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勤學苦讀有哪些例子?

決戰2018年中高考

古人勤學,例證很多。蘇秦錐刺股,車胤、孫康囊螢映雪,路溫舒“披蒲編”,文黨投斧求學,倪寬“鋤而帶經”等等。

這裡我們選取萃辰天心書院雷磊老師的經典誦讀《顏氏家訓》,一同來解析!

《顏氏家訓》節選
古人勤學,有握錐投斧,照雪聚螢,
鋤則帶經,牧則編簡,亦為勤篤。

《顏氏家訓》這一段說的是古人勤奮好學,其例證很多。如戰國時的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西漢文黨伐木為生,立志求學, 擲斧而去;晉朝的孫康和車胤均家貧,無錢買油,前者用白雪映照讀書,後者聚螢火蟲映照讀書;西漢倪寬鋤地時將經書帶在身旁學習,西漢路溫舒牧羊時用蒲葉抄書學習。這些人都是勤奮學習的典範。

顏之推舉了很多古人勤學的例子,來鼓勵後人勤奮好學。其中的蘇秦“錐刺股”、車胤和孫康“囊螢映雪”、路溫舒“披蒲編”都已經在印竹老師之前教授的《三字經》中學習過了,大家如果忘記了,可以溫故知新,把《三字經》翻出來聽一聽。

另外,還有兩個例子,大家沒有聽過。那就是

文黨“投斧求學”和倪寬“帶經而鋤”的故事。

西漢時期的文黨,他在沒有上學的時候,和別人一起到山中伐木。他對同伴說:"我想到遠處求學,先試著把我的斧子投擲到高大的樹上,如果老天讓我去求學,斧子應該是掛在樹上下不來。”文黨把斧子扔出去後,抬頭一看,斧子果然掛在了樹上。於是,文黨就到長安去求學。這就是“投斧求學”的故事。文黨勤學苦讀後,他成為循吏,漢景帝末年擔任蜀地郡守,興教育、舉賢能、修水利,政績卓著,他是首創公辦學校的始祖。

西漢時期倪寬幼時聰明好學,但家中貧窮,上不起學。他時常被人家僱用做短工。每當下地幹活的時候,他總是把經書掛在鋤把上,休息時就認真誦讀,細心研究。這就是“帶經而鋤”的故事。倪寬後來官至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

所以我們應該向古人學習,勤奮苦讀,才能有一番作為。

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


萃辰天心書院

1. 孔子,春秋時人,一生善思好問,勤學不輟。有一次到齊國聽到《韶》樂,痴迷到三個月不知道肉味的地步。晚年時痴迷《易經》,一天到晚翻來覆去的讀,竟然將編連竹簡的牛皮繩子給翻斷了好多次,其刻苦精神可見一斑。有一次孔子病了,他的學生商瞿為他占卜,佔得的結果竟然是孔子中午就要去世。在得知自己即將離開人世之際,孔子竟然說:“拿書來,死亡之前不讀書又能幹什麼事呢?”孔子臨死之際,還念念不忘讀書,確確實實應該成為百世的楷模。

還有幾十例可我發文中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