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地位及其介紹

英國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曾有過這樣一個論斷:誰控制了東歐,誰就統治了心臟地帶;誰控制了心臟地帶,誰就統治了世界島;誰控制了世界島,誰就統治了世界。世界島實際上是指歐、亞、非三大陸,由於連成一體,所以稱世界島。而位於世界島連接線上的國家,其戰略意義尤其突出。外高加索地區正處於如此重要的位置。

外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地位及其介紹

外高加索地區即南高加索,它包括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三個獨聯體國家,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首先,從自然地理的角度來看,外高加索是歐亞兩洲的分界線,“裡海西岸的外高加索還是歐洲通往亞洲的重要門戶之一”。外高加索北與俄羅斯交界,東靠裡海,西臨黑海,南接土耳其和伊朗。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佔據這一地區,既可以向北遏制俄羅斯;向南威懾伊朗、控制印巴向東穿過裡海通過中亞挾制東亞;向西南經中東控制紅海和地中海,扼歐、亞、非三洲交通的咽喉;向西經黑海直抵歐洲。正是這一地區的顯著地理特徵,使外高加索歷來成為各國爭奪的對象。

外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地位及其介紹

高加索山脈自西北向東南橫貫於黑海和裡海之間,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462米。傳統上把大高加索山脈的主分水嶺作為南歐與西亞之間的分界線。高加索一詞不僅指山脈本身,而且包括山脈兩側的廣大地區,北側稱前高加索,南側稱外高加索,整個地區佔地面積為44萬平方公里。高加索地區從庫馬低地和馬內奇盆地向南延伸到俄羅斯、格魯吉亞、土耳其、亞美尼亞、阿塞拜疆邊境,因而包括俄羅斯的最南部(包括達吉斯坦、車臣、印古什、北奧塞梯等幾個俄聯邦的共和國)、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以及幾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大高加索山脈從黑海北部的塔曼半島向東南延伸到裡海的阿普歇倫半島,長約1200多公里。小高加索山脈位於庫拉河與阿拉斯河谷之間。

外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地位及其介紹

高加索地區由於山脈的阻隔,高加索地區的氣候處於溫帶和亞熱帶之間,來自北部的冷空氣和來自南方的暖空氣都受攔截,使兩側氣候呈顯著差異。前高加索一月份平均溫度為-5~-2℃,外高加索東部為1~3.5℃。夏季南北溫差較小。西部屬海洋性氣候,東部為大陸性氣候。外高加索科爾吉他年降雨量為1200~1800毫米。由於大高加索山脈與從西面來的氣流形成交角,迎風坡地降水量高達4000毫米。有2200條冰川,其中70%在北坡。外高加索的塞凡湖(亞美尼亞境內)為該地區最大的湖泊。

外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地位及其介紹

外高加索是從1922年到1936年間存在的一個加入蘇聯的蘇維埃共和國,它由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組成,在蘇聯紅軍的干涉下1922年12月30日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正式加入蘇聯。但是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共產黨對這個聯盟非常不滿,不甘心自己的自治共和國地位而積極謀求以加盟共和國地位單獨加入蘇聯 。

外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地位及其介紹

斯大林在1923年2月4日致全體蘇共中央委員的信中也闡述了自己的聯邦原則見解”單個的共和國(而不是通過聯邦構成體)加入聯盟毫無疑問有一些好處:1這符合我們獨立及自治的共和國的民族意圖;2這可以取消聯盟國家構成體中的中間一級,即取消三級(民族共和國-聯邦構成體-聯盟)建立二級(民族國家-聯盟)。

外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地位及其介紹

1936年蘇聯新憲法對加盟共和國的條件作了具體規定,共有三條:一、這個共和國一定處在邊疆區,應同蘇聯的鄰國有共同的邊界;二、以自己的名稱作為共和國名稱的那個民族,在該共和國的人口應占半數以上;三、這個共和國人口總數應在一百萬以上。

外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地位及其介紹

根據新憲法的規定,俄羅斯聯邦的哈薩克自治共和國及吉爾吉斯自治共和國,外高加索聯邦中的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都符合了加盟共和國的條件。上述五國於1936年12月5日新憲法生效之日,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外高加索聯邦建制被取消。

外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地位及其介紹

格魯吉亞位於南高加索地區西部,北鄰俄羅斯,西瀕黑海,南與土耳其、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接壤。面積6.9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45萬(1990),大部分為格魯吉亞族,還有亞美尼亞族、俄羅斯族、阿塞拜疆族等。通用格魯吉亞語和俄語,多數居民信奉東正教,少數人信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外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地位及其介紹

亞美尼亞位於南高加索地區的西南部,與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伊朗、土耳其毗連,是一個高原、山地型的內陸國。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350餘萬(1990),居民的絕大多數為亞美尼亞族,少數為阿塞拜疆族、庫爾德族、俄羅斯族,通用亞美尼亞語和俄語。居民多信奉基督教。

外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地位及其介紹

阿塞拜疆在南高加索的東部,東臨裡海,南同伊朗接壤,北與俄羅斯毗連,西與格魯吉亞、亞美尼亞相鄰。面積8.66萬平方公里,人口710餘萬(1990),基本上是阿塞拜疆族,有少數居民為俄羅斯族、亞美尼亞族等。通用阿塞拜疆語和俄語,大多數人信奉伊斯蘭教。

外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地位及其介紹

早在古代社會,外高加索三國就曾先後遭到波斯薩珊王朝、阿拉伯王朝、蒙古帝國、土庫曼王 朝等侵略和統治過。進入近代,又成為沙俄與土耳其和伊朗爭奪與瓜分的對象,並曾一度被沙皇俄國佔領和統治。直到1922年,三國才以外高加索成員的形式加入蘇聯,成為社會主義大家庭的一員。20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蘇聯的解體,外高加索三國實現獨立,使這一地區的地緣政治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同時,由於這一地區民族矛盾複雜,許多在冷戰時期被掩蓋的問題逐一暴露,再加上西方國家的插手干涉,使這一地區變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外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地位及其介紹

這一地區引起世界關注的,不僅在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還在於這一地區儲存有豐富的石油和大量的天然氣資源。這是該地區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第二個原因。外高加索所處的裡海地區素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其蘊藏的豐富能源備受矚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