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三國將領的武力排名是什麼?

滅日佔領東京

No. 10黃忠

  黃忠成名於劉備入蜀之戰,《三國志》記載,黃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而先登陷陣可謂對於武將的最高級評價了。《三國志》中另外有先登之名的是樂進,不過只在南皮擊敗袁譚的戰鬥之中出現過;而袁紹大將麴義曾率領800先登士卒擊敗公孫瓚,而麴義是否先登並不可考;至於陷陣,比較有名的是高順統領的“陷陣營”。縱觀整部《三國志》有“先登陷陣”之名的,恐怕只有黃忠一人了,而他又是經常能做到這一點,可見其勇武非比尋常。

  

  No. 9董卓

  董卓可以算東漢末年的第一猛將了,史書記載,董卓有武藝,力大無雙,擅長佩戴兩副箭囊,騎馬飛馳時左右射擊。對於以騎射為主要考核內容的武將選拔機制,董卓可謂人才中的人才,不但力氣大,還能在駿馬奔馳之中左右開弓,話說這技術也是沒誰了。董卓能在西北戰場屢立戰功,顯然也不是吃素的。

  

  No. 8曹仁

  曹仁是曹魏陣營中首屈一指的猛將,其勇猛在南郡一戰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當時,周瑜率軍數萬攻打南郡,其前鋒數千人已至,曹仁令部將牛金率三百勇士迎軍挑戰。但吳軍甚多,牛金眾少,於是被圍。曹仁望見牛金等三百人垂危頻沒,意氣奮怒,呼左右取馬來,長史陳矯等知曹仁欲下城救牛金,於是一起拉著曹仁說:“賊眾強盛,勢不可當。何不放棄這數百眾人,而將軍卻要以身相赴!”曹仁不應,披甲上馬,帶領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與吳軍距百餘步之遙,迫近城溝,陳矯等以為曹仁只是在溝上當住,為牛金支持作勢,誰知曹仁竟渡溝直前,衝入敵圍,牛金等乃得解救。但敵圍之中有餘眾尚未盡出,曹仁復又直還突入,將餘兵從圍中拔出,又殺吳軍數人,把吳軍擊退。陳矯等初見曹仁衝出,皆惶懼無措,直到親見曹仁還城,不得不嘆道:“將軍真是天人!”三軍都佩服他的勇敢,曹操更器重他,轉封安平亭侯。曹仁作為曹魏集團的重要統帥之一,少有親自衝殺的機會,不過真打起來,估計曹仁自己都害怕。

  

  No. 7張遼

  

  No. 6文鴛

  文鴛是魏晉時期的猛將,然而其成名之戰確實隨其父文欽叛魏,攻擊司馬師的戰鬥。當時,文鴦提議突襲遠征的司馬師,以挫其銳氣,在搦戰鼓譟不見效果後,文鴦放棄了撤退的念頭,更是鼓起士氣,率領驍騎十餘人一同殺入敵軍陣中。戰馬疾馳之處,所向披靡,司馬軍無法阻擋。一番衝突後,文鴦引兵離去。接著,司馬師派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來到,文鴦又單槍匹馬衝入數千騎兵陣中,轉眼間便殺傷百餘人,進出六七次,追騎不敢逼近。後來文鴦之父被殺,文鴦又迴歸了魏國。西晉代魏後,文鴦又在抵禦北伐遊牧民族的戰鬥中屢立戰功,名震四海。然而一代名將卻在八王之亂中被司馬繇藉機冤殺,令人唏噓。

  

No. 5許諸

  許褚在漢末時聚集壯丁和宗族數千,共同修建防禦設施來抵禦賊兵入侵。當時汝南葛陂賊兵萬餘人攻打許褚,許褚寡不敵眾,戰得精疲力盡,箭矢也用完了,下令男女都去找大石禦敵。當敵兵衝上來時,許褚飛石退之,於是賊兵便不敢靠近。直到糧食將盡,許褚假意與賊請和,商量用牛換取食物。賊兵把牛遷走後,又自己跑了回來,許褚便去陣前,拉著牛的尾巴行走百餘步,賊兵大驚,不敢再來取牛。

  渭南之戰中,曹操與韓遂、馬超等單獨談話,左右皆不隨行,僅帶許褚一人。馬超自負其勇力絕人,想要暗中偷襲曹操,但平日經常聽聞許褚的大名,懷疑隨從的即是此人。於是問曹操:“曹公的虎侯在哪裡?”曹操用手指了指許褚,許褚怒目視之,馬超不敢動。

  許諸不但力大無窮,又獨創飛石之技法,不知可否算三國第一暗器高手,更以其威勢令馬超都不敢妄動,其勇武可見一斑。

  

