長的時間。有些人母乳餵養到3歲、4歲甚至更久。維持更長時間母乳餵養能有利於維持母子的感情。

推薦母乳餵養到2歲以及自然離乳都是在考慮孩子的需要和感受的角度出發。

純母乳餵養、母乳餵養期間女性為了孩子作出了巨大的犧牲,這是不可否認的。女性要忍受乳房的疼痛,與孩子朝夕相處也犧牲了個人的休息、娛樂甚至工作的時間。而乳汁的分泌也加重了營養負擔。

而孩子兩歲後主要的營養來源應該不依賴於母乳,應該以吃飯為主。乳汁只是補充蛋白質和鈣。奶粉或者純牛乳可以代替母乳。

因此我認為在孩子兩歲以後,從孩子營養的角度考慮可以斷乳。但是否選擇斷乳那是母親的權利和自由。只要做母親的原意可以提前斷乳或者自然離乳。

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品而一些代乳品也足夠好。媽媽們沒有必要因為沒有哺乳足夠長的時間而愧疚。除了母乳餵養母愛有更多的表達方式。


婦產科醫生王玉玲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最佳的營養支持。有利於嬰兒腸道健康微生態環境建立和腸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過敏發生的風險。母乳餵養營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環境,給嬰兒最大的安全感,有利於嬰兒心理行為和情感發展;母乳餵養的嬰兒最聰明。母乳餵養經濟、安全又方便,同時有利於避免母體產後體重滯留,並降低母體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那是不是母乳餵養越久越好呢?母乳餵養應持續到什麼時候適宜?

母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堅持純母乳餵養至6個月,滿6個月起開始逐漸添加輔食,但母乳餵養應繼續,只是在不同時間階段母乳餵養量逐漸減少而已。為保證能量及蛋白質、鈣等重要營養素的供給,7-9月齡嬰兒每天的母乳量應不低於600ml,餵養次數不少於4次;10-12月齡嬰兒每天母乳量約600ml,應餵養4次;而13-24月齡幼兒每天母乳量約500ml。不能母乳餵養或母乳不足時,需要以配方奶作為母乳的補充。

嬰兒滿6月齡後仍然可以從繼續母乳餵養中獲得能量以及各種重要營養素,還有抗體、母乳低聚糖等各種免疫保護因子。7-24月齡嬰幼兒繼續母乳餵養可顯著減少腹瀉、中耳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繼續母乳餵養還可減少嬰幼兒食物過敏、特應性皮炎等過敏性疾病;此外,母乳餵養的嬰兒到了成人期時,其身高更高、肥胖及各種代謝性疾病明顯減少。與此同時,繼續母乳餵養還可增進母子間的情感連接,促進嬰幼兒神經、心理發育,母乳餵養時間越長,母嬰雙方的獲益越多。因此7-24月齡嬰兒應繼續母乳餵養。但母乳餵養也不能無限期的“久”下去,畢竟從嬰兒到幼兒階段還是應該逐幫助寶寶們漸脫離對母乳和媽媽的依賴感,培養其獨立性。所以媽媽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用母乳親喂寶寶,最好是堅持到1-2歲。

張帆 營養學博士


馬博士健康團

Hello親愛的寶爸寶媽,蜜桃姐姐來咯!

母乳餵養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哦,還是因人而異的。家長先看看延長母乳餵養的利弊吧。

延長母乳餵養的好處是什麼?

