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樓市十年鉅變:成交量躍居全國前三 房價平均上漲3.1倍

武漢樓市十年鉅變:成交量躍居全國前三 房價平均上漲3.1倍

日新月異的大武漢

武漢樓市十年鉅變:成交量躍居全國前三 房價平均上漲3.1倍

武漢樓市十年 房價增漲3倍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從一個拐點奔向另一個拐點,2008年到2018年是房地產快速發展的十年週期,這十年各色人物不斷預測房價走勢,而中國樓市一直未出現大幅降價的情況。

回憶起武漢十年房價的沉浮,李國政老師認為,“從技術統計角度來說,類似武漢這樣的城市,平均房價一定是逐步上漲的。從2008年,武漢商品住房均價4800元/平方,到2018年3月,武漢住房均價約15000元/平,大概漲了3.1倍,基本可以抵禦通脹的壓力。”

武漢樓市十年鉅變:成交量躍居全國前三 房價平均上漲3.1倍

大江大湖大武漢

這十年裡,與房價一起上漲的,是整個行業發展水平的提升,隨著高地價、高端化趨勢的增強,如今裝修房在武漢的市場份額也在日益增大。李國政老師坦言,單用簡明扼要的數據,並不能真正客觀的反映這十年的房價漲幅。他補充道:“比如供應端,越來越多的品牌房企進入武漢,打造的高端項目為主,整合了更多的科技智能、品質生活配套,最典型如全裝修,以往毛坯為主,業主為了入住,後續投入的改造費用,地暖、空調、淨水等等,如今都體現在銷售端房價,這種統計出來的上漲,並未體現出產品升級的因素。”

“另外,住房保障房制度全面改革,具有產權的經濟適用房叫停之後,缺少了拉低效應,一座城市的平均房價也會恢復“真相”,越來越高。”

從調控到刺激 樓市的十年輪迴

2007和2008年,是房價瘋漲後的調控年份,也是房價波動較大的年份。親歷了這一波樓市變動的李國政老師,回憶起那段往事,仍然深有感觸:“2007年樓市爆發,炒房團盛行,後遭遇嚴厲調控,到2008年上半年,樓市迅速降溫,全國範圍內,品牌房企帶頭降價去庫存,引發買房人集體維權退房,武漢也受到很大波及,多家知名樓盤成為風波的主角。”

2016年和2017年,樓市輪迴,武漢迎來又一波房價瘋漲後的樓市調控。李國政老師回憶起這兩年的房價變動,仿若還在昨天:“2016年7月-9月,武漢連出10大高價地,多個區域地價刷新歷史記錄,包括漢陽濱江地塊單價2萬,創造武漢單價地王。漢陽新港長江城地塊110億,創出武漢總價地王。對武漢房價形成看漲刺激。”

武漢樓市十年鉅變:成交量躍居全國前三 房價平均上漲3.1倍

一城兩江三鎮

“2016年10月起,武漢再次啟動樓市調控,全面收緊之後,除了限購限貸之外,還採取限價措施,預售價格要接受審批,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2017年5月,武漢對裝修標準也進行官方指導價格。2017年起,由於樓市“四限”政策,武漢裝修房比例迅速攀升,由此前的不足3成躍升到7成以上,毛坯房變成了少數派。”

與2008年調控後即降價不同的是,2017年的武漢市場反倒催生了一部分樓市亂象,“在此背景下,武漢樓市出現一房難求、新房二手房嚴重倒掛、企業捂盤惜售、高價地塊無法順利上市等亂象,官方正式發文打擊茶水費,並公佈了舉報電話。”擁有著十多年從業經驗的李國政老師,最後用“實屬罕見”這4個字,來評價了2017年的武漢樓市。

