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校的好和差是因為生源還是師資?

董佳羽

在一線,所有老師都會感慨生源的力量。

在家庭,每個家長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好老師。

但是好生源>好師資。在哪裡都是這個道理。

好的生源不僅僅是學生的素質好,而是他們背後站著的父母和整個家庭的環境。所謂的好的學生,他們的父母都在想著各種辦法幫助自己的孩子提高,為孩子的成長“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而好的生源背後站著的父母本身的素質也都不次,這些家庭的孩子在學習上,很多時候父母都能自己上手教孩子各種基於課本超出課本的各種知識(以北京某些學校的孩子的家長)。

家長和孩子一起都在努力,這種力量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超越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所以,即使在很多普通的學校,努力的家長能夠教育出很多優秀的孩子,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好學生+好老師,能夠迸發出超乎我們想象的力量,所以如果能進名校,遇上名師是福氣,但是對孩子來說,真正的福氣是他們的父母,他們的父母努力營造出的家庭學習氛圍,努力幫助孩子成長的態度,努力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些才更為重要。

好老師可以改變學生,但是好老師能改變的可能也是極少數(差生中的極少數),所以完全期待老師來改變孩子,概率不是很高。

所以,對大部分家長和家庭來說,父母的努力比期待遇上好老師更為重要,好老師存在於每個學校中,普世認為的好老師在名校,一個孩子要上名校可沒那麼容易。

但是一個孩子要遇上一個好父母,就容易多了。好父母自己努力,先把孩子培養成老師眼中的“好生源”,孩子到哪裡都會通行無阻。


九鬥學生心理

都是又都不是。生源和師資好的背後是權重高!

私立學校咱先不提。一個公立學校為何能招考分最高的學生?為何能擴大招生數?為何能提前招生?為何能在鬧市區建校區?為何能開出別家好的工資獎金福利?因為他們在教育這個遊戲中的權重高!魔都某區高中原本有三家市重點,四家區重點。區重點排名第一的學校教學質量非常高,直逼市重點。兩千年左右新建了一家以區名命名的高中,並獲得了市重點資格、地鐵旁的黃金地段和全區第五招生順位。於是原本屬於區重點第一名學校的生源直接被奪走,全區乃至外區的好老師被挖過去。打造一個好學校需要多久?一屆,三年!

在教育界,權重高的紅利不僅體現在招生和招聘上,還有上位學校的教師職稱名額,教師評職稱的通過率,教師學生參加比賽的名額和獲勝率,大學給的直薦、自招的名額。還是魔都某區,高三區模擬考閱卷。教研員組織各校備課組長提前試批,主要確定作文閱卷標準和劃分檔次。這麼做沒問題,問題在於他們並不是電腦隨機調出五十份卷子來批,而是直接調出排名第一的市重點的卷子來批。我絕不相信各校組能不帶刻板印象,客觀批卷。其實該校水準全市數一數二,無論怎麼改卷都是區內第一。但是連閱卷都明目張膽地偏向,其他比賽、評比會公正嗎?

一個老師職業生涯前五年除非特別出挑,不然大都是小透明,能出成績,揚名氣,提幹部的機會就三十到四十歲的那十年,如果上位學校要挖你,你跳不跳?在下位學校教十年學渣,沒有成績,沒有獲獎,沒有名氣,收入低,強度大。在上位學校教五年,成績好,獲獎多,收入高,小有名氣。

公立如此,私立如何呢?

看似私立是老闆說了算。但是你有錢就能辦學校嗎?想招多少學生就招多少嗎?想高薪挖誰就能挖誰嗎?只有允許你辦,你才能辦,規定你能辦多大,你才能辦多大。辦的好不是你的本事,是得到了高權重。但什麼時候失去了權重,你分分鐘轉公立或者關門。

教育如同遊戲,沒有權重,就沒有生源,沒有師資,沒有成績。


非著名語文教師王振寧

作為一線教師,我的觀點是:一個真心懂教育有思想的的校長招到了好的生源,然後又可以調動所有老師的積極性,那麼這個學校就是好學校,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一所學校要辦好,校長最關鍵

教育界和管理界有句名言一流校長抓文化,二流校長抓成績,三流校長抓考勤

。由此可見,一所學校要想發展的好,需要校長有出色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力,人格魅力可以帶動老師真心幹事業,交流溝通能力是可以和兄弟學校搞好關係然後能招到好的生源。強烈呼籲:所有的校長去一線代課,不要學某些領導和磚家閉門造車,不要想點子去怎麼管理或者說整老師