即使孩子從固體食物中獲取大部分營養,母乳仍然能提供熱量、生長激素、有價值的免疫、維生素和酶。研究表明,母乳餵養的幼兒患病率低於同齡人。

當孩子生病時,母乳可能是他唯一能吃的東西。這有助於他保持水分並增強免疫系統。

母乳餵養對媽媽的健康也有好處。與從未母乳餵養的婦女相比,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的幾率較低。

當孩子變得更加自立時,母乳餵養可以成為情感支持的重要來源。有時人們認為過早斷奶會幫助他培養一種強烈的自我價值感和獨立性。但是,強迫孩子的發育準備不一定會創造一個更自信的孩子,甚至可能使他更貼近停止生長。

如果和孩子要在陌生的地方旅行並過夜,那麼媽媽的乳房可能是緩解孩子恐懼的最好方法,讓他感到更安全。

繼續母乳餵養有助於控制體重。一些研究表明,母乳餵養加上健康的飲食和鍛鍊可以使你保持身體健康。

媽媽可以延遲母乳餵養一年或一年以上的人,但是如果當孩子準備好的時候,自然斷奶較好。

延長母乳餵養的缺點是什麼?

那些認為寶寶明明大了,但是媽媽還在餵母乳很奇怪的人可能會做出評論或批評。如果媽媽想避免這些評論,最好在公共場合對母乳餵養更加謹慎。如果孩子習慣性地在公共場合舉起媽媽的襯衫並要求喝奶,這可能很困難。

許多媽媽對於試圖讓一個倔強的兩歲孩子斷奶或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時間表去斷奶感到緊張。當然,媽媽可以隨時讓孩子戒奶,但如果自己要工作,為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就需要用其他食物、飲料或活動吸引孩子。

孩子在厭煩的時候可能會開始依賴乳房,或者覺得這是吸引媽媽注意力的唯一途徑。所以媽媽們有時候會很累。


蜜桃姐姐

答:母乳餵養最好到寶寶8個月到1歲左右!!!!

首先,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提倡母乳餵養,因為母乳所含有的成分價值很高,對寶寶和媽媽的健康都百利而無一害。母乳是媽媽給寶寶最好的禮物,是寶寶最初的營養食品。每個媽媽都知道母乳餵養對寶寶是有好處的,比如它能促進寶寶的發育,增強寶寶抵抗力”,但是,也許你並不知道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衛生部都建議母乳餵養可以持續到兩週歲,當然這期間在進行母乳餵養的同時,寶寶到6個月可以添加輔食,混合餵養或純人工餵養(如配方奶粉)的孩子,可在4-6個月添加輔食。不過,考慮到孕媽們法定產假只有只有3個月左右,不少職業女性很難堅持長期對寶寶進行母乳餵養,因此,有相關專家表示,母乳餵養最好到寶寶8個月到1歲左右!!!!!

如果想要在8個月斷奶,那麼寶媽們最好是從6個月開始,逐漸減少哺乳次數,並以輔食等寶寶食物代替。另外還要注意斷奶的季節,媽媽最好選擇春秋兩季,這時候氣溫不高不低,比較適合給寶寶斷奶,寶寶也容易適應。不過,如果寶寶身體狀況較差或容易生病的,尤其有過敏體質或腸道有問題的寶寶,則建議寶媽哺乳推遲至1歲,最長也可以推遲到2歲,這樣有利於寶寶身體恢復~~~~~~~~


孕媽學堂

看到不靠譜的回答就想先來闢謠一下,我經常聽到別人問我,說老人家說母乳超過6個月就沒有營養了,和水一樣,所以有的老人會勸媽媽過了6個月就不要再餵奶了。我想說,母乳的組分基本上是恆定的,變化不會特別大,說6個月之後和水一樣簡直是無稽之談,裡面的蛋白質、糖類、脂肪等營養還是非常豐富的,如果真的6個月之後和水一樣,那麼之前沒有奶粉,孩子都怎麼活呢?另外,WHO等國際權威機構都建議,最好能(如果有條件的話)母乳餵養到2歲,也有的機構建議餵養到一歲,然後可以直接喝鮮奶。從來沒有一個權威機構或者科學研究說過母乳過了6個月沒有營養。

