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本田“機油門”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暴雨巴

1月12號,東風本田公佈了針對1.5T發動機的調查和實驗結果,說明了

機油增加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將會在2月底或3月初實行分批召回出現問題的車型!


結合東風本田上月12號說召回給出的調查結果來看,個人認為造成“機油門”的原因是這樣子的:

發動機啟動時汽油噴射過量而導致不能完全燃燒,噴射到缸壁的汽油進入曲軸箱,從而混入了機油當中,導致機油液麵升高。


再者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進氣溫度低,導致進人氣缸的水汽結露,水經過油環迴流孔進入曲軸箱,低溫環境下短距離行駛。

機油中的水分無法升溫蒸發掉,從而導致了機油乳化的現象。

上述是東本在12號發佈中給出消費者的調查結果後我總結的!個人認為上月的召回,東本是敷衍車主的,調查結果的準確度也不太高。

昨天因受質檢總局的壓力,東本停售了CRV,我相信在這種壓力下,東本會重新給出調查報告,給出新的召回方案!


HL水哥選車

在過去的幾年裡,車企與“3·15”之間總是有著微妙的關係,汽車品牌幾乎每年都能成為質檢“表彰”大會被點名的主角。隨著今年央視315晚會的日益臨近,又有一些品牌開啟了“預熱”模式,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我想這種感受東風本田今年相較其他汽車品牌體會更深。

以前提起東風本田,大家直接想到的就是零庫存與加價提車傍身的當紅車型CR-V,以及秒天秒地秒空氣的“神車” 思域,而此次“機油門”——出現機油異常增多現象的主角也正是這兩款熱賣車型,除此之外涉事的還有東風本田其他擁有1.5T發動機的相關產品,要命的是這一動力系統的搭載幾乎囊括東風本田的全系車型。

今天我們想拋開產品技術層面的問題不談,不去揪扯到底汽油混入機油導致機油增多及乳化的問題到什麼程度才算嚴重,我們只是想從危機處理的角度給大家分析一下,東風本田到底做錯了什麼才導致如此不堪的局面。

首先,在2017年12月集中爆發CR-V“機油門”事件後,東風本田官方展開調查,並於2018年1月20日召開了媒體溝通會並給出了回應:第一,機油中混入汽油實乃正常,尤其是在寒冷地區,只要機油液位上漲不超過30mm,不影響使用;第二,針對集體投訴的臨時解決方案是更換機油;第三,官方正式解決方案最快2018春節前公佈。

2月9日,家質檢總局對東風本田CR-V和CIVIC部分車輛機油增多問題開展缺陷調查。

2月12日,東風本田再次召開媒體發佈會,公佈解決方案:第一,對搭載1.5L渦輪增壓發動機的CR-V和CIVIC車型的ECU進行程序升級;第二,增加機油尺刻度線;第三,修訂用戶手冊。除此之外,東風本田也公佈了具體的召回時間,CR-V車型二月末開始召回,CIVIC車型則為三月初,其它搭載同款1.5T發動機的車型也將盡快驗證並依次採取應對措施。

3月1日,國家質檢總局執法督查司約談東風本田,要求生產企業高度重視消費者反映的問題,嚴格按照法規要求消除車輛缺陷。

3月2日,東風本田停售CR-V 1.5T車型。

梳理事件發展的脈絡不難看出,東風本田面對“機油門”事件採取的一系列應對措施有三點“致命傷”。

第一,態度拖延,回饋不夠及時。從去年年底車主爆發集體維權,到多次召開媒體溝通會交涉問題,再到最終迫於質檢總局壓力採取停售措施,東風本田讓焦頭爛額恨不得退車的消費者苦苦等了近3個月。

