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會有哪些機會出現?

明眸666

這次提出的新舊動能轉換內容很多,其實就開出了兩個藥方:一是形成區域經濟優勢,二是產業升級。

  如今中國的經濟競爭早就不再是單個城市競爭,而是區域之間的集聚能力競爭,例如長株潭、粵港澳大灣區。山東的資源優勢和港口優勢沒有形成區域性競爭力,說到底是缺少總體的統籌能力。

  國家批覆方案中界定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包括濟南、青島、煙臺3市全域和其他14市的國家和省級經濟開發區、高新區、海關特殊監管區,面積近4萬平方公里,涉及全省182個園區。產業集群已被證明是扶持和培育新興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區域發展不是地圖上畫幾個圈那麼簡單,沒有踏實的規劃,以及對產業整合的策略和5年以上的大筆投入,區域經濟就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大餅。”他強調。

  而對於新舊動能轉換,最棘手的恐怕就是產業升級。單純的搞產業升級,除了淘汰落後產能之外,並沒有太多章法,這個事情山東已經做了很多年了。

  《方案》中強調,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等產業,有望成為山東新動能的主體力量;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等產業將加強技術改造和模式創新。

  動能轉換的重點為什麼要落腳這十個產業,而不是其它?李錦介紹,十強產業是省委主要領導去年在廣泛深入調研基礎上提出來的,涵蓋了一二三產業,有的是山東省主導產業,有的是優勢產業,有的是潛力產業。

  他認為,既要盤活舊動能,又要在以新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上面實現新突破。新舊動能轉換並非一定要追求互聯網、高科技等最前沿項目,相反,山東在裝備製造、化學等行業持續領先,稍加改變,就可以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鏈。穩固根基,再謀求突破,這或許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中的一條捷徑。當然,這也意味著其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投資界

新舊動能轉換說說蘋果產業的新舊動能轉換!

新舊動能轉換,對於農業,特別是果業來說,現在正是面臨著更新換代,產品升級的時候,因為水果產業是我們廣大農村脫貧致富的一個主導產業。大家轉什麼?我們的水果產業裡面往哪個方面轉?

和其它個別產業一樣,果品產業領域同樣也存在著發展低效、供需結構失調、環境汙染等問題。

首先要根據市場,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進行調整和轉換,我們要適應新的栽培模式。新的經營模式,另外一個我們的品種結構,品種是不是單一,是不是豐富多彩,我們要從單一轉向豐富多彩,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那麼這些轉換好了,我們的效率才能高,我們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這是我們現代農業的目標。也是我們現在水果產業的目標。 只要是市場需要,消費者認可的農產品就是我們轉換的方向。據統計:山東省90%以上果園仍是傳統栽培模式,果園鬱閉,老齡低效果園面積逐年增多。全省滴灌等肥水一體化設施的果園不足20%;機械化程度不足30%。這一組數字可以說明現在果園管理勞動強度大,用工多,而人工成本可以佔到生產成本的65%以上。所以,當前蘋果產業的新舊動能轉換,這節本增效就是一個迫切要做的事情。

對於那些老弱病殘果園,它佔著我們的畝數,也佔著土地 生產效率也很低,這是一個土地成本,另外一個我們的技術,我們的手工疏花疏果 手工套袋摘袋。這些都是發達國家發達蘋果產業不用它,我們這個成本應該減少下來,所以我們現在要通過技術創新,節約成本,成本降下來了,我們效率才能上去,所以怎麼樣才能把那些成本降下來呢。那些老果園一家一戶的小果園,它很難做到,所以我們現在寄希望於我們新的栽培模式。來把成本降下來。向發達國家的蘋果產業看齊。可以與他們競爭。我們現在成本太高,沒法和他們競爭