下面直接回答這個問題,母乳餵養的時間,我個人覺得當然不是越長越好。小孩子太大了之後,比如上了幼兒園,尤其是男孩,對性別的意識逐漸建立了,本來異性的家長就應該在身體接觸上有所顧忌了,比如我們都知道,爸爸不應該在女孩子面前裸體,或者爸爸不應該給女孩子洗澡,那麼餵奶也差不多,可以想象一個五歲的男孩子如果持續吃奶,那麼在心理成長上也並不是那麼健康了。

我覺得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母乳餵養的態度是越來越包容了,大家都想做盡職的媽媽,基本上也都會盡量長地喂孩子,不過我覺得大家也需要理解,現代社會也應該包容女性想回歸職場的心情,在要求媽媽哺乳的時候,也要考慮她們的工作的心理需求,比如有的人的確工作特別忙,或者吸奶非常不現實,在這種情況下,也不用一定用母乳餵養6個月、2年或者1年來要求她們。


桔子幫小幫主

下面居然有人說母乳三個月後沒營養,我簡直氣不打一處來了!簡直誤導到極點!

母乳,是母親賜給寶寶最天然、最有營養的食物。母乳餵養,也是母親與孩子之間最美好的互動。當孩子離開溫暖的子宮,降臨到這個陌生世界,唯一能讓他感到熟悉和溫暖的就是湧入母親的懷抱,吮吸母親甘甜的乳汁。

神奇的母乳,母親的恩賜

專家表示,目前估計母乳中可能有2000多種成分,各種營養成分全面、均衡、適量,最適合嬰兒生長髮育。但現在的技術能分離出來的只有200多種營養成分,包括維生素、礦物質、生長因子、抗菌因子、酶類等,它們各司其職,管著孩子智力、體力等各個方面的生長髮育。很多成分還未破解。而配方奶粉中僅含有40多種營養成分。母乳所含的營養物質是配方奶粉的五倍以上!

一滴奶粉VS一滴母乳

在顯微鏡下,一滴奶粉和一滴母乳有著巨大的差別

母乳對於寶寶的好處

母乳餵養對媽媽也是極好的

母乳餵養最好到2歲

幾乎所有權威機構(這裡包括了美國AAP,國內膳食指南等)都建議至少餵養到1歲,並且最好能夠堅持母乳餵養到2歲。所以有些老人家會說“1歲以後母乳沒有營養了”,這些都是沒有任何根據的,請一定要堅持科學育兒。


T媽陪娃玩

母乳是小寶寶最好的食物,是其他任何奶粉、牛奶無法代替的,但是母乳餵養也有一個時間段,隨著寶寶的不斷成長,母乳不能全面滿足其生長髮育所需的全部營養了,需要添加其他的輔食。那麼母乳餵養時間是越長越好嗎?

1、母乳在前六個月裡免疫球蛋白、脂肪、乳糖的含量都比較高,這個時間提倡單純母乳餵養,母乳中的成分已足夠滿足孩子的需要,並且還能減少感冒、發熱、肺部感染等疾病。

但是六個月後,母乳營養價值就沒有那麼高了,因為此時免疫球蛋白已經降低,單純母乳餵養。孩子容易發生感冒等疾病,因此母乳並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想要獲得更多的營養補充,就需要添加輔食了。

2、母乳餵養至少要6個月,8個月可以考慮給寶寶斷奶,當然能餵養更久當然更好。如果條件允許,寶寶吃母乳的同時也添加輔食,並且接受情況良好的話,也可延遲斷奶的時間。

母乳不同的時間營養成分有所不同,但是都比一些配方奶粉有營養。如果寶寶身體狀況較差或比較容易生病,尤其是過敏體質或腸道有問題的寶寶,建議媽媽哺乳至1歲以上,這樣有利於寶寶身體恢復。

3、母乳餵養在一至兩歲左右以後,營養成分就下降了,如果單純的母乳餵養容易導致營養不良、生長髮育不良、抵抗力下降等,影響孩子健康。

總之,母乳餵養是時間越長越好,因為母乳含有豐富的營養鈣、維生素、免疫球蛋白等,但六個月後要適當添加輔食,這樣更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


