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頂天和張無忌都是武功絕頂的當世高手,為何阻止不了明教的衰落?

---劉通曉---

明教不是朱元璋掌權了嘛?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意味著明教已經脫胎成為明朝了呀。

明朝所有官員都是明教的一員,所以怎麼就說明教衰落了呢?

只是換了一個名字,繼續存在罷了~

當然,既然換名字了,也就會改教義。明教以推翻元朝為教義,明朝自然以管理國家為教義咯。

教義改變了也可以說明教就衰亡了~這樣說也沒錯,看怎麼理解咯。

反正我是覺得換個名字,換個活法還是一樣的存在喲~~


瞄瞄小語

明教的衰落不在於陽頂天,不在於張無忌,而在於朱元璋。

陽頂天和張無忌讓明教強勢起來,因為他們的方向最為明確:反元!有了這個目標,明教在江湖上呼風喚雨,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但在張無忌隱退以後,明教真正的掌握權利之人是朱元璋,在他帶領下,明教吸引了更多百姓的支持,一起反元,而最終推翻了暴元的統治,朱元璋當了皇帝!

朱元璋做了皇帝還會允許明教在江湖上興風作浪嗎?絕對不會!一旦這麼大的勢力反抗自己怎麼辦,後果難以想象!

所以朱元璋肯定要想辦法把明教解散!隨著老一輩逐漸淡出,明教真正的有識之士都是朱元璋的部下,而後,他殺功臣,在教中分化各種勢力,最終導致明教內鬥升級,最終分崩離析,這一切都是朱元璋的手段!

因為朱元璋要的是皇位,要的是天下穩定!他不允許榻上有他人安睡,他不允許有人再去搞亂天下,他不允許他的位置收到威脅!

所以,他就只有一手滅了明教!


明教的興起在於北宋方臘,他是中土明教的創始人,但是後來被宋江所平,明教進入低谷,只是在地下活動,從《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看來,明教在南宋基本上是影響力微乎其微,同少林一樣,根本就沒有出來什麼出類拔萃的人物。

而明教的強勢崛起是在南宋滅亡以後,元朝的中後期,明教出了一個不世之才陽頂天,在他的帶領下,明教強勢崛起,因為老百姓在元朝的通知下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所以明教頂著“反元先鋒”的旗號得到很多武林高手的支持,一時間“逍遙二仙”“四大法王”“五行旗”等等眾多高手強勢追隨,明教在江湖影響力如日中天!

而後,因為金毛獅王謝遜在江湖上濫殺無辜,導致明教與六大門派為敵,而後陽頂天失蹤,教內高手內鬥,導致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明教岌岌可危,此時從天而降的張無忌化解了明教之圍!張無忌成為新一代教主!

隨後,明教有了主心骨,眾多高手齊聚,明教在江湖上呼風喚雨,而且他們把更多的經歷放在“反元”大業上,明教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同,最後張無忌隱退,朱元璋地位在教中逐步上升,最終成為明教的實際掌舵人!



一個教派也好,一個幫派也好,最強勢的時期是在亂世!

丐幫在喬峰帶領下抗擊遼國;

丐幫在洪七公帶領下抗擊金國;

丐幫在黃蓉帶領下抗擊蒙古;

明教在元末時期張無忌帶領下抗擊元朝;

天地會在清朝初年陳近南帶領下“反清復明”!

亂世才需要這樣的江湖群體,亂世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因為這些群體能夠號召許多老百姓一起反抗,但是到了和平穩定的事情老百姓更多選擇安居樂業,而朝廷更是絕對不會允許有人對其有威脅!所以這樣的群體在安定時期是沒有太多的實現空間和作為!

丐幫如此,明教亦是如此!

所以,明教衰落是註定的,朱元璋是絕對不會讓明教繼續發展!