  No. 4太史慈

  各類演義中,總有猛將突圍求援的橋段,但在正史上真正做到的卻不多,太史慈便是其中之一。一次,孔融被黃巾軍圍困於北海,太史慈自告奮勇突圍求援,太史慈先是連續多日出城遊弋,練習射箭,敵人畏懼太史慈勇猛,不敢近前,但連續多日後,警惕性也逐漸下降。於是太史慈看準時機,快馬加鞭直突重圍中顧馳而去。待得群賊覺知,太史慈已越重圍,回顧取弓箭射殺數人,皆應弦而倒,因此無人敢去追趕。

  太史慈的射術是史上有名的。他跟從孫策討伐麻保賊,有一賊於屯裡城樓上毀罵孫策軍,並以手挽著樓棼(城樓上的柱子),太史慈便引弓射之,箭矢更然貫穿手腕,更反牢牢釘在樓棼上,圍外萬人無不稱善。

  太史慈曾與孫策有過一場非正式的單挑,不過依據《三國志》記載,當時孫策等隨從共有十三人,而太史慈只有兩人,並且可能也是一種混戰,而非二人真正的單打獨鬥,持續時間也比較短。不過勢單力孤的太史慈敢於向人多勢眾的孫策等發起攻擊,也足見其勇氣。

  太史慈弓馬嫻熟,其射術在三國時期可謂首屈一指。

  

  No. 3呂布

  在三國時期的正史之中,若太史慈箭法第二,敢稱第一的恐怕就只有“飛將軍”呂布了。呂布勇力過人,善於騎射,其箭法精準的最佳詮釋莫過於“轅門射戟”。”

  袁術派遣大將紀靈攻擊劉備,劉備兵少難以抵抗,求助於呂布。兩相權衡後,呂布決定替劉備解圍。呂布在離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紮下營寨,派衛士去請劉備與紀靈等將領。宴席上,呂布對紀靈等人說:“玄德,是我呂布的賢弟。如今他被諸位所圍,我特意趕來救他。我呂布生性不愛看別人互相爭鬥,只喜歡替別人解除紛爭。”呂布命門候在營門中豎起一支戟,說:“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發射中,諸君當立即停止進攻,離開這裡,如射不中,那你們就留下與劉備決一死戰。”他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諸將大為震驚,誇讚說:“將軍您真是有天神般的威力呀!”紀靈畏懼呂布神勇,於是只得罷兵返回。

  呂布還貢獻了三國曆史上最為正規的一次單挑。《英雄記》記載:李傕之亂時,呂布曾與郭汜約定單挑,雙方各自退卻士卒,只一對一決鬥。決鬥中,呂布刺中郭汜,受傷的郭汜被隨從武將救回,這場單挑最終也以呂布獲勝而終結。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此絕非虛言!

  No. 2關羽

  被後世尊為“武聖”的關羽,在正史之中也確實是勇武過人的。“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這句話常用來形容一流的猛將,然而在三國曆史上,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只有關羽一人而已。

  《三國志》記載“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三國時期,武將騎馬衝鋒多用長槍,據《三國志》的記載,“策馬刺良”,可以作為關羽親手殺死顏良的有力證據。而在白馬之戰中,顏良是袁紹軍的最高統帥,而不僅僅是一員上將而已。面對袁紹的猛攻,曹操本來處於下風,但關羽的神勇表現,令曹操軍扭轉頹勢,反敗為勝。

  關公以其絕倫的武藝詮釋了何為擒賊擒王、何為“萬人敵”!

  

  No. 1馬超

  若說東漢末年戰鬥力最強的士兵來源,西涼地區絕對首屈一指,當時西涼兵被稱為天下強勇,而馬超年輕時就在這樣一個精英部隊中有“健勇”之稱。

  馬超勇武自不必細說,能在關隴地區和強大的曹魏集團相爭多年,最要依靠的就是其過人的勇武。不過,單以勇武而論,馬超雖然肯定是三國時期第一流的猛將,但卻未必是最強之人,但是,等正如我們開篇所說,若武將們在武學理論上還有造詣的話,自然也要在這份武神榜上被高看一眼,而馬超就是這樣的存在。

  《籌海圖編》、《江南經略》、《陣紀》等載,馬超有一套名為“出手法”的軍陣劍術流傳於世,因此劍術高超實用,後人多有悉心求教,得以流傳下來。此套劍法與後世日本刀絕技“拔刀術”類似的劍術,可能馬超的這套劍法對日本劍道的發展也有影響。

  除了劍法,馬超在掌法上也頗有造詣,流傳至今的曦陽掌,亦成為西陽掌,相傳由馬超所創的西涼掌法演化而來。

  看來馬超非但有勇猛之名,也有極高的武學造詣,還能自創多種武學套路,儼然一代武學宗師啊!

