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箭多星到發射火星探測器,印度的航天水平到底達到了什麼水平?

大東北的小豆包

印度的航天水平不高,但經常弄一些噱頭的東西保持影響力,比如印度的火星探測器只有8000萬美元,還不如一部電影的拍攝費用高,於是任務就更加簡單化了。從一箭多星的發射可以看出,印度具備一定的航天實力,因為一箭多星在軍事意義上更多,是多彈頭的一種標誌。

印度政府曾為載人航天計劃開了綠燈,試圖趕超中國,也發展載人航天,已建成為載人航天服務的航天員訓練中心和發射工位,還有開發耐熱材料的能力。但後續的龐大開支讓印度航天停滯不前,無力負擔為期七年19億美元的鉅額開支。因此航天才是衡量一個大國的標誌,度正在開發一個完全自主的載人航天器,除了缺技術,還缺錢。從一箭多星到發射火星探測器,可以看出印度的航天具有一定實力,但存在偏科,而且印度還需要俄羅斯的支援。

2008年,俄羅斯與印度簽署協議,試圖通過俄羅斯幫助印度培養宇航員。不過印度的載人飛船雛形與兩段式的美式設計比較像,最主要的是因為印度的運載火箭水平不足以支持大型航天器的發射,印度唯一可以一用的極地運載火箭,經過十幾年的研製後才發展出了Mark III型火箭,具體的表現仍有待於發射的檢驗。總之,印度的航天實力現在仍處於起步階段,全面開花還談不上,而且自主研發能力薄弱,沒有形成工業體系,大部分航天計劃與軍事聯繫密切,因此印度的航天實力甚至還低於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