忠肝義膽嶽老三

明教,不是一個精英化的組織,而是一個泛眾化的群眾自發結社組織。這兩者的區別,就在於,一個講究傳承和嚴進嚴出,一個講究信仰和寬進寬出。

明教的門檻極低,他實際上不是一個江湖門派,而是一個抱團取暖的群體性組織。你只要信了它的光明神,就可以入教,所以從根本上來說,就沒有進行過篩選,從而導致這個群體裡,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很多人,只是因為窮的沒飯吃,或者需要庇護,才投入明教,心中根本就是另一盤棋。像朱元璋手下那幫吃狗肉的,加入明教,只是為了政治投機。

此外,如果要離開明教,也是很容易的。譬如白眉鷹王自創天鷹教,紫衫龍王出離明教,都非常的輕巧,這在其他江湖門派,是不可能容忍的行為。

在運營模式上,明教是典型的去中心化的,而其他門派是中心化的,高度集權。明教的山頭主義,特別明顯。五行旗,各路法王,光明左右使,看似有地位上的高低,但是卻很明顯沒有權力上的管轄權。

地位越高,越沒有實際的權利。真正的教權,都分化在五行旗手裡,以及各地堂主的手上。反而是四大法王左右使被架空。

而明教教主的教權,也被弱化,大多數時候,都受制於四大法王和左右光明使,以及波斯總教。

這種高層控制權疲軟的行政架構,必然導致地方主義抬頭,尾大不掉,為明教的大分裂,埋下了禍根。

在人身依附上,明教缺乏感情這道強關係。在江湖上,有一種親情,叫師徒恩情。明教是吸收主義,也叫拿來主義,看到好人才,吸收入會即可,並不注重徒子徒孫培養,這就導致明教上下,都不是師徒關係,只是上下級,都是利益關係。所謂上陣父子兵,沒有感情維繫的關係,都是難以面臨大考驗的,一旦出現利益爭端,就必然分裂。

最後一點,那就是脫離了波斯總教的管控。這一點非常的重要。為什麼明教在陽頂天之前,沒有分裂?因為陽頂天的前任衣教主之前,明教都是聽命于波斯總教的。波斯總教勢力強大,可以鎮住各地分教。衣教主自立後,明教就只能靠中土教主個人魅力壓服各路山頭。

而且,衣教主還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那就是可以找個很好的理由,自立山頭。先河一開,後果非常嚴重。後來明教很多人,都可以隨便出離明教,或者發展個人實力,陽奉陰違,培養自己的團隊。

也就是說,從明教自立開始,明教就陷入了一個人治範疇,陷入了一個怪圈:教主強,明教強,教主弱,明教裂。

所以,明教教主特別的難做。陽頂天、張無忌武功強大,可以壓服,但是這兩位之後,就是大亂。明教最終,被自己強大的教軍給吞噬,消亡於江湖。

~我是三生有畫一書生,第三隻眼讀金庸,第 六感彈武俠,喜歡就關注哦~

話題預告:

小龍女被尹志平強姦了,為什麼還要跟著他跑?


三生有畫

謝悟空邀!

我們先來看一個公式:武林高手≈江湖人士≤帶頭大哥≠政治人物。武功固然重要,但視野、權謀、策略、手段才是關鍵,往往這樣的人是一個政治人物!張無忌之於明教,就好像讓一個米其林三星的主廚帶領一個股權不明,股東糾紛不斷,品牌定位模糊,連年虧損的餐飲集團公司通過IPO上市一樣困難。反之,馬雲之於阿里,他不懂也無需專研計算機!



這裡我們主要分析一下張無忌!

1.家庭出身不好。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香港電影《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的母親殷素素和媳婦趙敏的扮演者是一個人,而這樣的出身(邪教魔女之子),那樣的選擇(趙敏比當年的殷素素還讓各方抓狂),簡直是一語成讖(走當年的老路)!不同的只是張無忌的武功夠高,趙敏的背景夠狠,但結局連金庸老爺子也無法幫他,只能是流落天涯!