  



孫博士侃歷史

既然沒人回答,那就讓我這個“三國迷”試著答一下吧!

先說在《三國演義》中的24名將排名:

三國猛將如雲,能和五虎上將對抗者亦不在少數:一呂二趙三典韋, 呂布/趙雲/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 關羽/馬超/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 黃忠/許褚/孫策/太史慈/夏侯惇/夏侯淵

二張徐龐甘周魏, 張遼/張頜/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

槍神張繡和文顏, 張繡/文丑/顏良雖勇無奈命太悲。

打末鄧艾和姜維. 鄧艾/姜維

1、呂布手中畫杆方天戟,座下嘶風赤兔馬,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的名氣倒不是吹出來。三英戰呂布,張飛連鬥五十餘回,關羽上前又合戰三十回居然戰不倒他。兗州攻防戰,於許褚、典韋、夏侯淵、夏侯惇、李典、樂進六將夾攻中能全身而退,的確武功天下第一。可惜人品太差, 三姓家奴 四個字揹著是翻不了身了。

2、趙雲趙子龍一生無敗績,文武雙全,三國最完美的武將當之無愧。當陽長坂百萬軍中六進六出,斬殺曹營名將五十餘員。常使一把雪白梨花槍,腰繫青釭劍,另外箭法也好,橫江射帆比起呂布轅門射戟毫不遜色。蜀漢五虎上將之一。

3、典韋被譽為 古之惡來 的曹營第一猛將,雙鐵戟重八十斤天下無雙,勇武異常。張繡夜襲曹營時,捨命堅守轅門,挺立而死。死後半晌無人敢近身。

4、關羽蜀漢五虎上將之首,關羽排第四無可厚非。溫酒斬華雄,誅文丑斬顏良,生擒龐德,三國中罕逢敵手,義釋華容道更是千古佳話,可惜被昔日的呂下阿蒙暗算,敗走了麥城。使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斤,羅貫中最愛捧關羽,他的兵器是全三國裡面最重的。

5、馬超人稱 西涼錦馬超 。三國中勇猛最神似呂布的武將,一人獨戰曹操數十員大將致使曹阿瞞割須棄袍。儘管曾和張飛許褚戰成平手,但都是在逆境中和諸位大將搏鬥。曹操亦言: 馬兒不死,吾無葬身之地也 。可惜只是一介武夫。使金色的虎頭槍,有 金槍馬超銀槍趙雲 之說。蜀漢五虎上將之一。

6、張飛一句話,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耳。使丈八蛇矛,就是脾氣暴躁了一點,最後吃了大虧。蜀漢五虎上將之一。

7、黃忠五虎上將之一,並非徒有虛名,大戰關羽數百回合未分勝負,定軍山斬夏侯淵千古流傳,更兼弓箭百發百中,是三國第一神箭手。出場的時候年已老邁還有此成績,為老當益壯的典範。

8、許褚曹營第二猛將。帶主觀因素地說,與許褚交過手的武將綜合質量最高,計有呂布、趙雲、典韋、關羽、馬超、張飛、龐德、周泰、徐晃等人,與眾多超一流高手的過招中許褚只被張飛傷過一回,虎痴將果然名不虛傳。

9、孫策孫伯符是霸王再世,曾經交手的對手有太史慈、於糜、樊能、周昕、嚴輿、陳生,除了太史慈,其餘對手全部被他當場斬殺。小霸王孫策上承父志,下開弟業,偉男兒也。

10、太史慈東吳武將第一人,曾領一小將追戰孫策等十三騎,奮勇莫當。為人信義篤烈,有古人之風。群英會上,周瑜付劍與慈為監酒;赤壁戰中,孫權用慈為大將先鋒。後於合肥城中中伏,為魏將張遼手下弓弩兵射至重傷,回營不治身死。

11、夏侯惇曹營第三猛將。作為西漢開國猛將夏侯嬰的後人,獨眼將軍夏侯敦 撥矢啖睛 ,並奮力刺死曹性,其兇狠暴烈可見一斑,是曹操最信任的武將。可惜新野一戰被諸葛亮的火燒的銳氣大減,從此就剩下了跑龍套了。由於扮演了鎮壓漢宮廷反曹叛亂的角色,被正統觀極強的羅貫中找了個鬼魂把他嚇死了。

12、夏侯淵第一個死於上榜武將之手的武將。在定軍山中蜀將法正之謀,為黃忠突襲斬殺。是老曹家創業的元老,與張遼、曹仁、徐晃、張頜並稱 曹營五良將 。

13、張遼曹營五良將 之一。張文遠人品好,與關羽關係好,武功才華亦是上品。曾在合肥以七千守軍大破孫權十萬大軍,險些俘虜孫權本人,威鎮逍遙津, 殺得江南人人害怕,聞張遼大名,小兒也不敢夜啼 。伐吳時被丁奉射中腰部而死。

