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不在乎工資的年輕員工,最讓老闆害怕?

網友一:

有些人工作就是為了求得安逸,那麼安逸就沒有追求目標,只是草草完成任務,老闆讓幹什麼就去幹什麼,毫無想法,更不可能為公司帶來利益。萬一公司原本的業務不行了,需要轉型,那麼這種人是被老闆討厭的首選,你不能給我幫助,我憑什麼留你,我節省下你這個人的成本去招一個給我帶來利益的不更好。

安逸於現狀會使人倦怠。現在不是有個話題,90後頻繁跳槽,跳槽原因無非就是錢少,事多,離家遠,受氣多等。這些種種原因的核心無非就是錢少。對工資不在乎,沒有狼性是很可怕的。因為對錢不在乎的人,工作一遇到事情,那對他來說就是災難,對老闆來說就是定時炸彈,動不動就走,老闆都頭疼。

為什麼說不在乎工資的年輕員工,最讓老闆害怕?

網友二:

確實,老闆相當怕這種。

因為不在乎工資來到貴公司上班要麼是懷著遠大報負而來的,心中有夢想,工資只是生存問題!就像唐伯虎點秋香裡面的唐伯虎一樣,這樣的人相當可怕,他一旦掌握了公司某種重要機密後便可展翅而去,搖身一變或許就成了競爭對手更或許帶來災難性的損失。

另一種就是非常有個性的,公司的規章制度條條框框對他來說就是枷鎖,因此去反抗,這種人對老闆來說怕的係數不高,頂多就是開出換個人就行!在一種就像孫悟空沒有帶緊箍咒,到哪裡都有吃的,老闆又愛又恨…怕!還有就是關係戶進來的,家裡有錢進來打醬油,工作能力不行,又不能開除。

網友三:

不在乎工資的年輕人有兩種,有錢和沒錢的。

有錢的又分兩種:家裡有錢或者自己已經賺到錢要過安逸日子的。家裡有錢:這類老闆也是又愛又怕的。愛的是對工資沒要求,那麼就是廉價勞動力,只要工作不是特辛苦,那麼也不大會跳槽,穩定性好,對公司來說有益處。但是也有不好,就是沒有拼搏精神,對工作無所謂,不是特別上心,輕則影響本崗位工作,重則公司團隊氣氛會不好。

自己掙到錢的:這類老闆反而喜歡,有工作經驗,能幹事,踏實。有社會人脈,對企業發展好。但這類對小氣的老闆來說也會怕,幹太好工資低,公司里人都會有意見。沒錢的又不在乎工資的,老闆就真的最怕了。簡單來說就是不上進,這樣的員工肯定要不得。

為什麼說不在乎工資的年輕員工,最讓老闆害怕?

網友四:

賺錢的多與少,是最能夠衡量一個人能力與成就的客觀事實,當然在這裡我們不提那些通過邊緣行業、灰色行業賺取收入的人。企業主招聘員工,肯定優先級是考慮到員工能夠為企業“賺錢”,而賺的錢越多,代表著這個員工越有價值,老闆自然也會對員工和顏悅色,好老闆不吝嗇加薪、發獎金,這本來是一個很好良性循環。

但若是一個人對錢不感冒,那麼他做事要不“完全憑興趣”,要不“完全沒激情”,對企業而言這樣的人尤其危險,嚴重到可能某天此員工不想工作了,直接撂擔子就不來了,甚至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經營與業務交接,造成極大的損失。

網友五:

這些人往往都是“不在乎工資”的年輕人,也往往是最令領導頭痛的。

他們往往是初出茅廬,涉世未深,滿懷一腔熱血進入社會,準備讓自己的行業或者單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不懼世俗,敢於挑戰權威和“潛規則”,是未來社會的生力軍和中流砥柱。

但是這些人身上的缺點也往往是“致命的”。手高眼低、能力不足,往往是他們的顯著特徵。對於中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他們許多人還沒有足夠的經濟壓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實在不行還可以任性一把求助於父母,所以反映到工作中的也往往是“任性”和錯誤頻出。像這種“不是我的職責範圍,我完全可以不管”的心態,使他們缺少一些應有的責任感,往往只是計較自己的分寸得失,給整個團隊帶來過多的負能量。

為什麼說不在乎工資的年輕員工,最讓老闆害怕?

網友六:

可以說如今的企業,應該與員工之間是“共生關係”,員工感受到關懷與成長,便會回報企業,甚至在“有一些更好的機會擺在眼前”的時候,也不會輕易選擇。

在如今可以說,對於員工而言,精神上的關懷比物質上的激勵可能同樣重要,不能僅僅靠著“給錢做事”的邏輯來留人,這樣的員工往往在你開不出高薪或者遇到更高薪的機會時,會選擇直接走人。

不在乎工資的年輕人其實沒這麼可怕,可怕的是那些思想腐朽,還用著老一套思維用人的老闆們!用好如今的年輕人,比起給錢,更要給他們一個學習、成長與關懷的環境與氛圍,這些可能花不了多少錢,但比給錢更得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