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排便習慣預示著腸癌?

韓聖劍

腸癌又稱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2種。發病是由於大腸粘膜上皮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惡性病變或預後不良。死亡率較高。是粘膜上皮起源的惡性腫瘤,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男性發病多女性2-3倍,。應以積極預防為主。

發病多由腸慢性炎症,腸腺瘤癌變,飲食和致癌物質導致。

腸癌的早期信號主要有

一 突然體重減輕

二 原因不明的貧血

三 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食慾減退

四 腹部有腫塊

五 大便帶血(或出現黑便)及有下墜感

六大便內有膿血或粘液血絲

七 大便習慣改變,便頻或腹瀉便秘交替

八 經久不愈的肛門潰瘍,持續性的肛門疼痛

九大便形狀改變,變細,變扁或帶槽溝

十 發現有結腸多發息肉或乳頭狀腺瘤

臨床症狀主要有

初期以便血為主,其次是大便習慣改變,排便不盡感,裡急後重等。此外還極易引起梗塞現象,產生腸道刺激症狀等腸癌有很多突出的臨床表現,患者需多加小心。

初期多以無痛便血為主,血液呈紅色或鮮紅色,與內痔的症狀非常相似,後期便血多為暗紅色,混有糞便之粘液血便或膿血便。

其次大便習慣改變是腸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現,由於直腸腫塊及其產生的分泌物,可產生腸道刺激症狀,導致患者便意頻繁,排便不盡感,裡急後重等症狀。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膿血狀物,此時糞便形狀也發生了改變,變得越來越細。

腸癌到晚期常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如膀胱和前列腺等鄰近組織,引起尿頻、尿急和排尿困難。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直腸癌還可以向遠處轉移到肝臟,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惡液質等表現。

腸癌的形成與發展和飲食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因此合理的飲食是預防腸癌的一個重要因素。

預防腸癌的根本宗旨只有一點:那就是注意飲食習慣! 天氣冷讓人胃口大開,但是“吃多”了不僅擔心發胖,更擔心健康亮紅燈。尤其是晚餐,如果進食不當,過飽、過晚,都可能損害人體健康,甚至有可能促進大腸癌的發生。


合理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 少吃或不吃富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包括:豬油、牛油、肥肉、動物內臟、魚子等。

二植物油限制於每人每日20~30克左右(約合2~3湯匙)。

三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

四適量食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欖油、金槍魚等。

五每日補充膳食纖維素35克以上。

六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素的食物:魔芋、大豆及其製品、新鮮蔬菜和水果、藻類等。

七用部分粗糧替代細糧。

八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補充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

九可以吃一些具有抗腫瘤效果、增強免疫力的東西,如:美洲大蠊。

十適量食用核桃、花生、奶製品、海產品等,以補充維生素E。

十一注意攝取麥芽、魚類、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十二每天服用小劑量(75毫克)阿司匹林,堅持1年。可使腸癌風險降低22%。服用阿司匹林時間越長,其防癌作用就越大。連續5年,可使腸癌風險降低30%。

另外食用黃滑松茸,烘焙麵包皮也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食為天小程

每次說起癌症都讓人蠻揪心的,現在各種癌症的患病率不斷地攀升,這與社會大環境以及個人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腸癌。

腸癌是指發生於腸道任何部位,包括小腸(十二指腸、空腸、迴腸)、大腸(直腸、結腸、盲腸以及闌尾和肛管)的惡性腫瘤。由於腸道疾病症狀具有相似性,因此在患病之初很多患者不會引起重視,從而延誤病情,下面就具體介紹一下腸癌的相關排便習慣的改變。

1.便血:由於腸道惡性腫瘤基底部大多浸潤性生長,且生長速度快,最後血液供應不足,形成邊界不清、邊緣隆起的惡性潰瘍。惡性潰瘍容易破潰出血,所以大多數腸道惡性腫瘤的患者,會有便血的情況。上段腸道出血可能會有柏油樣便,下段腸道出血可能會有顏色鮮紅的血便。