一所學校要辦好,生源其次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校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培養學生。應試教育體制下,想要考的好必須要有好生源,只有考的好才有好的生源。我們所熟知的衡水中學之所以成為應試教育的排頭兵,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生源好,幾乎是河北全省掐尖。


現在很多高中為了生源可以說是:“不擇手段”或者說“無所不用其極”,筆者所在縣城兩所省示範高中,每到招生季,那簡直是……許諾三年免費、許諾家長安排工作、考上清北有獎勵……

一所學校要辦好,師資要有積極性

教師隊伍要有飽滿的工作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要真心的真正的去從事這份行業,要把教育當作事業。教師需要激勵需要被認可一所好的學校一定是把教師噹噹人看而不是當工具用


教師不需要太高的學歷,我們都是一本師範類專業畢業,我們都不是清華北大畢業的但是我們可以教出清華北大的學生。所以我們的潛力是無限的,但是我們需要被認可需要被激勵,我們不是為了校長而幹,我們也不是為了學校而幹,我們不需要天天去刷臉簽到,我們不需要一天三點名一週幾小會一月幾大會。我們是為了自己是為了良心而幹。教師是一份良心職業,我經常對學生說:老師是這個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之外為你的進步感到最開心的人。每一位老師看到學生青出藍而勝於藍的時候那份喜悅那份自豪感那份滿足感是無以言表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看法,真心希望所有的學校都能辦好,真心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夠越來越好!!!


四悟先生

好學校需要好老師,好老師需要好學生,所以,兩者都很重要。

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先明白什麼是好學校。

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好學校是沒有標準的,因為,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最適合的學校!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曾經用“六個有”來概括他心目中的“理想學校”也就是通常所謂的“好學校”,那六個有呢?

一是有特色,也就是與眾不同;

二是有品位,主要指學校的內涵豐富,具有教育上的高價值、高標準;

三是有出色的校長,能發現每一個教師的優點、特長,能把教師的創造性、積極性發揮到極致;

四是有活力四射的教師,能吸引學生去探索知識的奧秘;

五是有好習慣的學生,學習習慣好、行為習慣好;

六是有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體系,課程建設完備並面向所有學生。

還有人認為,好學校應該有好的環境和設施設備,好的校長和老師,好的規劃和願景,好的學生和家長,好的課程和評價體系。

總之,迄今為止,從教育學的角度而言,沒有人對好學校下一個大家都接受的定義!

但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老百姓對於好學校、好教師、好學生,卻有自己的看法:好學校就是升學率高的學校;好教師就是教學成績好的老師,好學生就是考試成績優秀的學生!

反之,就是差學校,就是不好的教師,不好的學生。

轟轟烈烈的擇校熱,家長為什麼擇校?家長擇的是哪些學校?一看就知道,家長擇校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學得好、考得好,一般名其名曰成長的起點更好;家長擇的校是什麼校,就是各地的所謂名校——考試成績好的、升入更好的高一級學校的比例高的學校!

我們後面,就以社會普遍的認知來談這個問題!

那麼,決定一所學校好或者差的主要因素是生源還是師資隊伍呢?

這其實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是先有好教師還是先有好學生?

如果你認為先有好教師,那麼有人會說,到我們這裡來吧,你如果能把我們這裡的學生教到重點高中去,我就服你!事實確實如此,我曾經帶過一個班級,7個班成績最差的學生集中起來的,說實在話,一般的老師連課堂紀律都控制不了,你談什麼教學成績,考什麼重點高中呢?我曾經和教育局的一個領導談起這個問題,當時年輕氣盛:某某中學(本地一個最出名的學校)的老師來教,學生絕對不會聽他的!

如果你認為先有好學生,那麼有人會說,好學生誰教的?僅僅是依靠家庭教育嗎?再說了,學生只有一個,豈能用學生的一生來實驗一個老師好還是不好?方仲永好不好?沒有遇到好老師,那還不是“泯然眾人矣”?

針對這個問題,三水三心的觀點是什麼呢?

