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的症狀是怎樣的?

魚鱗病

蕁麻疹的臨床經過可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多突然發病,很快出現大小不等的風團,呈淡紅色或蒼白色,有劇癢、燒灼或刺痛感。風團可泛發全身或較侷限。此起彼落,消退而不留痕跡。原因較易追查,除去原因後風團迅速消退。慢性期則反覆發作,症狀時輕時重,病因不易追查,常經年累月不愈。


要努力地尋找並且去除誘因,避免食入和吸入已經發現的過敏物。

注意鍛鍊身體,增強自身的體質,微微發汗可以去除人體內的溼氣,對預防皮膚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在患病期間作息規律,避免熬夜,多喝水,要休息好,情志條達,不要生氣,一旦情緒波動比較大,皮損的恢復就會比較慢,所以要心情舒暢的過好每一天,

避風邪,儘量避免皮損部位被風吹,以免皮損變生其他類皮膚病。

注意飲食清淡,儘量少的去食用肥甘厚味以及辛辣食物,少吃香菜和茴香等發物類蔬菜以防擴大皮損的範圍,還要忌食海鮮及羊肉、酒等。


健康時報

蕁麻疹(urticaria)俗稱“風疹塊”,是皮膚黏膜由於暫時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發生的侷限性水腫。

蕁麻疹發病的機制是包括食物、藥物、感染在內的各種原因導致肥大細胞等多種炎症細胞活化,釋放具有炎症活性的化學介質,包括組胺、5-HT、細胞因子、趨化因子、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如前列腺素和白三烯),引起血管擴張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縮及腺體分泌增加等,產生皮膚、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一系列局部或全身過敏症狀。



根據病程、病因等特徵,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蕁麻疹、物理性蕁麻疹、其他特殊類型蕁麻疹。

1.急性蕁麻疹:患者常突然自覺皮膚瘙癢,很快於瘙癢部位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風團,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有時分團可呈白色。數分鐘至數小時內水腫減輕,分團變為紅斑病逐漸消失,不留痕跡,皮損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但新風團可此起彼伏,不斷髮生。病情嚴重者可伴有心慌、煩躁甚至血壓下降等過敏性休克症狀,胃腸道黏膜受累時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累及喉頭、支氣管時可出現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2.慢性蕁麻疹:皮損反覆發作超過6周以上,且每週發作至少兩次者稱為慢性蕁麻疹。患者全身症狀一般較輕,風團時多時少,反覆發生,常達數月或數年之久。慢性蕁麻疹患者常與感染及系統性疾病有關,此外阿司匹林、非甾體類抗炎藥、青黴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麻醉機、乙醇(所以不要喝酒)等都會加劇蕁麻疹。

3.物理性蕁麻疹

(1)皮膚花痕症:變現為用手搔抓或用鈍器劃過皮膚數分鐘後沿劃痕出現條狀隆起,伴或不伴瘙癢,約半小時後可自行消退。


(2)寒冷性蕁麻疹:表現為接觸冷風、冷水或冷物後,暴露或接觸部位出現風團,有時進食冷飲可引起口腔和喉頭水腫。

(3)日光性蕁麻疹:日光照射後數分鐘在暴露部位出現紅斑和風團,1-2小時內科自行消退,嚴重者身體非暴露部位也可出現風團,自覺瘙癢和刺痛。

(4)壓力性蕁麻疹:壓力刺激作用後4-6小時產生瘙癢性、燒灼樣或疼痛性水腫性斑塊,持續8-12小時。站立、步行、穿緊身衣及長期坐在硬物體上可誘發本病,常見於稱重和持久壓迫部位。

(5)熱性蕁麻疹:43℃溫水刺激後接觸部位出現風團。

(6)震顫性蕁麻疹:比較少見,皮膚在被震動刺激後數分鐘內就會出現局部的水腫和紅斑,持續30分鐘左右。這些刺激包括慢跑、毛巾來回的摩擦等

4. 特殊類型蕁麻疹:

(1)膽鹼能性蕁麻疹:多見於年輕患者,主要由於運動、受熱、情緒緊張、進食熱飲或乙醇飲料後,軀體深部溫度上升,促使膽鹼能神經發生衝動而釋放乙酰膽鹼,作用於肥大細胞而發病。


