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地閱讀一部經典文學名著並提煉其中的核心部分?

412hh26

這個問題有意思,問題的關鍵其實是在於“快速”的閱讀。換句不好聽的來說,也就是那麼一部分不踏實的人,想著能一步登天而已。

不論是學英語,還是學諸其他,現在總有一些名目叫做“速成”法,譬如如今盛行的所有培訓班,打出的幌子都是“十天英語速成”、“三十天掌握考研技巧”云云。明眼人一看大約就能知道這些無非是噱頭,但是還是會有一些人不願意踏實學習,希冀於速成、希冀於不付出便有回報的。便如題所問,怎樣就能快速的、不花費精力便能領會經典名著的奧義的,但是我在這裡得說,快速地閱讀一部經典文學名著小說並提煉其中的核心部分這是不存在的。

閱讀的技巧

以上是說在前面的話,那麼究竟該怎麼閱讀經典名著呢?前面一大堆只是為了打消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在閱讀上,還是有一定技巧的。一本書基本分為三個部分,即前言(序言),目錄,和正文。我們需要做的是,詳讀前言,瀏覽目錄,通讀正文。正好最近我在讀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散步》,也藉此機會,與諸君分下閱讀的方式把。

  • 詳讀序言

在拿到一本書之後,千萬不要翻到哪就看哪,首先需要認真看的是前言(序言)部分,這部分或是編者所寫,或是作者自提,大體上會對本書的主旨、成因有所分析和闡述。我們通過讀前言,大體便可以瞭解作者的觀點,和書中的內容。宗先生這本《美學散步》的序言是自己提的,中間主要講的是這本書對於美學的闡述是散步似的。好似瀏覽書畫長廊一般,自由自在。此書的主旨便了然於胸了--------作者的美學之旅。

  • 瀏覽目錄

大體瞭解了本書的意義,我們接下來就可以看看目錄了,看看作者是從那些角度,那些方向來向讀者解讀自己關於美學的理解。

從目錄上,我們便可知作者的佈局了:從尋覓美學開始,並從國內外美學藝術的表象逐漸深入到美學的思想上。大體瞭解了作者的思路,我們便能更好理解正文的內容了,並且能更好的承上啟下。

  • 通讀正文

正文部分便是需要通讀的,前文提到的詳讀前言,瀏覽目錄,也只是為了更好的去理解作者的正文。並且能很快的把握到正文的核心內容。大體正文的好壞便是在於作者的文筆是否清晰、內容的深淺,甚至於作者的博學程度。《美學散步》的作者宗白華先生,首先是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更主要的是,這本《美學散步》是宗先生唯一的一本美學著作。因為是第一次閱讀,我並沒有快速的閱讀下來,而是逐步逐章的通讀了下來。倘若讀完以後,我大約才會快速的翻閱,選著自己最喜歡的部分來細細品讀的。所以我建議,第一次讀名作,專論,以通讀為主,往後才根據個人喜好選著最喜歡的部分來加深理解。


大體閱讀都是如此,倘若真能快速的閱讀,那麼也是建立在“書讀百遍”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重點抓取能力,才能快讀的掌握核心。但是,名著既然能流傳百世,那麼其中的深度自然是需要多次閱讀,細細品讀的。也正是如此,閱讀並不是速成的,而是貫穿著整個學習生涯的,所以千萬不要想著能有著捷徑、速成的法子。而且也沒有這個必要。


無聊到巔峰

下面,根據我的閱讀經驗,談一談如何快速的、有效地、精準地提煉一部名著的核心部分。

1.讀一本名著之前,最後看看作者的序言或者後記。序言有是別人寫的,有的是自己寫的,對理解一部作品來說,最有效的理解手段就是閱讀作者的自序。因為在自序中,作者會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寫作目的全盤托出,而這個就是書的精華所在。處於炫耀的心理,作者還會把自認為書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寫出來,起碼是暗示出來,那麼你就可以按圖索驥了。對於書的後記,參照前法。

