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進新家心裡樂

通訊員鄭家雲田代慶

4月28日,陽光明媚,筆者來到宣恩縣椿木營鄉深灣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走進殘疾人朱明安的新家,兩室一廳的安置房屋雖有點小,但乾淨的地面,潔白的牆壁,還有掛在火炕頭上的臘肉,小籽黃苞谷砣,讓他感受到新家的溫馨。

“國家扶貧政策真好啊,125平方米的新房子就給我們住啦。”今年52歲的朱明安告訴筆者,自己左眼殘疾,妻子龔金香肢體殘疾,78歲的父親朱甫然長年患病,18歲的兒子朱佳東在恩施職院讀書,16歲的小姑娘朱佳玲在宣恩一中讀高中,他一家長期居住在朱家老屋場的老屋裡。

老屋離安置區約6華里,是八十年代初期修建的石木結構房子,陰暗潮溼,即使在白天屋裡也要開燈。推開老屋,蛛網密集,牆壁發黑。就這樣一個不像樣的家,是朱明安一家人原來的棲身之所。因為一家3人病殘,體力弱,加上兩個孩子讀書,朱明安從2015年靠政府農村低保金維持生活,憑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修建新房子的。

幸運的是,鄉村按照國家扶貧政策,啟動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幫助貧困群眾實現“安居夢”。“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標準,為貧困戶建新房。”州水利水產局駐深灣村脫貧尖刀班第一書記張瑞臣介紹,深灣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佔地43.416畝,規劃建築面積3168.84平方米,工程投資7748376.45萬元,建成安置房36套,配有學校、衛生室,活動廣場等,貧困群眾不花一分錢,直接搬進入住。

2016年5月經本人申請,村民主評議,村脫貧尖刀班調查核實,深灣村確定易地搬遷對象36戶124人。朱明安分到了125平方米的新房子,通過建築方裝修後,他一家5口人搬進了新房。“房子雖小,但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都有哩!”說這話時,朱明安一臉幸福。

在村裡安排下,朱明安不僅搬進了新居,還經常到宣恩縣嘉和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的藥材種植基地務工。“以前家裡經濟來源單一,現在好了,村裡還為我找到了務工的好事,每月有幾百元的務工收入。”朱明安很開心。

“是黨的好政策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圍座在客廳裡,朱明安對黨的扶貧政策感激不已。他和筆者算起了收入帳:全年5口人的農村低保金12600元。2頭生豬收入可達3000元,藥材收入6000元,務工收入2000元……

“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兩個孩子讀好書,將來有所作為。”談起未來,朱明安充滿憧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