(2)接觸性蕁麻疹:皮膚直接接觸變應原後出現風團和紅斑,可有食物防腐劑和添加劑等化學物質等引起

(3)水源性蕁麻疹:在皮膚接觸水的部位,即刻或數分鐘後出現風團,與水溫無關。

(4)運動型蕁麻疹:在運動開始5-30分鐘後出現風團,與膽鹼能性蕁麻疹不同的是,它是被動性體溫升高所引起。


倩Sur

  根據蕁麻疹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前者經數天或數週可自愈,後者則反覆發作持續數月。其症狀簡單的說,為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具體分述如下:

  一、風團。風團常泛發全身,亦可侷限。數小時後即可消退,一般不超過24小時,消退後不留痕跡。隨著蕁麻疹的發展,新的風團陸續發生,此起彼伏,有時一天反覆發生多次。蕁麻疹症狀引起的風團大小和形態不一,有的可達10CM直徑或更大,有時在風團表面可出現水皰,疏散排列,能相互融合,形成環狀、地形圖等不規則形。

  二、瘙癢。有劇癢、燒灼感或刺痛感,極少病人有癢。病情嚴重者可伴有心慌、煩躁、噁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症狀。

  三、感染症狀。當累及消化道時可有噁心、嘔吐、腹瀉和腹痛;累及喉頭和支氣管時可導致喉頭水腫,出現咽喉堵塞感,氣促、胸悶、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等。如伴有高熱、寒戰、脈速、白細胞增高等全身症狀時,要考慮由急性感染因素引起。

  四、特殊類型。

  1、人工性蕁麻疹即劃痕性蕁麻疹,用指甲或鈍器劃皮膚時,即發生與劃痕相一致的條狀隆起,不久消退,伴有瘙癢。

  2、膽鹼能性蕁麻疹 ,其特點在遇熱(熱飲、熱水浴)、情緒激動和運動後出現。多見於23~28歲青年。皮損特點為直徑1~3mm小風團,周圍有紅暈,疏散分佈,不相融合,自覺劇癢。

  3、日光性蕁麻疹,皮膚暴露於日光或人工光源後數秒至數分鐘後,局部出現瘙癢、紅斑、風團、偶爾有血管性水腫,嚴重者發生皮疹的同時可有畏寒、乏力、暈厥、痙攣性腹痛、支氣管痙攣等。

  4、接觸性蕁麻疹。皮膚接觸某些變應原後發生風團、紅斑,可分為免疫性、非免疫性和機制不明三種,非免疫性接觸性蕁麻疹系由原發性致蕁麻疹物質引起,無需致敏,幾乎所有接觸者均可發生。免疫性接觸性蕁麻疹大多數病例屬IgE介導的速髮型變態反應。機制不明者兼有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表現的一種反應。

  5、水源性蕁麻疹,接觸任何溫度的水均可引起蕁麻疹,風團較小。

  6、腎上腺能性蕁麻疹。表現小而癢的風團,周圍有白暈,當情緒激動、攝入咖啡可引起。

  7、寒冷性蕁麻疹。有獲得性和家族性兩種。家族性寒冷性蕁麻疹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一般暴露於冷空氣或冷水中0.5~4h後發病。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可能為自體免疫性變態反應,對冷過敏,大多屬特發性,約1/3有遺傳過敏史。

  8、色素性蕁麻疹。多發於出生後3~9個月,但也有生下即有的。初起的損害往往是暫時出現的風疹塊,以後常在原處復發和消失。最終成為持久性黃褐斑或表面不平的色素性結節,少數病人在皮損上還可出現水皰,當搔抓後出現風團。

  關於蕁麻疹的症狀以上做了介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家庭醫生在線

蕁麻疹是一種皮膚疾病,很多人都會受到它的困擾,它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發病來的快消失的也快,反覆發作就會成為慢性發病。症狀較輕的僅侷限於皮膚髮病,很快也就好了,沒有什麼明顯的痛苦。如果嚴重還會有呼吸短促、心率加快、胸悶不適等症狀。所以,不能輕易忽視,得了蕁麻疹都有哪些表現呢?