2.看看名人為這本書寫的序。一般來說,寫序就是互相吹捧的過程,你要是給人家寫序把人家罵了一頓,這個事情很不好玩,簡直就是壞了圈內的規矩,所以,寫序的人也要找最為精華的部分吹捧一番,一方面是給人家面子,另一方面也是給自己面子,你要是給人家寫序,連個最核心最精華的部分都看不出,那你就是偽專家了。所以,序言中有專家大家為你總結好了。

3.最好是先看看評論。按照文學評論界的傳統,評論家分成兩個陣營,其實有的時候就是一個陣營。有的人捧,有的人罵,其實他們就是一夥的,當然不排除有真罵的。捧人和罵人也是個技術活,捧人要捧到點子上,揍人要揍到腰眼上。所以,他們捧或罵的重點,就是這部作品最精華最核心的地方。當然,你得原諒我們的評論界的水平參差不齊,有的評論家把文章寫得雲山霧罩,其實他們自己也是五迷三道,水平嗎,也就那樣!當然,這不是主流。


好玩的國學

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內心相對的急不可耐,對於那些需要耐心以及用心去精讀的文學作品已經慢慢喪失理智,泡沫般的生活時代已經來臨,能做的就是不斷努力跟上節奏,那麼總有一些辦法來博覽群書,畢竟書海世界也是那般廣袤無垠。

讀一本文學作品,可以先直接去看他的作品緒論,緒論第一,他是闡述一部經典著作的簡略起因經過讓你總體上有些瞭解,不至於手忙腳亂,漫無目的地亂看,這樣不僅會喪失信心及耐心,還會影響到對作品的認知。



精讀緒論的同時記得把握作品要點,然後觀其目錄章節,選擇其中認為重要的章節去閱讀,走馬觀花的閱讀,一目十行般的品味文學。


一般文學作品對於時間年代的渲染比較多,這也是為了故事情節發展而作下鋪墊,這部分的內容閱讀性不是非常強烈,不做推薦,當然如果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去閱讀,畢竟環境是小說還是其他文學的重要點之一。

對於作品故事中那些人物心理描寫的地方可以適當的放鬆,跳躍似的看,然後學會用自己的閱讀經驗去判斷故事情節發展趨勢。

這樣基本上可以取經典著作之精華,然去其非,最後可以迅速成為一本書的專家。總之,不建議大家粗略讀文學作品,經典應當予以重視,只有精讀方可學習才能,然後學以致用。



莫等纖塵染

如何快速地閱讀一部經典文學名著小說並提煉其中的核心部分,有這個想法本身就是不好的。

經典文學名著,即使是你用心慢慢品讀,都不一定能領悟它的豐富內涵,更何況文學閱讀本身會融入閱讀者自身的經驗體驗,不斷有新的感悟,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正是經典文學名著的魅力!怎麼可能快速閱讀並提煉出其核心?

如何閱讀一本小說

美國小說評論家托馬斯·福斯特在《如何閱讀一本小說》中說:“我們每個人都會夾帶自己的生活經歷、觀點以及閱讀其他作品的經驗,去閱讀每一本新小說,因此永遠也無法‘所見略同’。你的匹普(《遠大前程》主人公)永遠不可能像我的,而這不是因為我有多特殊。你我看過太多不同事物,擁有太多不同想法,懷抱太多不同信念,這讓我們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去看待匹普或其他角色。同樣的詞語,同樣的書頁,只是不同的我們。有時,連我自己也是不同的。我發現今天看到的匹普不是我昨天看到的。我已被歲月改變,我對角色的想法也隨之改變……角色如此鮮活,是因為我們的存在如此鮮活。”閱讀一本經典文學名著小說,要通過仔細閱讀文本,披文入情,仔細搜尋、分析、甄別,作者鑲嵌在文本中的細節,從而找到通往作者意圖的地圖,或者全當“作者已死”,繞過可有可無的作者,而根據我們對文本的解構來製作一份屬於自己的地圖。

如何快速閱讀一部經典文學名著小說並提煉其核心

如果為了應付考試,或者在人前賣弄假裝讀過誇誇其談,非要快速閱讀一部經典文學名著小說並提煉其核心,有什麼辦法?

