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會」只能依賴科技?

大部分健康檢查項目都由婦科和眼科醫生(牙齒除外)提出,這是德國健保單位AOK針對3000位醫生調查得出的結果;其他還有諸如泌尿科、整形外科和皮膚科醫生等等。最熱賣的健康檢查項目是眼內壓的檢測。該檢測能成功市場化全賴一場導致大眾恐慌的宣傳活動。那就是眼科醫生的“防治青光眼”活動。這種病症是因為眼內壓提高,造成視覺器官的持續損害。德國聯邦醫生公會在患者出現染上青光眼的徵兆時,才會同意將眼壓檢測作為醫保給付的項目。但負責健康檢查的眼科醫生卻還是希望每位前來問診的人都接受這項檢查。

於是,他們對患者(其中許多人本來只是想做視力檢查)強調令人恐慌的信息:“除接觸疼痛外,這種早期檢查適用於所有年齡層;對所有40歲以上者,醫生應該主動要求給予檢查。這是因為,沒有及時發現的青光眼會導致視神經的持續損害,甚至造成失明。”

如果患者還是不理解,那麼他們就必須簽字,表示不願購買這項檢查程序。等患者、消費者保護人士和抗議人士在輿論界表示不滿後,這項活動才被迫取消。

健康檢查中極普遍的另一科別—婦科醫生也面臨類似的指責。骨密度測定是很有賺頭的,因為它面向到達特定年齡的所有婦女。本身為執業婦科醫生的克蘭迪.舒曼(Clandia Schumann)曾評價過一些經常性的健康檢查項目。她認為,荷爾蒙值的測定“並不是很有意義”。進入更年期後,卵巢的荷爾蒙產量便開始降低。這種完全正常的過程固然可以檢測,但問題是目的何在?因為就算荷爾蒙值再低也不表徵該婦女的健康狀況,所以它絕非病症,而是生命的自然進程。總之,補充人造雌激素的婦女是越來越少了。一系列臨床研究顯示,荷爾蒙補充療法並沒有成效,反倒會“提高”乳腺癌、心肌梗塞或中風的危險。美國一項大型的婦女健康研究(WHI)甚至被中斷,以確保原本必須服用若干荷爾蒙的婦女健康。與此同時,位於波恩的德國聯邦藥物及醫療產品研究院還兩度限制荷爾蒙補充療法,建議在必要時才給予“可能的最短療程”以及最低劑量。然而,一些“積極進取”的婦科醫生並不能理解這種演變。例如在威斯巴登的一場研討會中,來自瑞士伯恩的婦科醫生馬丁.伯克豪瑟(Martin Birkhauser)就表示,荷爾蒙補充療法可能導致的危害並不是那麼嚴重。這為教授煞有其事地將這種所謂的藥物和香菸相提並論:人造荷爾蒙造成的癌症危害性,比香菸造成的小很多。

婦科健康檢查的另一項是下腹超聲波,它是為了儘早發現若干腫瘤。然而舒曼指出,定期做超聲波檢查(30~80歐元)以及額外進行常規檢測是有意義的說法,並沒有實際根據。醫生之所以推行超聲波儀器的使用,或許不僅是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而是其中一些人已經沒有能力不靠科技輔助工具來進行醫療診斷了。

為了早點發現乳腺癌,健康檢查婦科醫生系統地提供年輕女性超聲波或乳房放射檢查(利用X光線)。不過醫療界人士認為,50歲以上的婦女必要時可做乳腺癌篩檢,這屬於醫保給付的項目。只是這種在全國推行的早期發現計劃,其效果目前還是眾說紛紜(請參閱本書第六章)。

關於直播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