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殖魚中是什麼原因導致魚得腐皮病?

小曉說話

之前我們就說過,水產養殖中的病菌多數是條件致病菌。

引起腐皮病的細菌也是條件致病的。也就是說,是我們在養殖生產中的一些不當操作,致使這種病原體感染了魚體而得。

這些原因就包括:

1、機械損傷。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我們總要拉網、運輸。還有,魚類相互間的擦碰和互相追咬也會造成機械損傷。一旦有了傷口,感染病菌的幾率就大大增加了。

2、水質惡化。比如氨氮、硫化氫、PH值升高等,容易腐蝕魚的腮部以及造成魚體質下降,對病菌的抵禦能力變弱。

3、寄生蟲。寄生蟲既吸取營養,又能造成魚體受傷。

預防:

1、人為操作時,要輕巧快速,避免魚體受傷。

2、定期換水,定期使用微生態製劑調水和改良底質。

3、定期消毒。

4、定期殺蟲。

5、減少養殖密度。

1、全池潑灑漂白粉。

2、將病魚撈起隔離,並在病灶處塗抹高錳酸鉀。

3、投餵水產多維,加快損傷機體修復。


大美自然

魚腐皮病又稱打印病、爛皮病、皮膚潰爛病,為斑點叉尾鮰、大口鯰、鬍子鯰、黃鱔、甲魚等無鱗魚種的常見病。現在整好是此病的高發季節,等到天氣涼一些發病率會降下來。所以每年的4—10月都要小心,魚腐皮病發病率高達20—30%。而且傳染性高, 一旦發生,同池塘發病率可在50%,發病嚴重的魚池,感病率可達90%以上。

一般認為此病的發生與操作受傷有關,特別是家魚人工繁殖操作有很火影響,池水汙濁亦影響發病率。

防治:

1、保證新引進的魚苗都是健康的。

2、注意飼養密度、均勻度,如果有問題及時調整。

3、保證魚池的清潔,定期消毒。

4、選用有營養的飼料。

6、定期更換新水,保持水質清新。

7、定點飼餵。


畜牧大集網

腐皮病出現原因及如何防治



腐皮病也叫做打印病。主要發生生活在上層水域的白鰱、鱅魚,中層的草魚也有發生。氣溫較高時發病率會逐漸增大,在夏天和秋天發病比較多。

病症

發生腐皮病的魚可以在魚的背上或者是腹部兩邊的魚鰭邊上的魚身上看到有紅色的印斑,發病比較久的魚鱗脫落,魚皮壞死腐爛,周邊皮膚充血發炎。


發病原因

腐皮病發生是由於魚發生機械損傷後,由真菌細胞感染受傷的魚體進而引發的細菌性疾病。

防治措施

放養魚之前必須要對魚用1%的食鹽水消毒處理5分鐘左右時間,對於有機械損傷的魚堅決不能入塘。

放養魚的密度不要過大,過大容易引起相互的爭鬥,增加受傷風險。

平常做好換水、消毒工作。每個月用10-15公斤每畝每米水深的生石灰化水後2次潑灑全塘消毒,同時每個月要進行3-4次換水,每次換水20%左右。每個月進行2-3次的底改。

投餵食物的時候注意疾病預防工作,平時可以在餌料中投放三黃粉、魚肝寶等保肝護膽藥進行預防。

我來自於洞庭湖區,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結交為朋友。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非常感謝你能夠對我文章點贊、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