2.看一些經典作家書評,裡面闡述了經典之所以為經典的理由,也有對核心部分的概括,會吸引你去挖寶;

3.看一下中外小說、中外戲劇、中外散文、中外詩歌等等文學鑑賞大辭典一類的書,可謂相當概括,還有部分內容摘取,看過之後你會想去獲得更多寶藏!

4.如果上面不過癮,那就從瞭解作家入手,認認真真閱讀小說,享受故事情節,進入小說情境,體會人物思想感情喜怒哀樂,釋放靈魂,陶冶情操,然後進而把握小說的主題。或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或聯繫時代背景、典型環境以及人物思想性格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時代特徵從而提煉小說主題;或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結論

總之,經典文學名著的魅力無窮,要仔細閱讀,披文入情,精神投入,仔細分析體會!怎麼可能快速閱讀並提煉出其核心?

這樣刨根究底的回答,不知你滿意否?


武功文刀

經典是什麼

經典書籍是那些你可以告訴別人“我正在讀第幾遍”,而不是“我開始讀”的書籍。

經典書籍是那些被反反覆覆閱讀,被反反覆覆質疑考煉,依然巋然不動,最終笑傲至今的書籍。

經典書籍是那些每個時代都有很多人閱讀的書籍,即使每個時代的文壇有風靡一時的文學作品,這些經典作品依然傲視群雄,閃閃發光,不被埋沒。

經典書籍是那些被千萬人賦以不同的見解,甚至歪曲,都能從容淡然,寵辱不驚的書籍。在數百年甚至千年的大浪淘沙中,過濾掉那些渣子,留下精華。

經典書籍是那些將其思想傳承至今,仍不會過時的書籍。每個人都能從書籍中有所收穫,每個時代都能找到其影子。

經典書籍是那些一個人的一生中要讀很多遍的書籍。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閱歷會有不同見解與收穫。

經典書籍很難快速閱讀

經典書籍的特質註定了它不能被快速閱讀,也不可能提煉出其核心思想。

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會讀出不同的核心。

就拿茨威格的作品來說。

第一遍讀的時候,可能就讀個故事,有的故事有趣,有的故事沒趣,你可能沒讀出什麼思想。

年輕的時候讀,就圖個故事,不可能讀出什麼意味,很快就忘記了。

青年時代讀,可能讀出了更多的情慾而已。

瞭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再讀一遍,就恍然大悟作者寫書的目標,對抗戰爭,追求和平。

深入瞭解當時二戰涉及國家的民生,經濟,再去讀,就能從作品中看到當時整個時代以及這個時代下人的精神狀態。

再去了解茨威格生平,瞭解給他影響大的人,比如弗洛伊德,去看看弗洛伊德最著名的書籍《夢的解析》,相關了解一下他的思想。

再去讀茨威格作品,就能更好的理解他作品中充斥的情慾和心理學,以及怎樣去表現主題。

茨威格晚期作品很壓抑,讀來有精神分裂般的痛苦,那種被囚困的體驗感同身受。囚困一方面指他被流放孤島,身體的不自由,一方面指他對和平到來的漸漸失望,將自己的思想囚困在絕望中。

他自殺前已經深陷抑鬱症,如果去了解一下抑鬱症,看一些相關抑鬱症患者的書籍,就能更好的見解這類人看世界的角度,也就能理解茨威格晚期作品中壓抑了。

這種壓抑違反了弗洛伊德的追求釋放人自然本能慾望,所有這些交織在一起,反映當時時代陰影籠罩下,人精神被束縛的壓抑。

有人讀到一個故事,有人窺到滿滿的情慾,有人讀到歷史,有人讀到心理學,有人窺到抑鬱症患者的世界。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閱歷,不同的知識儲備,讀到的是不一樣的思想內核。

