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高情商,你的孩子不一樣!

高情商的四種表現

情商(EQ)一詞,最初是1995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戈爾曼在《情緒智力》一書中提出的,指的是一個人自我情緒管理及管理他人情緒能力的指數。

戈爾曼發現,一個人的情商對TA的職場表現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一項針對全美前500大企業的員工調查發現,無論你身處哪種產業,情商對工作成就的影響,都是智商的2倍以上,而且職位越高,情商的影響力越大。

那麼,高情商的人在生活中什麼樣呢?您自己或者您的孩子,是不是一個高情商的人呢?

戈爾曼教授總結出了高情商的四種表現:

1 自我覺察:高自尊+正確評價自我

高自尊的本質是自我價值感,也是自己喜歡自己的程度。高自尊的人瞭解自己,懂得如何愛自己和愛別人,有著很強的自我安全感,長大後也能積極適應新環境,能夠理智客觀的對待困境和挫折。

與之相反,低自尊的人的自我價值感是有附帶條件的,成功了會認為自己很棒,失敗了會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沒有價值,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容易因為外界評價而影響自我評價,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緒中。

2 自我管理:心理界限+自控力

心理界限指的是一個人分得清自己與別人享有的權力和承擔的責任是不同的,自己不入侵別人的界限,也懂得捍衛自己的權力和意願。

而自控力則是另一種自我管理的主要表現。自控力強的人,在工作中會尊重他人、有自信、有擔當、有原則、獨立性強,同時能夠積極建立和諧的工作關係和氛圍。

3 社交覺察:自我感知是前提

社交覺察,指的是有同理心(也被稱為“共情”),能夠體察到他人情緒並積極幫助他人,能夠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能夠設身處地的對他人情緒情感進行感知、把握和理解。同理心的發生一般會通過四個步驟,即自我感知、換位思考、感知他人、準確表達。其中,自我感知是最重要的前提。

自我感知,即人對自己內心世界的認知能力,瞭解自己的感受、情緒和變化,有效辨別這些感情,最後加以標識,成為理解自己和指導自己行為準則的能力。具有較好的自我感知的人,腦中有關於自己的積極的、可行的、有效的行為模式。

也就是說,高情商的人能夠清晰認知自己面對某種情境時的感受和情緒,然後把自己想象成正在遭遇同樣情境的TA人,感知TA會產生什麼樣的感受和情緒,最後用準確適合的語言表達出來。

擁有高情商,你的孩子不一樣!

4 人際關係管理

這是一種綜合能力,涵蓋了領導力、團隊合作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人際智能的核心能力是留意其TA人之間差異的能力,特別是觀察TA人的情緒、性格、動機、意向的能力。更高級的形式,就是能夠看到TA人有意潛藏的意向和期望。

根據神經腦科學研究發現,大腦前葉在人際關係方面起到主要作用,這一區域的損傷不會影響解決其他問題的能力,但會引起性格的變化。

五招,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第一,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根據艾斯沃斯的“陌生情境實驗”研究,把親子依戀分為安全型依戀、迴避型依戀、反抗型依戀共三種。其中,安全型依戀指的是孩子在陌生情境中,把母親作為“安全基地”,去探索外界。母親在時,孩子主動去探索,母親不在時,孩子會有些分離焦慮,但很容易被撫慰,母親回來時,孩子能夠積極表達依戀情感,即使遇到憂傷時,孩子也會在母親撫慰下很快平靜下來。

迴避型依戀主要表現是母親在不在對於孩子的探究行為幾乎沒有影響,但若母親不在,孩子有明顯的分離焦慮,母親返回時,孩子迴避與母親的親密交流。

而反抗型依戀指孩子在陌生情境中難以主動進行探究行為,或者探究行為很少,母親離開時分離焦慮明顯,母親回來後也很難撫慰,這種孩子內心矛盾,對母親缺乏信心,不能把母親當做“安全基地”。

對於孩子的各種身心需要,父母的及時回應對於培養安全型依戀關係很重要。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麼情況,父母都會陪在自己身邊,但及時回應並非及時滿足,及時滿足是指父母馬上滿足孩子提出的需要,這種做法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忍耐和堅持,所以並不可取。

而回應則是指當孩子提出需求時,無論父母在做什麼,都需要先用心的回應孩子自己知道了,甚至對於敏感的孩子,父母還要讓孩子同時體會到被理解的感受。經常被及時回應的孩子在長大後對於別人的感受也會很快理解並反饋,同時懂得及時回應也是溝通交流的一部分,對於工作質量會有很大提升。

同時,積極關注也是培養安全型依戀的有效方式。積極關注是指父母對於孩子的言行給予的積極正面的關注和反饋,使孩子擁有正向價值觀和內在前進的動力,也就是辯證、客觀地看待孩子的言行,而非盲目樂觀。