現如今,傳統的種植模式已經適應不了當前的果業發展趨勢。新的栽培模式是蘋果產業的提質增效必經之路! 矮化密植栽培,有利於提早結果,增加產量,改善品質,減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是西方發達國家普遍採用的一種栽培方式,也是將來我國蘋果產業重點發展的一個栽培模式。除此之外,除了有好的栽培模式外,這好的品種也是我們蘋果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中之重! 在品種上,同樣的管理它可能產生的效益要高出一倍兩倍或者更多。怎麼樣能夠選育出一些品質比較好,著色好,同時抗病抗蟲性比較強的這些品種,這是我們這幾年國內共同關注的問題。

隨著人們需求的升級,我們的果品,要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特別是新模式的引進、新技術的推廣,將會助推果品產業的新舊動能轉換。

另外,山東的化肥用量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現在一些果園都是超量用肥用藥,只要精準化用肥用藥,農藥用量至少可以減少30%,病蟲害還能有效防治,化肥至少能降下來30%~40%。新舊動能轉換,最終目標就是節肥增效。把人工成本降下來,把生產資料成本降下來,來提高效益。

現在蘋果供大於求,都說蘋果品種富士過多,要調整品種結構,果農到底要選擇哪些品種呢?選擇什麼砧木呢?矮砧密植配套栽培技術如何搞?這些都需要進行培訓。要搞好新舊動能的轉換,我們的科研單位,必須做好技術的研發,研究出符合目前果業發展形勢的一些實用技術。

矮砧密植栽培模式投入比較大,是否可由政府出面把地集中在一起統一建園,建園費用一大部分由政府出,一部分由當地村裡出,建好園後分包給農戶。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建園標準非常統一,分包下去的園子一般戶在10畝以上,便於機械化管理。我們一直在推行這方面的做法。形成了果業發展的新模式:標準化建園,分戶管理。

現有品種要實行無袋栽培、怎麼樣免袋?一是可以培育極易上色的品種,不需要套袋;二是再從栽培環境、生態環境、病蟲防治上加以改進,發展綠色果品,大力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大力推廣化肥減量增效和精準高效施藥技術,集成一套高產優質低殘留的綠色防控技術模式。現在脫袋栽培勢在必行,果樹栽培已從一家一戶的栽培模式到現在大的現代化果園模式轉變,再採用套袋技術成本非常高。對於不套袋的病蟲害的問題要研究透,脫袋栽培才能成功。將來的果樹管理,就是要用更加創新的技術,用少量的農藥解決大量的問題。



二百克

山東作為一個農業大省,工業大省,整個舊動能佔據了半壁江山,能否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我們還要等待時間的檢驗,拭目以待。

首先從思想上一定高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旗幟,沒有這個思想,人民的發展是沒有動力的,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向兄弟省市學習,虛心求教,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習沿海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更加開放的思想,更加先進的管理經驗,摒棄山東作為封建思想重省的形象,政府必須起到帶頭領導作用,辦實事,說實話,我相信只要從思想上有所改進,做起事來就不會拖泥帶水。

山東省的企業以製造業,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居多,重工業佔的比例也過重,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是必然的,供給側結構改革,包括降低對能源,耗能企業的依賴,使用新能源,新材料,對於汙染過重的企業進行治理,當然對於這些企業並不是危機,沒有痛是不能改革的,改革到這個份上,只要改就會痛,所以危機,看似危險也是機遇,其次實現企業的改革必須要有人才的引進,相信在省委書記的大力號召下,科技興省的春風一定會吹滿神州大地,各種吸引人才的政策,從本科生到博士生,每個級別設置不同的吸引政策,留住人,才能幹成事,然後就是我們從改革開放初期就喊的招商引資,一定引進先進的科技企業,廣東有騰訊,浙江有阿里,這都是富可敵國的企業,我們在改善社會商業環境的同時,要注意吸引高科技企業留住山東,這是實現彎道超車的捷徑。

所以機會就在我們進行新舊動能轉換的路上,每一次改革,每一次調整,不僅會對經濟社會產生影響,對於全社會,對於我們個人就看能不能把握這次機會,實現山東的再一次飛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