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過日子為什麼那麼節省?

三農拍客

說一下我個人的經歷吧。我在外地上大學,一般去超市去買日用品或者吃的,看到黃牌子的商品(折扣商品)就會多買一點屯起來。然後我外地的室友就會很不解我的做法,為什麼不能等用光了再買。

其實也是家庭的緣故,我原本也是沒有這樣的習慣的,覺得買那麼多幹嘛,後來一個人去外地讀書,錢就這麼點,自然要精打細算的用,反正日用品放著長也沒事,便宜的時候買一點,日後總是用得著的。況且這邊節約出來的錢就能花在其他需要花的地方!

還有我買的多是零食也經常會分享給我室友,跟同學出去吃飯我請客次數也很多,主要花的高興!


SuperMan_LEE

上海人確實生活蠻節省的,相對於其它地方的人,特別是北方人,是比較節約。這和區域性格特點有關,比如北方人較為豪放,性子直,花錢的時候也能體現出來,買東西容易衝動。上海人比較細膩,生活也仔細,自然日子過得顯得節省。

還有就是上海生活成本太高,對於普通人來說,不算計著過日子怎麼行?省著點過日子是值得提倡的。

最後,節省不是摳門,是一種生活態度。


鄭小浪

我們去上海學習,發現那的本地人確實過日子摳摳索索,比如在食堂吃飯時,我們要買幾樣菜飯,而他們只買一種,還只買一點點,我們問他們買這麼一點能夠吃嗎,他們說先湊合吃點,晚上回家再做飯。


英倫Q


liuguangaiqing8I

客觀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上海人節省是刻板印象,要根據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看待。我祖父母一輩的人,非常節省,連吃飯都是精打細算,絕不浪費。這和他們所處的年代有關,很多人說是‘窮怕了’,這是時代造成的,我覺得也不僅是上海,這代人在全國都是這個生活習慣。


再說說父母那一代,由於當時天朝還很窮,也沒實行計劃生育,他們小時候生活也僅能滿足溫飽。幸運的是,隨著我朝改革開放,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因此這代人大多不會向上代人一樣節省到骨子裡,房車奢侈品旅遊該有的一樣不少,但也不會亂花,總結一句話,在能保證享受生活的情況下節省。

最後說到我們這代,消費觀念絕對是天差地別,舉個例子,我在央企上海市分公司工作,普通員工收入20萬不到,中等收入。有個女同事,老公是地鐵中高層,中產家庭,丁克,她自己一年消費一輛極光,主要花銷在奢侈品和旅遊。這樣的人在上海不在少數,屬於普遍現象,有子女的主要開銷就在教育上了。現在正好暑假,給小孩過個暑假花費兩三萬的很普遍。所以我們這代,和題主說的節省是搭不上邊的,以上。


SX187581407

反正我上海本地人,老家在上海大學聚豐園路那。一家三隻,兒子大一。生活是每天早晨去買菜,買早點,晚上吃過飯後,吃不了的都倒掉。隔夜菜不吃,每個星期天,兒子,老婆我總要去外面玩一天,在外面吃。每年春,秋季節出去遊玩幾天。做人不佔任何人的便宜,不給人添麻煩。也不會讓別人來佔我便宜。除非好朋友,親人。也是這樣教育兒子,做人守規矩!別做讓別人討厭的事。說上海人小氣其實真無聊!上海人又不欠你的?又不佔你便宜!還有說往上三代都是外地人。。。有意思嗎?我爺爺說剛解放時,我們那裡早上起來河浜裡全是逃難到上海的船。地裡種的只要是能吃的?一顆不留。可那時上海本地人抱著同情心,也沒罵,也沒炒。


