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之画,定格修行者的心魂栖息地——亚青寺

翻越卓拉达山(海拔4600米)和海子山(海拔4410米),亚青寺映入眼帘。这座创建于1985年的寺庙,与藏区著名的色达五明佛学院齐名。

不同于群山环绕的五明佛学院,亚青寺大部分修行者的房屋是绕河而建的,约有两万多间。岸边及山坡上还散布着星星点点的盒子屋,那是修行者进行百日闭关的处所,而随风飞扬的经幡则增添着此处神秘的宗教色彩。

此次在国家地理与魅族手机携手推出的 #真实生活记录者# 系列活动中, 国家地理金牌摄影师麦克‧山下(Michael Yamashita)亲身记录了这里的一切,精心拍摄了许多一般人鲜少能见的修行者生活画面。

对麦克·山下而言,这是一次难忘的发现之旅——他不仅会深入探访扎巴和觉姆们严苛戒律下的修行生活片段;也要突破以往技术手段,仅借助魅族15手机 做为拍摄工具。这意味著,不论远近风貌、明暗光影,亚青寺都将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真实视角 。

走进心灵之画,定格修行者的心魂栖息地——亚青寺

翻越高山进入亚青寺途中,看见令人惊叹的山峰之美。

* 麦克·山下 使用魅族15的2倍变焦功能拍摄,照片中蔚蓝的天空对比着山峰清晰的线条,前景阴影部分层次分明。

寻访海拔四千多米的祈愿净土

亚青寺与色达五明佛学院都属于宁玛派寺院,都坐落在川藏公路北线之上。

当色达被越来越多人熟知,亚青寺依然蒙着神秘的面纱。这里约有两万余修行者,男修行者称为扎巴,女修行者称为觉姆,由昌曲河围成的小岛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觉姆修行生活区。每年严冬时分,修行者们会在仅容一人的小盒子房里进行百日闭关,任凭窗外风雪交加,他/她们依然用功精进,专注参悟天地之间的真实,让人由衷感叹信仰的不凡力量。

走进心灵之画,定格修行者的心魂栖息地——亚青寺

这张是麦克·山下最喜欢的一张构图,低角度拍摄的觉姆跪拜,更能体会到她们的那份虔诚。

* 魅族15在OIS光学防抖的情况下,暗光处依然犀利、图像稳定器和动态平衡功能,使照片的色彩更为纯净。

通往初心,最近的道路

清晨,修行者在寺内一座巨大的嘛呢石经墙处转经,转经是他们日常的活动之一。在一般人眼中,修行是枯燥、严苛的,这在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海拔超过4000米的亚青寺尤其明显。但在亚青寺修行的扎巴和觉姆们却能舍去物欲的束缚,潜心释道,参悟菩提。

走进心灵之画,定格修行者的心魂栖息地——亚青寺

转经筒,麦克·山下采低角度拍摄。

* 魅族15的光学防抖功能加上多帧降噪,将远近色彩都表现得相当出彩,房顶图案的细致描绘也清晰可见。

受藏区传统文化影响,藏族家庭中的女性地位相对较低,来亚青寺出家的觉姆中,大部分也未接受过基础教育,在寺中出家修行的过程也是她们学习文化的过程。不过,修行并非易事,众多觉姆中只有不到1%可获得阿秋喇嘛的成就印证。

来亚青寺修行的觉姆,少则居住三五年,多则十来年,获得印证对觉姆们来说,是重要的肯定和巨大的荣耀。之后她们大多会回到家乡的寺庙继续出世的生活,她们就像一群菩提智慧的种子,发散到各处帮助更多的心灵。

走进心灵之画,定格修行者的心魂栖息地——亚青寺

扎巴们正在阅读。麦克·山下 认为照片是不需刻意摆拍的,而应补捉真实的瞬间。

* 借助魅族15光学防抖和人像模式拍摄,定格修行者捧书阅读稍纵即逝的珍贵画面。

彷佛发现一篇新的桃花源记

大多数想要了解修行生活的游客,都会前往更为知名的色达。

而亚青寺彷佛遗世独立之地,显得格外宁静。,在这里的日常生活也融入修行的平静之中,与广阔的天地合为一体。此次麦克·山下虽是故地重游,但却是首次踏足亚青寺,记录下这里的山川风貌,捕捉这里的古老与现代、神圣与世俗,为仿佛云雾间的世外桃源——亚青寺留住”真”贵的影像记录。

真实,是国家地理的理念,也是魅族手机的态度。

随著当代著名摄影大师麦克·山下的镜头,我们在亚青寺再度捕捉到一个个真实的珍贵瞬间。

随著颂经声远远传来,我们将暂时告别这片净土,期愿这片修行者的心魂栖息之地,永远天高云阔,圣洁纯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