首先,好老師很重要,是一個學校成為好學校的決定性因素。有人會有不同意見了,不是說校長是靈魂嗎?鐵打的學校,流水的校長,真正的好老師,是天生的,天生的愛孩子、愛教育,只是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將教師作為一個謀生的職業——這無可厚非——教師本來就是一個社會分工的職業。

那麼,什麼樣的老師是好老師呢?愛學生並且知道如何愛的老師,知識豐富並且知道如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老師,能教學生做人的道理並逐漸內化為學生的日常行為的老師,簡而言之,教得好還讓學生考得好的老師,就是好老師!(請注意,我是用社會普遍認知的觀點)

其次,好學生也很重要,是一個學校成為好學校的重要因素。為什麼每年各地都會發生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生源搶奪戰?為什麼有的名校還會到處設立招生辦公室?再說了,某兩所知名的大學還要到各省去奪取所謂的“狀元”?古代的皇宮裡有一個說法叫做“母憑子貴”,今天,是不是有“校憑生名”的現象?列為自有自己的判斷,何勞三水三心大費唇舌?

我曾經參與過生源搶奪,還因此與另一個學校的老師成了“仇人”(都是工作,不影響私人感情的)。記得關於生源搶奪戰中的一個很經典的語錄:給你一根鐵棒,你可以磨成針;給你一個竹棒,你最多做成一根牙籤!多麼痛的領悟——生源在學校發展中,是不是很重要呢?

第三,好教師和好學生,形成良性循環,才是學校發展的最終方向。對一個學校而言,好教師、好生源,都很重要,關鍵是要行程一個良性的循環:一批愛崗敬業、有仁愛之心、理想情懷的老師,和一批愛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生,密切配合,讓學校聲名鵲起,然後,更多的好的生源慕名而來,和更多的好老師密切配合,業績出眾,逐漸的,學校,自然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好學校——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嘛!

最後,讓每一個孩子都快樂成長,讓每一個老師都體驗成功的感覺,才是教育的根本出路。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更沒有完全相同的人,我記得一首流行歌曲唱的是“我們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際遇”,確實如此,教育是家庭、社會和學校三個因素的有機組合,學生受制於這三個因素的影響,本來就不可能用一個尺子來衡量——你能想象一個大學教授的孩子和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民的孩子起點一樣嗎?(我沒有看不起農民的意思,我也是農民的兒子)只是,現行的考試機制,是最不科學但卻是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機制——從社會管理的角度,肯定是要犧牲科學成就公平的——這是一種現實的無奈。

但從教育的角度而言,不要過度的比較教師的教學業績(今天看到某中心校說“我們不給學生排名,但可以給老師排名”,我知道他們也無奈,但卻覺得心寒),也不要過度的炒作好的生源——儘自己的力去教,充滿愛心、耐心的教,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你就是好老師;儘自己的力去學,每天都有收穫,每天都有一點進步,你就是好學生。

願所有的老師,都是好老師!

願所有的學生,都是好學生!


三水三心

一個學校是好是差我認為離不開好的生源和優質的師資力量!


事實上我們發現更多的情況是,生源好的學校恰恰是那些師資力量更強的學校,同樣,師資力量更強的學校,往往生源質量也很高!這兩者往往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非要給這兩者進行排名,我認為“生源”更重要
君不見從小學一直到大學,哪所學校不是在“搶”生源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再牛的老師就好比身懷絕世武學,而且知人善教,但是沒有能夠“繼承衣缽”的弟子也是一聲嘆息!

“名師”不光是在業務(專業)能力上牛,更重要的是要有過硬的成績,這兩者缺一不可,但是,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比較而言,學生更容易成就老師!

舉例:本地某高校每年都有幾個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但是有意思的是基本上沒有人是“裸分”考進去的,都是競賽特長進去的。而我們都知道,課內老師往往是沒有這個能力去輔導學生拿個全國競賽一等獎的,一是老師自身的能力問題(主要是術業專攻),二是這競賽更多還是得看學生的天賦。所以事實上更多的投入其實是來自學生父母的投入!然而,成績確實老師的不是嗎?沒有人會問“你的學生是裸分進的清北還是競賽進的?”,人們只會知道“XX老師,教出過能考入清北的學生!”。所以你說這種“名師”水分大不大?

在我看來,能考上清華北大或者說能考上985、211的學生,都不是老師教出來的!充其量就是“教過”而已。

只有那些原本只有三本的能力,但是硬是提升了一個層次的學生才往往是老師教出來的!