皮膚瘙癢

這是最典型、最普遍的症狀,皮膚無原因的發癢,這種癢不是簡單抓兩下就可以緩解的。嚴重的晚上睡覺甚至會被癢醒,越抓越癢,越癢越想抓,有時直到把皮膚抓破了才算解了癢。

風團

身上會長出很多,成片的、大大小小的腫包。身上各個部位都有可能長,為紅色或蒼白色。有時幾個小時就會消失了,嚴重的可能會過些天才會消失。這些風團往往也伴隨著瘙癢,越抓腫塊越多,形成大片紅色皮膚水腫。

水泡

這些水泡往往生長在腫塊上,蕁麻疹發作時,皮膚上長出大片類似紅斑似得腫塊,有時這些腫塊上會長出一些小水泡,用手擠掉並不能有所好轉,可能還會加重、留疤,往往等腫塊完全消散後才會一點點好轉。

身體症狀

除了這些典型的皮膚表現外,急性蕁麻疹嚴重發作的患者還有可能出現發燒、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的症狀。慢性蕁麻疹嚴重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瀉、心慌等症狀。

以上說的這些都是蕁麻疹的一些最典型的症狀,但是,蕁麻疹還會因為病因不同而有不同的發病表現,不過瘙癢、風團這些都是蕁麻疹最基本的症狀。


共享醫生網

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發生蕁麻疹,多達20%的人在一生中某個時候會發生蕁麻疹。

蕁麻疹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通常認為病程不到六週的蕁麻疹為急性蕁麻疹。如果蕁麻疹反覆發作,每週大多數時間都反覆出現症狀和體徵,持續六週或以上的話,就是慢性蕁麻疹。

蕁麻疹的皮損是輪廓清晰、隆起的紅斑,通常伴中央區蒼白。如果患者正在使用H1抗組胺藥物,皮損可能會變平。皮損可能是圓形、橢圓形或匐行形,大小不一,直徑小的不到一釐米,大的有幾釐米。會有劇烈的瘙癢,癢到可能會影響工作、學習或睡眠。症狀通常在夜間最嚴重。

單個皮損是暫時性的,通常在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出現並擴大,然後在24小時內消失,皮膚上不會留下痕跡,除非是因為瘙癢而搔抓所致的創傷。蕁麻疹通常不會痛。如果皮損疼痛或殘留瘀斑,則可能是蕁麻疹性血管炎。身體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受影響,但受衣物壓迫的皮膚區域(比如腰帶下)或皮膚相互摩擦處(比如腋窩)有時受影響更顯著。

蕁麻疹有時會合並血管性水腫,即皮膚較深層的水腫。蕁麻疹伴發的血管性水腫通常會影響面部、唇部、四肢和/或生殖器。

慢性蕁麻疹的臨床表現可能會只限於皮膚,但有些患者報告有伴發的全身性症狀,比如頭痛、乏力、關節疼痛或腫脹、喘鳴、潮紅、胃腸道症狀及心悸等。有全身症狀的患者的疾病比沒有全身症狀的慢性蕁麻疹患者更嚴重而且持續時間更長。


朱劍笛

蕁麻疹,換個名稱也許大家會更熟悉點,蕁麻疹又叫風團、癮疹。或許有的人這會子就會想起大概自己小時候就得過這種疹子,突然起的一塊塊、一片片的紅印子,然後還特別癢,過幾個小時會自行消失,接著又突然起的。蕁麻疹反覆發作。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呢?

蕁麻疹簡單說就是因為過敏反應,由於過敏源引發人身體一系列免疫系統反應最後表現出來的。但是具體病因也就是過敏源現在尚不明確,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有的人會因為食物、有的人因為花粉、有的人因為藥物、或者陽光、空氣等等,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強調的是蕁麻疹是不會傳染的!

