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指的是什麼?

小娜每日說

這些都是農村的俗語,代表著不同的意思,雖然流傳的地方不同,但是大部分都是一個意思。

農民通過一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便於流傳的俗語把這些經驗代代相傳,下面這些俗語,你聽說過多少呢?

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

十不交錢,六十不怒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說的是人到了五十之後經濟能力下降,沒有收入了也沒人願意和他再有經濟來往了,借出去的錢很容易就黃了。六十在過去歲數已經很大,圈子小也很少和他人交談更不會生氣發怒。七十歲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了,老人在外面住宿容易出問題,一般不是親人輕易也不會留住宿,出了問題也說不清楚。八十去別人家一般不會留老人吃飯。九十也只想在家門口坐坐,如果去鄰居家坐也不會留他了。

前不栽桑,後不栽柳,家中不栽鬼拍手

桑的發音為“sang”,與喪同音,故而農民認為非常不吉利,所以家門前萬不栽桑樹。農民看來,柳樹枝條下垂,猶如披麻戴孝,也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代表,因此後不栽柳,而且也為來臨柳樹搖曳,挺恐怖的。而楊樹又稱鬼拍手,因為楊樹的葉子微風颳過就會想起嘩啦啦啦的響聲,拋開迷信的說法,考慮到噪音和視覺,這幾種樹也最好不要栽在家旁邊。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這是一句老少皆知的俗語,用來比喻必然發生、無法阻擋的事情。這句話還有一段故事。

傳說古時候,有個書生名叫朱耀宗,天資聰慧,滿腹經綸,進京趕考高中狀元。皇上殿試見他不僅才華橫溢,而且長得一表人才, 便將他招為駙馬。衣錦還鄉,臨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的母親是如何含辛茹苦將他培養成人,母子倆如何相依為命,請求皇上為他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親樹立貞節牌坊。皇上聞言甚喜,心中更加喜愛此乘龍快婿,準允所奏。朱耀宗喜滋滋地日夜兼程,回家拜見母親。

朱耀宗向他娘述說了樹立貞節牌坊一事後,原本歡天喜地的朱母一下子就驚呆了,臉上露出不安的神色,欲言又止。朱耀宗大惑不解,驚愕地問:“娘,您哪兒不舒服啊?”
“心口痛著哩。”
“怎麼說痛就痛起來了?”
“兒呀,”這時朱母放聲音大哭,“你不知道做寡婦的痛苦啊,長夜秉燭,垂淚天明,好不容易將你熬出了頭!娘現在想著有個伴兒安度後半生,有件事我如今告訴你,娘要改嫁,這貞節牌坊我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娘,那您要嫁誰?”

“你的恩師張文舉。”好似晴天一聲晴天炸雷,毫無思想準備的朱耀宗頓時被雷到了,“撲通”一下跪在孃的面前:“娘,這千萬使不得啊。您改嫁叫兒的臉面往哪兒擱啊?再說,這是欺君啊,要殺頭的啊!”

正值左右為難之際,朱母不由長嘆一聲:“那就聽天由命吧。”說著就隨手解下了身上一件羅裙,告訴朱耀宗:“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乾淨了,曬它一天一夜,如果裙子曬乾,我便答應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幹,我就嫁給你老師,天意如此,你也就不用再阻攔了。”

抬頭看看天,晴空朗日,朱耀宗心想這事肯定沒事了,便點頭同意。誰知當夜陰雲密佈,天擦亮的時候下起了暴雨,裙子始終是溼漉漉的,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便知這是天意。
陳秀英則認認真真地對兒子說:“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違啊!”
事已至此,朱耀宗也沒有辦法,只得將母親和恩師的婚事如實報告給皇上,請皇上治罪。皇上卻連連稱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

冷不靠燈,窮不靠親

這句話是的意思是如果冷了,也別用燈火來取暖,過去講究骨氣和節操,人在自己窮困潦倒時,別去找親戚投靠,也別指望親戚能真正永久的幫助你,這句話的本意是警示每個人要有骨氣,要學會獨立。

李下不整冠,瓜地不繫鞋

這句話的由來是農民在日常生活中,鄉里鄉親都會產生一些誤會,一些不經意的舉動容易遭來口舌之爭。就如在李樹下整理衣冠抬手的動作容易被誤會成摘果,瓜地彎腰繫鞋帶容易被說成摘瓜,農民用這句話提醒後人,做事要分清場合。

其實這些諺語俗語都是人們千百年來在生活之中積累的,有很大的價值。這些俗語老話都是智慧的結晶,經驗的總結。這些朗朗上口的農村老話你都聽過嗎?


叨叨娛樂團

常言道: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指的是什麼?


這幾句俗語是農村裡的人在經過了若干年的觀察後,流傳下來的經驗之言!

這三句話都是針對人的衰老,身體及頭腦思維的退化情況而得出的總結!

"五十不交錢″,指的是人到了五十歲,記憶減退,忘性大,儘量少與五十歲的人有經濟交道,以免對方翻臉不認賬!這句話,其實還隱藏著一個更深的哲理:人到了五十歲,身體每況愈下,說不定哪天會突然死了!人一死,借出的錢就爛賬了,壞賬了……舊時有人死債了的習俗!人都死了,你找誰要去?如果死者家人有良心的,也許妻兒會還,但是不還也沒有辦法……



"六十不交言”,指的是莫與或少與六十歲的老人交談,一個是他們已年歲大,社會閱歷足,比較狡猾,難得聽六十多了的人講心裡話!二個是六十多了的人大多數身體有了毛病,與他們講多幾句怕引起爭執,一旦爭執,隨時可以引發心臟病或腦血管病,氣死了的也不少見!一旦惹上這種麻煩,不死也得脫成皮……


"七十不留飯",這句最好理解了!說的是,人過了七十,自己最好不在人家家裡吃飯,或者不留七十多歲的老人家在家裡吃飯,因為古話說:"人到七十古來稀″!這種年齡,屬高危年齡了!隨時都有發病或死亡的風險!一旦發了病或死在別人家裡都不是件好事……這別人家很倒楣,一是不吉利,二是怕賠錢……

這三句話,前面兩句可以有很多種的理解,看看答案就知道了!但是後面這句,卻意思基本相同……各地的解釋差不多……



這三句話,基本上都是指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紀後,走向衰老,各方面都不如年輕人了!也是老人們自嘲的語言,一定要自重,別害了人家!同時,作為年輕人或中年人,與老人們打交道必須長點心,有所防備,以免惹禍上身……


永遠都是豔陽天

我來回答一下。原話是這樣的:“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人不能不服老,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老人是一般不願意去別人家吃飯或者留宿的,怕給人家惹麻煩。

你說的“五十不交錢”,人活到五十歲,記性就比較差,借了別人的錢,有時就忘了。不是不想還,而是忘了。你能怪人家嗎?所以提醒不要和年齡大了記性不好的人交錢。否則,你借出去的錢就打了水漂。

“六十不交言”,六十歲的人,社會經驗人生閱歷非常豐富,和這些人交流,當然很有好處。但是,不要和年齡大的人爭論一些問題,一般這些人身體不大好,有慢性疾病,一爭論就上火,小心惹上麻煩。

“七十不留飯”,就是說不留人家在家裡吃飯。年齡大的人,吃飯注意事項比較多,一時不注意,就會出問題。如果怕惹麻煩的話,那就要注意了。留宿也是這個道理。

這些都是一些俗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雖然說得有道理,現在也有不合理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