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火柴打火機,普通人家生活用火怎麼解決?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敬請關注


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我是大楊,自由散漫的歷史愛好者,隨便寫,隨便看,一切隨緣。

生火方法1.0


第一代超級無敵取火法主要有三種:

1、最最傳統的鑽木取火也叫木燧;就是通過摩擦生熱原理產生引火條件

2、用金燧,就是用太陽能取火

3、用石敲火。用鐵片與石相撞,下面放著"火絨",當火星落在絨上,就可燃火。也有用打火石引火的。

點火系統2.0


火鐮也叫火刀,是古時的取火器物。有說法是說魏晉時期隨著鐵器的普遍使用而出現。

火鐮方便在可隨身攜帶,其製作精良,裝飾精美。是主人身份與地位以及審美水平的標誌。還有的配以不同材質精製的火鐮盒,堪稱古代打火機!更是古代人民的小資生活標配!

高清重置超豪華2.5套裝

火刀(又稱火鐮)、火石與火絨三件套。(豪華套裝)生火時,火刀與火石相擊,迸發出火星,火星落在火絨上燃燒起來,便可以作為火種。清人筆記《鄉言解頤》將火刀、火石與火絨列為日常生活必備的“隨身寶”。

高科技3.0


清代時,又出現了一種叫做“火煤筒”、“火紙筒”的點火器具,一般用竹筒或金屬筒製成,裡面填充有燃燒著的火絨,平時圓筒有蓋子蓋著,使火絨因為缺氧而處於半燃燒狀態,使用時擰開蓋子,用口一吹,或者用力一晃,便火種復燃。我們從清代的一些小說、筆記中都可以看到這種“火煤筒”。

神器火絨是什麼?

火絨是一種野生“火草”背面的絨棉,人們將新鮮的火草從山上採摘回來後,趁潮將“火草”背面的絨棉撕下來,這種一條條的火絨曬乾後,捻成團附捏在一種打火石上,再用鐵製的“火鐮”輕輕一劃,飛濺的火星便能將火絨引燃。

好的,就這些了

歡迎各位留言指正!


大楊Dora

古代是沒有火柴、打火機,但古人也有點火工具啊。看過施耐庵《水滸傳》的朋友可能會記得一個細節:武松在景陽崗打死老虎後,下山報訊,“眾人身邊都有火刀、火石,隨即發出火來,點起五七個火把。眾人都跟著武松,一同再上岡子來,看見那大蟲做一堆兒死在那裡”。

這火刀、火石是古人常用的點火工具,一般還配有火絨。火刀(又稱火鐮)、火石與火絨,就是點火必備的三件套。清人筆記《鄉言解頤》將火刀、火石與火絨列為日常生活必備的“隨身寶”:“鑽木映日,皆可取火,而總不若火鐮之便。鄉人謂與火石、火絨子為隨身三寶,非謬讚也。”

這三件套是怎麼取火的呢?動作倒是簡單,渤比用火柴與打火機要麻煩得多:要生火時,取出火刀與火石,用力相擊,迸發出火星,火星落在火絨上,燃燒起來,便可以作為火種。

除了這三件套,還有一種使用更方便一些的點火工具,叫做“火煤子”、“火煤筒”、“火紙筒”,一般用竹筒或金屬筒製成,裡面填充有燃燒著的火絨,平時圓筒有蓋子蓋著,使火絨因為缺氧而處於半燃燒狀態,使用時擰開蓋子,用口一吹,或者用力一晃,便火種復燃。現在古裝劇中常出現的就是這種“火煤子”,又叫“火摺子”。

不過,“火摺子”絕不像古裝電視劇所描述的那樣神奇,一吹就著,一晃就亮,功能賽過打火機。事實上,要將“火摺子”吹著,是需要技巧的。而且,“火摺子”保存火種的時間也有限,不可能幾天幾夜都不熄滅,所以古人一般將“火紙筒”用於抽水煙。


吳鉤的鉤沉

有人說有鑽木取火,呵呵,這也是個辦法,不過就是太古老了,就算是對古代人來說也太古老,太不方便。試想一下,想做個飯,先得找個木頭,還要很乾燥的枯木,上面挖個小洞,在找一截細木棍,雙手飛速的不停的搓,直到冒煙起火為止,先不說此方法能否成功,就是過程也讓人覺得繁瑣絕望,古人似乎沒這麼傻。

我認為,有兩種方法古代人會採用。

一是燧石取火,燧石是一種經過錘擊可以擊打出火星的礦石,火星落在極細小的乾草上,就可引然起火,而且燧石方便易攜帶,史料記載,燧石古人早已發現及利用來生火。


華山劍宗風清揚

用火鐮取火。建國初期,有一次沒火了,怎辦?母親不慌不忙找來一火鐮,火石,一團舊棉花,棉花上沾上煤油。然後用火鐮擊打火石,於是不斷冒岀火星,落到棉花上,一下子棉花被燒焦了,她趕緊拿起棉花用嘴吹,一下就吹著了。


輕舟源頭

基本上在中國古代,引火是一個大問題。但是有幾種方式是比較廣為使用的。第一個就是利用火石打火配合草紙或者榮草生火。第二就是我們在傳統電視劇中所看到的火摺子,也就是將火種保存下來,等到需要的時候加以引燃。當然還有其他種種的生火方式,比如引雷火等,那些隨機性較強就不一一列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