一直被積極關注和有著安全型依戀的孩子長大後,對於周圍的人、事物也會客觀、理智的對待,能夠積極關注周圍的朋友和同事,為他人帶來積極的正能量。

第二,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給孩子表現的機會。

從小開始,父母需要幫助孩子認識真正的自己,包括自己的身體特點、性格情緒、自我價值等等。讚美孩子時,要讓TA知道自己哪裡做得好,而不是簡單的一句“你好棒”;孩子犯錯了,用心聆聽孩子真正的想法,再去判斷孩子的處理方式是否合適。

同時,多給孩子機會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三歲孩子就可以幫家人擺用餐的碗筷,做完後,家長要說:“你擺的很正確呢,數量剛剛好,謝謝你”,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家裡的一份子,有家庭責任感,同時為家人服務也是很開心的事。

擁有高情商,你的孩子不一樣!

再比如,全家外出聚餐時,每個人都要點一個菜,包括孩子,可以按照年紀由大到小的順序,讓孩子認同並遵守這個規則,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主性,還能夠增強對家庭規則(人人平等、長幼有序)的認同感。這些對於孩子在將來工作中的責任擔當和主動性來說,都是很必要的素質。

第三,無條件的接納,多做正面鼓勵。

無論處在順境還是逆境,家長都要無條件接納TA,首要原則就是先接受結果、再分析原因,不與別人比,只與自己比,不做斷言式評價。不斷言、不比較、不貼標籤,給孩子的反饋都是最真實自然的事實和感受的描述。

比如,這次考試沒考好,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評,而是要理解孩子現在的心情很糟糕,擁抱一下,或者換一個輕鬆的氛圍緩解情緒。等孩子情緒緩和了,家長可以啟發孩子分析考試,與過去相比有哪些進步、哪些失誤,哪些失誤屬於馬虎、哪些失誤是因為新知識沒掌握,啟發孩子自己思考怎樣調整學習計劃,為下一次考試做準備。這也是培養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正面處理情緒和培養自主學習的過程。

一直在被無條件接納、有著正面思維方式的孩子進入職場後,能夠相對全面客觀的評價他人,可以較好的處理情緒,在團隊中能起到正面的凝聚和帶動作用,同時具有很強的抗挫折能力。

第四,學會正確地表達情緒和感受。

家長首先要幫助孩子準確認識各種感受和情緒,可以現身說法,比如當家長遭遇事件時,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此刻的感受和情緒。表達感受和情緒是一門藝術,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有很多適合溝通的方法,可供大家參考,此處不再贅述。

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和理解他人的能力,是隨著身心不同發展階段而有所進步的,所以,同理心的培養是個很漫長的過程。家長不要急於求成,對於孩子取得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其實,家長本身在這方面也還在自我成長中,所以要有足夠的耐心,同時堅信只要用心培育,孩子終會獲得成長。

第五,培養孩子自控力。

美國心理學家克萊爾·考普認為,兒童的自控力在出生後就已經開始發展了。認知神經科學的相關研究也表明,對於自控力起到特別重要作用的是大腦皮質層前額區的一部分“眼窩前額皮質”,其發育臨界期是3歲之前,這也是在構建兒童自控力的硬件系統。通常,3歲前的孩子是在遊戲和玩耍中逐漸習得與人相處的規則、學會忍耐、學會合作和互相幫助等等。

建立心理界限後,會讓孩子有安全感。他們長大後,會很清楚自己的真正需要是什麼,怎樣去爭取是合情合理的,在工作中也會認真努力,勇於承擔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

此外,清晰的心理界限不僅僅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更是一個健康家庭持續經營的正面動力。在家庭系統中,如果家庭成員沒有各歸其位,各自權責不清,必然會造成家庭的衝突和矛盾。

家長表現出來的“不清晰的心理界限”有很多,比如:控制(包括強行控制和依靠對方的內疚感進行控制)、代替對方做決定、“我是為你好”等等。這些做法,其本質是沒有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去尊重。

我們建議父母採取權威型教養風格,在生活實踐中,甘當觀察者和引導者,而不是包辦者和評價者。同時,父母的自我成長,也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最重要因素,是孩子自控力發展的最有效示範者。

小 結

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了高情商人士的4種表現,同時也為我們的家長朋友提供了5種培養孩子情商的好做法。但是,僅僅有了高情商,就能滿足未來職場發展的全部需要了嗎?顯然,事情可沒那麼簡單!

在目前最受歡迎的人才標準裡,除了高情商外,樂觀、自省、抗挫折能力,也都是企業非常重視的方面。關於這些個人素質,我們將會在下一期的文章《培養最受歡迎的職場人才,從孩子開始!》中為大家一一分享。

王明姬,國內著名心理學家,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客座教授,長期受聘為多家組織的管理諮詢顧問,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特邀專家。

張銳,留英法學碩士,中科院心理所兒童與發展教育心理學專業在讀,擁有十年民營企業管理崗位工作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