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水秋風:美麗商洛——一個偶然的邂逅

美麗商洛

——一個偶然的邂逅

韋水秋風:美麗商洛——一個偶然的邂逅

從商洛回來已近一年,美麗的商洛,作為陝西的東南門戶,西安一小時經濟圈,陝鄂豫地區的旅遊熱點城市,這個美麗的地方深深烙在我的記憶裡。太多的人文精華,數不過來的旖旎風光。只恨我的文筆力不從心,描繪不完她的美麗。況且還有文壇鬼才賈平凹早已把商洛寫得數不勝數的徹底,實有李白到了黃鶴樓,發現崔顥題詩在上頭的遺憾。何況我與李白也不是一個級別。

如果把商洛比作秦嶺這部大書的封面,商鞅封邑、商於古道、詩歌之路、平凹老家、棣花古鎮、闖王屯兵、四皓隱居、奇幽金絲峽。這些只是這本書的一個個插頁。

韋水秋風:美麗商洛——一個偶然的邂逅

一路風情

初夏,接到文友電話搭伴採風去西安,回言看過西安的兵馬俑、華清池,吃過老孫家的羊肉泡饃。文友說這次是去賈平凹老家,還有座談會可以見到賈平凹。及至買好高鐵票,又接通知,名人因事不能參加了。這項活動立刻在心中打了折扣。猶豫半晌,還是去吧。

天道酬勤,行動就有收穫。火車上免費請教聽了邯鄲文友雨佛的一堂《哲學人文宗教》課,大開視野。

從西安高鐵站下車坐地鐵到火車站,沒有北京地鐵人擠人的壓抑,坐在椅子上,心情頓時輕鬆下來。吃過濃郁的魏家涼皮,濃郁是指濃稠芝麻醬,熱烈的辣子醬,還有厚重的肉夾饃。從吃開始感受一下黃土高原的熱情。

從西安到商洛的交通工具是硬座綠皮火車,簡單樸素。空蕩蕩的車廂,不用看座號,一個人可以佔一排座位。和藹的列車員招呼大家:隨意坐。

坐在我對面的一個不二十歲的小姑娘趴在桌几上,手摁著一個小筆記本,在寫著什麼。我稍微靠近快速掃了一眼,好像在寫讀後感。還沒到平凹老家,先已領略此地的文化氣息了。

那邊,我的文友已與一帶小孩的少婦嘮起家常。原來那少婦是平凹老家一個鎮子裡的。隨意說著鄉里的家長裡短,平凡與親切。伴著車上播放的蔡琴歌聲“讓它淡淡的來,讓它好好的去”,舒緩的旋律瀰漫散開。

韋水秋風:美麗商洛——一個偶然的邂逅

平凹老家

在當地工作人員的一路講解中,經過三十多公里的車程,車子在宋金街停下來。這是一條作為宋金兩國分界的街道,兩排身著不同戰服盔甲的軍士塑像分立道路兩邊。望著他們,可以遙想當年宋金對峙、相互宣戰的金戈鐵馬。一步之遙跨兩國,一邊是中原文化,一邊是塞上風情。

穿過宋金橋,文友們爭相在一塊刻著賈平凹題字的“宋金街”大青石前留影,旁邊映襯著青青的竹林和綠樹紅花。街道兩邊有客棧和經營特色小吃、紀念品的店鋪。

走過鋪著青磚的小街,向右拐,先行的文友已站在九級臺階上,背靠一面青石牆合影。青石牆上掛著“平凹老家”“賈平凹文學館”標示牌。拐彎,順著十幾級臺階繼續上,平凹老宅到了。門外是一片開擴地,還是青磚鋪地。一面院牆整個被銅色木板覆蓋,木板雕刻成書架樣式,羅列著賈平凹出版的書籍:《古爐》《商州》《廢都》《秦腔》《我是農民》等,設計精美、別具一格。

門前不遠處一塊巨石,就是大作家曾寫的“它是以醜為美,醜到極處便是美”的醜石。旁邊講解牌上書寫著大作家的散文《美與醜》現已入選小學生課本。

韋水秋風:美麗商洛——一個偶然的邂逅

老宅由三面平房組成,人字形瓦房頂,屋頂是木樑結構。每間房子都是賈平凹作品陳列室。坐在院內石桌前,喝著平凹大弟給我們沏的新茶,笑談網上傳說的平凹老宅是風水寶地。商山頂端有幾個起伏的山巒,本土人呼之為筆架山,山嶺中一座魁星樓供奉著文曲星,他右手持大筆面朝棣花村,據說那個大筆的筆尖指著一家住戶的屋脊。1952年,賈平凹出生在這戶人家,奇蹟應驗了。有時世間事就是那麼巧,正好與風水吻合。其實,我們看大作家寫的早年的生活磨礪,成功來自艱苦奮鬥。

