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自己發展,多長時間能發展到像江蘇一樣?

走了116082336

如果安徽江蘇都能不受政策影響,特別是,每次發洪水不要在安徽境內洩洪,安徽的科技發明,都在安徽境內就地產業轉化,安徽完全可以在十五年內趕上江蘇目前的發展水平,但是,發展質量絕對比目前的江蘇要好,再過八到十年,安徽完全可以超越同一時期的江蘇!

那麼,有什麼理由能夠支持筆者的觀點呢?

江蘇省2017年的GDP是8.59萬億,安徽的GDP是2.7518萬億,江蘇GDP是安徽GDP的3.12倍。我們再來看看兩省2017年各自的財政收入:江蘇是8171.5億元,安徽是4858億元,江蘇大約是安徽的1.68倍。2017年,江蘇省的人口總數是7866萬,安徽的人口是6295萬。人均財政收入,江蘇省是10388.38元;安徽人均財政收入是7717.23元。

GDP江蘇是安徽的3.12倍,財政收入江蘇是安徽的1.68倍,人均財政收入江蘇是安徽的1.35倍。這組數據揭示了什麼?

換一句話說,江蘇的產業附加值不如安徽!因為產業附加值決定企業所得,企業所得越高,稅額越大。

那麼,問題來了。

高GDP並沒有為江蘇帶來高財政收入,至少,GDP和財政收入之間的比值,江蘇反而不如安徽!江蘇的比值是10.5,安徽的比值是5.66——比值越高,說明經濟結構越不合理,或者,產業附加值越低!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江蘇的經濟發展質量反而不如安徽。這一點,我們不僅從兩省的產業結構中技術係數,也可以通過直觀能夠感受到兩省產業的不同。

例如,安徽雖然也有許多低端製造業,但是,在產業結構中,這類企業產值的佔比,相比於江蘇要低得多!


事實上,安徽高新技術企業中,屬於代表人類未來科技發展需要的尖端技術型企業,遠比江蘇多!例如,智能語音、鐵基超導、量子科技、離子醫學、生物經濟、智慧能源、未來網絡、人造太陽、基因工程、尖端顯示和IC技術等,其中,不乏具有世界級,且能夠代表人類未來科技發展方向的尖端技術!

相比之下,江蘇的產業技術在這方面幾乎不值一提——這也是筆者多次提到合肥未來必能夠超越江蘇的南京和蘇州的一個重要依據!例如,僅僅是一個巢湖半湯科學城,其中的生物經濟實驗區預計將在2030年,市值就達到萬億規模,產值超千億!而且,這還僅僅是合肥半湯的一個生物經濟實驗區的產值!而像這樣的尖端科技產業聚集區,合肥遠不僅僅只有這一處!

合肥的尖端科技,毋庸多說。安徽其它城市呢?蕪湖和蚌埠,在高新技術方面的分量,雖然不能和合肥相比,但是和江蘇的城市相比,幾乎不遑多讓——除了基礎條件!

在中國十大高新技術開發區中,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排名第六,而且還在呈上升趨勢,江蘇卻沒有一個高新技術開發區進入全國前十!

科技是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更能關係到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福祉!

合肥,是中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更是全國唯一的科技創新示範試點城市。安徽只需要以合肥為中心,做好科技產業化創新,完全能夠擁有輝煌的未來。而江蘇在科技方面,還需要安徽的支援!例如,尖端顯示、量子科技和未來網絡等!

如果不受外來干擾,安徽在GDP方面,未來25年內完全可以超越江蘇!在財政收入方面,最壞也只需要15年就可以超越江蘇,人均財政收入八年內就可以超越江蘇!而在世界級科技方面,已經是現在的江蘇難望項背的!

安徽,現在和未來,只要能以合肥為中心,並做好科技產業化創新,就一定能夠把自己的家鄉建設成為美麗富饒的樂園!


鄭瑞文2015

我覺得三個字:新,求,變。彎道超車,安徽還要起碼20年可追上現在的江蘇經濟體。



新:現在安徽有個優勢就是中國科技大學的量子科技有大突破,若實現量子科技產業化,將會帶來巨大的先發優勢。如果安徽想追上江蘇腳步,當前只有這一條路可以彎道超車,把握這次的信息變革,特別是高新技術為主導的(像量子科技)機遇,深化改革,突破創新,優先發展高精尖科技,將技術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和實際成果,是完全可以彎道超車的。這個時間嗎?少說得需要20年吧,畢竟江蘇經濟體量太大,區域優勢,人才優勢過於明顯。而且最重要的是江蘇特別是蘇南地區已完成經濟轉型,開放創新型經濟模式架構已基本完成。你發展的同時別人也在發展,不可能停下來等你超越。

求。這個求並不是貶低自己的發展水平,發展能力,也不是說必須得仰視別人分羹,而是說盡可能的尋求資源。現今是什麼時代。經濟全球化時代,資源共享時代,單純依靠自己發展走不遠。就算是美國那麼發達,在某些領域還是要跟中國俄羅斯等國合作開發,資源共享的。所以說不要被動的等待和單純的依賴自我發力,雖然有的時候發展政策會傾斜,但是能爭取的政策儘量爭取,國家全局發展也會統籌兼顧所有地方的,只要符合條件的甚至的接近條件的都要去主動爭取,磋商,在不濟,也可以申請參與,獲取發展機遇。比如我沒有資源,那我參與做上游的研發不行,我實力夠那我可以做製造業啊,再不濟也可以部分零件生產。還是不行的話我可以參與包裝銷售。等。就好像蘋果手機,芯片設計,富士康,包裝,銷售,只要爭取還是有的機會的。

變,安徽有獨特的區域優勢,背靠江蘇,上海浙江經濟發展圈。巨大的優勢但是目前只作為他們的附屬經濟圈,做後盾和腹地。這一現象估計很長時間內是無法扭轉的。我有個表哥在安徽讀大學,畢業了在合肥某廠做主管,收入也不錯,但是感覺發展空間窄,於是跳槽到南京某公司,雖然工資少了1000多,但他說現在不能只看眼前,要著眼未來,我要是在這邊呆久了,要不了幾年就會被淘汰,因為那邊發展太迅猛,機會更多,所以離開了。許多例子都是這樣的,那麼就要思考和反思,內部深化改革,招商引資。對比江蘇,我們其實也不弱,各方面啥都不缺,為甚留不住人才,留不住好企業。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就是變革。如果吸引外來人才,如何留住本土高學歷高能力人才。各市縣區重點研究下,能不能給更好的政策,給現金,給房子,給待遇,讓他們留下來。讓他們來創業,讓他們給家鄉服務,只有這樣才能持續發展。實現不了這個,否則發展沒有後勁,有點成果也是替人打工,發展潛力不高。

所以加油吧!安徽。


宿遷朝牌餅

安徽要想追上江蘇?和江蘇發展的一樣水平,總之在短期內是不可能的,但是也不是說永遠沒有可能?這主要是多方面因素決定的。還好,安徽現在也是長三角經濟區成員之一,可能對安徽經濟發展有一定的促進帶動作用!融入長三角也是安徽發展的重要契機!只有抓住這個契機,全面對接長三角,全方位投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才有可能有重大飛躍。但是也不要太過樂觀,高端與中.低端之間還是有梯次分別的,產業結構的對接和融合是需要時間的。這個時間能用多長?不是急功近利可以獲得的。所以安徽發展和江蘇一樣需要多少年?這隻能算是一個預測的命題,其中還涉及到人文,社會基礎方方面面?用這樣的簡單描述是難以概括的。所以結果如何?只能拭目以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安徽和全國各兄弟省份一樣一定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