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滿國打造的“昌邑模式”在國內外得到推廣

如果說一個打掃衛生的企業要將業務拓展到國外,恐怕沒人相信。但山東滿國康潔環衛集團董事長範滿國做到了,他創立的“昌邑模式”不僅承接了國內20多個省市的城鄉保潔項目500多個,還在非洲、東南亞、南美等區域的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落地開花”,山東滿國康潔環衛集團成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走出國門的環衛企業。

“我們輸出的不僅是產品,更重要的是先進的環衛管理模式和標準。”這是範滿國能帶領企業“走出去”的最大原因。2008年,時任昌邑市環衛局局長的範滿國上任後利用1個月時間對昌邑市環衛工作進行了調研,想讓村民享受城市居民一樣的人居環境。隨後,他在全國率先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並利用三年時間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機制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在全國叫響了“昌邑模式”並得到廣泛推廣。

2014年,範滿國辭去環衛局局長職務,全身心投入到山東滿國康潔環衛集團的管理、研發、業務拓展中。他的企業主導制定的環衛服務標準、實施細則及獎懲辦法等,成為國內環衛作業的標準,引領中國環衛產業走向精細化、規範化、國際化。

“只有走出去,搞市場化委託管理,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把‘昌邑模式’轉化為生產力,才能讓全國其他環衛同行多走捷徑、少走彎路。”範滿國說,2016年2月,他們搶抓“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機遇,成功中標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南區固廢前端收集與處理項目,簽下海外市場第一單,成為第一家走出國門的環衛企業。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昌邑模式”之所以能在全球範圍內推廣使用,得益於範滿國的技術創新及最前沿的環衛信息化體系。目前,企業已獲得國家專利87項,其中自主研發的綠籬修剪清掃機獲發明專利,處於行業領先水平。企業還與國內知名廠商建立生產基地,研發並生產智能化、科技化批量環衛作業設備。

範滿國還率先將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衛星通訊與環衛工程融為一體,打造“統一收集、統一清運、集中處理、資源化利用”一體化服務模式,建立GPS定位系統、對講機遠程通話系統及監控系統,對垃圾桶清運、機械化作業、車輛人員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日常管理,真正實現“四位一體”的立體式數字化,實現由動態管理轉變為靜態管理。“在公司信息中心的顯示屏上,就可以隨時隨地查看全國甚至是國外任一一臺垃圾清運車的運動軌跡及路面清掃情況。”範滿國說。

除技術應用外,範滿國還投資6億元,打造教育基地,填補國內缺少環衛專業及環衛專業人員的空白,為城鄉環衛一體化的發展以及“昌邑模式”的壯大提供人才支撐。

範滿國坦言,走向全國進軍大城市是公司最初的發展目標,而如今他的目標變得更大,今年將採取BOT模式與青島同輝、上海奧圖等大型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共闖市場,實現多贏,力爭三年內成立120餘個項目部,成功上市,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上市環衛公司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