本期答主:邢宇浩 ,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蕁麻疹是皮膚黏膜由於暫時性血管通透性增到導致的侷限性水腫。

根據病程、病因等特性,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蕁麻疹、物理性蕁麻疹、其它特殊類型的蕁麻疹。

一.急性蕁麻疹——起病急。患者皮膚瘙癢,很快在瘙癢的部位會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風團,成圓形、橢圓形或者不規則形,可獨立分佈或擴大融合成片,皮膚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樣外觀,有時風團可以呈現蒼白色。

二.慢性蕁麻疹——皮損反覆發作超過6周以上,且每週發作不低於2次。患者全身症狀一般較輕,風團時多時少,反覆發作,常達數月或者數年之久。

三.物理性蕁麻疹——皮膚劃痕症、寒性蕁麻疹、日光性蕁麻疹、壓力性蕁麻疹、熱性蕁麻疹。

1.皮膚劃痕症:用手抓撓或者用鈍器劃過皮膚數分鐘後沿劃痕出現條索樣隆起,伴或者不伴瘙癢,約半小時後消失。

2.寒性蕁麻疹:接觸冷風、冷水或者冷物後,暴露或接觸部位產生風團。

3.日光性蕁麻疹:照射光線數分鐘後暴露部位出現紅斑或風團,1-2小時內可自行消退。

4.壓力性蕁麻疹:壓力刺激作用後4-6小時產生瘙癢性、燒灼樣或疼痛性水腫性斑塊,持續8-12小時,不分患者伴有胃寒等全身症狀。

5.熱性蕁麻疹:接觸熱水之後出現的局部風團,4-6小時達到高峰,一般持續12-14小時緩解。


四.特殊類型蕁麻疹:膽鹼能性蕁麻疹、接觸性蕁麻疹、水源性蕁麻疹、運動性蕁麻疹。

1.膽鹼能性蕁麻疹:多見於年輕患者,由於運動、受熱、情緒激動、進食熱飲或者乙醇,軀體深部溫度升高,促使膽鹼能神經發生衝動而釋放乙酰膽鹼,作用於肥大細胞而發病。受刺激之後出現圓形丘疹性風團,周圍有程度不一的紅暈,常三發育軀幹上部和肢體近心端,自覺瘙癢。

2.接觸性蕁麻疹:皮膚直接接觸變應原出現風團或者紅斑,局部症狀明顯,可無全身症狀。

3.水源性蕁麻疹:皮膚接觸水的部位出現風團,與水溫無關,伴有瘙癢,持續1小時作用。

4.運動性蕁麻疹:在運動5-30分鐘後出現,可伴有輕微的瘙癢,一般風團症狀不明顯。


豆子20180101

蕁麻疹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皮膚粘膜過敏性皮膚病。根據病程長短分為急性、慢性蕁麻疹,而且蕁麻疹反覆發作,纏綿難愈。蕁麻疹患者常與感染及系統性疾病有關,感染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感染。

近幾年來隨著幽門螺桿菌檢測的普及化提高,發現幽門螺桿菌是蕁麻疹久治不愈的元兇之一。徹底根除幽門螺桿菌是蕁麻疹的治本之策。

幽門螺桿菌是什麼?

幽門螺桿菌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細菌之一,它主要生存於人體口腔、胃及十二指腸內,以往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炎、胃潰瘍的原因之一,這些胃病患者中90%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經過規範系統的殺滅幽門螺桿菌後,這些胃病患者往往很快痊癒。

為什麼幽門螺桿菌是蕁麻疹的元兇之一?

幽門螺桿菌通過直接或間接作用使胃黏液層變薄、黏膜疏水性降低、破壞黏膜屏障或再生功能、胃上皮細胞增殖和凋亡失衡及胃腸激素紊亂、黏膜內炎性因子的浸潤等導致胃上皮細胞的損害,破壞了正常黏膜屏障。同時,由於幽門螺桿菌及其代謝產物作為變應原誘發Ⅰ型超敏反應而產生皮膚、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一系列局部或全身性過敏症狀。

蕁麻疹的危害:

1. 影響工作和休息。

輕度蕁麻疹者雖然沒有太嚴重危害,但蕁麻疹會有較劇烈的瘙癢,影響學習工作和休息。

2. 影響生活質量。

3. 誘發其他疾病。

蕁麻疹發病如伴有消化道症狀,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和腹痛胃腸道功能紊亂;伴發潰瘍性結腸炎。蕁麻疹致病的主要原因是免疫功能紊亂,因此可以誘發腎炎,自身免疫性甲亢,SLE,甚至免疫監視功能低下導致惡性腫瘤等!生育期婦女還可以導致免疫性不育及流產!

