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預測2018年房地產要降,是真的要降價嗎?

豬鼻子兔

今年年初,在北京舉行的城市地產風雲榜上,任志強的演講引入注目,一向以看多著稱的“大炮”首次看空中國樓市,讓眾多行業人士大跌眼鏡。

任志強認為:

1.銀行收緊信貸規模,嚴控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行業,今年開發商日子會很難過,資金鍊壓力很大,為了緩解這種壓力,開發商會以價換量加快庫存週轉。

2.2018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房價會加入到下跌行列中來。

那麼這一次任志強的預言能否成真,房價真的會降嗎?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來看,前幾個月全國大中城市房價基本穩定,一線城市房價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快速上漲。

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一二線城市房價在2018年基本上會保持穩定,部分城市房價會出現幅度較小的調整,出現大跌的概率極小。

房價的變動已經與金融風險、特別是系統性金融風險密切相關。一旦出現房價大跌,風險就會立即釋放,對經濟、社會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樓市調控政策目標是為了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有效遏制炒房和過度投資,而不是為了房價大跌,樓市穩定健康發展才符合政策要求。

一二線城市未來隨著人口不斷流入、土地供應緊張,房價還有一定的上漲要求,但沒有人口流入支撐的城市以及大多數三四線城市房價將上漲困難。

所以,任志強的預言對於部分主流城市的房價來說是有可能存在合理回調,但幅度有限!


財經微世界

任志強這些年的觀點都是以看漲為主,而這些年房地產的運行趨勢也基本上符合了任志強的預判。或許,對於任志強來說,屬於地產界的鼻祖,而任志強目前也是業內影響力最高、關注度最大、觀點可信度最強的地產大佬。或許,正因為如此、任志強的觀點往往容易被利用,而有時候需要他自己出來澄清,才能夠讓大家信服。不過,這些年來,聽任志強的預判,反而成為了這一輪房地產上漲行情的受益者,而不聽任志強的預判,反而成為了房地產上漲行情的踏空者。實際上,對於國內房地產價格,有著較多的中國特色與特徵,而房地產價格的走向,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於政策。這些年來,土地成本價格不斷抬升,土地出讓金不斷增加,作為影響房價的核心因素,土地價格上漲往往帶動建築價格以及其它生活成本的上漲,而最終還是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身上,而房價越調控越上漲,也成為了變相穩住房價的舉措。


郭施亮

這次任志強沒唬大家,目前一線城市房價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5%,二線城市由於引進人才戰略,暫地不跌,後續難保不下挫,三四線城市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人造了很多的剛性需求。

那麼2018年的房價由誰來掌控呢?首先,房地產調控大方向是否有變化。過去我們常常看到,很多次房地產調控都是“無疾而終”。而本輪始於2016年10月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已經持續了1年多,短期內並沒有鬆動跡象。

特別是兩會結束之後深圳、成都、長沙、武漢等城市都出臺了新一輪房地產調控舉措,這表明政策層面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還將長期進行下去。估計要等到房地產長效機制完善後才會逐步退出。

再者,給房地產降槓桿,防風險已成為監管部門的重要政策目標。利率的高低,向來是決定房價漲跌的關鍵所在。如中國2009-2010年房價上漲週期中,與金融機構推出的7折購房優惠利率政策密切相關,2009年6月個人按揭貸款利率創下4.34%的新低,房價漲幅也於2009年末達到峰值。

而現在銀行的首套房貸利率已經5連漲,由去年同期的85折優惠,到現在的基準利率之上的30%。特別是在過去五年內居民槓桿率已經翻了一番,進一步加槓桿已經力不從心,資金成本上升,金融機構把房貸由原來的“香餑餑”變成了“雞脅”。

現如今,金融去槓桿已成大趨勢,高槓杆時代已經終結,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高息舉債的行為已經不可取,房地產投機性需求正在降溫。

再次,監管開始對資金流向房地產的通道進行封堵。2017年二三線城市房價為何會上漲?就是消費貸、過橋貸等短期貸款資金流向房地產領域,這樣將短期貸款用於長期房貸,潛在的風險是巨大而不可控的。

而現在,不僅是表內業務受到嚴控,甚至連銀行的表外業務(包括委託貸款、資管等)資金都要受到嚴格監管,統統劃歸表內,甚至於開發商的項目貸款也要“四證齊全”才能審請。這使得銀行信貸流向房地產的通道受到嚴查。

最後,央行貨幣政策的松或緊,直接關係到房價的漲跌趨勢。2009年我國房價大漲,主要是4萬億基建投資計劃、10萬億天量信貸政策的影響,當年M2增速達到29%。而最近一輪房價上漲是2015年初,央行宣佈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不僅是房貸利率降至歷史低點,而且從銀行獲得房貸也較過去容易得多。巨量的資金推動了全國各熱點城市房價上漲。

所以,無論是從房地產降槓桿、資金的監管、房貸成本的上升,以及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深入,都明白無誤的告訴我們,中國房價馬上就要跌了,任志強他不傻,看出了端倪而已。


不執著財經

應該又是誤讀,任志強沒有說過這樣的話,或者說是斷章取義的一句話。他只是說房地產投資下降,以及房價下降的城市數量增加。可是,房價下降的城市,會是什麼城市?只會是四五線城市!北上廣深、杭州、武漢、南京、蘇州、鄭州、西安、重慶等等哪個發展勢頭不錯的城市不是在增長?

