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與福清幫的史詩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文:反之

1993年9月,有“小福州”之稱紐約曼哈頓唐人街已經染上幾縷秋涼。身著長衫的人,三三兩兩地路過東百老匯街47號中餐館,都會停下腳步,對著餐館主人用福建方言道一聲“萍姐好!”。萍姐露出慈祥地笑容,點頭示意,隨後又將目光轉向餐館窗臺上放著的一臺老式電視機上。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唐人街夜景

圓弧玻璃裡播放著的畫面,這兩個月來不斷在她腦海中重現:盤旋著的直升機,被黑色海浪吞噬的手,倒在沙灘上被人擠壓胸口口吐白沫的人。

“金色冒險號”出事已經過去三個月了。

1993年6月6日凌晨,已經在公海徘徊了一星期的貨輪“金色冒險號”突然拐向紐約的洛克威海灘。船上裝著286名偷渡客,大多數來自福建。他們從底艙湧上甲板,遠遠地望向岸邊自由女神像的輪廓。

船長被他們反鎖在船艙裡[1],船上的打手被他們收繳了槍械。他們佔據了駕駛室,朝海岸方向,將馬力開到最大。一陣劇烈的晃動,貨輪觸礁擱淺。幾名漁民出身的小夥子振臂一呼,縱身躍入冰冷的海水,又有幾人雖知水性不好,但也在這種躁動的氛圍下深吸一口氣相繼躍入海中。他們已經在這艘貨輪上連續飄蕩了112個日夜,[2]一路上他們經歷了太多的生死別離,對他們來說,離開這艘船,是生是死,都是解脫。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金色冒險號實拍

他們沒有想到,連日的飢餓缺水影響了他們的判斷,從這兒到岸邊哪怕是開船也需要半個小時。這些人在海水中撲騰了幾下,在船上夥伴驚恐的呼喊聲中,在海平面一輪銀月的映襯下遁入黑暗。

黎明破曉前,洛克威海灘海灘上多了十具蒼白屍體,被黃布遮蓋著的,還有他們的美國夢。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這一切,都出乎萍姐意料。

1992年夏,阿凱赤著膀子百無聊賴的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上呼呼打轉的電風扇發呆。忽然床邊的黑色大哥大響了,是萍姐的電話。萍姐說30萬美金已經匯至泰國的賬戶,讓他儘快購置一艘退役的貨輪。

按照計劃,這艘船在泰國港口搭載上百名偷渡客後將駛往肯尼亞,前去接應上一次滯留於此的一百多名偷渡客,隨後貨輪將繞道好望角跨越太平洋,在靠近紐約港時貨輪將停在公海,等待阿凱調動福青幫的人手派漁船接應。這艘貨輪如期駛離泰國後,將巴拿馬的國旗降下,換上洪都拉斯國旗,並將船頭“Tong Sern”的字樣抹去,噴塗上“Golden Venture”(“金色冒險號”)。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金色冒險號路線圖

阿凱憑藉著心狠手辣,剛剛晉升為曼哈頓唐人街福青幫總舵。這個取義“福建青年”的幫派,在80年代伴隨著福建移民的增多而逐漸強大。幫派成員大多是20多歲的青年,他們統一身著黑色西裝,繫著領帶戴著墨鏡出入於唐人街的大街小巷,時不時與廣東幫派因勢力範圍的劃分而發生火拼。他們用並排停靠著的黑色寶馬車宣誓地界,透過車窗依稀能看見的用華文報紙包裹著的砍刀,是他們偏愛的武器。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福青幫街頭實拍

曼哈頓唐人街,福青幫與萍姐就像自然界中的水牛與牛背鷺一般相互依存。辛勤經營餐館的萍姐,在用餐的美國人眼裡是個普通的矮壯、沒有文化的中國女人[3],實際上卻是一個偷渡帝國的君主,這個帝國在過去幾年裡源源不斷地向福青幫輸送新鮮的血液及資本,而福青幫則負責帝國秩序的維護及人員的運輸。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俠盜獵車手》中的金色冒險號

萍姐的名字在老家福建是塊金字招牌,她只做福建老鄉的生意,偷渡的費用在兩萬美元至四萬美元之間,在上船前需要支付一筆定金,安全到達美國後再由偷渡客向萍姐支付餘款,假如路上出了意外,萍姐會向死者的家人支付一筆喪葬款,其後還會定期向其家人匯款以保障喪失勞力的家庭能夠正常生活。假如偷渡客付不出尾款,萍姐也會收留他在其餐館打工,以期在兩三年後還清債務,因為這些“義舉”,萍姐被福建鄉民親切的稱為“活菩薩”。如果說萍姐是“活菩薩”,那麼福青幫便是菩薩的座前護法。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影視劇《危險旅程》中的女老大原型就是萍姐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真實的萍姐

1993年初春,菩薩的座前護法起了內亂。阿凱的副手丹心,認為阿凱分賬不公獨吞了大頭,秘密糾集了一幫兄弟決定自立門戶。阿凱聞之大怒,下令派手下刺殺丹心。

1993年1月8號,阿凱的手下在一家尋呼機專賣店裡發現了丹心,當他舉起柯爾特380自動手槍射殺丹心兩名保鏢後,將槍口壓在了丹心的太陽穴上,扣下扳機。很不巧,這是枚空彈。丹心藉機甩開手槍,死裡逃生。[4]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周立波同款柯爾特380