而對於個體而言,經歷不通的階段,重複經典書籍的閱讀,會有不同見解。

什麼是真相,你相信的就是真相。

不同的人讀出不同的思想,那就是他們相信的真相。

經典書籍就是這麼的震撼人心,不同的人讀出了他們願意相信的思想。

而隨著個人的成長不同階段,他們又相信另外的思想,經典書籍則寬容的包容他們所有。

不要想著快速了,這樣讀不好;不要想著找內核了,因為沒有唯一的答案。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讀很多遍。


王小木的圖書館

這種想法或認識最好不要有,如果有了這種想法,便是一個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學無術、浮誇虛榮的人;這種人,幹工作好高騖遠,做事情,投機取巧,最終是一事無成的。

這個就像是你跑馬拉松,你不是怎樣一步一步地積累路程,而是想著如何能走個捷徑,直接就到終點了,拿冠軍了,大筆的獎金裝到兜兜裡了;這可能嗎?除非別人都是跑,專門給你預備一架飛機,“嗚”地一下,就到終點了。

那不是運動員,那是主辦人員。

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大;人讀名著只能不厭其讀,才能成其學問淵博;走捷徑是不可能成就淵博知識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讀書還是要一點一點地細讀,一點一點地吸納,一點一點地理解,一點一點地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如此才是讀書的態度。

所以,我反對快速遞閱讀名著,我也不相信快速地閱讀名著就可以提煉出其核心的部分了;假如真能如此,這個書還是不讀的好,因為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隴之語

1.你可以先看一些經典作家對書的評價,比如卡爾維諾的《我們為什麼讀經典》,木心的《文學回憶錄》,還有毛姆的《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等等,裡面都會闡述經典之所以為經典的理由,也會有對核心部分的概括,會吸引你去挖寶;

2.你可以從瞭解作家入手,看看《巴黎評論》,茨維格寫的作家傳記、作家自己寫的傳記之類等,也會側面瞭解到一些核心部分的概括;

3.還有中外小說、中外戲劇、中外散文、中外詩歌鑑賞大辭典一類的書,可謂相當概括,還有部分內容摘取,看過之後你會想去獲得更多寶藏!


野生夢想家

如果你想快速閱讀名著並提煉核心部分的話,可以不用讀書,找幾篇好的書評,讀書筆記,摘抄一下句子,大體故事情節和核心你便清楚啦!

不過個人覺得,既然是經典名著,肯定有它成為經典的道理,每個人讀同一本書得到的共鳴是不同的,要是能慢慢體會,說不定能得到更多。

當然,很多人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挑幾本自己感興趣的精讀,其他的可以多看一些書評相關影音之類的。

讀書是一種個人行為,選擇的方式適合自己就好,不覺得有高低之分。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づ ●─● )づ


蒙面康復匠

想要快速地閱讀一部經典文學名著小說並提煉其中的核心部分,我認為可以先仔細看小說的簡介,看完後對小說整體的環境背景和構造有了基本的瞭解,如果覺得還是有些模糊,可以搜索一些文化名人對此部小說的評價和介紹,此時整部小說的框架便會了然於胸了。

只是不太明白為什麼要快速的閱讀經典文學名著,因為這樣的名著一字一句都需要反覆推敲才能慢慢體味作者的意圖,走馬觀花的過一遍,除了知道整部名著的故事梗概外什麼都記不得,而且名著一般都是從細節處慢慢鋪敘開來,於細節處見精華的。

看名著不是查資料,還是要慢慢消化的。


鹿回頭11

快速閱讀並提煉核心,這很矛盾。但看題目,快速閱讀的目的還是提煉核心,這樣就好辦了,網上關於名著的評論大把,找出來看看就能很快的把我到核心。但是有個缺點,吃人家嚼過吐出來的,總是不如自己親自去品嚐,好書,名著,就要慢讀,精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