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上的戰鬥機,第一次是怎樣上去的?

你們玩我隨意

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回顧一下中國“遼寧”號航母的首次艦載機著艦試驗就知道了。2012年11月23日,中國海軍飛行員駕駛殲15艦載機,從陸地機場起飛,抵達“遼寧”號航母上空,飛行員準確操作,駕駛艦載機成功降落在航母甲板跑道上。

顯然,既然艦載機本來就是要在航母跑道上起飛和降落的,因此艦載機的首次上艦,那麼直接飛過去降落在上面自然是最佳選擇,有的人不瞭解情況,猜測說可能是在碼頭上,由大型吊臂將艦載機從岸上吊裝上航母甲板的,航母泊靠在碼頭吊裝艦載機肯定是確有其事,歷史上航母第一次帶戰鬥機,那時的航母只能供飛機起飛而不能供飛機降落,因此當時艦載機首次上艦自然要通過在碼頭吊裝的方式放到甲板上去。

後來,航母功能逐步完善,甲板跑道具備了滿足起飛和降落的功能,在這種情況下,就無需在碼頭吊裝艦載機上艦這種方式了,但吊裝的方式依然會用,但通常是艦載機因故障原因在航母上已經無法正常起飛,在航母上沒法修復的情況下,才會在碼頭通過吊臂將其從航母甲板上轉移到岸上,拉走修復了事。

如果艦載機好端端的,要從岸上吊到航母甲板上的話,那將會是一件極其繁瑣的事情,首先需要將艦載機大卸八塊,由車輛運送到碼頭,然後將其吊至航母甲板上,再重新組裝起來,飛機拆解然後組裝這麼幾下,麻煩不說,還難保不出什麼故障隱患,所以,艦載機首次上艦,完全不會選擇在碼頭將艦載機吊裝上航母甲板這種方式,太繁瑣,效率低下,很不可取,不如從陸地機場飛過去,直接在航母甲板上降落來得乾脆利落。

實際上,艦載機首次上艦,飛行員早已在陸地機場模擬環境下反覆進行過系統性的航母甲板起降訓練,成熟掌握了在航母甲板上成功起降的技能,考核合格之後,才會被允許直接駕機進行首次航母甲板著艦飛行任務的,對於艦載機飛行員來講,這是飛行經歷中必須經歷的一關。


兵工科技

關於“第一次”這個提法,常規理解應該是新航母第一次搭載飛機。實際上,根據航母艦載機使用實踐:艦載機每次上艦出航的過程都是相同的,那就是“飛”上去。

以美軍為例,航母第一次部署艦載機是直接飛上去的。實際上,美軍航母每次出航,艦載機都是直接飛到航母上去的。

美軍航母在出港時不帶飛機,離港後在合適的位置迎風將航速開到最大,迎接前來搭乘的艦載機降落。同樣,航母返回母港也不帶飛機,在將要抵近母港時,搭載的艦載機也早早的飛回了自己的陸上基地。當然,返航時可能會有無法出動的故障或損壞飛機,這就需要回港後用吊車吊下來。

一般來說,美國海軍航母和艦載機聯隊之間沒有隸屬關係,艦載機聯隊真正的家是其駐紮的陸基機場,艦載機除了隨艦出航外都會待在自己的陸基機場。

美軍對於航母及艦載機操作積累了豐富經驗,無論是艦載機飛行員,還是地勤人員,都經歷了嚴格選拔和訓練,對艦載機操作以及從航母起飛、降落攔阻運作都非常熟悉,因此航母第一次部署艦載機也可以直接飛臨航母降落。

有一位華裔青年曾在美軍航母上服役八年,他曾在書中具體介紹:

我們的船上訓練跟後來出海打仗時一樣,航空母艦要先開出海,然後飛機才自己一架一架地飛上來,不是說把飛機都吊上船,擺好了再開出去,不可能那樣。船停在港口,不是停在機場,那麼多飛機,怎麼運?怎麼吊?只能把船開到海上,一切系統都運轉良好了,再讓航母頂著風,以最大速度開,飛機才能起飛和降落。

  不過,我們這些為飛機做後勤的人,要先上航母。我們的飛機和飛行員,那時還都在陸地上待著,因為我們不上航母的話,飛機飛過來就沒有人去接他們。我們必須把一切都準備好了,等在航母上。

出於科研或訓練的需要,有時需要將飛機吊運到航母上。

不僅航母的母港有完備的起重吊運設備,美軍航母上也有專用吊車,足夠將飛機起吊數十米高。航母在執行科研或訓練任務時,遇到新型號飛機進行飛行試驗,為了穩妥起見,也會採取吊運到艦的方式,攜載飛機出航,在預定海域進行科研或訓練。

