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努力了?不,你那不叫努力,你那叫重複勞動!

你努力了?不,你那不叫努力,你那叫重複勞動!

貧窮和富貴就是一念之間,觀念決定貧與富,心態決定苦與樂,錯誤的思維只會讓你在貧窮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威克教授曾做過一個實驗:他首先把一隻玻璃瓶平放在桌子上,瓶底朝向窗戶有亮光的一方,然後把瓶口敞開,放進幾隻蜜蜂。只見蜜蜂在瓶內朝著亮光飛去,不停地在那裡尋找著出口。蜜蜂很堅持地朝向亮光處,可每次都只能撞在瓶壁上。經過太多次的嘗試,蜜蜂發現自己永遠也無法飛出去,終於絕望,最後只好認命,奄奄一息地停在有亮光的瓶底。

接著,威克教授將瓶子像原來一樣擺好,不過這次放進去的是幾隻蒼蠅。沒頭沒腦的蒼蠅十分慌亂,在瓶底、瓶壁到處亂闖,可沒過多久,它們竟一隻不剩地從瓶口飛了出去。

為什麼蒼蠅能找到出路,而蜜蜂卻只會認命?蜜蜂和蒼蠅截然不同的命運告訴了我們什麼?在蜜蜂的思維裡,玻璃瓶的出口必然會在光線明亮的地方。可憐的蜜蜂一味堅持著自己的習慣,不停重複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即使面對無法逾越的瓶底也不回頭,最後只能陷於困境,以失敗告終。

而蒼蠅對事物的邏輯毫不在意,也沒有固定的習慣,熱衷於多方嘗試,一旦發現此路不通便立即改變方向,這種誤打誤撞的方式反而增加了出去的幾率。

蒼蠅的頭腦肯定是簡單的,可是那些頭腦簡單的往往會在智者消亡的地方獲得成功。蒼蠅在非常規思維中和無目標的飛行下得以撞上那個正中下懷的出口,幸運地獲得自由和新生。

威克教授總結這個實驗說:“堅持不懈、冒險、即興發揮、最佳途徑、迂迴前進、混亂、刻板和隨機應變,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應付瞬息萬變的形勢。”這就是威克效應的來歷。

你努力了?不,你那不叫努力,你那叫重複勞動!

當我們在一個固定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久了,便會形成一種固定思維模式,其稱為思維定勢。思維定勢是一種習慣,習慣用固定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事物,正如蜜蜂的思維導致它們死亡一樣,每個人也都在不同程度地被自己的習慣和慣性思維所左右。

初入職場,遇到重複的“體力活”是很常見的情況。只是當你以不同的姿態來面對它,收穫也會大相徑庭。

錯誤的思維只會讓你龜速前行,只有採用正確的思維方式才能讓你體會到3年收入翻10倍的職場達人是什麼樣的感受。

有沒有發現身邊總有些同事比你工作輕鬆,卻比你收入高。

你以為是他懂得面試技巧有個開門紅,卻沒想過他或許有著屬於自己的工作方法論,效率高、成效好,而你只是在儘可能的去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忙的焦頭爛額,還經常捱罵。

隨著產業化的分工明確,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了盲目的執行工作中,真正去主動了解全產業鏈條的人越來越少

當然,在職場中選擇深耕細作沒有問題,只是你會發現在一個只懂得自身業務領域的中層,是很難被公司提升為高層的。

因為按部就班去工作的人,會逐漸的形成自己固有的思維邏輯,一旦被自己框死,即使還能進步,也是進展緩慢。

當然,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思維邏輯固化的普通人,所以每天兢兢業業的工作,甚至頻繁加班,累成狗,還是在基層打拼,靠混工齡來換取一年幾百元的加薪,卻鮮有升職的機會

哪怕是上級領導跳槽,公司也不會提升你,而是空降一個新領導出現。

在職場中你沒有得到領導重視,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懂得拍馬屁,而是不善於自己掌握原理,生成屬於自己的工作、學習模式。

你努力了?不,你那不叫努力,你那叫重複勞動!

這些年的工作中,遇到過很多“劣質的勤奮者”,他們都堅信自己是在走上坡路,只要堅持,就能改變自己,升職加薪。可是他們努力了5年往往都不如別人1年帶來的結果好。

你真的是勤奮,但是你的低水平勤奮毫無價值,你真的是在忙,每天加班,但是你依舊是工作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原地踏步?你一心想來大城市,可是過了三年、五年甚至更久,別人都已經成長了許多但是你還如剛來的狀態……

可能你行動不懶惰,但是思維懶惰,思維沒有先於行動,憑著感覺做事,結果並無所成,

你努力了?不,你那不叫努力,你那叫重複勞動!


當你克服思維的懶惰,並擁有很強的行動力、執行力,那麼你再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切都變得輕巧、明亮、清晰、簡單了起來。

我們都想高效能,都想成功,都想付出有回報,所以需要克服思維懶惰,找到方法,刻意練習,反覆打造的過程,堅持下去,會真的看到成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