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獲批IPO卻未公佈募資金額,言下之意是什麼?

富士康獲批IPO卻未公佈募資金額,言下之意是什麼?

富士康IPO

今年屬於獨角獸企業、巨頭企業加快上市的一年,在A股市場迎來了藥明康德之後,富士康IPO獲批的消息也終於落地。實際上,作為今年3月初已經成功過會的富士康,其IPO批文的核發卻在過會時間稍晚的藥明康德之後,這確實引起了市場的熱議,但時隔兩個月的時間,富士康也終於拿到了期待已久的IPO核准批文。

實際上,從今年以來,從富士康、藥明康德,到寧德時代,它們幾乎都是以較快的速度完成過會的過程。然而,按照一般的流程,企業要完成過會,就需要經過申請、受理、預披露、反饋會、見面會、預先披露更新、初審會,而後再到發審會的流程。在此期間,企業往往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才可以獲得過會乃至IPO的核發批文,如遇到特殊的市場環境,或IPO遭到否決的現象,那麼企業IPO的耗時也將會大大延長。

今年以來,對於獨角獸企業來說,無疑獲得了較大的福利待遇。以富士康為例,從招股書申報稿的上報,到首發過會,也僅僅耗用了36天的時間。雖然富士康獲批IPO核發批文的時間較市場預期有所延後,但從招股書申報稿上報到最終的獲批IPO,其整體耗時還是比較短,這也是巨頭獨角獸的福利體現之一。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此次富士康獲批IPO核准批文,卻存在幾個比較特殊的看點。其中,一個是臨近深夜的時間才正式公佈富士康獲批IPO的消息,打消了市場單週停發IPO的預期;另一個則是此次富士康IPO批文的核發,並未披露相應的募資金額,這也是非常罕見的現象。

實際上,根據之前的資料顯示,富士康擬IPO的募資金額達到272.53億元,而這一募資規模也是秒殺近期成功上市公司的獨角獸藥明康德的募資金額。據統計,作為首家A股上市的獨角獸企業,藥明康德IPO擬募資21.3億元,已較原來的計劃大幅縮減了63%。

假如富士康按照之前市場預期的計劃272.53億元進行募資,那麼其募資規模將會是藥明康德的10倍水平,且在A股市場歷次IPO募資規模中,排名前列。然而,對於此次富士康IPO批文的獲批,既選擇在深夜時間進行公告,又同時不公佈募資的金額,確實頗顯深意。

實際上,自IPO新規模式以來,A股市場的IPO發行節奏以及每批次的IPO募資規模,都會作出一定的調節,而這也會建立在市場環境變化好壞的基礎之上。然而,縱觀此前多輪的IPO單批次募資規模,少則10多億元,多則六七十億元,但基本上不會出現單批次募資超過百億的現象。由此可見,如果此次富士康募資規模達到272.53億元,那麼一次募資規模將會頂替一整個月乃至兩個月的IPO募資總額。

根據當前的市場環境分析,時下A股市場並未有效擺脫長期下降通道,市場仍然處於政策底附近上下徘徊,故稱為熊市弱勢行情。然而,根據熊市市場“放大利空,縮小利好”的特徵,富士康募資規模過大將會給A股市場構成不少的衝擊。確實,在實際情況下,面對巨無霸企業的IPO核發,不要說熊市中後期階段,就是在牛市行情下,同樣還是會構成一定的衝擊影響。

對於當下的A股市場,在“防風險、守底線”的政策定調背景下,料不會允許輕易發生因鉅額IPO募資而導致市場再度大跌的情況,而作為剛剛獲得IPO核發批文的富士康,其更可能根據市場的環境狀況大幅縮減募資規模,而對於如此龐大的巨無霸企業,料在IPO批文核發之際,監管機構也會考慮到相應的負面衝擊影響。

藥明康德,作為A股市場首家上市的獨角獸企業,也因市場環境的變化大幅縮減了IPO募資的規模,並較原計劃大幅縮減63%的募資規模。然而,如果富士康同樣採取縮減63%左右的募資需求,那麼其預期的募資規模可能降至百億附近的水平,而這對市場的衝擊影響也會有所降低。或許,對於此次富士康獲批IPO卻未公佈募資金額的現象,可能會為後續富士康募資規模的靈活調節做好準備,並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調節策略。

在國內投資者心目中,富士康代工廠的形象比較深刻,而如果從代工廠的定位來回歸A股市場,那麼其相對應的估值與市值也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市場預期值也會大大降低。但,如果迴歸至A股市場的富士康,卻並非我們印象中的代工廠,而是加上了工業互聯網與智能製造等定位身份,卻從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富士康的形象,並或多或少增加了它的估值與市值。

添加了工業互聯網與智能製造的高科技元素,無疑給富士康的上市之路帶來了不少的光環。或許,對於這一家龐大的巨無霸企業而言,市值達到數千億元也成為了市場的普遍預期,而其後續的最終估值與最終市值定位,仍需要看A股二級市場資金的發揮程度。對於持續演繹新股不敗神話的A股市場而言,富士康估值與市值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發揮表現,並有望成為A股市場總市值排名前列的巨無霸上市公司。

如果說2017年屬於白馬藍籌年,那麼2018年就屬於獨角獸加快上市的年份。但是,對於獨角獸企業,尤其是巨無霸獨角獸企業而言,其上市更需要充分衡量市場自身的承受能力,不要在市場投資信心略有回暖之際,就任性加快大型IPO企業的發行,並試圖提前消耗掉股票市場的投資信心,且以降低市場投資信心為代價加快股市IPO的發行速度以及發行力度。

歸根到底,對於A股市場重融資的定位還是沒有本質上的改變,而這也是A股市場長期走熊的關鍵因素之一。或許,隨著富士康IPO批文的核發,投資者更關心的,還是富士康的募資金額以及最終的發行價格與發行市盈率。不過,當富士康正式上市之後,料有望成為A股市場中又一家市值排名靠前的巨無霸上市公司,千億市值級別的上市公司數量也因此再度擴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