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長能把孩子逼到什麼程度?

四節蝦

很多朋友見到的都是慈祥平和的父母,很少有人見過把孩子逼得發瘋的父母。

一個家長,能把自己的孩子逼到什麼程度呢?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半年前,我曾經幫助過的一個女學生失蹤了。

這個女學生17歲,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家裡只有這麼一個女兒。父母在物質上從不虧待她。

她個子高挑、模樣清秀,成績相當不錯,馬上就要參加高考。

如果她能參加今年的高考,相信一定能考上985、211這樣的好大學。

按照世俗的看法,這樣的女孩簡直就是幸福得很。

然而,她並不幸福。

她有嚴重的抑鬱症。失眠、情緒低落、對這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沒有興趣。

而造成抑鬱症的主要原因恰好是來自於她的家庭,她那過分嚴厲的母親。

她的母親沒讀過太多書,能夠有錢,全靠老公做生意遇到了好時候。

她媽媽也沒有再生育的能力了。對此,她媽媽一直耿耿於懷,害怕老公因為沒有兒子會在外面找情人生兒子。

於是,她把所有希望都放在了女兒身上,希望自己的女兒成為最優秀的人,比男孩子更優秀。

從小就給了她最全面的教育。別人家的孩子上三四個興趣班就頂天了。她要上六個興趣班。

鋼琴、芭蕾、外語、禮儀等等課程,讓她忙於奔命。

上學後,她媽媽要求她必須每次考試都是前三名。如果名次掉在前三名以外,她媽媽就會又罵又打,各種數落她。

有次,她考了第十名。她嚇得不得了,嚇得都不敢回家。

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回家,她媽媽劈臉就是一頓怒吼!

並且在這次的責罵中,她媽媽說,你成績不好,其他再好也是白搭。成績差的人,就是沒用。讀書都讀不好,你還能做好什麼呢?

這次的責罵對她產生了非常大的惡劣影響。從那往後,她的性情發生了鉅變,變得膽小、自卑、敏感。

任何人說句無心的話,或者對她說話聲音大一點,都能讓她覺得痛苦、害怕、無所適從。

她得了抑鬱症,而且非常嚴重。

她經常有自殺的想法,覺得自己這麼無能、沒用,還不如死了好。

而這一切的發生,主要來自於她媽媽對她的教育逼迫。

等到她媽媽發現自己的女兒得了抑鬱症,已經晚了。這麼嚴重的抑鬱症,很難一下子扭轉過來。

這個女孩之所以失蹤,是因為她找了一個安靜的地方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讓人難受的故事。

天底下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這本來無可厚非。

但是,有些父母在期望孩子優秀的時候,用錯了方法。

一些父母用謾罵、侮辱的方式刺激孩子,以為這樣做,就能刺激孩子的自尊心,就能讓孩子變得優秀。

這是最錯誤的做法。

語言上的侮辱,是刺穿孩子自尊心的利器,能夠讓孩子迅速失去勇氣和信心。

很多破罐子破摔的孩子,就是被這種謾罵、侮辱磨去了最後的自尊。

如果一個孩子失去了內心力量的支持,就會變得跟爛泥一樣,扶不上牆。

希望家長要重視這點,一定不要用語言侮辱自己的孩子。

侮辱,是最傷孩子的行為。不要用侮辱,逼得自己的孩子走投無路。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諮詢師。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情感的熱點知識推送給優秀的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發私信給我,願意為您答疑解惑。


柳柳很忙

雖然說人的潛力是無限的,而且現在很多家長本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興趣班,孩子不僅要完成學校的作業和日常學習,還要完成課外補習班的作業這不僅讓孩紙子身體上很疲勞,精神壓力也很大。

當然很多家長會說這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如果不學,未來就業就會受影響,就業受影響,生活水平就會降低。父母總認為孩子大了懂事了就會理解父母的苦心,但是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身心健康才是學習、工作的基礎。

前段時間朋友圈的一篇“北大學子多年未回家,寫萬字文與父母決裂”的文章火遍朋友圈,在網絡上引發了很大的討論,一面是覺得北大學子的父母教育有問題,而另一面很多人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說無論父母怎麼樣,終究對你有生育之恩、養育之情。而站在道德制高點的人們或許是自己生活在父母開明的幸福家庭,要不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這位北大學子就是被父母逼的,有人可能說這個孩子沒有良心,爹媽把他培養的這麼好,可是他卻如此對待父母,簡直就是白眼狼!可是推己及人,如果不是傷透心,誰會願意與生育自己的父母決裂呢,這名北大學子在我看來是幸運的,在成人之後找到了造成自己心理陰影的根源並知道採取相應的措施,有一篇文章中曾有這麼一句話“人在成年之後要有擺脫原生家庭的能力”,幸好這位北大學子有,但是他內心受過的傷痛和無法擁有母慈子孝的幸福家庭是別人無法理解的,也沒有人能感同身受。