2.政治目的不明。“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在元朝末年,群雄並起,想要逐鹿中原,戰略和戰術的制訂尤為重要!戰略上明教既沒有“驅除韃虜”的同仇敵愾,也沒有“闖王來了不納糧”的直擊痛點;戰術上同樣短板,既沒有“深挖洞,廣積糧”的韜晦,又沒有打出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的大旗,相反幫派中人行事詭異,多造殺孽,而被視為魔教,先天失去了優勢。




3.綜合實力不夠。看起來張無忌有支持(金毛獅王義父、白眉鷹王外公)、有外援(武當、峨眉)、有渠道(媳婦趙敏),可細想起來,如不置換整合,簡直就是災難。謝遜眼盲嗜血,名聲極壞,整個就是不良資產;鷹王人老,盛名難付,女兒的仇尚且未報,在幫中就是個邊緣人物;武當方面,張三丰百年之後,如傳位給大徒弟宋遠橋,彼此見面都彆扭;峨眉派更有周芷若因愛成仇;再同趙敏暗通曲款,結果只能是死路一條!

4.權謀之術不通。對於政治人物來說,權謀之術要用得流暢自然,重要的是達成利益。為此,意志和尊嚴不得不有所捨棄。宋江多次拒絕晁蓋上山,期間他注意培養自己嫡系勢力,注重人設(及時雨),十幾兩銀子就收服了天殺星李逵為其賣命,上山後宋江勢力就已經超過晁蓋了。反觀張無忌僅表現出來憑一己之力鋤強扶弱,升米恩,鬥米仇的故事多了去了!


最後如書中所寫,即便擁有了屠龍寶刀和倚天神劍的人亦不可也無法號令江湖!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身不由己,就要堅忍,要改變,要站隊,有捨棄!暨目標不變,手法多元(政客),如果是手法不變,目標多元(普通人),想憑武功(外掛)而號令江湖(人性),只能是痴人說夢,緣木求魚!

我是蘇不驚,有溫度的自媒體!


蘇不驚

明教在陽頂天死前很是輝煌,可謂如日中天,只是隨著陽頂天密道中練功意外發現老婆與成昆偷情而走火入魔暴斃而亡,教中一時群龍無首互相不服才紛爭不斷逐漸衰落,加上各大門派的圍攻朝廷的剿殺,一時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


幸虧張無忌陰差陽錯當上了教主,救明教於水火,挽大廈於將傾,取信於武林各派,統帥教眾驅除韃虜浴血奮戰,明教再度顯耀於世無可匹敵,只是張無忌儘管武功蓋世群雄攝服,但其性格優柔寡斷,兒女情長,志在江湖之外溫柔之鄉,最終手下大將朱元璋工於心計善於權謀奪得江山成為開國之君,

張無忌攜佳人遠離江湖世外逍遙,朱元璋則建立大明王朝為保江山開始對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殘害殺戮,對明教鳥盡弓藏封殺驅逐,從此明教拆明為二改為日月神教開始東躲西藏,再次為江湖和朝廷所追殺而日漸衰落,後世到任我行東方不敗等手中已經連傳教武功都喪失殆盡,成為藏奸納惡的魔教了。


青梅竹馬卻是哥倆

明教不是衰落,而是明教義軍抗擊元朝,打下江山以後,張無忌不愛江山,愛趙敏,退出明教教主之位,讓朱元璋當上了皇帝!


而朱元璋又害怕明教中有資歷的高手不服,逐漸打壓,慢慢瓦解,從此明教消失!

倘若張無忌沒有退出明教教主之位,登上帝位,大可將明教列為國教,從此繁榮昌盛,勢不可擋!可惜的是小說也得符合歷史大局,歷史上沒有張無忌這個皇帝,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小說總不能把歷史改得面目全非吧!所以只能讓朱元璋登上帝位來!


