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這部電影給你洗洗眼睛

去年夏天,我曾去江浙一帶的水鄉旅行。不是烏鎮、西塘那樣人山人海的旅遊勝地,而是去杭州和紹興一些更加尋常的小鎮和街道。

去過之後才發現,並不是只有那些人潮擁擠的幾個古鎮才有我們熟悉的水鄉風貌,其實在江南,很多地方依然保有十分純正自然的水鄉風味。

讓這部電影給你洗洗眼睛

讓這部電影給你洗洗眼睛

攝於紹興倉橋直街

沒有酒吧,沒有賣旅遊紀念品的商鋪,甚至也沒有太多遊人。有的只是沿河的舊時房屋,青石板的小路,當地的居民在河邊洗衣晾曬,像許多年前一樣,在這裡生活。

我想這才是許多前往烏鎮和西塘旅行的人們想要尋找的江南水鄉的景緻,那種在明信片和風光片裡供我們想象的緩慢生活。

讓這部電影給你洗洗眼睛

讓這部電影給你洗洗眼睛

攝於杭州小河直街

令我驚訝的是,這樣一番風貌,居然在本週五即將上映的一部電影裡得以再度重溫。

《西小河的夏天》

讓這部電影給你洗洗眼睛

閒來無事瀏覽本週新片的時候,就曾被這張滿屏翠綠的海報給小小地驚豔到。當時對這部電影還一無所知,看過片之後才發覺被導演不自覺地帶回到江南的水鄉,甚至不願抽身出來。

《西小河的夏天》在紹興取景拍攝,片中出現的“越州”,就是紹興的古稱。

影片開場的一幕,就是一副典型的水鄉風貌

讓這部電影給你洗洗眼睛

白牆黛瓦的房屋並排林立,碧綠的河水緩緩流淌,青石板鋪就的小路旁有木質的走廊和欄杆,小河上的綠植在河水的倒影裡相映成趣,一副清新古樸的水鄉畫卷就此徐徐展開。

緊接著,鏡頭帶我們進入一幢明清時期留下來的舊式建築——臺門。老臺門之於老紹興,差不多相當於四合院之於老北京。

圍繞著一個天井,四面住著不同的人家。小孩在天井裡玩耍,鄰里間見面便會互相問候,親切起來宛如一家。

讓這部電影給你洗洗眼睛

《西小河的夏天》這個開場,很快就把我們帶入舊時光景當中。

主人公顧曉陽一家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老臺門裡,父親是學校的教導主任,母親是市裡小有名氣的越劇演員,而10歲的曉陽,則是一個做著足球夢的頑皮少年。

讓這部電影給你洗洗眼睛

當時正是98年的盛夏,法國世界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曉陽的偶像德爾·皮耶羅止步八強,而曉陽也要面對自己不曾有過的困擾。

嚴厲的父親不允許他報名參加校足球隊的選拔,與此同時,他還在偶然間發現,父親和學校新來的實習老師有那麼一絲“可疑的曖昧”。

讓這部電影給你洗洗眼睛

影片用曉陽的視角展開,表現的其實是具有代表性的祖孫三代。

三代人,都要面對各自的困境

讓這部電影給你洗洗眼睛

曉陽需要面對的,是作為家庭權威的父親形象一點點坍塌,甚至整個家庭的根基,都瀕臨破碎的境地。

父親需要面對的,則是自己在家裡地位的動搖,同時更是自己在事業和情感上的雙重挫敗。再通俗點說,就是我們所謂的“中年危機”。

而片中的爺爺這一輩,由曉陽的鄰居鄭先生所代表。他所面對的困境,更具有當年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特殊性。

一方面是自己工作了大半輩子的工廠瀕臨破產倒閉,另一方面是與自己的兒子長期存在的代溝。

鄭先生的兒子早早去了深圳發展打拼,父子之間的隔膜也因為當年孫子的意外離世而加倍放大。

後來,鄭先生索性在鄰居的孩子曉陽身上試圖尋找這種祖孫間的親情認同,而家庭遭遇危機的曉陽,也正好需要一個能夠替代父親的人來依靠。

讓這部電影給你洗洗眼睛

困境背後,則是三代人共同的成長

曉陽需要重新認識自己的衝動與理想,並且在現實的學習生活中與之取得某種平衡,他也需要重新理解並接納父親,回到家庭的懷抱。

父親需要接受自己的“窩囊”和“無能”,老實刻板的他既難以在事業上更進一步(被許諾的副校長的位置最終還是落了空),也無法贏得青睞的少女的心(與實習老師的曖昧無疾而終),甚至在家庭中說一不二的權威也不復存在。但是退一步,抱著一份更包容的心態,他依然是一位出色的父親。

鄭先生也需要放下自己老一套的成見,去接納已經變換了的新時代,接納關心自己的家人。

讓這部電影給你洗洗眼睛

看上去,《西小河的夏天》是聚焦於一個家庭的微小波瀾與困擾。

但事實上,它所折射的,是那個時代大背景下普遍的煩惱與困惑。

其中關於人物性格和家庭關係的細膩描寫,甚至超越了特定的時代背景而具有普遍意義。

讓這部電影給你洗洗眼睛

比如,略顯陳舊迂腐的父親,如何用厲聲喝止的方式在家裡樹立自己的威信,又是如何在校長面前唯唯諾諾戰戰兢兢。

又比如,發現了父親在和實習老師玩曖昧之後的母親,如何用含蓄的語言對父親“點到即止”,又如何在瀕臨崩潰的境地選擇包容和原諒。

讓這部電影給你洗洗眼睛

譚卓飾演的母親

再比如,明明心裡掛念兒子的鄭先生,如何把自己關在緊密的房門背後暗自神傷,又如何在自己不敢面對的早逝的孫子墓前面容憔悴。

這些細膩的筆觸,得益於張頌文、譚卓和顧寶明幾位主演的精準表演,也是整部影片能夠在情感上引發觀眾共鳴的關鍵。

讓這部電影給你洗洗眼睛

《西小河的夏天》像是導演周全的一次私人回憶,那些來自他的故鄉的影像,無疑源自於他自己的經歷與感受,沾染了他的氣質和風格。

這種氣質和風格,差不多正好可以用全片處處渲染的那種翠綠的色調來形容——淡雅,樸素,夾雜一點回憶的鄉愁。

讓這部電影給你洗洗眼睛

在國內各種試圖勾起我們懷舊情緒的電影裡,實在很難見到這樣一部能夠精確還原那副舊時風貌的作品,不但在環境、服裝、佈景這些外在的元素,更難得的是對內向的人物心理與情緒的精準拿捏。

前者洗滌我們的雙眼,而後者安撫我們的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