阿凱決定回大陸暫避風頭,臨走前,他將福青幫的事務交給他的兩位親兄弟打理,其中包括了接應“金色冒險號”的事宜。

1993年5月24日,離金色冒險號預計抵達日期還有一週。傍晚時分,丹心在關公像前上了一炷香,隨後帶著四位手持黑色手提箱的兄弟邁出房門,手提箱裡裝著烏茲衝鋒槍。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他們來到福青幫時常碰頭的雜貨鋪,舉起手中的衝鋒槍,將正坐在小竹凳上抽著煙比劃著象棋的兩位福青幫代理總舵——阿凱的親兄弟,打成了馬蜂窩。貨架上的五顏六色的飲料玻璃瓶碎了一地,晚風中夾帶著汽水的青檸檬味。

阿凱走了,他的兄弟死了,剩下的福青幫兄弟在紐約警方的掃蕩下四處逃散,再也沒人去接應金色冒險號。

“離家第五十日:今天,船上的淡水又沒了。沒有水就沒法做飯。大家餓得實在受不了,就集體用手猛敲打船板,逼著船長打開雷達,尋找雨區(平時為了避免被發現,船在航行時都不開雷達)。船到了雨區,大家衝上甲板,七手八腳,一邊把大帳篷打開接雨水,一邊嘴巴朝天,讓雨水灌進來。”[5]

電視機裡的華語新聞節目上,主持人正在向觀眾展示金色冒險號上一本偷渡客遺落的日記。

萍姐的目光雖然落在電視屏幕上,思緒卻飄忽到20多年代的盛美村。盛美村位於福建省福州市亭江鎮,依偎著寬闊的閩江。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那年她未經世事,一雙大大的眼睛卻顯得尤為通透和機靈。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父親將她許配鄰村老實巴交出了名的老陳。老陳家世世代代都靠捕魚為生,卻在大陸政治經濟惡化的年代趕上了移民香港的風潮。

70年代,萍姐一家在香港開了一家雜貨店,為海員們提供生活用品,也提供向大陸郵寄包裹的業務。萍姐的生意頭腦和為人處世能力很快得以展現,不久雜貨店的數量發展到了三家,萍姐也在那兒生下了第四個孩子。

1981年,當美國的簽證官問萍姐為何願意放下香港的生意自甘去美國做一名女傭時(萍姐當時申請的是保姆勞務簽證),萍姐說:“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唐人街的華燈漸漸暗淡,萍姐走到餐館門口,望了一眼頭頂的星空,嘆了口氣,將餐館的木製招牌摘了下來。

她想起她在唐人街開的第一家店。店鋪剛剛開展不久,就有福青幫的人上門,說:“知道要做些什麼嗎?”那時還不懂行的萍姐給來人包了一個紅包,誰想被那人摔到地上,揚長而去。第二晚上,一個自稱阿凱的年輕人,一把抓過店鋪招牌摔碎在地上,一邊掏出手槍,槍口對著萍姐渾身打顫的孩子,一邊向周圍幾個馬仔使了個眼色,說:“給我徹底地搜!”。[6]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萍姐在唐人街開的第一家店——德信百貨

1993年秋,秘密調查萍姐的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發現萍姐從美國本土人間蒸發。1994年-2000年間,萍姐化名“Lilly Zhang”長居於老家盛美村和香港。2000年4月17日,萍姐在香港國際機場被捕。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2003年,萍姐被引渡至美國受審,同樣收押在美國的昔日福青幫大佬阿凱作為汙點證人指證萍姐。2005年6月22日,紐約曼哈頓聯邦法院認定鄭翠萍有共謀走私、洗錢、向非法移民家屬收取敲詐贖金三項罪名成立。[7]2006年3月17日,鄭翠萍被判有期徒刑35年,而揹負數條人命的阿凱僅僅獲刑10年。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FBI的相關報告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萍姐的故事集結成書,在美出版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不論如何,在警方的嚴厲打擊下,立足於偷渡的華人幫派已經逐漸式微,他們的黃金時代一去不返,就像金色冒險號上那些遇難的同胞,被埋葬在異鄉的土地,有些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而金色冒險號的遺骸,也在2005年一場颶風中被徹底摧毀,與這段歷史一同隨風而去。

一个女人与福清帮的史诗

[1] Faison Seth, 12 Indicted on Charges of Smuggling Aliens. The NewYork Times – June 22, 1993

[2] Atrice O'shaughnessy, The Golden Venture Tragedy: From hell at seato the American Dream

[3]海濤,《紐約華埠“萍姐”:偷渡皇后蛇頭之母?福建移民的活菩薩?》

[4] http://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06/04/24/the-snakehead

[5] http://topic.uschinapress.com/GoldenVenture/huifang/20130528/57107_2.html

[6]李竑,《萍姐:我與船運偷渡無關》

[7] hhttps://zh.wikipedia.org/wiki/鄭翠萍

[8]何晰媛,“偷渡皇后”鄭翠萍紐約出殯百輛林肯轎車上千民眾送行

想看更多內容關注就完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