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什麼東西10年沒有漲價?

週記三農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農村的經濟發展也十分的迅速,近幾年物價就翻了好幾番,過去十塊錢可是大鈔,可以買不少東西。現在十塊錢可能連吃一個早餐都不夠吧。要說有些東西的價格多年不變,你肯定不相信,而在農村恰恰有那麼一些東西,即便物價翻了幾番,它們卻10年如一日,價格幾乎沒變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是哪些東西吧

一,打火機

依稀記得以前在農村過年時候為了放鞭炮買打火機的時候,那時候打火機就一元一個,現在鞭炮價格倒是漲了不少,打火機卻依舊是一元一個。細細想來也覺得不奇怪,打火機的成本就是幾毛錢,現在技術發展了,都是規模化生產,那麼其成本可能降得更低了,賣一塊錢中間利潤已經相當可觀了。

二,水稻,玉米,小麥等糧食

大家都知道,現在大量的農民都不再種田務農,都到城裡工作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物價都在漲,可糧食的價格幾年來都一直不景氣。一瓶礦泉水的錢就能買兩斤玉米了,農村玉米一般都是七八毛一斤,十年前也是這樣的價格。水稻小麥就別提了,農民們心裡都清楚,跟玉米的情況一個樣。可能農民們都進城工作了,沒有人種田糧食價格就高起來了,可是現在科技的發展也能彌補農民人數上的空缺,所以說,未來這些糧食的價格可能依然不變吧。

三,別針

在農村,有一些家家戶戶都在用的某些小東西價格一直沒變,比如說別針,別看別針小用處卻很大,一些農民朋友也會買來夾各種文件,價格十年來也一直是一毛錢一個一直沒變。跟別針一樣的還要墨水,老師孩子們都需要它,價格也一直是兩塊錢一瓶沒有變過。

四,殺豬工錢

農村殺豬一直都有這樣的習俗,數年來殺豬給工人結的工錢不是現金而豬肉。木匠,鐵匠的工錢都在年年上漲,殺豬給的工錢卻一直是五斤豬肉,不管豬肉便宜或者貴,殺豬的工人也不在乎,豬宰的好,人人都愛請他來殺豬,內心成就感滿滿,還能有五斤豬肉的報酬,已經很心滿意足了。

五,鄰里間的感情

不僅是東西,在農村,感情這種東西也不會隨著時間變而變。農村的民風淳樸,待人真誠,鄰里間相親相愛的感情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多少年都不會變!


村樸

在農村,有什麼東西十年沒有漲價?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但也很刺痛農民的心,現在很多東西的價格十年都翻了一兩倍了,但唯獨農產品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也造成了很多農村土地拋荒,種植不賺錢,還辛苦勞累,為什麼要去種?

1、水稻、玉米、小麥等主糧就像得了瘟疫一樣價格一直萎靡不振。

在九十年代以前,大部分農民還是種地為生,但到了2000年以後,越來越少人農民種地,因為農產品的價格傷透了農民的心。在如今,一瓶礦泉水的價格都比兩斤玉米的價格高,一般的礦泉水都要一塊五左右了,甚至有喝了會成仙的礦泉水都賣到五六塊一瓶(500ml),甚至更高。而一斤玉米才賣七八毛錢,十年前(2008年)的價格還也有這麼多。水稻和小麥的價格也差不多。



2、花生大豆等農作物,十年了,價格還在原地踏步

記得小時候(90年代),我家種了十畝花生,雖然產量不高,畝產400斤左右,10畝花生也有4000多斤,那時的花生價格是兩塊五一斤左右,那是每年賣花生都有七八千塊錢。而現在的花生價格也是在兩三塊錢左右,現在農資成本,人力成本都大幅上升了,現在兩三塊錢的花生還有錢賺嗎?現在當地農村都很少人種花生去賣,一般只種一些自己吃。這麼低的價格種植花生,現在又沒有農家肥了用化肥能保本就不錯了。



還有很多農產品,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雷打不動的價格。十年前的一塊錢和現在的一塊錢有可比性嗎?現在還是十年前的價格,農民願意種嗎?幾乎除了農產品其他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也許很多人會認為現在農產品價格不低啊而且很貴啊,那是消費者買的貴,但農民種出來的東西賣的卻非常便宜,農產品產地價格幾毛錢甚至幾分錢的現象非常普遍,而消費者買的價格卻是幾塊錢。農產品中除了農民種植的水果的價格比以前更高了,其他價格幾乎和十年前沒有太大的變化,甚至更低。


昕瑞生態

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仔細看這樣的問題發現也很有意思,是時候翻出來給大家看看十年過去了,你依然在那裡原價徘徊。

公共廁所的價格

以前在外面上個廁所有的地區需要花費1毛錢或者兩毛錢,但現在幾乎都免費了。

報紙的價格

據電視報道,某日報的忠實粉絲,訂閱報紙10年有餘,雖然版面繪聲繪色,畫面較豐富,但價格仍舊是一元,但也有部分報紙迫於成本壓力,漲價了。

彩票的價格

老彩民應該都記得,10年多了,彩票的價格還是那個價格。但是中間的概率更小了。

自行車的價格

以前一輛自行車好幾百元,現在自行車仍然是好幾百,甚至更少了。

打火機的價格

以前打火機一個五毛錢或者一元錢,現在也是一元錢,很多地方都免費送打火機

在農村地區還有很多十年間都沒有漲價的,你還記得有什麼東西嗎?


