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一年淨賺1億到一年僅賺50萬,張家界盈利急速下滑的謎團」?

就2這調調

張家界的歸屬股東收益是6736萬元,把非經常性損益6686萬元減出去就還剩50萬元的收益,而非經常性收益存在6208萬元的變賣資產收入以及政府補貼有693萬元、金融投資收益400萬元。

張家界作為我國的旅遊勝地,常年來有大量的遊客往返旅遊,出現現如今的盈利僅僅幾十萬確實讓人大跌眼球。而在前三年中,張家界的營收、盈利也是表現搶眼,2015年實際盈利1.14億元,2016年6100萬實際盈利。當然,非經常性損益也是一直存在,2015年為-36萬元,2017年為177萬元。

其實張家界的營收存在較大的出入,就是上市公司規定以及相關法律的規定要求,國家風景名勝區的門票收入不得納入上市公司體系,也就是說張家界的主要收入來源並不包括門票收入,而是環保客運、索道、觀光車、旅行社以及非國家風景名勝區寶峰湖的非名勝旅遊區的門票收入。而這五項業務在2017年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門票不能計入收入,單純靠其他的收入來彌補,多少還是存在差異化發展的。也就是說這些收入要減去成本,而主要收入卻為主要淨收入。所以,也就出現了這樣的窘狀。

而在2017年張家界地面其他的旅遊地點的旅客人數也是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不僅如此,各個分小項目也是出現了營收的下滑。甚至某些的風景地點觀瀾人數下滑超過了20%以上,那麼相應的也就是出現了營收下滑的局面。

作為我國名勝風景旅遊區,還是需要多開發一些更為適合年輕人的旅遊項目,提高旅遊人數才能更好的創造營收。

不做模凌兩可的分析,給你最直接的觀點!


炒股哥說

造成張家界盈利大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旅遊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國家加強了對旅遊市場秩序的整治,包括低價團等行為受到有效遏制,遊客人數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過去那些依靠低價外出旅遊的人,尤其是老年人,數量越來越少,繼而影響了包括張家界在內的景區的旅遊人數。旅遊人數的減少,景區內設施的使用效益也在減少。而按照成本效益比較辦法,在固定成本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營業收入越高,單位固定成本就越低,盈利水平也越強。自然,張家界的盈利能力要下降了。

二是外地旅遊新景區的開發力度加大。張家界是老景區,儘管景色迷人,但在外地新的景區增多的情況下,到張家界旅遊的人自然會減少。尤其是假日期間,旅客為了迴避擁擠,會有意選擇不在節假日到張家界這樣的大景區,而是到小景區。如果有這種想法的人多了,張家界等大景區的遊客數會大大減少,繼而帶動旅遊收入的減少,盈利能力的下降。

三是境外旅遊人數的增多。過去主要依靠國內旅遊的人,近年來,到境外旅遊的熱情高漲,境外旅遊人數不斷增加。由於假期、經濟實力等方面的原因,選擇到境外旅遊者,也就很少再在國內旅遊了。由此一來,張家界等傳統景區就會出現人數下降現象,盈利能力減弱。

四是張家界自身的開發能力下降。由於是傳統景區、大景區、老景區,如何適應新形勢下居民對旅遊要求的變化,傳統景區大多在守城,而很少有選擇創新的。所以,常常受到新景區的強烈衝擊。在這樣的情況下,唯有變化,才有可能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而張家界顯然沒有跟上。如果改變,對下一步張家界的發展很重要。


譚浩俊

如何評價“一年淨賺1億元到一年僅賺50萬,張家界盈利急速下滑的謎團”?

網友們都知道,張家界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在一個面積只有9653平方公里的地級市卻擁有國家級5A景區2個、4A景區10個,是我國一個很重要的旅遊勝地。



那麼,張家界的旅遊在發展,旅遊人數在不斷增加,為什麼盈利卻會急速下滑呢?

我想,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從三方面來回答:

第一、讓我們來看看近5年來到張家界旅遊的總人數和總收入是怎麼個情況

2013年全年:旅遊總人數3128.26萬人,總收入212.32億元;

2014年全年:旅遊總人數3884.41萬人,總收入246.83億元;

2015年全年:旅遊總人數5050.35萬人,總收入339.76億元;

2016年全年:旅遊總人數6143.69萬人,總收入443.58億元;

2017年全年:旅遊總人數7335.81萬人,總收入623.78億元。

從以上5年來張家界的旅遊總人數和總收入可以看岀,其增長的幅度都是2位數以上,可為什麼盈利卻會急速下滑呢?這就是我要回答的下一個方面:

第二、張家界旅遊從年盈利1億急速下滑到僅50萬元的原因(也就是題主說的“謎團”)有哪些?