14、張頜原與顏良、文丑、高覽並稱 河北四庭柱 ,降曹後為 曹營五良將 之一,但並沒有多少獨擋一面,自領一軍的機會。僅有的幾次如 街亭之戰 來看,是五良將中最有謀略的人。後為司馬懿妒忌,借刀殺人,被蜀軍射死。

15、徐晃曹營五良將 之一,官渡之戰中截燒袁軍糧草數千車,保證了曹軍的勝利。他的武力頗有蹊蹺,能跟許楮戰50合不分勝負,也能與箭傷將愈的關羽戰80合還佔了上風,但在顏良手下卻只走了20回合,或許是 最佳進步獎 得主吧。

16、龐德西涼猛將。與馬岱併為馬超帳前左右折衝,曾步鬥破敵陣救出韓遂,又殺曹仁部將曹永奪其馬護韓遂而走,悍勇遂知名。後降曹操,樊城一戰為關羽所擒, 不降而被處死。

17、甘寧東吳第二號猛將。曾百騎劫營,留為佳話。孫權言 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 後在劉備伐吳時中了沙摩柯之箭而死。

18、周泰東吳大將,武藝出眾,威名宿著。病故。

19、魏延就是那個腦後長有 反骨 的傢伙。智勇雙全、心高氣傲,是五虎將之後的 最佳第六人 。就 兵出子午谷 的戰略方案和諸葛亮發生矛盾,諸葛死後背叛蜀國,被馬岱斬於馬下。

20、張繡號稱槍神,評書中很風光,演義中不出彩,最大的戰績是領軍偷襲殺死了典韋、曹昂等人。

21-22、文丑、顏良

河北四庭柱 中的前兩位,都曾輕鬆擊敗過徐晃,雖然死得早,但其武力絕對超一流。可惜啊,命太背,成就了關羽的千古武聖之名。

23、鄧艾打仗超一流,搞政治第九流,忠於魏,死於司馬之手,終其一生,戰功赫赫,可惜還是司馬家的棋子。被部下衛瓘指使田續殺死。

24、姜維諸葛亮的傑出弟子,伯約一生也只盲從武侯遺志,使得疲憊的蜀國更加疲憊不堪。武力強,謀略亦突出,可惜時運不濟。詐降並領鍾會之令率武士往殺心存不服的魏將時突發心痛,貽誤戰機,事敗被殺。和諸葛一樣,是天不助我的悲劇人物。

曹操的保鏢——典韋、許諸。這兩人統領虎衛軍,專業保鏢。虎衛軍是什麼?就是曹操的專業保鏢隊,而典韋、許諸就是一代隊長和二代隊長。這個虎衛軍裡,全是打架厲害的武功強人,而典韋、許諸就是強人中的強人。

典韋,其事蹟被後世傳唱,難得的是,其事蹟大部分都見於史書記載。比起趙雲、諸葛亮等人,典韋顯得較為真實。要知道趙雲他們的事蹟,十有八九是演義出來的,而典韋的事蹟大部分都是有史實記載的。大家可以讀一下《三國志·典韋傳》,很精彩,我每讀一次都感嘆一次典將軍的勇猛。

許諸,典韋死後成為虎衛軍的二代隊長,這個職位本身就是對武功的肯定。史書還記載許諸拽著牛尾巴倒行百餘步。不說別的,僅這力氣就足夠嚇死大多數人了。還有些保鏢(或武將兼職保鏢),比如周泰、趙雲、胡車兒等。

說說周泰吧。此人多次救孫權性命,都是衝進亂軍不要命的砍殺,全身刀傷不計其數。要知道,那是亂軍砍殺啊,長槍大戟的玩命那種,不是街頭小混混拿片刀砍人。在這種情況下,周態還能救下孫權(孫權自己都已經絕望了),可見武功夠強。尤其是全身上下傷處無數,但他卻沒死,也沒殘疾,這說明什麼?除了武功高以外,還說明了一點,這哥們肌肉一定很厚很厚!!!沒有足夠厚的肌肉,不死也殘廢了。

還有趙雲。雖然我們知道他的事蹟多為演義的,但不可否認,他確實兼職過劉備的保鏢工作。保鏢二字就是武功的證明。而且劉備封四大將軍時,雖然趙雲無名(演義中改成了五大將軍,硬加入趙雲成了五虎上將),但他的職位是中護軍。這個中護軍的職責選拔武將官員。看看,選拔嘿嘿~~~比如說考考這個考生的武功吧,那麼首先趙雲自身的武功要高。自身高才有資格去考別人。當然,選拔官員不是隻考武功的,但應該是必有這一項。這類保鏢人才,還有一些,大家可以去史書上發掘一下。