最三農

1.鄰居間的友情

鄰居間的友情是任何時候都沒有變過的,這也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這份情沒有價格卻重於千金,不管多少年都是不會變化的。

2.玉米價格


玉米價格在前十年就是八九毛的價格,如今雖然產量逐年增長但是價格卻一直沒有變化,甚至在最近兩年還出現了下降的情況,農村的人們逐漸的認識到種地已經是最不掙錢的工作了。

3.別針價格

別針雖然東西小但是用處卻很大,一毛錢一個的價格在十幾年間都未曾變過,另外墨水的價格也基本沒有變化,兩塊錢一瓶的價格已經維持了好幾年了。

4.殺豬匠工費

在農村殺豬匠工錢不是用金錢來結算的而是用豬肉,殺豬匠得到的一般都是五斤豬肉再加刀口肉,殺豬匠圖的就是高興和熱鬧,自己的技術得到了別人的認可,他們美在心裡。


鄉村張二小

10年前的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發生了汶川地震,舉辦了奧運會,世界發生了金融危機。彈指一揮間我們發現很多東西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很多東西經歷了過山車般的波動,又週期性地回到了原點。有些東西價格變了,但內容沒變,有些東西價格沒變,但內容卻有了天壤之別。

那時候花了一千多塊錢買一部彩屏的摩托羅拉,也就只能打電話、發短信。而現在一千多塊錢能買一部配置中等的大屏智能手機。10年前的那些手機放在今天不是值多少錢的問題,而是已經沒人用了,除了簡單實用的功能機演變成老年機外,其他的都淘汰了。

作為日常生活必需品,豬肉和雞蛋的價格是週期性變化的,豬還是那種豬,雞還是那種雞,10年的時間卻經歷了各種上天入地的變化,有的養殖戶因此賺的盆滿缽滿,也有的因此賠的傾家蕩產。例如生豬價格在2008年3月是17元/公斤,但2018年4月份的生豬價格還不足10元/公斤,10年來不漲反跌。

雞蛋也是如此,2008年三四元一斤雞蛋,2014年最高達到五六元一斤,2016年又跌倒了兩塊錢一斤左右,如今2018年雞蛋價格又回到了三四元一斤的水平。

但生活中的一些低價非必須商品卻依然很穩定的保持著它的價格,例如一根針、一枚紐扣依然是幾分錢、幾毛錢。

大鄉,民俗文化愛好者,用不一樣的角度解讀農村,歡迎大家評論、關注!

大鄉

地上長出來的,什麼都漲了價!只不過是比不上其它漲的幅度!比如:工資從月/30元漲至3000元。是100倍。。。大米從0.142元漲至3元。比例應是漲至14.2元一市斤才平衡。。油,斤/0.94元如果漲100倍,應是每市斤94元,現實是15元左右。豬肉,原斤0.94元如漲100倍,應是每市斤94元。因此,農業是養人的,不是賺錢的。


東海南徐

10年的滄海桑田,農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農民的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房價上漲了,地價上漲了,可在農村裡,的確有些東西在10年沒有漲價過,可謂良心啊!

第一:打火機

十年前,我給爺爺去農村小賣部買打火機時,是一元一個,十年後,當我再去農村小賣部買打火機時,居然還是一元一個。打火機在農村10年沒有漲價,據製造打火機的內部人士透露,一個打火機的成本也就是幾分錢,我的天吶,難怪打火機10年沒有漲價的。

第二:五毛辣條

這個有500億市場的五毛辣條,既然10年之間沒有漲過價。小時候,五毛錢還是比較大的,當父母給我零花錢時,我會毫不猶豫的拿著零花錢去村裡的小賣部裡買五毛辣條吃。現在,也許是對童年趣味的嚮往之情,至今也會時不時去農村的小賣部裡買五毛辣條吃。

第三:米的價格

我清晰的記得,10年前的時候,鄉鎮的集市上賣的晚稻米的價格為2.5元每斤,現在,去鄉鎮集市上買晚稻米時的價格居然也是2.5元每斤,可見,晚稻米的價格在10年間是沒有漲過價的。由此可以看出,米的價格與農民的收入無關,與它的生產成本也是沒有多大關係的。