武漢樓市十年鉅變:成交量躍居全國前三 房價平均上漲3.1倍

一房難求

市場重新洗牌 本土房企且戰且退

十年間,中國房地產市場變幻莫測,有人引吭高歌,亦有人潸然淚下,在殘酷的行業競爭和政府調控下,百強房企日趨成熟,而最早進入武漢的一批房企,正在逐漸被人忘卻。

在問到武漢那些消逝的房企和強勢崛起的房企的時候,李國政老師用數據闡述了武漢的發展潛力,和百強房企登陸武漢的過程:“十年間,武漢住房銷售面積由500萬平米,到2017年2000萬平米,也翻了4倍,連續7年住房成交面積位居全國前三名。由此,也吸引了近50家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落戶武漢,中國地產20強已經全部聚集大武漢,從2015年萬科成為武漢首個破百億大關的房企,到2017年5家企業破百億,武漢的市場規模日漸擴大,從單純的跑流量,到精品標杆項目不斷落地,在中國房地產版圖中,也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武漢樓市十年鉅變:成交量躍居全國前三 房價平均上漲3.1倍

武漢一地難求(得意網統計)

十年,隨著武漢城市的不斷改造和擴大,記憶和忘卻總是如影相隨。

在李國政老師的記憶深處,仍有一大批房企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他們見證了武漢最早的一批的房地產市場,如今回憶起,仍然如數家珍:“除了國資的聯投集團、武漢地產集團、中建三局外,民營的福星惠譽、奧山集團、庭瑞集團、美好置業、百步亭集團、紐賓凱集團等少數幾家。在武漢樓市壯大的過程中,本土房企且戰且退,外來房企佔到一半以上市場份額,而且這個趨勢還在越來越明顯。”

“宏宇實業、三江航天、長城建設、新長江、人信等,要麼因為業務重心轉型、要麼因為集團戰略調整,有的走向三四線佈局,有的專注商業運營,有的被第三方併購,在武漢市場上的聲音和影響力確實減弱了。其中,蘭世立的東盛地產,一度引發武漢樓市真假降價的爭議,如今也煙消雲散。”

“另外,早年進入的外地企業,晉合、卓越、金都、愛家等,因為企業戰略調整或市場發展原因,有的轉讓項目,有的退出武漢,有的通過代建等形式繼續發展,也都顯得低調多了。”

武漢樓市十年鉅變:成交量躍居全國前三 房價平均上漲3.1倍

十年滄桑鉅變 市場與政策節奏加快

從2008年到2018年,正所謂滄海桑田,十年轉瞬即逝。

對於過去的十年,李國政老師概括為“快速變化的十年”,無論是從資本運作還是土地儲備、戰略佈局,到產品規劃、配套設施、戶型設計,到市場營銷及價格策略,品牌塑造及媒體傳播,房地產行業的各個產業鏈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對於現在的時代,李國政老師評價為“政策主導時代”,因城施策之後,各個城市允許自選動作,全國一年出臺近300項政策,相對於以前一年兩三次“一刀切”政策,現在房地產的市場屬性已經明顯弱化,一切聽指揮!

十年,房地產的變遷伴隨的是房地產媒體的變遷。作為時代弄潮兒的樓市從業人員,李國政老師對行業的快速變遷感同身受:“如今的市場研究人員,很多時候是焦慮的甚至是崩潰的,是被迫不斷推動前行的,市場節奏與政策節奏的加快,也要求我們緊跟市場,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透過現象看本質,而不能浮於表面流於形式,在信息過載的時代,依然能夠帶來有分量和價值的思考。”

武漢樓市十年鉅變:成交量躍居全國前三 房價平均上漲3.1倍

房產投資價值依存 長效機制正在建立

中國房地產歷經十年沉浮,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但這也是全新的時代。

伴隨著技術變革、需求提升、產品迭代、人工智能等等全新樹立起來的新標杆,新時代的地產人該如何把握這輪變革?李國政老師分析道:“2008年,中國貨幣供應量M2是47.5萬億,2018年3月,這一數字是173萬億,大約是3.6倍。除了居住功能以外,由於金融信貸、人口流動、城市化進程的合力,不動產升值顯著,買房確實成為了普通家庭抵禦通脹的最普遍選擇。”

直到今天,“房住不炒”開啟了新時代,樓市“四限”逐步遏制了短線投機,李國政老師坦言:“但投資的價值依然存在,現在,租賃、土地、信貸、房地產稅等長效機制正在建立中,真正實現目標,仍需要較長時間的努力。”

武漢樓市十年鉅變:成交量躍居全國前三 房價平均上漲3.1倍

大學生八折租房買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