優質生源的恐怖

小升初、中考中脫穎而出的高分生,並不一定都是“優質生源”,因為個人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差異,等到後面的學習越來越繁重之後就會把問題都暴露出來了。

舉例:那些靠拼時間死記硬背的孩子,等到學業繁重之後,完全沒有時間再投入那麼多精力了,成績出現崩盤的可能就極高了;而那些過去學習中花費時間、精力並不多,依靠的是方法、羅輯思維等有著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卻可以一路高奏凱歌!

起碼說明一點!所謂的優質生源,其實這些學生本身在學習上的投入也是巨大的,根本不需要老師在後面督促,他們就已經使勁渾身解數奮力奔跑了!

好的師資是催化劑

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光是學生自己努力還是不夠的,萬一方向錯了呢?那就只能離目標越來越遠咯!

優質的師資力量可以為這些勤奮好學的孩子們指引正確的方向!畢竟,高考實際上也是個技術活不是嗎?優質師資可以讓這些孩子們更加效率、更加清楚自己的路該怎麼走!

所以說二者缺一不可!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一個學校的好和差是因為生源還是師資?


1、以學生成績評價學校的觀點是錯誤的。

這句問話本身有毛病,毛病在於內裡的潛臺詞——以學生成績評價學校好壞。問題是在討論:教師好成績高呢,還是學生好成績高呢。這種以成績評價學校的觀點是錯誤的。


2、教師好的學校,才是好學校。

孔子教傻二的學校好呢?還是傻二教孔子的學校好呢?一個學校,孔子幹教師,學生是傻二,成績應該好不了哪裡去,但這是好學校。一個學校,傻二做老師,招了孔子這樣聰明的學生去,成績壞不了哪裡去,但這不是好學校。


3、好學校=好老師。

其一,房子好≠好學校。孔子在茅草屋教學,就是好學校。傻二在皇宮教學,就不是好學校。

其二,非對等的成績好≠好學校。普通高中招收成績三流的學生,成績不好,但可能是好學校。重點高中,專門掐尖,成績好,但不一定是好學校。

其三,好學校=好老師。北大、清華、南開,戰爭年代,奔赴大西南,好歹湊合個西南聯大,好學校。一個原本是包工頭的土財主發了大財,建設了佔地幾千畝的大樓大學,金碧輝煌,但也是野雞大學。


4、結論:一個學校的好和差,不是因為生源,不是因為大樓,全在教師本身。孔子在草堂任教,好學校。傻二在皇宮任教,不好的學校。如果你在不對等的情況下,只看分數論學校,那你本身就錯了,錯誤的前提下,遑論以下的推理?



走過萬水千山2018

如果單純從生源和師資來區分學校的好壞,有些狹隘,孩子學習的各個階段側重點各不同。

以我家孩子從小學到初中的經歷和大家做一探討。


  • 1、小學的生源區分不大,都是小豆豆來就讀,師資的力量就顯得重要些,老師的耐心,經驗,愛心,學校的管理理念決定著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這時候師資顯得比生源重要些。



  • 2、初中的學習和小學不僅僅是知識面擴大的差別,也不是學習科目增加的差別。這時候生源的力量就顯得比小學重要些。讀小學時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比習慣不好的孩子更早的融入到初中的學習中。


  • 3、中學增加了歷史、地理、生物、政治、物理、化學等學科,孩子一方面要平衡各學科之間的關係,又面對日益增加的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不是一個好的有經驗的老師教學,孩子很難適應初中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這時師資就顯得尤為重要。


  • 4、大學就不在這裡討論了,但是無論如何,孩子與家長自身的因素是第一關鍵,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聽過內因而發生變化。

學校的好與差,生源、師資、文化底蘊、學習氛圍、學校的管理模式、家長的配合,乃至整個社會的大環境等,多方合作才能共同培育好孩子。


毛毛的視界

一個學校的好和差是因為什麼?我們地區一位分管教育的領導是這麼說的:

其經典語錄我概括如下:

1.學校不好,你不好;不是生源不好,是校長老師不好。

2.如果人人都是市長局長,這世界就亂套了。

3.工資獎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人都要努力。

4.人生在世,關鍵在奉獻。


5.不好的老師就是缺德,是謀財害命,是謀政府的財,害孩子的命。

6. 我們的學校要做全省第一,面向全國,如果只是做一個小地區的第一,那就是我們這個地區的恥辱。

7.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不平凡。

8.每次會議我講完,連我自己都感動了,怎麼會說得那麼好。

9.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10.擼起袖子加油幹!我們是最棒的!