第二,不正視問題,對重要問題輕描淡寫。針對車主關心的焦點,如發動機是否存在設計缺陷,機油液位增高是否造成發動機磨損等根本問題東風本田始終避而不答,甚至在發佈調查結論時都玩障眼法。如東風本田稱,機油增加到30mm以內車輛機能保障是沒有問題的,這與增加到30mm遠超正常範圍的國家標準大相徑庭,也被後來專業調查人士給出的“在相同的壓力、相同的摩擦時間,機油液位上升30mm(汽油體積比達到35%)導致的磨損明顯比正常機油大得多的”的結論啪啪打臉。很顯然,這是東風本田對產品缺陷和技術漏洞的詭辯。

寫在最後:

推出新產品新技術必然要承擔風險,出現問題也在所難免,這一點消費者都能理解,然而真正讓大家心灰意冷的卻是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式。這一次,東風本田親手將自己營造的“地球夢”粉碎,“機油門”事件已然從產品技術缺陷的暴露演變成了消費者對東風本田品牌和企業的信任危機。

這種不信任從本次事件主角——CR-V的銷量上也有明顯的體現,2017年,東風本田實現了批量銷售71.4萬輛,終端銷量累計72.7萬輛的歷史最好成績,其中自去年7月份正式上市的CR-V以月均兩萬輛左右的銷量,成為了東風本田銷量第一梯隊的主力車型,自“機油門”事件發酵以來,CR-V在2018年 1月份銷量下滑至17,093輛,2月份更是呈現斷崖式下滑,跌出一萬級門檻,僅賣出8,648輛。

想到第一次媒體發佈會上,東風本田發言人還信誓旦旦的表示此事對“CR-V的銷量影響是非常少的”,此刻反觀二月銷量著實有些戲謔,可再看看剛剛停售的CR-V 1.5T車型,想必未來一段時間內CR-V的銷量將會更加慘淡,聯想到東風本田2018年74萬輛的年銷售目標,恐怕難嘍!


高速警事

魯迅先生在《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這樣寫道:“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2018年4月4日東風本田官方網站就自17年爆發的機油門事件做出了題目為“關於機油門,是時候還原事實了!”的最新回應,自宣佈停售CRV沉默一個多月後的唯一發聲。對於出現機油增多的本田車主來說,我認為即是一個好消息,又是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東風本田在宣佈停售一個多月之後終於有了動靜;壞消息是尚未提及召回,只是提到機油增多問題可以解決,對於機油增多是否損壞發動機,回應是在沒有超過影響PCV工作的限度(燃油稀釋刻度)之前,機油增多不會對發動機造成重大損傷。

而在活塞的壓縮、燃燒行程中,活塞頭上本來提供潤滑、密封作用的活塞環會存在刮油現象,尤其是在比較寒冷的地區,車輛冷啟動時噴油器噴出的霧化燃油還沒來得及與空氣混合,而且經過空濾器後的空氣本來就存在少量水汽,在遇到寒冷的汽缸壁後發生凝結,然後在壓縮行程中被少量的刮進曲軸箱(機油倉),這也是為什麼本田CR-V機油增多的現象最開始是發生在寒冷地區。

再加上現在渦輪增壓技術的使用,在冷啟動時進入曲軸箱的汽油,在發動機熱起來以後,由於渦輪的介入使得進氣壓力增大,使得本來在發動機變熱可以解決的機油增多問題,由於渦輪的介入使得這一情況變得很複雜。

考慮到每次實際通過竄氣進入曲軸箱的汽油和水是非常少的,為了解答很多人的疑惑,我們來實際的算一算。四衝程發動機每缸曲軸轉兩圈噴油一次(做功一次),假設一臺4缸機冷啟動時怠速在2000rpm,那麼每分鐘發動機要噴油4000次,加上冷啟動時ECU一般會相應的噴出更多的燃油。尤其是多數人開車都是短途,汽車冷啟動後,進入曲軸箱的汽油還沒等車熱起來被排出之前,車又被停車凍在那裡,這樣算起來每天重複上述過程不用多,就能輕鬆完成上萬次的竄氣,機油稀釋就變得很正常了。

這樣的解釋看上去專業且具有說服力,另外還舉例了柴油機,還透露機油增多是柴油車的通病,且一直存在,從柴油機扒下來的技術,技術本身就存在這個問題,所以出現機油增多也正常不過了?那我就想問本田,你原本好好地發動機不改進,非得把一個有問題的技術用在新車上,是技術上的進步還是腦子瓦特掉了!有問題承認就這麼難?除了賴天氣就是賴柴油機技術有瑕疵?