順便提一個人——文鴦。我把史書中的記載給你翻譯成白話,說給大家聽:“司馬師在汝陽,看到叛軍的窘境後又給他們設下了圈套。鄧艾將毋丘儉的使者斬首後,立刻帶著一萬多人先佔據了樂嘉城這一要地。司馬師這時命令鄧艾示弱誘敵,文欽果然帶兵來爭奪。司馬師卻偷偷從汝陽帶領大軍馳援。文欽看到司馬師的人馬後才知道上了當,驚慌失措。然而,他僅僅十八歲的兒子文鴦初生牛犢不怕虎:"趁他們剛來立足未穩,不如半夜突擊。"於是文欽父子分兵兩路,夜裡文鴦突然就衝進了司馬師的大營。司馬師聽到軍營遭受奇襲,大吃一驚,他那本來就長著肉瘤的眼睛居然掉出了眼珠。他緊緊咬住被子強行忍住劇痛,以至於被子都被咬破。而文鴦奮戰一夜卻沒有等到父親的接應,天亮後他看到司馬師大軍勢頭太猛也只好突出重圍。司馬師當即就命令大家將剩勇追窮寇。文鴦看到有追兵,估計如果不能先將其挫敗是逃不了了,帶著十幾名驍勇的騎兵反覆衝殺,硬是把追兵打退。司馬師再次命令八千騎兵追擊,也被文鴦一個人反覆衝殺六七次,每次都殺傷一百多,終於逼退了追兵。”,趙雲的長坂之戰是假的,演義編的,而文鴦在亂軍之中殺人如麻,面對數千人進出自如,這可是史書白紙黑字記載的。而且文鴦是三國後期,離陳壽很近,陳壽收集的資料應該較為可信。


影視集粹

這個問題好,明確指出拋開小說,以正史論。所以我只說三個有爭議的,關羽,呂布,趙雲。

記載三國的史料在二十四史中有三國志,資治通鑑和簡明歷史傳記。清朝有人翻看史料後得出結論,漢後稱勇首推關張,從這點可以看出,拋開小說,只說歷史,漢朝之後,無人能以關張二將並駕齊驅。關羽戰績絕北道借兩千水軍上陸地變作步兵,狙擊了曹仁,徐晃,于禁,李通,滿寵,文娉等天下名將,獲戰馬三千匹,物資無數。水淹七軍更是先見之明,當時荊州地界恰逢秋雨時節,曹魏很多謀士都斷言關羽會有水攻,而關羽也的確提前準備了水軍,至於于禁為什麼想不到我就不知道了。襄樊之戰關羽荊州三郡江陵,公安,南郡有兵五萬,先出三萬再出五千,留糜芳士仁共計一萬五守江陵和公安,反觀曹魏,曹仁有兵三千左右,于禁龐德三萬,徐晃一萬五,十二營兵馬一萬八,再加上曹魏坐擁青冀幽並兗徐西涼烏桓遼東,江東呂蒙,潘彰,陸遜,馬忠,丁奉等數十三國志有傳記名將出兵兩萬,在以江東四十五郡為後勤兵發江陵。

孫子兵法說,戰爭乃是兩國國力,民力,武力,德政,財力,賦稅,民心和謀略的對拼。我想這個說明沒人反駁吧?那麼問題來了,關羽後盾只有三郡,要面臨青冀幽並兗徐六大州加西涼烏桓遼東等地和江東四十五郡的軍事力量,而且這個作為後盾的糜芳士仁還TM不靠譜,再加上關羽帳下無謀士劃策,無可用之將,而魏吳聯軍卻是謀士各顯神通,上將盡顯其能,因此雖然兵力相差不多,但綜合之下,關羽面對的是千倍乃至數千倍後勤之敵,在這情況下打的曹操差點遷都,打的威震華夏古今無人能出其右,打的山匪海盜遙相呼應,差點打贏,可惜羽有氣節,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的氣節,善待基層百姓,士兵,而不屑以富二代官二代為伍的氣節,導致了糜芳士仁的背叛,也就有了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以短取敗,數理之常的評價,可惜可嘆。而且關羽在前期跟隨劉備時是騎兵將領,練騎兵,然後絕北道變水軍做步兵打游擊戰,後來鎮守荊州連水軍以拒江東,最後打襄樊水陸並進,可謂通三軍,連三兵,水,步,騎三軍,自古以來就是一將練一軍,如關羽這樣連三兵,通三軍這古今不超一手之數。
因此,在整個歷史上,關羽略遜項羽後無人能敵,跟被封為聖人讓整個華夏民族乃至整個地球供奉,當居第一。