從小說的角度來看,張無忌不適合做教主,沒有雄才大略,太兒女私情!


夢話很幽默

這個問題是比較扯淡的,不論是陽頂天還是張無忌,在位時都保證了明教的興旺發達,等到換了教主之後,明教是否衰落,其實就已經算不到他們的頭上了。

當然,一定要說,想讓明教成為少林武當那樣的長盛不衰的門派,那就不是所謂的高手所能做成的了,需要的是張三丰這樣的宗師。締造出從下到上從基礎到高深的一系列武學功夫。而這恰恰是明教根本做不到的。張無忌也好,陽頂天也罷,他們的武功基本都算是高深功夫,即使能夠很好的傳承,也需要有足夠聰明的徒弟才能學習。這樣一來,就無法形成足夠廣博的傳承,也無法從中選拔出能夠繼續學習高深武功的接手人。自然而然的,整個明教的興衰就落到了教主的頭上,教主武功高強見識不凡,自然整個明教就興旺發達。教主如果不怎麼滴,整個明教就為之衰落。

江湖上的教派和幫派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那就是領頭人是最重要的,沒有好的領頭人,就是一盤散沙,只有好的領頭人存在,才能變成強大的江湖勢力。相比之下,少林武當這樣的門派,可以說是始終能夠保持足夠基數的普通弟子,有能夠保持一定數量的武功高手,也就能夠保證門派的長盛不衰。即使門派不出現特出的高手,門派也不會因此而衰落。


有邏輯的胡說八道

談何衰落呢?

自古以來宗教的意義在於服務於政治,明教成功的改朝換代,建立了明朝,可謂達到了宗教的制高點,這不是衰落,而是輝煌。

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沒做到,號稱泰山北斗的少林也只能靠協助李世民混個國教。宗教建國乃是一個宗教的至高成就,明教做到了,在中華歷史上唯一一次做到了(權當明教確如小說中的地位)

可惜的是明教所謂的高層,沒有政治鬥爭的經驗,專心於江湖紛爭,導致軍權旁落,被朱元璋摘了果實。

可惜的是中原地大物博,一旦坐上龍椅,野心便膨脹到不再想受制於人,導致了朱元璋登基後就打壓明教,誅殺功臣,最後選擇了更有群眾基礎,也更好掌控的道教作為執政的輔助,明教曇花一現。(伊斯蘭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在歐洲和阿拉伯地區曾經凌駕於國家之上,也都有所在地區沒有出現一個統一的嗎高集權政權有關,人多,才好玩平衡)

或許該這麼說,作為一個武林門派,明教衰弱了,因為他將本該單打獨鬥的武林人士用在了兩軍對壘上,作為武林門派產生不了什麼作用,郭靖能統帥軍隊,不是因為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真經,而是因為武穆遺書。


紫楓Gerry

陽頂天死了,明教才衰落。

張無忌來了,光明頂一戰才不致全軍覆沒。

後來朱元璋逼走張無忌,竊取了革命勝利果實,把明教變成了明朝。

所以說,陽頂天、張無忌能阻止明教衰落;而朱元璋更牛,還能發揚光大。


九月風滿樓

明教的衰弱起初於,陽頂天死於明教密室之中,十幾年都無人發現,導致教中紛紛分裂,以楊左使唯一派,張無忌的外公鷹王一派,蝙翼蝠王韋一笑和紫衫龍王都隱藏於江湖,這才使明教四分五裂,誰都不服誰。

直到,張無忌身懷九陽神功,學會了乾坤大挪移,和武當絕學太極掌,論武功來說,張無忌天下難逢對手,但是,治理明教來說,他還是缺乏政治頭腦,明教上下幾萬人,分派在各地的勢力更加之多,讓一個20剛出頭的人來管理確實有些強人所難了。

後來,明教出現了朱元璋,帶領著明教走向了治國平天下得路,最後統一了天下,開創明朝,朱元璋也成為了一代君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