家庭醫生在線網

  楊女士今年28歲,在一家企業任文職。去年夏天她喜獲足月麟兒,精心呵護,全天純母乳餵養。她從報上看到,眼下母乳餵養的年輕媽媽並不多,她內心裡也一直引以為豪。

  再看楊女士自己,瘦瘦小小,面色不佳,楊女士不好意思地說:“其實寶寶3個月後,奶水就很淡了,現在更稀薄得像米湯。”範靜怡恍然大悟,寶寶的問題多半是餵養不當,不妨先改用配方奶粉,添加輔食試試,1個月後再複診。

  昨日,楊女士一臉喜氣抱著寶寶複診,孩子胖了不少,能爬能坐,攥著醫生的聽筒呵呵直笑。 範靜怡告訴楊女士,改善餵養方式後,寶寶很快就能跟上同齡人的步伐,而從神經內科的專業角度來看,新生兒的腦組織尚在發育中,各人快慢不同,調整飲食並不會影響日後成長。

  這個媽媽口味太清淡 輔食沒跟上

  範靜怡分析,楊女士的食譜不合理,直接導致了奶水質量不高。她告訴範靜怡,自己平時不愛吃魚、肉等葷腥,哺乳期只為了發奶,勉強喝了一次鯽魚湯,此後為保證營養,只增加了米飯、青菜、豆製品的分量,沒想到空有量沒有質。

  單靠母乳難以滿足營養需求。

  範靜怡認為,楊女士本身營養狀況不佳,飲食結構也證實了奶水營養失衡,加上完全缺乏輔食,最後導致寶寶肌力、腦部發育遲緩。

  母乳餵養時間越長越好? 5歲寶寶三餐只吃“稀糊糊”

  

  汪女士家住漢口的航空新村,曾經是堅定的“純母乳餵養派”。前日,她焦急地向肖芳問診,孩子今年都5歲了,每天只吃糊糊,明年上學該怎麼辦吶!

  汪女士生下兒子後,奶水充足,也樂得一直母乳餵養,直到兒子2歲後,奶水自然消退才停止。期間各種問題一一顯現,最關鍵的是兒子壓根不碰飯、菜,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家人驚訝地發現,把飯菜打成糊糊以後,孩子才會乖乖吃,或者說喝下去。

  此後,攪拌機成了汪女士家最重要的小家電,每天上午她都要幫兒子準備三餐“糊糊”。汪女士沮喪告訴肖芳:“還得是加水的稀糊糊,乾的都不碰。”

  常年如此,這名孩子身高、體重都低於同齡人的標準。更嚴重的是,肖芳發現孩子的舌頭沒有通過咀嚼充分鍛鍊,語言功能大受影響,口齒不清,也不願意開口說話,性格內向冷淡。

  奶水越濃稠越好? 3歲寶寶肋骨外翻

  哈哈去年9月上幼兒園,入院檢查時發現肋骨外翻,醫生說這是佝僂病的後遺症。最近媽媽帶他到市婦幼保健院詳細檢查才知道,原來是奶水太足太濃惹的禍。

  肖芳分析,哈哈的母乳中脂肪含量偏高,導致身體偏胖、發育較快,但母乳中其他營養成分跟不上,導致孩子缺鈣、抵抗力不強。

  肖芳說,如母乳營養不均衡、脂肪過多,寶寶偏胖,建議媽媽們多吃黑木耳、紫菜、海帶等食品補鈣,額外吃點鈣片;多帶孩子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加強對鈣的吸收。

  母乳餵養最健康? 添加輔食不及時會“隱形貧血”

  黃志娟說,新生兒體內的鐵元素主要從母體帶出,約半年後消耗大半,這時寶寶正處於斷奶與添加輔食的磨合期,僅靠母乳難以滿足鐵的需要,添加輔食不當就會導致隱形貧血。

  母乳營養“無死角”? 缺乏維生素K會導致顱內出血

  