再說趙雲,瞭解歷史的都知道,演義裡的趙雲是歷史上趙雲,文鷺,陳到再加十數普通將領的合體再加以藝術化得到的產物。首先趙雲最知名的就是百萬大軍七進七出,但是史料是如何記載的,曹公遣五千騎不眠不休三天三夜追先主於當陽長版,這裡可以看出,長坂坡最多五千人,之後先主拋妻棄子帶關羽張飛等數十騎走,趙雲回馬北上,之後先主跑到安全的地方時,有人說趙雲投敵,先主飛戟刺之,說子龍不會棄我而去,剛一說完,趙雲身抱阿斗帶甘夫人到了。這裡可以看出,劉備到了這裡說了一句話後趙雲就到了,也就是說趙雲回馬北上,救阿斗到追上先主劉備只用了一句話的時間,再加上劉備剛拋妻棄子,趙雲立馬回去救,所以並未發生任何戰鬥。漢水之戰雲別傳說黃忠截糧未歸,趙雲出寨觀望,遇曹軍先頭部隊,被迫交戰,後大軍至,雲且戰且退回漢水,先主贊其一身是膽,但是雲別傳真實嗎?先看看作者,陳壽本著令缺勿濫的原則寫了三國志,而這件事在三國志中隻字未提,後來裴松之本著令濫勿缺的原則為三國志做注,還寫了雲別傳,這一點就可以確定,雲別傳的記載是否只是當時的明間小說?再看看雲別傳內容,我怎麼看怎麼不想史料,雲別傳把趙雲的內心寫的太全面,還把趙雲做的一些事提前做出解釋,縱觀華夏二十四史,有那本書史料是這樣寫的?連趙雲在家裡說個什麼話都能知道?桂陽太守獻嫂一事,裴松之居然提筆第一句就是因為趙雲怕他叛變,所以不接受,這是什麼?證實陳壽表明無法證實的事,可以說你有本事,但是別人的內心你都敢往史料上寫,你怎麼知道的?你是趙雲轉世開啟前世靈智還是怎麼滴?華夏二十四史史料書寫,如春秋,戰國策,漢史,後漢書,三國志,舊唐書,新唐書這些,都是直接描述事件內容,不對人物內心做任何描述,本著公平公正的態度編撰史冊,而云別傳卻是作者把自己當成趙雲來杜撰,編寫,並且後來雲別傳並未被編入史冊,所以漢水之戰趙雲戰績,全是假的,至此趙雲的勇武被演義完全神話,可以說毫無勇武戰績。至於和諸葛亮去江東,和劉備去江東,如何如何勇猛,江東人見了多怕,那是演義,不是歷史。最後說統兵,演義裡趙雲有漢水空城計,祁山之戰,褀谷之戰,但是,正史三國志,資治通鑑,簡明歷史傳記上,隻字未提,並且在諸葛亮傳中這幾戰貌似也沒趙雲什麼事,趙雲生平唯一打過一戰,斜谷道,演義吧斜谷道改成了褀谷,斜谷道趙雲數千兵馬為曹真萬餘所破,三國志寫了個因兵少輸,這就有意思了,劉備在赤壁之前面對數千倍於己的曹操,屢敗屢戰,陳壽沒說兵少,關羽以三郡的國力,民力,財力,糧草,物資,運輸對陣數千倍於己的曹魏青冀幽並兗徐西涼遼東烏桓等地加江東四十五郡合力一擊而不落下風,最後因背叛而敗,陳壽沒說什麼,唯獨趙雲戰敗做了一次解釋,這是什麼意思?陳壽這麼想的我不知道,但是可以大致分析,我分析是,趙雲敢於當陽長版回頭,足以表明忠心,敢於夷陵之前冒死權鑑,足以表明國家大義,劉備不用趙雲,為何?諸葛亮一用趙雲便敗,說明劉備一開始就知道,趙雲有忠義之心,而無統兵之能,也無萬人敵之勇武,顧留而不用。趙雲不會統兵,曹真也只是個三流武將,陳壽或許是在可惜,若是當時趙雲有兵萬餘,便可以勉強打敗曹真吧?所以趙雲雖不至於倒數,但頂天三流。

最後呂布,著就有意思了,三國演義第一的呂布,拋開小說,唯獨英雄紀記載曾單挑郭汜險勝,之後再無衝鋒陷陣,不過箭術到的確是冠絕古今,徵蠻夷靠箭術被蠻夷封飛將,歷代史學家,大將軍也都以箭術評價呂布,但從未對其勇武和謀略有過哪怕一句話評價,因此呂布有兩種排發,以戰場實用性,呂布的確第一,古兵器排名箭排第一這毋庸置疑,但若是以勇武和謀略以及統兵能力,不好意思,關張甩他幾萬條街。