機油增多問題的解決方法:首先,機油增多問題,在發動機設計中是可以自行解決的,發動機發展初期是通過曲軸箱通風,使進入曲軸箱的汽油揮發排入大氣,但由於當前的環保標準,現今幾乎所有的發動機上都裝有PCV系統。PCV是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曲軸箱強制通風)的簡寫,當發動機熱起來後,汽油揮發增加,進而通過燃油分離器、進氣管道重新進入燃燒室燃燒。其次,延後噴油時機,減少汽油在缸壁通過活塞環間隙進入曲軸箱的可能性。還可以減小點火提前角,使發動機溫度上升的更快,加速曲軸箱裡的汽油揮發和水分蒸發;提高冷車怠速,讓發動機溫度儘快上升。

還原事實之後呢?停售已經一個多月,銷售出去的CR-V問題車主還在有車不能開、不敢開的冷風中瑟瑟發抖,用還原事實四個字就想解決問題?還是本田壓根就不認為機油液位增高是個問題?是消費者無情、無理取鬧?套用網絡熱語: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結語: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無間車道

感謝提問!我是知識問答百科,我來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1.寒冷環境作用

瞭解此事件的朋友都知道,這種情況最先在北方寒冷地區爆發,冬天發動機預熱的時間較長,曲軸箱排水蒸氣的能力隨著發動機的升溫逐步提高,而從你點火開始就不斷髮生竄氣和溼壁現象,冷凝水進入曲軸箱。再加上短途低溫行駛,發動機溫度還達不到排出水蒸氣的標準就已經熄火了。從而冷凝水越積越多,最終導致機油乳化。



2.汽油問題

東北使用的幾乎都是乙醇汽油,乙醇汽油燃燒會產生更多的水,加上短途低溫用車,是冷凝水更加容易進入曲軸箱,使機油發生乳化現象。



3.本田自身設計缺陷

曲軸箱的強制通風系統油氣分離如果存在缺陷,會使通風效率降低,油氣分離系統的設計沒有充分考慮到油和水的冷凝溫度不同,從而導致水蒸氣在氣門室冷凝從而進入曲軸箱。



說沒有缺陷那是假的,如果沒有缺陷為何召回並停售?要知道停售對本田造車多大損失,一個以利益為主的廠家會因為莫須有的缺陷全面停售車型嗎?想想都能想出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知識問答百科

本田為了製造銷量噱頭就把ECU調教的很激進,初段起步很猛由此便引來一大批的忠實粉絲來鼓吹本田神車,思域車主們就是典型案例,為了順應消費者的喜好而獲得銷量,不切實際的在17款CRV和思域上調教ECU使其初段加速迅猛勢必噴油量增大,導致未燃燒盡的汽油進入曲軸箱混入機油,從而 造就了今天的機油門事件!


祐邊E

發動機批量生產以前都要經過嚴酷的臺架實驗,設計缺陷和低溫環境可能性不大,主要問題是盲目擴大產能造成對供應商零部件的品控把關不嚴,我傾向於發動機缸體或活塞環等零件的材質不達標,造成冷機時熱膨脹係數難以控制,可能就是批次問題,不過要解決要大拆發動機了及信譽問題,這對於本田是災難性的後果,個人見解


zftz35

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可能是活塞環材質有問題,冷熱態膨脹係數變化過大,冷態下活塞環密封不嚴導致過多的燃油滲入曲軸箱。這個原因如果屬實,解決起來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因為要拆解發動機!😂


老卡2017

本田1.5直噴車好積碳 因為肛內射油 沒有雞管噴射清潔節氣門 氣門 本田沒辦法只好通過把汽油通過曲軸強制通風回進氣管來清洗進氣道 沒想到汽油走的這一遭造成了大家的困擾[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