  劉智勝說,聞聞是因母乳餵養中缺乏維生素K,所致的顱內出血。“母乳維生素K的含量只有牛奶的1/4,母乳中含有大量的乳酸桿菌和免疫球蛋白A,這些也會抑制嬰兒腸道中維生素K的合成。”

  據瞭解,為應對上述突發狀況,該院產科現已基本普及為每個出生嬰兒注射一針預防性維生素K,效果確切,花費不到一元。

  肖芳建議,媽媽們還可以選擇從自己開始預防,比如孕後期3個月內肌注維生素K,次數大約為3—5次,或者產前2個星期口服維生素K,或者懷孕時以及產後多吃水果、綠葉蔬菜等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都能增加體內維生素K的含量,從而提高母乳中維生素K的含量。

  母乳餵養可持續到2歲但添加輔食應從4個月開始

  根據世衛組織的建議,母乳餵養可以持續到2歲。但必須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能一味依賴單一母乳,一定要及時添加輔食。

  肖芳說,頭3個月母乳是唯一的最佳食物,3個月後就能添加一些維生素C,4個月後寶寶的口腔開始分泌唾液,能夠分解澱粉酶了,這時就可以添加米粉一類的輔食了。添加輔食的順序依次為:強化鐵質的米粉、榨煮的果蔬、各種肉類、蛋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添加輔食宜早不宜遲,寶寶7個月以後再添加輔食就比較困難了,那時寶寶心智已開,會排斥沒有吃過的東西,而他的舌頭習慣於吮吸液體,不習慣飯、菜的各種形狀塊、質地,連帶吞嚥功能都會受影響,到時候寶寶光吃飯一項就會成為讓大人頭痛大難題。

  母乳餵養對寶寶有好處,但是媽媽們也不要鑽牛角尖,隨著寶寶的長大,要適當的給寶寶添加輔食,這對寶寶獲取全面營養有保障。且母乳餵養不是越久越好,過長不利於孩子身心成長。


天天之我愛公益

母乳餵養有如下好處:

一、營養

母乳營養豐富,有豐富而易吸收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母乳含白蛋白多、酪蛋白少,易被消化吸收;母乳中的脂肪為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價值高。顆粒小,有利消化化吸收;母乳中乳糖含量多,有利於乳酸桿菌生長。

母乳含鐵雖不多,但很易吸收利用。母乳鐵利用率達到50%。母乳餵養可防止以後的兒童期肥胖。

母乳有很多增強免疫力的成分,使小兒可免得某些疾病。母乳中含有一種雙歧因子,它有助於嬰兒腸道內乳酸桿菌的生長,阻止有害菌的生長,從而預防腹瀉的發生。

母乳的成分能隨著寶寶發育的需要相應地發生變化。媽媽產後1-2天內分泌的乳汁叫初乳,色黃質稀,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固體成分,還有輕瀉作用,利於新生兒排出胎糞。

二、對乳母而言

母乳餵養還可刺激母親子宮收縮,促其早日恢復。哺乳母親也較少發生乳腺癌。而母乳也可以消耗乳母體內多餘的脂肪和水分,有利於產後修身。

新生兒吮奶可刺激母親的垂體泌乳素的分泌,促進泌乳,並能促進子宮的收縮,有利於產婦的子宮復舊和排盡惡露,減少產婦出血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寶寶的吸吮動作也會使媽媽體內分泌有助於放鬆的激素。許多工作繁忙的母親都反映,忙碌一天之後,餵奶能夠讓自己放鬆下來,勞累疲乏的感覺會隨之自然消失。

三、經濟而有方便

廉價;母乳是不用花錢買的,它只需要母親每天多攝入500卡熱量的食物。母乳既不會太涼也不會太熱,嬰兒隨時可以吸吮。

四、增進母子感情

在哺乳過程中母子肌膚密切接觸,可以增強母子之間的感情,並且母親可以及時感覺嬰兒體溫是否正常,及早發現某些疾病。

什麼時候斷母乳最好?