週記三農

這個問題觸動了我的心,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十年前我談戀愛了,和我現在的愛人,我們是農村人一個村的,當時的農村經濟比較落後,自行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每次出去浪漫的時候都是騎上家裡的那個笨重的大2.8自行車🚲,由於自行車的年齡比較長所以每次都會有尷尬出現。於是在一氣之下我們跑到縣城裡轉了一天經過反覆比較下定決心買了一輛,是黑馬牌的我記得特清楚,當時是花了350元錢屬於高配的。也就在前段時間一次逛街愛人說買輛自行車吧給兒子,於是三個人就跑到自行車4s店逛了一圈,還別說真的又看到了黑馬牌的,上邊標價350元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憶。十年了日子過的真快,自行車的價格一直沒漲,而我們已經開上汽車了。時光荏苒青春不再無數次的感嘆。


博通天下1

要問在農村有什麼東西10年沒有漲價,作為農村人,想到的肯定是糧食,10年來農民生產的稻穀基本上沒有多大的價格波動,90年代的稻穀就已經是每百斤100多,20年過去,現在還是100多,看來農民讓田地擱置也不去耕作是有一定的苦衷的。


其次就農民的經濟作物,比如甘蔗,90年代的甘蔗那時好象是賣到2元/支,20年過去,現在還是賣兩塊錢一支,甚至更便宜。10年來沒有漲價的經濟作物還有很多,在農村集貿市場出售的蔬菜、瓜果基本上都沒有漲價,有的甚至比10年前更便宜,難怪有許許多多農民棄農經商、離鄉背井外出務工。


再就是果農們生產的水果,不管什麼品種的水果,引進的品種除外,10年來基本上沒有漲價,比10年前更便宜的水果實在太多不勝枚舉。

以上所述哪一項都涉及到農民,是勞苦農民大眾的讓利,才使政府的糧食市場,菜籃子工程得以穩定,在這裡我只能說農民才是穩定大眾生活的救世主,由衷地說一聲:謝謝!


頁川木木1

在農村,有什麼東西十年沒有漲價?

我的老家就在農村,我從小就在農村出生在農村長大,雖然工作後在農村住的很少,但是每年都回很多次農村老家。

農村人雖然不如城裡那麼富有,也沒有城市那麼多高樓,但農村生我養我,始終是我的故鄉,有很多東西使人都難以忘記,有人說這叫鄉愁。

在農村裡,十年沒有漲價的東西,我覺得物質上的東西不應該有,因為市場在不斷變化,物價在不斷上漲,但在精神風氣或傳統方面,至少有六種東西不會變:

一是農村人的善良大方。農村人最樸實,又善良,人與人之間很少有你欺我騙的。加上很多村的人都是同一姓同一個宗族的,互相之間很團結,村民之間見到總是點點頭問個好打招呼。

二是農村人的互助精神。這一點我在很多個問題的回答已經說過,農村人的優良傳統包括了互幫互助。往往是一家有難幾家幫,甚至全村人都來幫。

特別是農忙季節的時候,往往是你幫我割稻,我幫你插秧,雖然家裡主要勞動力外出打工了,但通過互幫互助也明年都順利完成了季節農活。這種互幫互助,不給錢也不要錢,從不計較得失,十年來還是那樣繼續幫。

三是農村人的勤儉節約。農村人以勤儉節約為榮。記得小的時候,我們小孩吃飯有時不小心將飯粒掉到飯桌上,被大人訓了一通,要求撿起來放回碗裡繼續吃。雖然不是很衛生,但卻讓我們從小就養成了節約糧食、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農村人的節約,除了愛惜糧食,對舊衣服也是能穿就穿,從不亂丟。這種好的傳統,雖然已慢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所變化,但仍影響著每一個農村人。

四是農村人的尊老愛幼。農村人最講究輩分,從高到低規規矩矩,對老人要尊敬,對小孩要倍加愛護。我的感覺中,切記是祖輩流傳下來的,其實也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一種美德。

有一些村還在重陽節搞起了尊老活動,對村裡超過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吃喝一天還送紅包。有些村,對超過6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都發放一定的福利錢。這種傳統習慣,不漲不跌在村裡一直延續到現在。

五是農村人的勤勞勇敢。說起農村人的勤勞,我最有感觸。我的老爸是農村教師,退休了在家一直務農,算是一個有點知識的農村人吧。現在已經80歲卻依然下地幹活,怎麼勸都不肯歇下來。像他這樣年紀的老人,村裡還有很多。

農村幹農活最不值錢,其實幹得再多真賺不了幾個錢,但農村人圖的就是個勤快,一年四季閒個不停。過去那麼勤快,現在也還是那麼勤快,這一種精神我也覺得沒有漲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