實際上,題主問的這個問題主要是指張家界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歸屬股東的盈利收入問題。

我們知道,旅遊資源是政府控制的資源,張家界的所有旅遊景區資源是歸張家界政府控制的,其開發建設和經營則由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來實施。因此,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各項收費的歸屬問題。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國家風景名勝區的門票收入是不能納入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範圍的,應當上交本級政府財政統一用於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民計民生的項目支出。而當地的旅遊集團上巿公司的收入項目主要是環保客運、索道、觀光車、旅行社和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寶峰湖景區的門票收入。

而我們知道,旅遊景區收入的大頭是在門票的收入上,政府把門票收入控制了就等於收益了旅遊收入的大頭。

我們再來看2017年張家界旅遊歸屬股東收益的基本情況:總收益為6736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6686萬元,剩餘50萬元。應當說,這個數字的確是讓人感到意外,甚至是難以理解的。

但要看到,張家界旅遊歸屬股東的盈利在前3年還是不錯的:2015年達到了1.13億元;2016年也達到了6100萬元。而到了2017年則急速下滑到50萬元。很顯然,這裡的原因(也就是“謎團)是這樣的:

1、旅遊總人數和總收入的增長,並不意味著歸屬股東的盈利能夠增長。從上面的幾組數字就可以看出來,因為,旅遊總人數增加後,需要服務的成本也將增加,而這部分成本主要應有旅遊上市公司來承擔;

2、投入在建工程比預期增加了2.5億元,主要是用於大庸古城南門口特色街區建設項目;

3、當地政府對武陵山大道、楊家界大道等道路實施改造時封閉了道路,致使乘坐楊家界索道上山的遊客大幅減少,導致楊家界索道營業收入大幅下滑;

4、受韓國薩德事件影響,韓國入境遊客人數大幅下滑,尤其是對寶峰湖景區效益影響較大。因為,韓國遊客對張家界風景旅遊區情有獨鍾,而寶峰湖景區的門票收入是由上市公司來收取的;

5、新增大額土地使用權攤銷及借貸款利息費用。

正是由於上述5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張家界旅遊盈利的急速下滑。可以看出,這些原因還是屬於正常的。

第三、提升張家界旅遊接待能力急迫的是完善交通設施建設

我們知道,到目前為止,張家界還沒有通高鐵,高速公路和民用航空嚴重不足的問題依然很突出。“高鐵沒有、高速不夠、飛機有限”的矛盾可以說是張家界快速發展旅遊的“痛點”。因此,要提升張家界旅遊接待能力,減少旅遊成本,就必須千方百計地加快外界通達張家界的交通設施建設,使遊客能夠快捷進得去、住得長、出得快。只有這樣,張家界的旅遊盈利才會重振雄風!

我們拭目以待!


潤友

這裡就告訴你們一個道理:任何一個經營項目,都不是收費越高就收入越大。

在一定的範圍內,收費與收益的確能成正比關係,但是,當各種巧立名目的收費達到遊客不能忍受的地步時,這個正比關係就會逐漸向反比關係轉化。甚至造成一時無法挽回的敗局。

任何一個行業賴以生存立足的根本是群眾的口碑。口碑好則人氣聚,口碑壞則人氣散。讓回家的遊客們帶回去一個好的口碑,就是你們的生存發展之道。


周慶和1178559755

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國家風景名勝區的門票收入是不能納入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範圍的,應當上交本級政府財政統一用於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民計民生的項目支出

“高鐵沒有、高速不夠、飛機有限”


我只看見兩句回答 呵呵


阿發148555551

首先,他的名字很響亮,其實沒有核心資產,張家界最核心的兩個景點. 森林公園和天門山。天門上和他沒有任何關係,森林公園和他的關係就是環保客車收入,而門票不是他的,或者說不是張家界市的。其他的資產,比如寶峰湖,就是一個湖而已,沒有不可替代性,還有家酒店,不是一般的垃圾,舊的不行了又重裝。和很多上市公司一樣,不知道錢怎麼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