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白沙與儀徵白沙---大橋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大橋鎮)

江都白沙與儀徵白沙---大橋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大橋鎮)

老街

在白沙,曾出土過東漢墓葬。隋唐時,已形成規模。據明嘉靖《維揚志圖》宋·明地方疆域圖標記,宋時“白沙”改名為“大橋山寨”,已是人口稠密、經濟繁榮的大鎮模樣。宋淳熙二年(1175)大橋建鎮,成為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元時大橋鎮為揚州東鄉的重鎮,成了兵馬駐紮區與農產品集散地。明時陳瑄開挖白塔河,北通宜陵運鹽河,南經大橋鎮從三江營長江之夾江入江,成為大橋鎮北接運河、南達長江的主航道。因水運暢通,使大橋鎮更加繁榮。此時,在大橋鎮內闢內河一條,引白塔河水,由三墩橋、青龍橋、包家橋到南壩口,從北、西、南三面繞鎮、穿鎮而過,形如一條帶子,人稱玉帶河,大橋鎮也曾被叫做“帶水”。今此內河已不復存,但沿河如“南壩口”、“大壩”、“曹家汪”、“包家橋”、“青龍橋”等地名仍在。清初,大橋鎮的玉帶河上建起了一座古樸典雅的“永濟橋”,但在老百姓的口頭上,“永濟橋”還是被喊做“帶橋”,因為它是建在“帶水”之上的。而“大”古音 “大”(dai),與“帶”又是同音,所以,在揚州東鄉一帶,大橋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還是被叫做“大(dai)橋”的。

民國十八年(1929),大橋鎮曾分為大橋、青龍、仁壽三鎮,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秋,大橋解放,始統稱大橋鎮。

還有一點要提及的是,江都大橋鎮古稱“白沙”,而在儀徵市,古時也有一“白沙鎮”。

據史書載,儀徵白沙鎮原是儀徵江邊上的一個沙洲,該沙洲“江灘平曠,沙白如銀,輕軟踐之如履,日月照耀時,光華射目”,故曰"白沙洲”。唐時,白沙洲與長江北岸漸漸相連,慢慢成了“白沙鎮”,自此,從五代到宋,白沙鎮就成了著名的水軍基地。

公元920年,吳王楊行密的四子楊溥繼承大統。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曾從國都揚州至儀徵白沙鎮閱舟師。江南金陵郡徐溫忙從金陵來見,並親改“白沙鎮”為“迎鑾鎮”,以示對吳王的尊崇。

所以,千萬不要把這兩個“白沙”弄混淆了,以為江都大橋鎮這個“白沙”古時曾名“迎鑾鎮”,那絕對是錯誤的!

江都白沙與儀徵白沙---大橋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大橋鎮)

江都白沙與儀徵白沙---大橋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大橋鎮)

江都白沙與儀徵白沙---大橋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大橋鎮)

江都白沙與儀徵白沙---大橋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大橋鎮)

江都白沙與儀徵白沙---大橋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大橋鎮)

江都白沙與儀徵白沙---大橋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大橋鎮)

永濟橋

江都白沙與儀徵白沙---大橋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大橋鎮)

永濟橋

江都白沙與儀徵白沙---大橋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大橋鎮)

永濟橋

江都白沙與儀徵白沙---大橋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大橋鎮)

開元寺

江都白沙與儀徵白沙---大橋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大橋鎮)

開元寺

江都白沙與儀徵白沙---大橋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大橋鎮)

開元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