目前國內大部分嬰兒都會在6個月到一歲之間斷母乳。這與產假的長度很有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是純母乳餵哺6個月, 母乳可持續兩年或以上。很多媽媽上班後, 仍然完全或部分母乳餵哺。

最好是按寶寶的需要斷母乳, 這樣寶寶才較容易適應。 你可以考慮在寶寶已經進食固體食物,或開始使用杯飲用時才開始斷母乳。

我國平均母乳餵養持續時間為7.42個月(±5.60),分佈範圍為1-40個月。隨著小兒年齡的增長,母乳餵養率下降明顯,47.75%的6-12個月嬰兒仍在母乳餵養,12~18個月的嬰幼兒中母乳餵養的比例為16.94%。

無論何時開始, 斷奶不應該是一件有壓力的事( 避免在家庭有大變動時開始)。斷母乳應是漸進的。 理想的斷母乳可能需要幾星期或幾個月。 按步就班的斷母乳對媽媽與寶寶都有好處。

母乳餵養多久最合適?

母乳餵養時間,一般認為以6個月到2歲為佳。母乳餵養多久才好,也要根據乳母的身體狀況決定。

一般認為,最佳斷奶月齡在城鎮為出生8~12個月,農村可延長到12~18個月。但是,如果乳母體質差,平時泌乳量又不足,可適當提前斷奶。

如果乳母體質好,泌乳仍處於旺盛狀態或因嬰兒體弱多病,斷奶有損嬰兒健康,也可適當推遲斷奶時間,但最遲也不得超過2歲為宜。

此外,斷奶的具體時間宜在春季或秋季。

而世界衛生組織強烈建議,在嬰兒最初6個月內給予純母乳餵養。6個月至2歲或更長時間內,在繼續母乳餵養的同時,要補充其他的食物。

世界衛生組織確認:“母乳是嬰兒最好的營養食品。”母乳含有多種免疫成分、比牛奶更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促進嬰兒腦發育的牛磺酸等。所以母乳餵養時間可以適當延長,而不是如常規的觀念“母乳六個月以後就沒有營養”那樣。

有什麼情況不能餵母乳?

儘管我們常說,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但這個並不是四海放之皆準的道理,並不是所有的媽咪都適合母乳餵養。遇到以下情況的時候,就要及時戒斷母乳,而有一些疾病,就是從寶寶一出生開始就不適合餵母乳的。

2、患傳染病時 媽媽患有嚴重傳染病時不能餵奶,以防傳染給寶寶。如媽媽患有肝炎、肺病時,就必須停止母乳餵養。

4、接觸有毒化學物質或農藥 有害物質可通過乳汁使嬰兒中毒,故哺乳期應避免接觸有害物質及遠離有害環境。如已接觸者,必須停止哺乳。

5、服藥期間 媽媽患病(如感冒、發燒等)不得不服用藥物時,應停止哺乳,待病癒停藥後再喂。但應注意每天按餵哺時間把奶擠出。以免出現回奶的情況

患有消耗性疾病時 如患心臟病、腎病、糖尿病的媽媽,可根據醫生的診斷決定是否可授乳。一般情況下,患有上述疾病但能夠分娩的媽媽,就能夠哺乳,但要注意營養和休息,根據身體情況適當縮短母乳餵養的時間。

8、母親孕期或產後有嚴重併發症需進行搶救時,應暫停或延遲哺乳。可在病情允許情況下,由醫護人員幫助擠奶,以保持泌乳,待母親病癒後再給嬰兒哺乳。

9、嬰兒方面,有部分嬰兒,如某些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兒(唇、顎裂)或早產兒吸吮困難者,可暫不進行母乳餵養,而用擠出的母乳以胃管、滴管或小勺進行餵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