航母建造過程中的起飛實驗,也會在港口將飛機吊裝上去。

各國海軍對航母艦載機的操作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歷史上的早期航母,艦載機登艦直接降落和港口裝載的情況都有。

中國航母和艦載機運作經歷探索應用、完善熟練的階段,艦載機上艦也按照航母--基地的模式運作。

由於航母和艦載機協同是一項高度複雜的工作,需要反覆試驗和訓練積累經驗,驗證各類操控設備、操作流程、制度規範的可靠性。因此,對於航母操作從零起步的國家而言,儘管已經在陸上進行了反覆訓練,但艦載機第一次就直接飛落航母,是相當危險的。

因此,遼寧號航母艦載機登艦時,應該是先訓練起飛,再訓練降落。也就是說,艦載機第一次登臨遼寧號時,可能是吊運到航母上面的。但此後的訓練和部署,則是由飛行員直接飛落到航母上面。同時,遼寧號艦載機也有自己的陸基基地,用於航母返港期間的訓練和維護。

當然,遼寧號艦載機訓練成果還是很顯著的,目前已經有至少36名飛行員獲得了艦載機飛行員證書。隨著試驗培訓的持續開展,還將有更多成熟的飛行員出現。屆時,中國的002航母艦載機或將會直接飛到航母上去,這將意味著中國航母戰鬥力出現質的飛躍,對有效應對潛在的海上維權和衝突對抗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


軍備解碼

吊上去的!吊上去的!吊上去的!重要事情說三遍!說飛上去的人,真的一點都不懂軍事常識。下面老兵為大家解答。

為啥說第一次是吊上去的?

以我們國家“遼寧艦”為例,艦載機第一次就飛上去,相當危險,飛行員對航母上的情況都不是太瞭解,雖然在陸地航母上訓練多時,但是為了安全起見,在航母上訓練是先訓練起飛,最後才訓練降落。

如果實在不能成功著艦,飛行員會駕駛飛機到附近的軍用機場降落,這種情況絕對是有的。

飛上去危險性太大

再牛的飛行員,你敢第一次駕駛飛機停在從來沒有降落的航母上面去嗎?陌生環境,陌生的降落方式,高層也不會讓冒如此大的風險的。

萬一飛機降落失敗,那就不是損失一架飛機,搞不好,航母都會損壞。

飛機如何吊上去的?

航母會停靠在母港,母港邊上有很大的平臺,通過大型運輸車,可以將飛機運到碼頭,之後用大型吊車,把飛機吊上去,我們完全有這個能力將飛機吊上去。

最後總結:大家可以去求證,我說的是不是對的誰敢冒如此大的風險飛上去!


深山哨位

這個問題我這樣回答。如果你問的,是美國航空母艦。那麼對於美國海軍這個成熟使用航空母艦的軍隊來說。他新接收裝備的航空母艦,就得配備成建制的艦載機聯隊。那麼這個艦載機第一次上這艘航空母艦,就是飛上去的。



至於我國的第一艘訓練航母遼寧號。我想它的艦載機上艦過程應該是這樣的。雖然,飛行員在陸上肯定已經在遼寧艦實際大小的陸上場地要模擬多次航母起降的過程。但我們都知道在航母上降落的難度要遠遠大於在航母上起飛。所以在全軍沒有任何一個人有過實際在航母上降落的實際經驗時。是不可能第一次駕機著艦的。應該是先把戰鬥機吊裝在航母上。先訓練實際在艦上起飛。之後在尋找海況很好的條件時,進行艦上降落試驗。一次,一次積累經驗,直至成熟。



這樣,等我們的第二艘航母服役時,就有可能艦載機第一次上艦是直接飛上去的。因為有了更多的飛行員從遼寧號上訓練出來了。


這個問題問的就比較有意思了。

首先在眾多人心裡面以為,飛機上密密麻麻的,他又不能像直升機一樣懸空升降,他第一次到底是怎麼上來了,並且還擺的那麼整齊。讓我來告訴你吧!這主要得力於攔阻鎖。

圖片兒為飛機降落時,攔阻索拉住飛機。


攔阻索一共有四根繩子,可收縮自如,其主要幫住飛機降落後進行減速,飛機在降落航母前會將機尾的掛鉤放下用來鉤住這條鋼索,如果萬一沒有鉤上的話飛機將直接加大引擎離開航空母艦進行再一次的降落,直到安全鉤住鋼索,平穩降落為止。從中你也可以明白為什麼飛機在降落航空母艦的時候不但不減速,反而加速降落的原因,主要就是為沒有鉤住鋼索進行再一次的起飛做準備。