如果你有心,可以花一分鐘在網上搜索一下關於兒童家暴的新聞,你會發現每天都會有相關新聞爆出,可見我們的孩子生活的沒有那麼幸福,這些孩子遭受家暴的原因一定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一定有一個是因為學習成績不佳,我不知道這些因為學習不好打孩子的父母是不是都是因為自己畢業於清華、北大或是麻省理工,而孩子卻沒有遺傳自己優秀的基因才打孩子,還是自己初中都沒畢了業,卻希望孩子成為全省高考狀元?

父母對孩子的逼迫不僅表現在對孩子的打罵,還包括對孩子言語上的侮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語言暴力,“會好好說話”是為人父母應該擁有的技能,無論是當代教育提倡的和孩子有效溝通或是學會鼓勵孩子,這都是“好好說話”的一部分,而不是諷刺、挖苦、陰陽怪氣。在2017年4月的一則新聞中我看到這樣一組數據: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學生出現心理疾病發病率高達21.6%,當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已不容忽視。也就是說每5個孩子就有1個患有心理疾病,包括抑鬱症、狂躁症等等,這就是我們孩子的現狀。

我們到底要把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我想不是一個患有心理疾病的憂鬱青年或是成人後與原生家庭決裂的青年,孩子的未來掌握在父母手中。


鼠小鬧


sunrise68816

不說別人,就說我自己吧,現在想起來還是害怕!

小學三年級,我被爸爸從老家接到X城上學,在農村長大的我熟悉不了城市的擁擠和讓人窒息的空氣,剛下火車我就哭個不停,剛到新家幾天就開學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學校和同學,還有那我不會說的普通話,剛開始的我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在學校聽不進去,想起了老家的大黃狗還有那慵懶的老貓,還有那綠色的田野和動聽的鳥鳴!現在什麼都沒了,每天就只是從家到學校,我不想去上學了!

不管爸爸怎麼哄我,我都不聽,我從小就特別倔,不喜歡的事情我很難接受,一個禮拜一,我不去上學爸爸媽媽把我拉到學校,我一直在哭,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城市,誰會聽我這個小孩子的哭聲!

把我送到教室,他們就走了,班主任在上語文課,我擦乾淚水,心裡不知道怎麼突然竄出一股火,我把書包拿到講臺上,拉開拉鍊,把書往地上一倒,說“我不上了”,老師很驚訝,估計他一輩子都沒見過像我這樣的學生吧!下學期她就走了!

回到家裡,我就捱打了,一頓接一頓,整個三,四,五年級,我都不知道捱了多少頓打,只要一點不好就是捱打,直到我都麻木了,想過離家出走,甚至都想過自殺,不過都沒實現,也不知道我是怎麼從這些打中撐過來的!


到了五年級下學期,我遇到了我的人生轉折點,我換了班主任,一個特別好的女老師,他一直在鼓勵我,我慢慢發現,我的學習能力其實很強,特別是記憶力,一篇課文我看一遍基本就能記住,在她的指導下,我的成績突飛猛進,這也為我以後的學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習好了,捱打自然少了!

後來慢慢長大了,也想開了,我的性格就是那樣,這可能也是一種好事吧,我認準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做到,不喜歡的東西,我絕對不會碰,我喜歡上學習了,所以成績越來越好,直到考上重點大學!

不過現在我回想起那些時光,我都很害怕,這也是我始終不能和我爸爸特別親密的原因,在他面前,我說話聲音都小了,看到他都腿都軟!不過現在我有我引以為傲的東西,我有自己的生活,或許還應該感謝那些皮肉之苦啊!


