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女兒嫌聾啞母親丟人,直到看見母親的白髮,孩子心生愧疚

孩子的一生要經歷三個叛逆期,兩歲、七歲及青春期,其中青春期的叛逆最為嚴重。面對身體與心理的重大變化,這一時期的孩子比較敏感,心情煩躁,看誰都不順眼,不理解父母的恩情,甚至常常對父母產生抱怨。如果自己的父母是殘疾人,那麼情況就更加糟糕了。


13歲女兒嫌聾啞母親丟人,直到看見母親的白髮,孩子心生愧疚

小妍的媽媽是一位先天性聾啞人,一直找不到婆家,後來通過別人介紹,與大她十幾歲的爸爸結了婚,第二年就生下了小妍。還好,小妍沒有遺傳媽媽的聾啞,而是一個正常的孩子。然而,在小妍成長的過程中,經常被別人指指點點、瞧不起,說她媽媽是聾啞人,不正常,都不願意和她一起玩。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妍開始有些嫌棄媽媽給她丟人,恨她為什麼要把她生下來,如此不快樂的人生,還不如當初不出生的好。

13歲女兒嫌聾啞母親丟人,直到看見母親的白髮,孩子心生愧疚

當小妍長到13歲開始上初中的時候,由於對媽媽的恨,她的青春叛逆期比其他孩子來得更早,更持久。她不想看到媽媽,於是,在沒和媽媽商量的情況下,就選擇了在學校寄宿。媽媽經常一個人偷偷地哭泣,經常跑到學校想看女兒一眼。可是小妍卻總是躲著她,有時週末都難得回來一次。偶爾回家,媽媽都會為她做許多好吃的菜餚,為她清洗換下來的髒衣服,默默地為她整理學校的日常用品。


13歲女兒嫌聾啞母親丟人,直到看見母親的白髮,孩子心生愧疚

有一次星期天,小妍從學校回家拿生活費。一大早,媽媽就高高興興地準備起來給女兒做早飯,可是當她剛穿好衣服站起來的時候,就暈倒在了床邊。小妍嚇得趕緊喊來村裡的醫生,醫生說媽媽是因為血壓過高才暈倒的,這是由於經常心情不好,積鬱成疾所導致的。

看見媽媽頭上的白髮,小妍頓時心生愧疚,這才明白媽媽對她有多少重要,自己的叛逆對媽媽造成如此大的傷害,真是不配為人子女。她撲到媽媽的懷中,抱著媽媽痛哭流淚。


13歲女兒嫌聾啞母親丟人,直到看見母親的白髮,孩子心生愧疚

每個人的出生、父母的情況以及家庭背景,都是不可改變的。別人的父母再好,那也是別人的。沒有血緣關係的牽連,也不會產生人間最美的親情。血濃於水的親情是人類最大的愛。中國有句俗話叫“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要學會接受、互相理解,感恩與善待自己的父母,沒有她就沒有你,沒有你,你就什麼也不是了,又怎能體會這人世間的酸甜苦辣,美好與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