4. 危及生命。

蕁麻疹如發病在呼吸道的喉頭和支氣管處,會導致反覆發作的喉頭水腫,出現咽喉堵塞感,氣促、胸悶、呼吸困難,嚴重時導致患者窒息死亡;病情嚴重者,伴有心慌、煩躁、噁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症狀,危及生命安全。

1. 去除病因

2. 避免誘發因素

如寒冷性蕁麻疹應注意保暖,乙酰膽鹼性蕁麻疹減少運動、出汗及情緒波動,接觸性蕁麻疹減少接觸的機會等。

推薦蕁麻疹的三種食療方法

1. 山藥燉甘蔗

材料:鮮山藥200克,甘蔗汁半杯。

用法:鮮山藥搗爛,與甘蔗汁和勻,燉熱飲服,1日2次。

2. 薑糖豆腐羹

材料:紅糖100克,豆腐250克,生薑6克。

用法:共水煮,每晚睡前飲湯,連服1周。

3. 海帶生薑糖漿

材料:海帶250克,生薑30克,紅糖適量。

用法:加水熬成450毫升的濃液糖漿,每日服3次,每次15毫升,10天1療程。

蕁麻疹的最佳療法

一般使用一段時間,症狀就可以得到完全消除,並且不易復發。經過臨床患者的驗證比例,其95%以上的患者,最終都達到了治癒的目的。因為此藥膏是受政府提倡的,所以網上也有,很容易找到。

蕁麻疹患者的健康小提醒

1. 要忌食辛辣腥發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海鮮、香菜、韭菜、生薑、蒜、蔥、蛋類、菌類等食物,禁飲濃茶、酒類等

2. 保持整潔、安靜,溫溼度適宜,空氣清新的生活環境

3. 多飲水,促進致敏物質排洩

4. 避免用力搔抓致使皮膚破損,防止感染

5. 避免用肥皂、熱水洗澡,忌用手搔抓及摩擦

6. 避免穿著粗、纖衣褲

7. 內衣宜選寬鬆柔軟棉質品

8. 避免冷熱環境刺激、情緒激動、劇烈運動。


醉一場繁華

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每個人的追求,但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生活中有很多常見的疾病在危害著人的身體,蕁麻疹就是一種對人體危害性極大的,常見的皮膚病。

蕁麻疹傳染嗎

1. 蕁麻疹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過敏導致的,是各人體質的問題。所以一般來說,蕁麻疹並不會傳染,雖然有些真菌和病毒也會導致蕁麻疹,但這是極少數的情況,一般不認為蕁麻疹有傳染性。

2. 雖然蕁麻疹不會傳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過敏體質的遺傳幾率比較高,特別是父母方法如果都有過敏性疾病的話,孩子有3/4的機會會遺傳過敏體質。

3. 注意發病前的服藥史、飲食、感染、精神因素及吸入物(花粉、羽毛、油漆等)等情況,其中可能與發病有關的應努力避免。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主要就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皮膚、血管或者是黏膜出現暫時性的炎性充血或者是水腫的情況。

皮膚容易起蕁麻疹的人,可以常食用芝麻,以改善體質,增強體力,強化肌膚,不現容易出疹子。常吃黑芝麻醬效果良好。

2. 枇杷葉的煎煮法也有功效

3. 若是魚蝦類食物所致可用紫蘇

若是因為吃魚、蝦、蟹而出現蕁麻疹,可以食用大量新鮮的紫蘇葉,可者飲用紫蘇葉的煎煮汁。作法是以乾燥後的紫蘇葉加上200克的水煎煮而成。

4. 桃葉可以作入浴劑

桃葉的湯汁可以抑制蕁麻疹的搔癢,有防治發生蕁麻疹的功效。取生的桃葉陰乾,搗碎放入紗布袋中,置於浴缸內。將水煮沸注入浴缸,待冷卻至適當溫度後,身體慢慢浸泡在浴缸,效果很好。