尚格雲吞一哥

家長逼孩子或許只是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吧,希望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學生。

她是我們那一個老師的孩子,平時學習成績也不錯,那個老師還有一個兒子,應該結婚的時候年齡也不小了,所以現在年紀大了,思想比較頑固,不過就是這個頑固的思想,直接害了他的女兒。

因為是高三,所以這個老師每天都會去學校給他女兒送飯,這樣女兒省下來的時間就可以好好學習了,這個老師要求自己的女兒每天都要比其他人早來學校半個小時,所以每天早上第一個到教室的絕對是他的女兒,而且每天晚上早自習十點下課後,回家還要學習,大部分時間她都是在下半夜才睡覺。

看到這裡,你們可能不覺得什麼,但是這個老師有很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雖然對女兒很好,但是他給自己女兒帶來的心理壓力十分的大,不停的告訴自己的女兒如果考不上重點大學直接就去打工,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的。所以從小就在精神上收到壓迫,她不喜歡和其他的同學交流,而且看上去就有一丟丟呆呆的感覺在高考的時候也正常參加了考試,大家都會覺得她考的很好。

但是不幸卻發生了,因為在等成績的期間,或許家裡給她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壓力,在六月二十三號,她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第二天下午成績出來了,她考的很好,但是她永遠也無法踏進大學的校門了,那個老師很後悔,看上去老了很多很多,但是沒用了。

這個是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的故事,因為曾經在一個學校還是臨班,所以我覺得真的很可惜,這應該也是我見過的被家長逼的最狠的學生了。


舒涵曦月

可以逼成世界冠軍,功成名就,也可以逼的跳樓,跟父母絕交。

有這麼一個故事:

女兒帶著媽媽去五星級酒店吃飯,飯店裡傳來一陣優美的鋼琴曲來,媽媽突然停下來對女兒說:“小時候讓你好好學鋼琴你不聽,看看人家彈的多好!”

女兒回應道:“媽媽,要是我彈鋼琴去了,現在就沒有辦法陪您到處旅遊,也不能時常陪您來大酒店吃飯了”。

媽媽笑了笑,怪女兒就是喜歡貧嘴。

父母總把孩子作為自己的延續,卻不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想活出他自己,也必須活出自己才行。

有好多父母,年輕的時候自己有一個夢想,例如當科學家,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實現,孩子成了他實現這一願望的“工具”,卻完全不想孩子到底喜歡不喜歡。

父母強加在孩子身上的一切,孩子往往不喜歡,有時候只是太小,要麼不知道喜歡不喜歡,有時候也是因為太小,不敢反抗。

多帶孩子瞭解世界,認知世界,然後讓他選擇並堅持。

到了最後你會發現,父母只要孩子開心並健康成長,其他的都只是次要的。

我是熊奶爸,專注育兒領域,訂閱我,與我一起成長!


卡牌管家

首先,得看你如何看待“逼”這個詞了,假如正確引導,往積極方向逼,功成名就,反之,一事無成,甚至可能會誤了孩子一生!下面,講講我親身碰到的一個事例。

在我任職第三年,我當了一年級的班主任,開學第三天發新書,其中包括一本字典,按小組發,還在班上請了一名小幫手!開學第一個週末之後,有一家長(一學生奶奶,家長外出由奶奶照顧)氣勢洶洶的來找我,說她家孩子為什麼不發字典,我告知發了,可人家不信,說孩子說了是老師沒發,就一直逼問我,還說找領導!我找來孩子,孩子眼神明顯有迴避說沒我發,然後找來坐他旁邊的孩子,幾個孩子都說發了!最後避開他奶奶問他,他才承認字典發了,不過他丟了,害怕爺爺奶奶打,所以才說沒發!最後他奶奶沒辦法又推辭說,反正不在家,在學校丟了也應該學校賠!後來慢慢接觸,才知道他爺爺奶奶從小就對他期望很高,事事都要求他爭取,但是又不允許他犯錯,而且犯錯就會被打!所以那孩子變得很膽怯,做什麼事情都唯唯諾諾,最後一年級上完就轉學了,據說是因為壓力很大!所以說,作為一名家長,凡事都得往正確的方向引導,每個人都望子成龍,但人中龍鳳我就只有一小部分,那為什麼不讓自己的孩子有個快樂的回憶呢😊


may2950

當唯一的港灣也充滿喋喋不休的數落甚至是暴力時,難以想象孩子會經歷怎樣的絕望。幸福的孩子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



有一對小兄妹,讓我惦念了好多年。現在分享給大家。

我大學時做家教接觸過一個家庭。這是個再婚家庭,夫妻二人做生意收入可觀,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巨大,乒乓球美術奧數等各種興趣班,讓孩子幾乎沒有玩耍的時間,在我去上課的兩個小時裡,孩子十分鐘的休息時間甚至也要做家長規定的益智遊戲,小兄妹稍有不從便招來一頓責罵。