俊俊66211475

我來回答吧,現在所謂的上海人大都是解放前從寧波和蘇北一帶和其它地區逃難和討生活來的。寧波人雖說不窮但是出了名的節約,列如寧波菜是是中國最鹹的菜。我小時候一個鹹蟹的腿可以吃二碗泡飯。蘇北的缺實是窮,三把刀知道吧那都是老苦大眾討生活來的。所以過生活也是很節約的。當時真正的上海人通稱為本地人,基本都在郊區如寶山,南匯,青浦,浦東,大多是農民。農民種地很辛苦能不節約嗎。其實這是個偽名題,在中國普通老百姓都是很節約的。只不過在上海好像大都市不應該那麼節約。另外現在2017年的今天再說上海人很節約的話就是人云亦云了。


風炎7

作為多年在上海生活的外地人,我說說我的感受和理解。

上班的時候,身邊有很多本地上海人,可以說近距離接觸。

上海人節省嗎?

Yes, 我親耳聽到我們公司的一個阿姨說,她每天在浴室裡放一個大桶,然後把水龍頭開到只能慢慢滴水的狀態下,然後就去上班,回來以後,水就接滿了一桶,她說這樣水錶不轉,不要交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沒試過。

還有同事說,她在家上廁所,她媽媽總是把全家人都叫一遍,一起小便以後,只要衝一次水就好了。(沒事把尿憋著,大家一起尿)

同事說,他們家買蝦買排骨,都數好每人吃幾個

,然後就買那麼多。(多吃沒有)

上海人節省嗎?

No, 上海人只是精打細算,關於孩子教育的時候,他們就不小氣了,上海上課外班不是一般的貴,但是基本上的家庭都捨得花這個錢。

有人喜歡大吃大喝,有人喜歡開闊眼界,上海人就是,現在上海出國遊,國內遊就很火熱,一般的家庭也把出去旅遊作為一年中的計劃,為什麼?上海是中國發展最早的沿海城市,開放的早,接觸新鮮事物早,人心也活絡,生活好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很多上海人,新上海人的生活目標。

一念節儉,一念奢華。要細膩,來上海,要豪放,到北方。


我是:人在天涯Luni, 我感性,我豪放,我刻板,我瘋狂。每個人都有雙面性,城市也一樣。歡迎指教,說出你的故事。


人在天涯666

上海人的確是很屁(小氣),我看過也聽說過。上海人屁但又很要面子,我聽去過上海的人說,上海人很屁但很要面子,上海人吃早飯一般都是吃開水泡飯,岀門為了讓別認為他(她)吃得很好,都要拿臘肉皮抹抹嘴再岀門。在菜市場買菜我看過上海人為了1分五釐還價,可以還半個多小時(八十年代)。


user6637453122525

省與不省的判斷因人而異。有人省到計較電費水費,更有收集紙板箱和礦泉水瓶的,他們一般年紀都六十以上了,但我知道他們很正義,很有社會責任感,喜歡“管事”,並富有同情心,如果外來人員與他們做鄰居,會感受到他們的善良。第二層面的省是體現在消費上,不會大手大腳點菜,出門旅遊一定做功課,貨比三家,斤斤計較,打包,買菜驗稱是常態,但他們一般看上去比較體面,也遵守公共社會秩序,在人情往來上不貪便宜,所謂精打細算過日子,圖實惠。目前年輕的上海人大多也比較省,但不會苛刻自己,該打的就打,該聚會就去,娛樂生活不會少,但一般十分理智消費,不會“譁胖(裝逼)”,喜歡AA,也會偶爾做東請客,他們的計劃經濟主要為了旅行或孩子教育。就拿本人來說,現金三位數,資產四位數,但我依然會飯後驗單打包 ,出行依情況自駕公交小黃車,加油也會看時機和店家,有一圈固定的朋友在實惠乾淨可口的飯店輪流做莊,每週一聚。一起交往的人基本形成共同觀點,不與“浪頭度”的人交往,做到低調,體面,實在,靠譜即可。總而言之,在一般上海人的觀點裡,大手大腳亂花錢並不會讓人敬佩,反而會被人瞧不起,最瞧不起的就是隻有“浪頭”而沒有“浪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