個人拙見,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軍事無塵君

航空母艦戰鬥力的來源就是其搭載的航母艦載機,通常艦載機上艦分兩種方式,這個與艦載機的類別有關係,許多人就要問了,不就是固定翼艦載機麼?其實在真正的艦載機上艦之前是需要把一些模型放上航空母艦做一些模擬和測試的,因此在這個階段航空母艦艦載機是通過吊車起吊的形式弄上去的。

當模型機在航空母艦上完成所有的測試之後就要進行真正的艦載機著艦了,目前世界上的海軍航母艦載機分兩種。這是按照艦載機的起降模式來進行的,美國航空母艦使用的是彈射起飛和阻攔索降落的模式,俄羅斯航空母艦使用的是滑躍起飛和阻攔索降落,但是英國航空母艦和美國海軍兩棲攻擊艦使用的是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的模式,這樣各種艦載機的上艦方式就大不一樣了。

美國海軍,俄羅斯海軍,印度海軍和中國海軍目前使用的航空母艦艦載機第一次上艦都是採用阻攔索降落的方式,也就是固定翼艦載機直接降落在航空母艦上。在降落的時候艦載機必須加大發動機推力,按照一定的角度大速度的衝向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降落過程中需要使用尾勾勾住阻攔索。這個過程非常危險,需要飛行員有良好的經驗。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35B這些具備短距/垂直起降功能的戰鬥機第一次登上艦就是採用垂直降落的方式,這個比阻攔索降落簡單多了,但是對飛機的要求特別高,目前在服役的只有美國的F-35B和AV-8B兩款機型具備這個能力。總而言之真正的艦載機都是直接飛上航空母艦或者兩棲攻擊艦的,並不是用吊車吊上去的。


航空視界

其實艦載機上航母一般就有兩種模式,第一是通過吊裝,把飛機吊上去。第二就是艦載機自己飛上去。

也有的網友說還有一種是吊裝飛機零件在航母上組裝的,可以很負責任的說這種情況真的沒有,無論是二戰時期還是到目前為止都沒有這種情況,飛機在工廠組裝完成後試飛檢驗飛機,工廠確定飛機沒有問題之後交付軍方使用。所以在航母上組裝飛機是不太可能,但是修理飛機更換零件還是能夠實現的,因為航母上有專門的飛機修理區域。

吊裝飛機上去的情況是比較常見的,二戰的時候美國的航母運送飛機很多都是吊裝的,比如“偷襲珍珠港”的時候美國的企業號和列剋星敦號就去執行運送飛機的任務去了。比如運送飛機的時候都是吊裝,吊裝航母的成本低,不需要多少飛行員以及甲板上的工作人員,速度快,省時省力,直接排列好裝,拉到運送目的地就行。

戰時比較緊急時,一般航母在執行任務時,航母行駛途中,需要補充飛機時直接海軍航空兵編隊降落航母,可以快速機動。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第一架艦載機就是海軍特級飛行員戴明盟降落上去的,所以現在凡是有航母的國家是採用飛行員駕駛艦載機飛上去的還是吊裝上去視情況而定,但是第一次肯定是吊上去的。以及保障車輛等毫無疑問也都是吊裝上去的。


兵器大觀

第一次上去基本都是採用吊裝方式!

當然直接陸地起飛然後航母上降落的方式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這種模式耗費更大,算經濟賬並不划算。



同時,在陌生的環境下,不論航母艦載機飛行員,還是航母上各類協助戰機起降的工作人員都會是一個巨大挑戰。所以為了安全著想,吊裝也會是更優選擇!

畢竟,真的要是因為不熟悉環境,而導致事故發生,那就損失太大了。以我國殲15為例,一架成本高達4億人民幣,更何況造價動不動就在百億元以上的航空母艦呢!


千字軍事

看到前面的回答好專業,我就覺得可以這個樣子來做。模擬航母的樣子在地面上也建一個不會動的航母,也就是一個像航母的機場(好像我們遼寧號就有這樣的場地)。這樣子做既可以保證飛行員的安全又可以在上面練習,當然海面上的情況有很多,比如航母會動,海面上風大。這些個因素都要考慮進去,然後可以讓一些優秀的飛行員在上面練習,之後就可以在真正的航母上進行實踐操作。先讓航母停在海面上練習,在熟悉之後就可以試一試會動的航母練習。再把他們的練習數據進行分析,這些經驗就可以傳給後面的飛行員,就可以大批量的進行學習。


Origin出品

最簡單的吊上去,港口碼頭有龍門吊,起重能力能夠達到50噸,而艦載機噸位基本在35噸左右,所以說輕輕鬆鬆的吊上去,不過可不能和美國比人家都是直接飛上去的哈
紅色的是碼頭的塔吊,灰色的是船上的起重吊能來卸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