2.大便次數的改變:大多數患者可能會出現便秘或者大便次數增多的情況。便秘是由於腸道腫瘤佔位,導致梗阻,多伴有腹痛的症狀,大便次數增多可能由原來的一天1-2次變為多次,且多糞質稀伴有膿血。

3.大便性狀的改變:由原來的條狀變為不成型的稀便或者稜狀。

需要注意的是,腸道腫瘤起病的症狀大多不典型,臨床上腸道疾病的症狀大多相似,比如血便需要與痔瘡、腸結核、腸梗阻鑑別,粘液便需要與痢疾等腸道疾病鑑別。

本期答主:陳昌曉 醫學碩士


杏花島


中國人過去窮,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逐漸陷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飲食結構的怪圈。這使得“癌症家族”中的結直腸癌逐漸增多。腸癌是一種生活方式病,是由於飲食和生活方式導致的,是消化道腫瘤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絕大多數病人在40歲以上,男女之比為2-3:1,。腸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但只要多多留心觀察你的糞便就能發現他們的蛛絲馬跡。那麼哪種排便習慣預示著腸癌呢?

大便次數改變:增多或減少

正常人的大便次數大概是在3/-3/次之間,人排便習慣一旦改變,增多或減少,則需要提高警惕。

大便性狀改變:腹瀉或便秘、變細

左半結腸的糞便已成形,若腫瘤生長在此腸段的患者,多伴有便秘或腹瀉交替出現,而且大便上時常伴有黏液或血液;當腫瘤逐漸長大時,甚至出現梗阻現象。晚期由於腸道變狹窄,則大便會出現變細、變扁,甚至出現梗阻。

大便顏色改變:便血



良醫濟世

因為腸道包含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大腸(直腸、結腸以及盲腸、闌尾和肛管),問者提到的腸癌當是腸道惡性腫瘤的總稱,包含小腸、大腸各段的惡性腫瘤,不同部位的病變其大便改變均不盡相同。

小腸癌大便改變

小腸癌的發病率相對消化道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要低,其臨床表現常常很不典型,各種臨床表現中以腹痛最為常見,常常表現為隱痛、脹痛,甚至是劇烈的絞痛樣,而大便的改變常常有:

a。出血量小時表現為反覆、間斷出現的柏油樣大便,出血量相對較大時可出現血便,一旦侵襲較大血管或腫瘤體血管破裂較多時甚至出現便血;

b。如果因腫塊阻塞了相應腸段導致官腔狹窄或完全阻塞,可能出現排便減少或不排便,嚴重時出現腸扭轉;

結腸癌大便改變

結腸癌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常見,在發病的早期常常也沒有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只有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後才開始出現特殊的臨床表現,在大便改變方面主要表現:

a。排便習慣的改變,一般健康成年人排便,每日1次或2-3次,當結腸癌發展到一定時期後開始出現大便次數明顯增加;

b。大便性狀改變,一般健康成人大便為黃色筒狀,結腸癌可出現大便不成形甚至稀便,也可出現便秘,排便不暢通;

c。大便附帶物,可能有粘液、膿液或者血液跟隨大便同時排出。

直腸癌大便改變

直腸癌也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同樣早期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臨床表現,只有在癌腫破潰出現潰瘍或者是癌腫感染後才會出現症狀,在大便改變方面可有:

a。排便習慣的改變,從正常排便情況變為頻繁排便,每日大便次數明顯增多,並且在排便時有肛門下墜感覺,剛排便離開便池又想排便,總是排不乾淨的感覺;

b。大便性狀改變,如果癌腫導致腸管狹窄後,由於跟肛門比較接近,可以出現大便變形變細,甚至可能有凹槽;

c。大便附帶物,同樣可能有粘液、膿液或者血液跟隨大便同時排出,由於直腸距離肛門較近,可出現大便表面帶血。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才疏學淺,如有不足,望批評指正】


小醫生陳鵬

腸癌為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總稱,指大腸粘膜上皮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惡性病變預後不良,死亡率較高。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於胃和食管癌,絕大多數病人在40歲以上,30歲以下者約佔15%。男性較多見,男女之比為2-3:1。


