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饮料几乎不涨价却还是暴利,真相是什么?网友:薄利多销

网友一:

首先,以前的饮料行业确实蛮暴利的,很多饮料就是水加香精罢了。当年可口可乐进入中国的时候本来就是暴利,是享受了时代的红利,当时中美建交,可口可乐是美国的文化符号,中国市场又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没有竞争对手,因此可以卖高价。在八九十年代,可口可乐算是高级货了,很多小孩子的梦想就是每天都可以喝一罐可口可乐。

其次,饮料的成本除了物料成本,即边际成本外,还有一块是固定成本,就是机器设备的摊销和员工工资等,固定成本是生产的所有商品平摊的,你生产的产品量越大,单个产品上分摊下来的成本也就越低。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规模效应。像可口可乐这种,一个西方卖了一百多年,一代生产线可以用很多年,机器设备的成本早就被折旧摊销完了,而且饮料生产的量普遍的很大,都是数以亿计,在各种原材料的议价方面都很有优势。

为什么饮料几乎不涨价却还是暴利,真相是什么?网友:薄利多销

网友二:

1、需求量加大。以“抢盐风波”为例,当大家都疯狂的抢盐的时候,盐商们就开始提价,因为他知道现阶段的盐很抢手,人人都离不开它。

2、供给量不足。当一件商品的供应量变少(如限量版),那么这时提价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因为僧多粥少,见缝插针的商家还是大有人在的。

3、劳动生产率低。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低,意味着成本不降反增,所以会导致涨价。

网友三:

因为当年可口可乐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饮料市场不怎么样,几乎没有什么有力竞争对手,消费者对可乐感觉很新鲜,所以可口可乐采用了撇脂定价法(成本很低,利润非常高,)赚取了高额利润,然后当竞争对手不断进入市场的时候,他慢慢的回归正常的价格,因为物价在涨,所以可口可乐不光不涨价反而应该是降价了。其他饮料也是类同。

另一方面饮料市场的成本可以通过庞大的销量抵消掉,而且有着足够的利润。像可乐雪碧有完整的控制成本体系,生产链更新换代速度快。且可口可乐那样的公司业务扩展能力强,可乐的零售收入可能早已不是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

而对于同属酒水饮料的红酒,原材料成本由于葡萄的生长周期,则要高的多且十分不稳定。生产商在没有渠道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一直保持廉价销售。

为什么饮料几乎不涨价却还是暴利,真相是什么?网友:薄利多销

网友四:

一瓶饮料里有这么多成本,对厂家来说,这利润未免太低了?如果把饮料放在时代背景之下,我们发现,十年前能用3块钱买到的东西,现在10块钱也不一定拿得下。但饮料的价格却一直没变。这么说吧,饮料是溢价进入中国市场的。当年入驻中国的饮料公司们赚得盆满钵满,广告铺天盖地,营销让价格深入人心,如果这个时候贸然提价,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不适,进而带来销量的大幅下降。

单纯从成本角度考虑,这些年来也许规模经济的发展,大大降低了饮料生产的成本。因为现在饮料生产基本都是自动化,据说一条生产线一小时可以产出50000瓶。再加上分销渠道的日渐成熟,管理成本的下降等,现在生产一瓶可乐的成本比十年低是有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有力地解释饮料为什么不涨价。

网友五: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碳酸饮料不算是必需物,如果它涨价了,原本你一个月会喝5瓶,现在你指不定就只会喝3瓶了。当初能定下3元价格可口可乐,现在却不敢大幅提价了。因为当年的饮料市场上品牌很少,品种也有限。但是现在呢?很多品牌竞争明显激烈了很多,对消费者来说,你涨价了,我就喝别的呗。

对快消行业来说,买的多才能赚的多。为了涨价而引起销量的大幅下滑,绝对不是他们想看到的。市场可不会看成本不成本的,消费者愿意买单才是王道。

为什么饮料几乎不涨价却还是暴利,真相是什么?网友:薄利多销

​网友六:

在我所理解的范围内,饮料就是像水一样用来解渴的东西,且费用低廉,不说别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比较抵制喝饮料,因为饮料里面的有些成分,像添加剂、防腐剂、色素等,对身体并没什么好处,有些饮料非但不解渴,由于糖分粘度太大,且越喝越渴,再如果涨价,估计有很多消费者就会弃之这一消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