11.時間不能定得太晚,從今天就開始,從這一刻就開始!

12. 2020,我們地區的教育要全省第一!
聽完領導激情澎湃的演講,作為一線教師,我醉了……你呢?


微雨潤苗

關鍵是怎樣評價學校的“好”和“差”?

在當前單一的分數評價體系之下,學生被分數分為“優生”和“差生”,而評價學校的“好”和“差”,也用的是學生的成績、升學情況,這種評價體系之下,生源就成為決定學校好壞的最重要因素。這就是很多所謂的名校,瘋狂搶生源的原因,離開了生源,學校根本無法成就為“名校”。

搶生源打造名校,不但加劇應試競爭,而且,也惡化教育生態。尤其是一些超級中學,利用政府部門給的特殊招生政策,在全省範圍內招生,把所有高分學生匯聚在一校,最後成就一校佔據本省大多數北大清華錄取名額的“輝煌”,但這導致其他學校因優秀生源流失,而陷入困境。因為不管學校怎麼辦,離開了高分生源,都難以取得突出的升學成績,進而得不到認可。

而在多元評價體系之下,學校的辦學,並不以升學為目標,而是關注學生個性、興趣、能力的培養,這時,師資就對學校辦學十分重要,社會對一所學校的評價,就將關注學校的特色、課程質量。簡單來說,在單一的升學評價體系中,社會只會關注學生的最終升學成績,一個學校有90%上一本線,有幾十名進北大、清華,肯定會追捧為名校;而在多元評價體系中,社會對學校的關注點,會轉為過程性評價,包括學校為學生開設了多少課程(包括選修課、拓展課),學生選擇這些課的情況;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如學業成績,不是看最終分數高低,而是學生的學習進步。這種教育和評價體系,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更高。

近年來,為規範基礎教育辦學,我國出臺了諸多政策規範學校招生,限制惡性搶生源。但是,還是有的學校違規招生(提前招生、跨地區招生),這嚴重破壞基礎教育秩序。另外,由於基礎教育實行單一評價,在公辦學校只能就近免試入學,以及按規定區域招生後,可以跨地區招生的民辦學校獲得生源優勢,迅速崛起,在不少地區出現民辦學校擇校熱,從中可見,單一評價體系之下,生源幾乎是學校的決定因素。這和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是不相符的。當好學校變為生源的比拼,那擇校熱就會難以消退。

好的基礎教育,好的學校,應該是實行個性化、多元教育的學校,滿足不同學生個性、興趣發展的需要。


熊丙奇看教育

衡量一個學校的好差不是生源,也不是師資,而且培養的學生情況如何。

社會衡量義務教育階段辦的好壞,主要看這所學校培養的學生多少升入重點高中。社會衡量高中辦的好差,主要看有多少學生升入重點院校。衡量一般大學的好差,多數看畢業生的就業率。衡量重點大學的好差看畢業生繼續深造的比率,與教授們獲得多少科研成就。

我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也深深體會到衡量學校好差的偏差。儘管與培養學生出口的質量有關,但是不可否認,出口質量越好,優質生源就爭相湧入;如果出口不好,不僅優質生源難以彙集,而且優質教育資源也很難集中到這類學校裡。

俗話說,“鐵打營盤流水的兵。”學校和軍營一樣,學生是流動的,教師相對固定。所以優秀的師資是衡量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講,優秀生源遇到優秀教師,往往會產生優秀畢業生。不可否認優秀生源遇到誤人子弟的老師,畢業生的優秀幾率會明顯下滑。

鑑於此,作為學校一定在重視生源的同時,把培養教師的教學技能,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打造名師隊伍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督促教師成長,創造條件讓教師自身成長,讓全體教師在培養學生成長的同時有很強的成就感,達到實現“雙成長”的目的。

當然優質生源更有利於實現出口的優質比率,更有利於教師建功立業。目前義務教育階段根據就近劃片招生原則,使得具體義務教育學校很難做到擇優錄取生源,因而高中與大學又分層次錄取生源,使得我們沒有機會對生源進行挑選。所以

在招生政策恆定的情況下,唯一可以做好的就是師資質量的培訓和提高。

故而師資水平高低、師資水平的發展是衡量一個學校辦學水平的首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