龍11914785

這個問題之前似乎有類似問題出現我也回答過了,那我只能照搬過來啦。如有問題請及時通知我修改。

第一檔:關羽(三國志記載真真切切在數萬人中取了顏良的首級)

第二檔:張飛(同關羽的“萬人敵”代表人物)、馬超(劉璋投降有一大半馬超名氣給嚇的)

第三檔:張遼(率領三千敢死隊差點直接把率領10萬大軍的孫權給端了)、甘寧(率百騎劫曹營直接把曹操大軍打退了);

第四檔:趙雲(多次衝陣全身而退)、典韋(被偷走武器的情況下力拼而亡,保住了曹操全身而退)、許褚(基本上也是以護衛為主,類比典韋但是沒有直接的武力記錄)、周泰(最出色的表現就是亂軍中多次保護孫權突圍全身是傷,關鍵是沒死);

第五檔:太史慈(有箭術傍身)孫策(和太史慈對掐過);

第六檔:黃忠、徐晃、魏延、張合、高順、樂進等稱為“猛將”的人物……

另外不列檔:曹魏的虎袍騎統領:曹純、曹休、曹真幾個人。

補充解釋一下:

可能很多人會說沒看到呂布,因為他在史書上真沒有和人單挑過,最大的名號就是飛將軍,可能馬上功夫和統領騎兵的本事應該很厲害,既然我沒有辦法給他列到第一那就乾脆不列出來了。

另外就是顏良、文丑外加張合高覽號稱河北四亭柱,可惜顏良一亮相就死了,以顏良為參照物的文丑沒有記載死法(史書沒說他被關羽咔擦了)所以這兩最多就在第六檔吧,太勉強的就不直接列出來了。

還有就是黃忠的問題,有人說要是黃忠年輕的時候呂布都不是他的對手,可是你別忘了一個前提,黃忠的實力是三國演義記載他單挑關羽,甚至可以贏關羽一手“百步穿楊”的情況下確立的,所以才推測出他年輕的時候比“天下第一”的呂布還厲害。

再PS:發現解釋不上榜的人比解釋上榜的人還費勁,說明三國演義影響之深遠。如有疑問歡迎大家留言探討吧,不過不看問題直接上來瞎噴的恕不奉陪。


老胡說霸道斯基

答:一點兒爭議都沒有的是趙雲第一!不但是第一,而且,竟然找不出第二個可以與之匹敵的對手!!!一個都沒有!

解釋一下:就《三國志》來看(裴注的最大特點,就是廣採博引,極大地豐富了原書的內容。特別是他所引用的原始材料今天大部分已經亡佚,幸而保留在裴注中,因而史料價值就非常珍貴。我們在讀《三國志》時,一定要把裴松之的註文當作正文來讀。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對裴松之注《三國志》的評價:“宋元嘉中,裴松之受詔為注,所注雜引諸書,亦時下己意。”)裴松之的注就應該是所謂的“正史”。

“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趨圍。”……夠了!下一段就是救張著、偃旗息鼓了……沒有必要再引述了……足夠了!當時的曹操用在沔水戰場上的部隊至少有20多萬,將沒說有誰,但是,應該有:曹洪、郭淮、徐晃、張郃、曹休、曹真、杜襲等等……

趙雲領著幾十個人(因為,黃忠、張著去北山劫糧,趙雲至少得給他3千人,張翼守漢水大營得5、6千人,劉備因為馬超、張飛的失敗已經拿不出1萬以上的人了,給趙雲的軍隊最多不過1萬人)是可信的!就是這幾十人,把曹操打得圍上來撤下去、再圍上來再殺下去,先救黃忠、再救張著……最後又把北山糧倉給奪下來了……曹操退出了漢中。

去吧,去翻翻《三國志》大字、小字都找……能不能找得到第二個人?若用《三國演義》來說,趙雲第一還算是有爭議的,畢竟戰平了文丑,說正史?一點兒爭議都沒有!誰?文鴛?太史慈?張遼?黃鬚兒?比一比吧,沒法比!


中行偃

1、關羽

這是沒有任何疑問的。這是三國曆史中唯一有記載,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記錄: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三國志》

什麼叫“百萬軍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這就是!

