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航母上的飛機是怎麼起飛的?

認真的小民

二戰航母的起飛方式通常為列隊滑跑起飛。



以及比較少用的彈射起飛。


接下來就是智障,年年有,今年特別多的。

從機庫裡彈射起飛。(emmm)

向下滑躍起飛(沒錯,飛行甲板是個坡。往下走的那種。)

三段式飛行甲板。下面兩層負責起飛,上面那層負責降落。

比較離經叛道的起飛方式是現在是主流起飛方式的彈射起飛。(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前甲板上有一條彈射器。但是一般不用,飛行員表示這東西太麻煩)

最離經叛道的操作叫做從機庫裡彈射起飛。


(明明圖庫裡有圖,但就是上不來。放了個截圖上的,別的不說,自己感受).....

腦洞大開的美國人表示。飛機甲板被破壞了,我們這怎麼起降艦載機?在機庫裡安裝一條彈射器就得了....

實際效果非常差勁,才在幾條航母的試驗了一下,然後就默默的把這東西拆了下去。

從機庫裡彈射夠神奇的吧,但是這依舊不算什麼,有種非常奇葩的起飛方式,叫做向下滑躍式起飛。

英國暴怒級航母。在某次改裝後它擁有了兩段式飛行甲板。下部飛行甲板用來起飛戰鬥機,
但是怎麼說呢?這個艦載機起飛直衝海面是幾個意思?

那就是日本的赤城級航空母艦和加賀級航空母艦,曾經使用過的三段式飛行甲板。

反正日本的設計師是鐵了心不讓機庫大點兒的。也不知道中間那層飛行甲板是怎麼想的。反正日本那是三段什麼全是垃圾?

然後日本把三段式起飛甲板。拆掉了,換成航母的標準打開方式。



二戰時候的艦載機很輕。採用了平直翼,和螺旋槳發動機,所以起飛滑跑距離很短。不需要彈射器就能從航母上起飛。

不過這東西是最常見的,所以就懶得說了。

機庫彈射起飛,那個怕沒看懂,所以換個方向再來一個。

我一直想知道我的圖庫他遭遇了什麼?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艦載機重量較輕,因此可以直接從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上起飛。下面,我們就以日本海軍祥鶴號為例,來簡單介紹一下。

航母甲板上準備起飛的零式戰鬥機

祥鶴號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長度為240米,在飛行甲板中部,距艦艏100米的地方,裝有阻攔裝置。這一裝置,將飛行甲板分為前後兩部分。這兩部分,在艦載機起飛和著艦時,負責的任務也不同。

在起飛階段,前方的100米是艦載機滑行區域,而後方140米,則為艦載機起飛準備區。而在艦載機著艦階段,後方140米,為艦載機著艦滑行區,前方100米,為艦載機收容區。

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艦載機,重量並不大,但是距離僅100米的滑行區,還是無法讓艦載機獲得足夠的起飛的速度。所以在起飛時,航空母艦需要逆風航行,通過航空母艦自身的速度,加上艦載機的速度來獲得足夠的升力。

正在飛行甲板上滑行的零式戰鬥機

在祥鶴號航空母艦上,艦載機出動時,是按照滑行距離依次排列。這個排列順序為:戰鬥機(滑行距離最短)、俯衝轟炸機(滑行距離適中)和魚雷攻擊機(滑行距離最長)。為了使滑行距離較長的魚雷攻擊機有足夠的滑行距離,在祥鶴號航空母艦上,排在前面的戰鬥機和俯衝轟炸機是需要提前起飛的。

在逆風風速大15米/秒的情況下,排在最前面的零式戰鬥機,一般只需要滑行70米就可以升空。一般在艦長下達起飛命令之後,由飛行長將起飛指令傳達給飛行甲板上的指揮官,後者會指揮艦載機起飛。艦載機飛行員在收到起飛指令後,為了減少阻力,會將飛機的升降舵和副翼降至最低,機頭也儘量壓低,然後開足馬力滑跑,在距離艦艏10米的位置,將飛機拉起。

飛行甲板上滑行的魚雷攻擊機

一般情況下,受航空母艦飛行甲板限制,一次起飛的艦載機數量,只是全部艦載機的一半。


歷史救生圈

超越夢想,直接飛

(二戰時,甲板停滿飛機的美軍羅斯福號航母)

二戰時期的飛機,不論是陸基飛機還是艦載機,都是螺旋槳式飛機。

螺旋槳飛機的優勢就是螺旋槳在旋轉時,能鼓動大量的氣流流經機翼,可以在速度不高的情況下產生足夠的升力。

因此,螺旋槳式飛機對於起飛距離要求比較低。

所以二戰時期,絕大多數艦載機都可以在航母甲板上通過自身動力直接起飛,不需要滑越甲板和彈射器。

(日本零式艦載戰鬥機的設計要求是在逆風17節的情況下,飛機能在70米內起飛。而在二戰時期的日本大型航母,全長都在200米以上。即便是中小型航母也能勝任)

當然,二戰時也不光只有“旱地拔蔥”這一種起飛方式。

由於二戰時,斜角甲板還沒有發明,航母艦載機降落和起飛不能同時進行。因此為了提升飛機起飛銷量,美軍腦洞大開的在航母甲板下的機庫安裝彈射器。試圖增加飛機出動效率,以及在回收艦載機時,甲板下的機庫仍舊可以進行起飛作業。

(F6F從大黃蜂號的機庫中直接彈射起飛)

雖然這種起飛方式確實非常的新穎,但是由於具體操作難度太大,且影響機庫內的日常調度,甚至拖累甲板上的飛機起飛,實在是得不償失。

因此這種彈射輔助起飛方式僅僅在實驗了幾次過後,就被海軍給取消了。


千佛山車神

二戰的航母起飛艦載機與現在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放飛前,航母都要逆風行駛,航速30節,確保飛機迎風起飛。

最大的區別在於二戰艦載機都是螺旋槳飛機,機身輕載重不大,起降距離比較短,當時的航母長度足以滿足飛機直接起飛,所以二戰航母是沒有彈射器的。杜力特轟炸東京所採用的是陸軍的B-25轟炸機,為了能在航母上起飛,把所有的機槍都拆掉了,這在今天是沒可能的事情。16架B-25在甲板上排列,第一架起飛的杜力特真心是在拼命。

一般組成攻擊波之後,會將攻擊波在甲板上進行排列,戰鬥機在前,然後是俯衝轟炸機,最後是魚雷機。


塔奇克馬80667869

二戰時期的飛機絕大部分是螺旋槳式的,速度不是很快,所以起飛跑道也不要很長,螺旋槳旋轉時的氣流會形成一定的升力,有助於飛機起飛,所以當時的艦載機大都是滑躍起飛,方式和陸基起飛差不多,可是艦載機的技術難度確要高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