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年華里一起背誦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你還記得嗎?

在最好的年華,用心記過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歸去來兮辭》、《蜀道難》,你還記得幾篇?

回憶起了曾經,想起了那時的歲月,那時的自己,那時一起背書的人……

《木蘭辭》

最好年華里一起背誦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你還記得嗎?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論語·先進》

最好年華里一起背誦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你還記得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

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曹劌論戰》——《左傳》

最好年華里一起背誦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你還記得嗎?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

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

劌曰:“未可。”齊人三鼓。

劌曰:“可矣。”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劌曰:“未可。”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

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最好年華里一起背誦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你還記得嗎?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

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

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過秦論》——賈誼

最好年華里一起背誦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你還記得嗎?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

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

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秦王既沒,餘威震於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

鋤懮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

然後以六合之家,崤函為宮;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離騷》——屈原

最好年華里一起背誦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你還記得嗎?

帝高陽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餘初度兮, 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 字餘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 紉秋蘭以為佩。

汨餘若將不及兮, 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 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與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 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 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後之純粹兮, 固眾芳之所在。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鬱邑餘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

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陳情表》——李密

最好年華里一起背誦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你還記得嗎?

臣密言: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鑑。

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保卒餘年。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歸去來兮辭》——陶淵明

最好年華里一起背誦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你還記得嗎?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三峽》——酈道元

最好年華里一起背誦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你還記得嗎?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蜀道難》——李白

最好年華里一起背誦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你還記得嗎?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琵琶行》——白居易

最好年華里一起背誦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你還記得嗎?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阿房宮賦》——杜牧

最好年華里一起背誦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你還記得嗎?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

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

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侯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

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小石潭記》——柳宗元

最好年華里一起背誦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你還記得嗎?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遊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

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六國論》——蘇洵

最好年華里一起背誦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你還記得嗎?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

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

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慾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至於顛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併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嚥也。

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最好年華里一起背誦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你還記得嗎?

餘幼時即嗜學。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硯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

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項脊軒志》——歸有光

最好年華里一起背誦的古詩文《陳情表》《琵琶行》,你還記得嗎?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塵泥滲(shèn)漉(lù),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餘稍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shǔn),亦遂增勝。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而庭堦(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這些曾經背過的古詩文,你還記得哪一篇? (多選)
0
0%
陳情表
0
0%
曹劌論戰
0
0%
鄒忌諷齊王納諫
0
0%
過秦論
0
0%
離騷
0
0%
木蘭辭
0
0%
三峽
0
0%
蜀道難
0
0%
琵琶行
0
0%
阿房宮賦
0
0%
小石潭記
0
0%
六國論
0
0%
送東陽馬生序
0
0%
記承天寺夜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