關羽衝陣斬顏良的這一MVP級別的表現,即使放眼整個古代史,都難有匹敵的。三國志作者陳壽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

關張二人也是《三國志》中唯二稱為“萬人敵”的武將,而且後世都以他倆為猛將的代名詞。

2、張飛

《三國志》中記載:“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

而張飛的成名戰就是“喝斷當陽橋”: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三國志》

這一段可以說是勇氣、膽識和武力都充分表現出來了。跟關羽一樣,作為後世猛將的代名詞。

3、文鴦

第三位不是呂布不是趙雲不是馬超,而是小將文鴦。文鴦有多猛呢,只看這一段描寫即可:

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陳,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資治通鑑》

一個人挑幾千,七進七出,殺傷上百員魏將,這是什麼武力。考慮到《資治通鑑》距離三國有點久遠,而且本身也不算是十分嚴謹的正史,因此排在這裡。

4、曹仁

曹仁在演義中和各種三國相關遊戲中都不是很突出,在演義中被徐庶、諸葛亮、關羽等人先後吊打,但其實在歷史上,他的戰績很耀眼,比如下面這段:

瑜將數萬眾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去賊百餘步,迫溝,矯等以為仁當住溝上,為金形勢也,仁徑渡溝直前,衝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眾未盡出,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嘆曰:“將軍真天人也!”——《三國志》

5、張遼

《傅子》有載雲:“曹大司馬之勇,(孟)賁、(夏)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就是說,張遼是僅次於曹仁的。

在網絡上,有一對親切的CP:張八百和孫十萬,就因為以下這段史料:

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三國志》

憑藉這場經典戰役,張遼威震逍遙津,八百人打得孫權十萬人落花流水。

這大概就是三國正史中前五位武將的排名了,不知道符合大家心中的印象嗎?


山居不記年

歷史上的關羽武力垃圾,他最著名的戰役就是失荊州被擒,因不降被殺,所以被後世統治者所推崇為忠義,被封為武聖。和他的戰力無關。

正史不說,單看三國演義,武力值第一非趙雲莫屬。原因三點:一.一生單打獨鬥無敗績;二.征戰一生,全身無傷;三.少有的善終老死之將。這三點做到一點都很牛逼,不要說三點全了,是N牛逼。

個人認為看一個武將武力值,固然要看打過多少勝仗。但更重要的要看他的生存能力,就是保命的能力。呂布牛嗎?不也戰敗身死;關羽吊嗎?麥城一命嗚呼!夏侯惇,典韋...有幾個能在大戰役失敗的情況下還能活命的。趙雲呢,長坂坡三進三出,還帶著累贅。戰場上勝敗是常事,作為將領,是敵軍重要目標,敗了還能在成千上萬敵軍追殺下逃命,本身就是實力的象徵。

趙雲一生被大軍追殺數次,都全身而退,一生征戰幾十年,大小戰役上百,最後還能善終老死,而不是被殺,死時身上無傷痕,真戰神!


lipengchao1

洪都煙客結合歷史和三國演義的記載,比較客觀的給出下列武力排名:

1.呂布 單憑呂布一人獨戰關羽、張飛、劉備,還有他一人獨戰曹操的五子良將,如此實力絕對稱得上三國第一猛將。

2.趙雲 長坂坡一戰便足以讓天下英雄側目

3.典韋 宛城一戰,若不是張繡用計盜走其雙戟,恐怕無人能擋!

4.關羽 殺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這些足以震懾千古

5.馬超 世之虎將,渭橋一戰殺得曹操六敗,與張飛大戰不分勝負

6.張飛 敢和呂布叫戰,這一份膽氣恐怕無人能及

7.文鴛 後三國時代最勇猛的將軍

8.龐德 能與關羽大戰三百回合不分勝負,武力非凡

9.許褚 與馬超大戰不分勝負,武力可見一般

10.黃忠 刀法嫻熟,有百步穿楊之本領


洪都煙客

這個問題請各位參考《三國志》,應該把所有武將分為兩個階段和三個部分,第一階段應從董卓進京算起,直至曹丕登基,這個階段叫做諸侯割據。第二個階段要分為三個部分,從曹丕登基到三國歸晉,這個階段的武將排名應該分做魏、蜀、吳三個陣營分別排序。

第一階段:呂布、孫策、典韋、關羽、夏侯惇、張飛、馬超、趙雲、顏良、文丑,此為前十名

第二階段:魏 張遼、張郃、曹彰、許褚、曹仁;蜀 魏延、馬岱、關興、張苞、姜維;吳 呂蒙、陸遜、丁奉、韓當、陸抗


美家大王

三國諸侯就那幾員將,董卓手下呂布、徐榮。袁紹手下麯義、顏良文丑。孫堅和孫策、太史慈、甘寧、周泰、程普、黃蓋、韓當。曹操手下典韋許褚龐德曹彰張遼夏侯惇。劉備手下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劉表手下文聘、劉璋手下張任。還有誰?一部三國前期呂布、馬超後期曹彰文鴦。所以我編了一個順口溜:孫堅屢敗董卓將,呂布力敵劉關張。趙雲神槍敵膽驚,曹彰奮勇北番平。馬超驍勇天威揚,文鴦橫勇逐群英。典韋越澗擒猛虎,許褚神力拽雙牛。威震華夏關雲長,張飛悍猛世無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