李老先生曾於60年代末,拜師於全國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八卦中醫外科”第五代傳人李道州先生,得其真傳。其主編的《中醫外科病診治彩色圖譜》曾獲得"1999年國家中醫藥基礎研究"二等獎。主編《乳腺增生病中西醫診治全書》,由中國中醫出版社出版發行並重印。

張八卦中醫外科始於清代乾隆年間,至今已近三百年曆史,歷經八代傳承,在全國享有盛譽,於2011年被列為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蕁麻疹的禁忌

1. 避免食“發物”

所謂“發物”,就是指動風生疾、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容易誘發舊病,加重新病。常見的發物有肉類,如豬頭肉、蛋類、牛、羊、狗肉,鵝肉;有水產類,如魚、蝦、蟹等;有蔬菜類,如韭菜、竹筍、菠菜、蘑菇等;有水果類,如芒果、楊梅、荔枝;有調味品類,如蔥、姜、蒜、椒之類。

2.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十分重要

進食要儘可能定時、定量,避免過飢過飽及偏食,尤其要忌暴飲暴食、一次性進食過多蛋白質,同時飲酒或進食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會明顯降低胃腸道消化功能,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變質成蛋白腖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到體內,從而增加過敏發生的機會。

3. 避免食品添加劑

4. 蕁麻疹患者平時應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與易消化食物

新鮮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及局部水腫,對減輕蕁麻疹症狀有好處。

5. 不要用熱毛巾熱敷或洗熱水澡

雖然熱可以使患部皮膚暫時獲得舒緩,但其實反而是對皮膚的另一種刺激,因為熱會使血管緊張,釋放出更多的過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熱的溫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過度包在厚重的棉被裡都很有可能引發蕁麻疹。

6. 不要搔抓

一般蕁麻疹發作的時候瘙癢難耐,許多人特別是兒童不自覺的就會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可能會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患部皮膚抓癢時,反而讓患部皮膚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放出更多的組織胺,反而會更惡化。

7. 儘量避開過敏原

首先要注意尋找過敏原,並儘量避免接觸過敏原。要避免食用海鮮及其他高蛋白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溼夫寧

蕁麻疹,就如同中醫稱它為“風疹”一樣,離不開一個“風”字。皮疹發於體表肌膚腠理,走竄不定,時隱時現,像風一樣蹤跡不定而善變。

風為百病之長,風寒、風溼、風熱等多依附於風邪而侵入人體。

蕁麻疹常見有皮膚瘙癢,抓後皮膚潮紅,隨後出現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風團,瘙癢難耐,呈鮮紅色或蒼白色或淡黃色,一日之內可多次發作。風團逐漸蔓延,可相互融合成片。

環形風團稱環狀蕁麻疹,可相接或融合成地圖狀,稱圖形蕁麻疹。出血性蕁麻疹,損害中央有瘀點,胃腸及腎臟可同時出血。風團上有水皰稱水皰性蕁麻疹,有大皰稱大皰性蕁麻疹,偶發於正常的皮膚上,有紅暈,多發於兒童。

風團的數目及大小不定,可發於皮膚的任何部位,有巨癢、針刺或灼熱感,嚴重者可伴有噁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等症狀,有的還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快、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症狀,須及時就醫。大多數患者只有發癢的風團而無其他症狀,風團多在一兩小時或幾小時甚至一兩天之內自然消失,但別處會有新的風團陸續出現。一般風團消失2—4小時之內不會再出現新的損害。風團消失,皮膚恢復正常,有時會形成短暫的色素斑,我們稱之為有色素沉著蕁麻疹。

蕁麻疹又可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

一日之內多次發作,持續幾天、一兩週或幾周,稱為急性蕁麻疹;天天發生、持續出現、加重、緩解或消失,可達數月或數年之久,稱為慢性蕁麻疹。

中醫認為蕁麻疹多因:風邪外襲、飲食失宜、血熱內盛、津氣耗損引起。

寒性蕁麻疹要注意預防寒冷,尤其冬天要多穿衣服,夏天要少喝冷飲、少吃寒涼之物,熱性蕁麻疹,夏天要避免太陽暴曬,少運動,洗澡時水不要太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