1.大便習慣,出現便秘或腹瀉,或者兩者交替出現;還有的人排便次數出現了變化,從每天一次變成二三次,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沒有糞便。

2.腹部持續不適、隱痛、腹脹;原因是由於腸道功能紊亂,或者腸道梗阻而致。

3.大便變形,或有凹槽。如果癌腫突出向直腸腔內生長,導致腸腔相對狹窄,則排出的大便往往變細、變形,可呈扁形,有時變形的大便上附著一些血絲。

4、便血或黏液便,粘液膿血便。是大腸癌最早和最常見的表現。輕者僅表現為偶爾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現有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鮮血便,常被誤診為痢疾或痔瘡出血而貽誤了確診時機。

5、感覺裡急後重:肚子老是覺得有便意,肛門口也重重的,有下墜感。

6、體重下降,原因不明的貧血,又發現腹部腫塊,伴乏力,消瘦。腸道的慢性失血,腫瘤的消耗,導致不同程度的貧血。

如有上述症狀,請抓緊就醫吧。行腸鏡檢查,腸鏡下活檢就可以明確診斷了。


胃腸健康說

(2018年4月8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通過早期觀察,很多腸癌都可以被提前預知,要是能及時治療,將會挽回很多損失。
我們的消化系統,由上至下分別為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腸-空腸-迴腸-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肛門。除了食管和胃、肛門,其他都是腸管,都有發生癌變的可能。

  1. 十二指腸腫瘤:為小腸中發病最高的腫瘤。腫瘤較小時,常常因為長期反覆的小量出血未被察覺,而表現為慢性貧血;腫瘤較大時,除了

    反覆嘔血,還有間斷髮生的柏油樣便或血便。

  2. 空腸、迴腸腫瘤:常見為間質瘤,介於良惡性之間,罕見為類癌。也可表現為間斷髮生的柏油樣便或血便;腫瘤較大時會引起腸道不同,表現為數天無排便,並出現腹脹、腹痛等。

  3. 結腸癌:包括盲腸、升降結腸、乙狀結腸,其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基本類似。且常為最早出現的症狀,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反覆腹瀉,糞便中有血、有膿,有鼻涕樣的粘液。早期一般也伴隨有反覆發作的持續性腹痛,且疼痛定位不準確。當癌腫堵塞了腸道後,直接表現為數天不解大便,伴腹脹、腹痛、嘔吐等。


4.直腸癌:這個位置很靠近肛門了,表現出來的症狀為:①直腸刺激症狀:表現為便意頻繁,感覺永遠拉不乾淨,肛門墜脹不適。到了後期甚至會出現下腹痛;②腸腔狹窄症狀:因為腫瘤搶佔了部分腸道空間,所以會出現大便細小,變形;③癌腫破潰感染症狀:大便表面帶血及鼻涕樣粘液,甚至有膿血便;④因為直腸和膀胱、前列腺緊鄰,腫瘤侵犯過來時也可表現為尿頻、尿痛、血尿等。


腸癌並沒有想象中可怕,很多經過治療都能延長生命。若有上述症狀者,建議及早檢查及治療,效果還是很理想的。不要等到病重了才懂得珍惜。
★若覺得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1、沒有固定的排便規律,長時間蹲廁所,便秘是胃腸蠕動變慢所造成的,時間久了毒素大量吸收,易出現癌變

2、排便時腹瀉與便秘相交替,且便中帶有粘液或是膿血(結腸炎或是結腸息肉)

3、排便時出現無痛性暗紅色血跡,直腸息肉(易癌變)

4、排便費力,便便直徑越來越細,甚至出現壓痕,直腸癌易出現此類症狀

5、經常有腸梗阻的症狀出現,右半結腸癌或是直腸癌易出現此類症狀

6、偶爾或是間斷性出現黑便,這是腸道內有出血的表現

以上所述的症狀,並不是對等關係,只是出現上述情況後一定要注意和排除癌變的可能。


大腸癌最常見的症狀是便血(佔48%~68%)和腹痛(佔21%~55%)。一般來說,健康人的排便次數為每日1~2次,或1~2日1次,多為成形便或軟便;少數人的排便次數可達3日1次,糞便多為半成形或臘腸樣硬便。這些情況往往司空見慣,如果出現了大便習慣的改變,往往不容易被人引起重視和警惕,我們先看一下,哪些異常的大便習慣改變是大腸癌的早期信號呢?

