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侵蝕雞場利潤的雞腺胃、肌胃炎,該如何防控?

【 摘 要 】

雞腺胃、肌胃炎,為多因素引起的一種綜合症,主要表現為腺胃、肌胃損傷,採食量低下,主要特徵為生長髮育受阻。

近幾年國內呈高發、擴大流行趨勢,已引起養禽業高度注度,總體來講各研究機構通過查找病因,無論是各種免疫抑制類病毒、黴菌、還是在溼熱環境、各種應激下引起的腺肌胃炎病症,歸根到底都會引起機體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消化系統損傷,神經內分泌失調,中醫整體辯證為“脾胃病”。

通過實踐發現防治腺肌胃炎的原則為:

❶ 選擇優質雞苗,加強溫度、適度、通風飼養管理,提高雞群免疫力;

❷ 在由腺胃型傳支病毒引起腺胃病變的情況下,在種雞產蛋期使用含傳支油苗提高其抗體滴度、在小雞10日齡前免疫含傳支、法氏囊油苗提高抗體滴度,綜合手段減少該病發生。

腺胃、肌胃炎是一種綜合症

從發現腺胃炎病例以來,就其致病原及發病原因也曾產生了許多爭論,眾說紛紜,國內外學者表明它是一個病症而不是一個病名,其病原繁多,病因複雜、是綜合多種因素下產生一種疾病。氣候、環境地域的不同會分離出不同的病原,如該病在溼熱夏秋季節流行,溼熱季節影響免疫系統低下、消化系統、及神經內分泌系統,中醫整體辯證在溼熱季節脾胃虛弱不調,易發生“脾胃病”,因此需根據雞群所處環境,查明病原進行有效防控。

嚴重侵蝕雞場利潤的雞腺胃、肌胃炎,該如何防控?

流行特點

雛雞多發典型

雞群在各種應激下易發該病,通常在小雞階段出現典型症狀,肉雞15日齡下、蛋雞60日齡下易發病,尤其在作7日齡後開始顯露,個別雞苗質量弱雞群在2-5日齡發病。臨床表現雞群嘴尖、玩料、細心會發現料散落在地上多,採食量低下、不消化,整齊度越來越差,一般沒有呼吸道症狀。

➤ 呈擴大流行趨勢

美國、澳大利亞於90年代初、我國於96年報道發生腺胃炎,王永坤等報道江蘇省發生該病之後,我國在多個省市地區均有發生,近些年肌胃炎症現象多發,原先腺肌胃炎主要在北方白羽肉雞、817肉雜雞市場多發,近幾年(3年)呈現全國擴大流行趨勢,南方三黃雞、麻雞等優質肉雞市場發病也非常典型,同時小蛋雞發病較多難治, 腺肌胃炎在夏秋季節肉雞市場為主要防治對象,養殖者在該病防治上花費精力財力較大。

➤ 繼發感染死亡高

無繼發感染病例死亡較低,僅出現採食量低,消瘦、生長緩慢或停止、拉飼料樣糞便等。不及時控制易出現抗病力進一步降低感染其他病原後及其它應激因素出現死亡高現象。

臨床特點

雞群易受驚嚇,採食量低下,糞便細長或料變,皮膚髮白,不愛長,剖檢腺胃水腫,肌胃角質層顏色變深、增厚、呈縱向龜裂,小腸水腫外翻,有未消化飼料,該病的其他特點還包括胸腺、法氏囊萎縮。

致病因素

臨床症狀出現為腺胃、肌胃炎的病例因分離到的病原體大多難以複製出臨床典型病例,與機體狀態、體外環境及與其它病原混合感染有關,我們將致病因素分為兩類:非傳染性因素的致病作用及傳染性因素的致病作用。

➤ 非傳染性因素

溼熱氣候

夏秋季節為腺肌胃炎流行高發期,主要雞群處於高溫高溼環境下有關,署溼困脾,長時間溼熱應激會引起神經內分泌系失調,產生大量糖皮質激素對免疫細胞有抑制作用,同時影響食慾降低,消化液分泌失調,總體影響脾胃功能。

飼料質量差、黴菌毒素

黴菌毒素如枯黴素足一種腎性毒素,能使肌胃角質膜出現裂痕;鐮孢黴菌能夠產生T2型毒素,且它具有腐蝕性,可以造成腺胃、肌胃和羽毛上皮黏膜的壞死;圓弧酸可以造成腺胃、肌胃、脾臟和肝臟的損傷,腺胃腫大,粘膜增厚,潰瘍變厚,肌胃粘膜出現壞死。日糧中所含的生物胺(組胺、屍胺、組氨酸等)、日糧原料如堆積的玉米、魚粉、含維生素的預混料、豆粕、禽肉粉、肉骨粉等含有高含量的生物胺,這些物質對機體有毒害作用。飼料的營養不均衡,維生素的缺乏、蛋白含量較低等都是該病發生的誘因。

雞苗質量差

父母代種雞強制換羽引起雞雛體質弱,免疫力低抗病力差。黴菌感染雞胚,出殼後胃腸道損傷嚴重易發病。

➤ 傳染性因素

國外方面

總結:近期1995-2015年國外相關研究腺胃炎論文表明主要病原為冠狀病毒、網狀內皮增生症病毒、禽呼腸孤病毒、法氏囊病毒等其它病毒。

國內方面

➤ 引起腺肌胃炎機理

在上述各種致病因素作用下,使得免疫系統功能低下,免疫系統可通過“免疫一神經一內分泌”系統三者網絡關係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

因交感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對消化系統調節密切相關,從而造成消化液分泌差、胃腸道動力不足,營養吸收不良,腸道菌群紊亂,厭氧梭狀芽孢桿菌及埃希氏菌菌群細菌數量增加、出現腸毒腸炎。

在有害菌群作用下,氨基酸被脫羧基形成生物胺,生物胺增多促進胃酸開始增多,同時大量幽門螺旋桿菌滋生,進而使肌胃發生潰瘍、龜裂,腺胃腫脹,消化不良,伴隨腸道病症。

導致雞群採食量低下、糞便狀態差、料肉比高,如果繼發感染其它疾病,死亡會明顯上升。

小結

傳染性腺肌胃炎在病原方面與冠狀病毒、呼腸孤病毒、法氏囊病毒、免疫抑制病毒、黴菌等有關,因上述病原主要引起機體免疫力低下,破壞胃腸、免疫系統,神經內分泌失調,同時易在溼熱及各種應激下引起發病,雞苗質量差、飼料質量不高進一步加劇該病嚴重程度。

往期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