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門——生死之門

生門——生死之門

生門最初上映的是電影版,靠著好口碑,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歡和推廣。導演又把生門做成了13集紀錄片,電影版只選取了4個最有典型性的病例,紀錄片版則包括了好多各種各樣的病例。有患精神分裂症的母親,有吸毒的母親,有老來得子喜極而泣,有想盡辦法努力保胎,也有因為各種原因放棄生命。

人們對後代的渴望,複雜的婚姻家庭關係,醫生的努力與執著,社會貧富差距,醫療體系的不完善,醫患矛盾,等等,直接而強烈地呈現在每個觀眾的眼前。導演也說過,他們剪片的時候已經是剪了又剪,很多特別尖銳的問題依然不敢放到片子裡,呈現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

但是我們在片子裡能看到的,已經足夠撞擊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開始思考,應該怎樣去對待一個生命。

第一個故事:陳小鳳的故事——5萬元錢3條命

對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5萬元錢不是太大的難事。但是對於陳小鳳一家來說,5萬元錢簡直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數字。

陳小鳳一家是農村的,存款僅僅只有5000,全墊上還差得遠。陳小鳳是拐賣的女孩,逃出來以後兜兜轉轉和現在的老公在一起,她沒有農村合作醫療,住院生孩子的錢一點都報不了,全部都得自費,就連陳小鳳這個名字都不是她自己的,是丈夫隨便寫的親戚的名字,這也給孩子以後上戶口留下了隱患。

於是,丈夫的哥哥回到農村家裡四處籌錢,去銀行貸款因為辦不到信用證明,無法貸款。哥哥只好到處去借錢,這家借幾百,那家借幾百,借了幾十家,甚至有一家拿出兒子就要結婚用的錢先借給他,也仍然沒有湊到5萬元錢。最後迫不得已去借了高利貸,因為5萬元錢,能救3條命!

生門——生死之門

醫生們知道他們家的境況,能不用的藥就不用,能用普通藥的就不用貴藥,想方設法幫他們節省住院費。同病房的人,送奶粉的送奶粉,送嬰兒用品的送嬰兒用品,都是想幫他們一家省一點錢。一個奶奶兩次送錢給他們,陳小鳳的丈夫一個大男人的臉上,忍不住流下淚。

孩子生出來了,丈夫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留給他們的路更長,留給他們的困難更多,兩個孩子都要住新生兒ICU,以後孩子成長、教育,哪項都需要錢,還有身上背的5萬元債務,這都是一個不知道要往裡面投多少錢的無底洞。

他給孩子起名“秋”和“心”,合在一起就是“愁”。

生門——生死之門

貧富差距是近幾年很熱的話題,從陳小鳳的故事就可窺見一斑。在逐漸普及農村合作醫療之下,農村裡仍然有很多因為各種原因,沒辦法享受這一優惠的人們,還有那些掙扎在生存線上的人們。他們不敢生病,一旦生病,不菲的住院費就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借不來錢的只有聽天由命,能借來錢的,餘生都在揹負著沉重的債務。

第二個故事:夏錦菊的故事——女人為子宮付出的代價

夏錦菊26周就住院保胎,是兇險性前置胎盤,胎盤長在上一次剖腹產手術的切口上面,並且穿過子宮基層到膀胱裡面了,在住院保胎期間就有出血情況。

32周的時候,醫生給她安排了生產手術。手術前期一直很平穩,直到孩子剖出以後,夏錦菊開始大出血,血壓下降,醫生第一次告訴她,要切除子宮。夏錦菊也第一次求醫生,再試試,幫她保住子宮。醫生考慮了一下,決定再試一次。可是這次依然沒有效果,情況更糟,血壓甚至下降到44/22,出血2000毫升,血都流到手術室地上了。

醫生通知家屬要切子宮,這時夏錦菊第二次求醫生,她說我還年輕只有33歲,我不想切掉子宮,請醫生再努力再試試。這時候,能看到李家福主任是猶豫的,面對病人這麼堅決的要保住子宮,也許在他的心裡也存有希望吧。

生門——生死之門

如果夏錦菊沒有那麼執著於保住子宮,結果是不是會不一樣,這個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在那種情況下,所有女人都會想盡辦法保住子宮,讓自己還是一個完整的女人。

請每個丈夫好好對待自己的妻子吧,至少在她為你生孩子的那個時刻,無論工作有多麼重要,請放下其他一切,陪在她身邊,你永遠不知道在手術檯上的下一秒會發生什麼,生之門亦是死之門。

第三個故事:曾憲春的故事——男孩?女孩?

生門——生死之門

曾憲春前面已經有兩個女兒,這次要拼第三胎生兒子,用她的話說,農村的習慣是必須有個兒子,沒有兒子別人就會笑話你。這次他們全家為了保這個兒子也是很辛苦,爺爺也親自為這個來之不易的男孩起名字。

男孩!女孩!這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思想。現在城市裡的人還稍微好點,在農村這個思想並沒有改變,這種執念不知道還將繼續影響多少代人。多少女人為了生兒子,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曾憲春的孩子生出來也是有點問題,但他們一家力保這個孩子,跟醫生說盡全力救治,這跟李雙雙的故事形成一個對比。

第四個故事:李雙雙的故事——優生優育還是人生而平等

李雙雙是重度子癇前期,胎兒宮內缺氧,住院要求引產。李家福主任建議先生出來,首先這個孩子檢查顯示沒有明顯的畸形,在子宮裡胎心也還好,並且過了28周,沒有引產的指徵。

這個時候,老公就拋出了患者和醫生一直糾纏不清的問題,優生優育。醫生站在人生而平等,他有生存權利的人道主義觀點,建議救一下這個孩子。而老公說,他們那個地方的優生優育科說孩子風險很高,如果孩子有問題,他們承擔不了這個負擔。

李雙雙的婆婆更是說出了一套“優選種子理論”,要孩子全部是健全的,孩子大了什麼東西都是好的,就當是選種子一樣,我想選最好的種子來培育我孩子。

話是沒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孩子是好的,是健康的。但是,是不是最好的種子,有時候真的由不得自己選。

李雙雙一家人要醫生給出孩子是否健康的保證,誰也不是神,醫學再發達,誰也做不了這個擔保。孩子生出來以後,李雙雙的老公和公公一直在追問醫生,有沒有救的價值,怕人財兩空,怕孩子以後有問題,給整個家庭帶來負擔。

一個有風險的孩子,到底該不該救。我無意指責他們什麼,畢竟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他們不想背上沉重的負擔,也是無可厚非。換成任何人在那種情況下,也不敢保證一定不會做出無奈的選擇。人性的弱點,有時候促使我們做出更利己的選擇。

但是,我贊成醫生們的觀點,人對生命要有敬畏之心。孩子再小他也是個生命,總得給孩子一個機會,給他一個可能性,也許他的表現並不那麼差,同時也給自己一個機會,萬一下一次還出現這個情況怎麼辦,善待生命總會有好報的。

生門——生死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