首先觀察與原來的大便規律是否有改變,比如大便次數、時間以及大便的性質、形狀的改變,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哪些異常的情況為大腸癌的早期信號:


1,血便:它是大腸癌的另一個早期表現,多數由於癌腫表面破潰或潰爛所致。大便形狀改變、變細、變扁或由凹槽,是由於大便通過癌腫引起的直腸狹窄段所致,這常是直腸癌的早期信號。

2,便秘是大腸癌患者較常見的症狀之一,有的患者可在便秘後出現腹瀉,或便秘與腹瀉反覆交替,或僅為大便開始時乾燥而末端變稀。

3,腹瀉:部分患者為首發症狀,同時每日排便次數增多,可為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為溏薄的稀便,可伴有裡急後重感。

大腸癌的引發因素有哪些呢?它多跟環境因素與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係。

環境因素主要是不良的飲食方式,例如長期高脂、低纖維、低鈣高磷飲食等。遺傳因素更好理解,研究顯示,大腸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腸癌的幾率比一般人高 2~4 倍。

除此以外,還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疾病發展。比如:多喝水;多運動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保證排便的通暢;多攝入膳食纖維,多進食纖維,蔬菜、水果、粗糧、菌菇、豆類;還應應該養成固定時間排便的習慣,排便要規律,並且排便時應集中注意力,最好不要看書、看手機等。


美中嘉和腫瘤科普

腸癌最常見的症狀是便血和腹痛,這兩種症狀一般都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另一種症狀——排便習慣的改變,由於司空見慣,一般未能引起人們足夠的警惕。

今天,便寶寶就為大家分析下哪些排便習慣的改變預示著腸癌的發生?

如果出現長期腹瀉、便秘、便頻或腹瀉便秘兩者交替等排便習慣改變的情況可能預示著腸癌的發生。

健康人每天排便次數一般為1~2次或1~2日/次,且大多數為成形便或軟便;少數人的排便次數可達3日/次,且糞便多為半成形或臘腸樣硬便。

但是,由於結直腸癌患者腫瘤刺激腸粘膜導致體液滲出,導致滲液在腸腔內積存從而會刺激腸道蠕動,進而導致發生腹瀉。此外,如果腫瘤伴發炎症、壞死以及引起腸腔阻塞,則會使糞便排出時間增加,從而引發便秘的狀況。


便寶寶大腸癌早期篩查

你說的腸癌應該是指結腸癌吧,因為小腸癌發病率很低很低,這裡就不作詳細闡述了。

我們都知道,腸癌最初的症狀可能就是大便習慣的改變。

而大便習慣改變,它包括3個方面:

其一,大便次數增多或減少:

腸癌的早期症狀有大便次數異常增多,但每次的大便的量都比較少,或者是大便次數明顯減少,大便硬結,伴有腹脹、消化不良、消瘦等症狀,這個是癌腫刺激腸道和阻塞腸道的表現。

其二,大便性狀的改變:

腸癌常有大便形狀的改變,例如條索狀大便、塊狀大便,甚至可以常有大便不成形、腹瀉的高等。還有大便顏色改變,例如黑便(提示有上段結腸癌出血)、血便(提示下段結腸癌出血),或者大便帶有粘液或血絲(提示腸癌分泌粘液較多).

其三,大便前的腹脹、腹痛:

如果大便前常有腹痛、腹脹,便後明顯有緩解,而且也上了一定的年齡,那麼請注意腸癌的可能。

我是消化內科李醫生,長期在臨床一線工作,對消化系統疾病有較深入的認識,如果大家有什麼胃腸道的問題,請關注我吧,可以看我的文章,都有詳細分享,如果還有疑問,歡迎私信或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