任志強相當於中國炒房屆的大神了。十幾年來聽他的人基本上都致富,資產上千萬基本上是不成問題的,只有永遠跟他對著幹,每回他說一句罵一句的這些人,估計基本上現在都悔得腸子都青了。

其實,從頭到尾分析任志強說的那些話,都是在理的,雖然他的位置是站在開發商和房地產商的一個角度,但是他分析問題的框架邏輯,其實是非常具有合理性的、很嚴謹的。反而駁斥他的人,很多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或者說是為了情緒而反對的。

比如說其中任志強說的一個很基本的命題,他說,房子從來就沒有便宜過。這句話我是深表認同的,很多人懷念,五年前十年前的房價,但是,你不想一想,五年前十年前,你的收入,相對於當時的房價,對你來說依然是一個高房價的。但很多人往往以現在的購買能力去判斷,五年前十年前的房價,所以會認為,那個時候房價便宜,還幻想著,房價能夠跌回五年前十年前的這種水平,尤其是在一線城市,這幾乎可以認為是一種幻想。

比如說,在前兩年寧夏又更新了有關房地產稅的一個版本,但一些人就把一些條文給提煉出來誤讀了,認為要開始徵收房產稅了,然後搞得大家一片惶恐。 其實“房地產稅”和“房產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房地產稅,更多的是針對於房地產開發商、商業用房、出租房等等,房產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於公眾的自住房屋的一些稅收。

迴歸到任志強的觀點中,他並沒有認定2018年,房價還是全面下跌的。我記得2017年底他有一個深度的講話,對主要城市,他還是看漲的。當然他嚴格地作了界定,不是說全國到處都會在漲,而是說一些重要的城市肯定是會上漲的,他又有很多詳細的分析,我認真的看過他的那個講話跟分析,我認為大部分還是靠譜的。

當然他這個講話裡面最重要的一句觀點,我認為是非常贊同的,就是現在的房價,漲、跌或者平穩,真的不代表一種市場行為,因為現在在限購政策跟各種嚴厲措施之下,很多地方是幾乎相當於禁止交易的。那沒有交易的情況下,價格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它無論多高或者多低,不代表任何現實的價值,它只是一個虛擬的數值而已。


張天潘

1月26日,以“創新·蛻變·領軍”為主題的“2017-2018(第十五屆)中國地產風雲榜”在北京落幕。

在本次活動裡任志強稱,嚴格說起來2018年是沒法預測的。假定按照現有的政策不變,比如說房地產政策不變、防範金融奉賢區槓桿的政策不變。樓市會有這樣的變化:

1、2018年房地產投資一定是下降,增速下降的幅度可能會穩中有降;

2、房地產開發面積會下降。

從2017年竣工情況來看,房地產開發面積並沒有得到好轉,房子賣了將近17億平方米,但是的竣工只有10億多點 ;

3、房價下降的城市會越來越多。

其實國家早就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是國家關於房產的基本定位。今後所有關於房產的政策和工作,都要圍繞這個定位來進行。包括前段國土部對十一個城市租賃房的試點批覆,同樣也是圍繞這個定位,而且必須出成果,要可複製,今後還會在更多城市甚至全國推廣。而租賃房就是為了防止炒作投機,和讓房價理性。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住有所居“。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這一定會成為今後一個時期的指導思想,房產方面肯定要在住有所居做更多文章,出臺更多的措施。住有所居,就是要保證每個人都能夠有房子居住,房價是肯定要降的。

國家已經意識到房價對實體經濟,民生,金融系統風險的惡劣影響,我們相信調控的效果和控制房價的能力,但不排除某些部門的疏忽和某些地方的僥倖,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出現暴跌的可能性。


環球老虎財經

任志強預測房地產行業並不是單純去考慮無從差別的房價問題,而是把房地產作為一個需要良性長效機制的產業。回到2018房價問題,中國房地產局部降溫早就發生,但是肯定不會全範疇降價,更不可能斷崖式下跌,這既不符合貨幣發行的規律,更不符合社會大多數人的利益——想買房的人嗓門大,政策制定者還要考慮沉默的人。

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判斷房價要出現拐點,還是因為中央持續用金融手段調控房價,房地產投機客沒了資金槓桿手段。市場良性發展,目標是房價與租金、年輕人收入相匹配,需要要建立房地產的長效機制,從行業發展角度長遠規劃,不能僅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政策引導市場的價格預期。

很多人詬病中國地產行業“野蠻”發展,往往忽略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今天,局部地產泡沫迅速擴大、個別地區房地產投資過熱、最終潛伏系統性金融風險,主要是因為中國民間財富超常規速度增長,且對應了中國房地產行業處在成長週期的初期,造成快速增長的週期疊加。

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房地產行業也迎來了從初期野蠻增長向平穩增長的過渡期。宏觀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從“速度”轉向“質量”的發展要求,房地產行業本身發展的規律性所以在國家堅持去槓桿、調控的前提下,還需加大力度對行業進行改革,從根本上改善地產行業的弊端,既要穩價格、更要捋順機制!