我給小姑娘輔導功課時,忽然房間外面傳來了小哥哥的嚎叫哭聲。那種和著哀求的哭聲讓人聽著都撕心裂肺。而媽媽卻停不下來。小姑娘說媽媽在打人的時候,誰拉架就打誰,連爸爸都打。我只能在房間尷尬又無奈的聽著,事後瞭解到這一切僅僅是因為小男孩丟了東西,媽媽竟然拿著一段電纜抽打。



課間休息時小女孩常與我聊天。聊到早晨天不亮就起來看書,聽到爸媽醒來就把書藏起來裝睡。我十分不解,而小女孩卻機智的跟我說,這樣,爸爸媽媽在她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就認為她比哥哥聰明,從而再給哥哥買大量的輔導書,罰他寫大量的作業。這樣的兄妹之情,這樣的家庭,讓我感覺到壓抑的喘不過氣來。

終於有一天我去後發現地板上有點點血跡,哥哥告訴我,那是前一天妹妹因為成績不理想,被媽媽打出來的鼻血。我再也忍受不了了,我不知道再給兄妹補課在他們心裡我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是授業解惑的老師還是爸媽扼殺他們童年的幫兇,於是就不再去了。

事情已過去多年,不知道這對小兄妹被父母逼成成功人士了沒有。

瞭解這樣的家庭後,不知道各位心情是什麼樣的。歡迎大家留言說出你的想法,講出你的故事。


鹿鳴呦呦呦

在美國認識一個虎媽。

孩子上學的時候她認為學校的數學太容易,因此在家裡教,然後讓女兒數學跳級選課。女兒不喜歡,因為上課的同學是高年級的不認識,和媽鬧了很久,虎媽一直不放棄,孩子從此上數學課不快樂,成績說得過去,但並不出色。

同樣是這個虎媽,因為自己沒在美國唸書,因此想把還送進常青藤,實際上是實現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因此去推這個孩子的體育,因為體育方面的專長有利於名校的錄取。但這個孩子偏偏體育非常不靈,送籃球夏令營這孩子哭著鬧著不肯去,打了幾年的籃球技術還是很一般,在丫丫的俱樂部隊坐硬板凳。說實在的,每年需要砍球員的時候這個孩子都是首選,但虎媽左求右求,不顧孩子完全失去了自信心,讓她跟隊做志願者,最後孩子偷偷求教練砍掉自己,唏噓。

這個孩子還學鋼琴、小提琴、圖書館做志願者等等,整個一個朝著常青藤努力的模式,但孩子一點也不快樂,也沒有朋友,每次看到她瘦小的背影奔來忙去,我都唏噓不止。

我常說,在教育中要記得雞蛋從外部打開只能做一盤炒雞蛋,但從內部打開的話會付出一個新生命。靠家長逼著往前走的孩子走不遠,就是這個道理,即使暫時走得挺快,外力一旦去除,孩子便會停步,但願那些虎媽虎爸好好學學兒童心理,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孩子逼抑鬱了啊。


心路獨舞

其實為什麼要逼呢?首先要改變這個字眼!讓孩子喜歡學習這個需要用心付出和引導的。

有兩種方法可以突破!

1、讓孩子從幼兒就開始去學習,這種學習其實就是玩耍,比起天天跟父母一起玩耍,孩子更加喜歡跟小朋友們一起上課一起玩。關鍵是父母別急功近利,總想著孩子要學的很好。其實最重要是了孩子感受這種學習的氛圍和愛上學習。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比活得表面的結果重要的多。

何況孩子小學習效果好,如果父母發自內心的放鬆心情,讓孩子自己感受自己成長,經過時間的沉澱孩子會越來越好的。提前打過基礎的孩子一定跟沒有打過的基礎有差別。

2、如果萬一錯過了幼兒階段通過興趣培養的基礎。上到小學可能技能性培養會更多。媽媽就更加要有耐心,並且以鼓勵的心態對待孩子。首先是你自己沒有在孩子小時候為孩子打基礎。現在讓他迅速超越或者追趕那些基礎已經很好的同學已經不可能。

唯有持續的支持和鼓勵才慢慢讓孩子建立自信,在一點一滴的進步中孩子通過後勁發力!

如果用硬逼的方法也有可能有效果,但是大部分效果都不如人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