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披露重大成果!中國軍醫自研“神藥”打破外國壟斷

局座張召忠曾經在國內一期軍事節目中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對於戰爭,外行看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內行則看整個戰場的保障情況。從局座的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保障的重要性。醫療作為後勤保障的重要一環,一直以來備受關注。說到醫療藥品,不禁讓人想起了抗日戰爭時期,我們中國軍隊最缺的盤尼西林,這種防止傷口感染的藥品在戰場救援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因為當時缺少這種藥品,不知道有多少中國士兵白白失去生命。有人把青黴素、原子彈以及雷達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三大發明,其意義由此可見,就連曾經得英國首相丘吉爾也讚歎青黴素是二戰時期最偉大的發明。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目前為止捲入國家和人口最多的一場戰爭,是人類經歷的最大的一次浩劫。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的人在戰爭中受傷,所以才催發了二戰時期製藥業的蓬勃發展,在二戰中發明出來的青黴素、磺胺類藥物、抗瘧疾藥都對之後的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官方披露重大成果!中國軍醫自研“神藥”打破外國壟斷

就以美國為例,二戰結束後的三十多年間,美國製造業高速發展,輝瑞、莫克等著名製藥巨頭脫穎而出。青黴素作為一種抗生素,極大的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感染的能力。1943年,有製藥公司發現了批量生產青黴素的辦法,並且用於當時和德國交戰的盟軍,對救治盟軍傷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青黴素大量投入使用之前,磺胺類藥物是當時最好的殺菌類藥品,曾經也是戰場急救藥品的一類。在二戰時期,許多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以及中國雲貴一塊作戰的士兵都因為氣候的原因染上了瘧疾,結果導致非戰爭減員人數大增,抗瘧疾藥品很好的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毒品在某種意義上和藥品無異,德國人就曾經使用病毒來提腦,也有用嗎啡當做鎮痛劑。綜合以上闡述,我們可以明白藥品對於戰爭的重要性。

官方披露重大成果!中國軍醫自研“神藥”打破外國壟斷

我國醫療發展在建國前一直很落後,正是看到了這種非槍炮武器的重要性,所以新中國成立之後就開始發展這一領域。軍事科學院某藥物研究所成立1958年,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中,該所承擔了我國戰場損傷防護、特需藥品和重大疾病防治藥物研究的任務,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截止目前,該所已經取得了多個躋身世界前列的科研成果,在我國應急救援和發生重大救援的時刻發揮了關鍵作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他們剛發展的時候,一無所有,一窮二白,完全靠白手起家。整個實驗室沒有一件像樣的儀器(那個時候開始的科研項目幾乎都是這個情況,但是沒有什麼困難可以阻止勇敢的中國人),有的只是一些瓶瓶罐罐,手提秤和鬧鐘等。面對國家對關鍵藥品巨大需求的實際情況,這些從祖國四面八方彙集到一塊的科學家硬是在國外封鎖和技術設備落後的惡劣條件下,自制各種試驗儀器,啃完所有有關的公開資料,最後僅僅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就拿出了我國防護重點領域的措施。除此之外還推出了我軍飲水檢測箱和軍糧檢測設備,實現了從零到一的重要一步。

官方披露重大成果!中國軍醫自研“神藥”打破外國壟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