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故鄉留不了肉身,他鄉安不下靈魂,難道只有70後懂得?

農村俗語,故鄉留不了肉身,他鄉安不下靈魂,難道只有70後懂得?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在農村70後這個大集體已經走過了青春,轉眼已入垂暮之年。

對於每個70後的農村人來說,回顧往昔,記憶中唯有年復一年拼命的打拼,唯有那樸實無華和那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著裝,在70後農民的記憶中,生活從不悠閒,兒時家境的苦澀,讓他們知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走過芳華青春,步入婚姻的殿堂,深知肩膀上的擔子又重了。

農村俗語,故鄉留不了肉身,他鄉安不下靈魂,難道只有70後懂得?

在農村,人們常常說,故鄉留不了肉身,他鄉安不下靈魂,的確對於70後來說,子女還未長大,任務仍然艱鉅;父母已到垂暮;貸款仍將繼續。無奈遠赴他鄉打工路,為了生活,去拼去付出!在外打工不易,苦痛獨自承擔,曾經也想放棄,但是,父母高堂遠在故鄉,家中老小淚眼渴望,又怎能在外把心安放!只能強打精神奮力前行!

在農村70後的悲哀與無奈你們懂得,而80後的處境又該強到哪裡?

農村俗語,故鄉留不了肉身,他鄉安不下靈魂,難道只有70後懂得?

如今的80後,大多已入而立之年,年少輕狂被歲月打磨的沒有任何的稜角。走出農村,拋家舍業,為了心中的夢想,寄居城市,但確從未有任何的歸屬感。離開了農村,無依無靠只能白手起家,前途依舊坎坷,為了他鄉的父母,襁褓中的孩子,不願子女再走來時路,舍了自由,拼了身體,只為父母安享晚年,子女無憂成長!

人間四月美如畫,農村出來的70後、80後卻無暇去體會,熟悉的動作,枯燥的生活,日復一日的重複著!想象改變不了生活,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然而,歲月如白駒過隙,父母早已青絲換白髮。

農村俗語,故鄉留不了肉身,他鄉安不下靈魂,難道只有70後懂得?

曾記得,農村老人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出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而遠赴他鄉70後與80後,又將如何在他鄉安下靈魂呢?

【豬友巴巴】土生的80後農民,一人喪偶在外打拼,無奈留父母與幼女遠在故鄉生活,又怎能在他鄉安下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