走進一間貼著“文章高白雪,布衣傲青雲”對聯的陳列室,室內站著與大作家等身製作的手持大毛筆的立像。第一眼看他手持的大毛筆,讓我誤以為是關雲長的大刀,也許是為了顯示他的筆力鋒健。站在像前與大作家合張影,也算添點文學筆力。

有間屋子擺著一些他的新書可以購買,文友們大都一見書就會兩眼放光。每本書扉頁上有作家簽名,並蓋著“賈平凹棣花老家”大方印章。書袋上也是賈的題字“讀書有福”,到處籠罩著大作家的影子。

韋水秋風:美麗商洛——一個偶然的邂逅

棣花古鎮

商於古道從棣花古鎮穿街而過,棣花驛站坐落在清風街上。白居易曾在此驛站客居,杜牧曾多次行經商州,寫下描寫山中春景的《商山麻澗》李白、杜甫都曾雲遊於商洛,他們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五代詩人王貞白更是直接寫出了“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山水與名士總有著某種關聯的緣由。無從考究他們是因何而來,這裡給了他們什麼靈感,只有從詩中去體會他們與此地的默契。棣花鎮因地理位置的特點,既有先秦文化的傳承,又有大宋漢民的含蓄內斂,還有金人遊牧民族的粗獷豪邁。特殊的環境造給文化人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題材。

清風街是賈平凹小說創作基地,《秦腔》裡的原型人物多取自清風街生活的人家。根據小說《高興》拍成的電影,就是描述平凹的發小劉高興。受大作家的影響,劉高興也修煉成一名作家和書法家。寫了一部《我與平凹》描寫鄉間趣事,開著農家樂並賣字為生,並稱與平凹是魯迅與閏土的關係。走進貼著“征途有平凹,人生唯高興”的高興家,看到劉高興正在給客人們寫“厚德載物”,名人的影響力在他身上發揮了效應。

因季節原因,我們沒有看到棣花鎮百畝荷塘最美的姿態。但這一池春水卻是讓我驚詫,北方的崇山中竟有這靈動的水鄉。不遠處,一座民居建築樣式的作家村正在建設中,是旅遊與文化的美妙結合。

韋水秋風:美麗商洛——一個偶然的邂逅

商洛最美是商南

秦嶺最美是商洛,商洛最美是商南。商南銜豫接楚,古有劉邦李自成曾在此揮戈躍馬定霸業。現代革命史上,李先念、徐海東曾在此創建革命根據地。唐代詩人李白、白居易、韓愈、元稹曾在此留下不朽詩篇。

美麗的金絲峽是我們此行的亮點。號稱:秦嶺之北有華山,秦嶺之南金絲峽。這條縱深20公里的大峽谷因曾有金絲猴、金錢豹出沒,加之峽谷悠長,谷溪清澈蜿蜒,陽光透過茂密的叢林射入,宛如萬條金絲線,故得名“金絲峽”。還沒到景區,光看這段描述就讓人充滿了嚮往。

車子在山溝裡行駛了好長一段路,才到金絲峽大門口。迎接我們的是一群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的少男少女,賞過一段歡快的舞蹈之後,大隊文友和間或夾雜的遊客一路向景區進發。一邊走一邊驚歎大自然的神奇。步移景異中,一邊注意腳下的路,一邊驚奇兩邊的崖壁層疊,有的垂直高度近600米。湖水明鏡似的襯著水邊的綠植,金絲峽的水據說是可以直接飲用的天然礦泉水。與我們家鄉長壽村的泉水有一拼。好景賞不完,因時間和體力的原因,走到半路折返,給以後留點念想。

韋水秋風:美麗商洛——一個偶然的邂逅

商南還是中國最西部最北端的茶區。專門為我們安排了茶園體驗採風。頭頂幾乎沒有一抹白雲的藍天,吸著清新的空氣,沿著青石鋪就的山路往上走。站在茶山,我也隱身為一片葉子,周身有了茶香。半山腰有采茶的大姐正在低頭勞作。上前請教並扮作採茶女pose一個留念。

下山路上逢當地老者領著小孫女上山,那小女孩看見旅客並不認生,口中喊著阿姨好,叔叔好,爺爺好,很有見識和禮貌。

商南書畫院的朋友們專門準備了留言薄和毛筆,請我們來訪的文友們題詞留念。商洛文聯的王主席帶頭提起毛筆寫下留言,不愧是文學大家,詩書全才。我用硬筆寫下了“人間最美四月天,商洛最美是商南”,作為這次採風的告別感言。

韋水秋風:美麗商洛——一個偶然的邂逅

趙韋楓,筆名韋水秋楓,河北省散文學會會員,武安文化學會副秘書長,武安作家協會理事。作品散見於《武安文化》《人民法治》《散文風》《新武安》《洺河源》等報刊網站,曾榮獲河北省散文名作獎。視讀書、寫作、旅行、傳遞愛心為人生趣事。

韋水秋風:美麗商洛——一個偶然的邂逅

人文商州推送

編審: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