2018年的房價依然要尊重金融去槓桿的決心。過去三十年,中國財富爆炸式增長,增量資產貨幣化進程造就了房地產和信貸的滾雪球式積累金融槓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補”除了對互聯網金融的整治、加強對資產管理行業尤其是銀行通道業務的監管等,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在房地產領域去除金融槓桿的價格干擾作用。在剛結束的中央經濟會議中,再次強調了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性,而房地產市場調控作為防止風險發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再被強調,要求促進金融和房地產的良性循環,防止資金過度流向房地產市場,防止房市投機和泡沫。

房地產行業“健康”的資產負債表,需要“房子是用來住的”基本面,避免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積累,避免政府信用和銀行信用透支。2017年底,中央政府在財政領域針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一系列新政表態,就是為了避免出現政府各類隱形兜底風險,給市場金融機構債務“大而不倒”的錯覺。這其中,打破剛兌是重要一環,存量房地產的估值和定價問題,既需要金融槓桿的良性循環,也需要市場對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客觀認識。

但是,在很多領域房價上漲依然可期,特別是行業集中度提升、細分領域龍頭地塊和龍頭企業的龍頭項目。全國範圍內房地產行業的整合已經多年,金融去槓桿加速了這一進程,這是中國房地產業走向成熟的必然過程。近期,越來越多的上市房地產公司,也迫於資金壓力出售資產,進一步形成行業強者恆強的大趨勢:Wind數據顯示,截止到三季報A股136家房企中,有36家資產負債率超過80%紅線,佔比接近26.5%。此外,剔除預收賬款後的資產負債率超過70%的有51家,佔比超過37.5%。136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資產負債率同比增加1.95個百分點。

行業集中度的提升,讓中小房地產企業在戰略上向細分領域的特色化運營,這也是未來房地產行業需要政策和資金支持的領域。以旅遊地產、養老地產、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等為代表的個性化房地產潛在市場,最終將改變中國“千城一面”的建築尷尬,需要地方政府在區域發展規劃中巧用金融工具,在尊重市場的基礎上多樣化吸引各類資本。


許維鴻

我認為題主的問題並不全面。

因為任志強關於房價下降的言論分為三個部分:“1,2018年房地產投資一定是穩中有降;2,房地產開發面積下降;3,房價下降的城市會越來越多。”

從這三點看,任志強的預測肯定能實現。因為2018年會把前兩年過多的泡沫擠出一部分來。

不過,這種下降是有侷限性的。侷限性在於:1,下降的相對性,只是相對於高峰的下降;2,下降的實際意義,如果是很小的幅度,那房價將依然處於高位;3,下降的延續性,未來會不會報復性的上漲還不一定;4,下降的地域性,某些地方下降,但某些地方會上漲。

而即便2018年房價實現了很小幅度的下降,但未來的房價還應該是穩中有升,不會突然下跌。

更重要的是,有的地方下降了,但你不一定有資格購買。

我們不妨看一個跡象。

今年4月份,工行已經將個人住房貸款借款人年齡上限從65週歲延長至70週歲,借款人年齡與貸款期限之和不超過75年。

這是什麼信號?這是繼續把寶壓在購房者身上的信號。我們應該很明白其中的含義。

當然,除了任志強預測房價下降,我們還不要忘了他說的另外一句話:貨幣永遠是貶值的。大意如此吧。

貨幣貶值的過程,就是房價穩步上升的過程,記住是穩步,不是驟然。

所以,在2018年,降價不降價意義不大。


靜觀財經

房價降不降主要看銀行資金流向,現在貸款審批更加嚴格,銀行資金日益緊張,國家倡導實體產業,炒房只有在有資金實力的人手裡掌握,後期買房成本會越來越高,房價國家層面不會打壓,就看有錢的人手裡資金會不會接著流向房地產,銀行資金肯定不會繼續流入,二手房價格堅挺,房價不會落,只有二手房價格下來,才會是我們買房人的春天,就說這麼多,懂的人一看就明白


表姐談watch

降價是不可能的,這輩子是不可能降價的

08年金融危機房地產橫空出世,打破了北上廣深的寧靜,說到降價,不用談論宏觀經濟,就一下幾點就足夠了;

1、降低房產納稅;

2、降低土地成本;

3、降低拆遷成本;

4、降低民工收入;

5、讓投資者2w買進的1w賣出;

做到其中一點,這事就可以成了。


房訊服務鏈

任志強表示自己這十年預測房價都很準!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e690002140ee789a64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