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祕讖語明思陵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從當上皇帝的那一天起,十七年間,沒有一天不是在內憂外患中度過。這位皇帝不貪財,不好色,不懶惰,天資不算低,身體也不差,日夜辛勞,廢寢忘食。可是,終究迴天無力。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朝畢竟亡在了他手裡。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堯舜再世”

崇禎名朱由檢,生於1610年正月,系太子朱常洛(即後來的明光宗)之子。崇禎五歲即喪母。天啟皇帝初即位,信王(朱由檢)猶在稚齡,忽問曰:“這個官兒我可做得否?”天啟曰:“我做幾年時,當與汝做。”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有明一代,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明史.本記第二十四》中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而且,從崇禎的諸多舉措來看,他也是想有為的,他在位十七年,動輒下《罪已詔》來安撫民心,所用之言都極盡自責。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清張廷玉在《明史.流賊傳》中這樣評價崇禎:“嗚呼!莊烈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又乏救亡之術,徒見其焦勞瞀亂,孑立於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聞良、平之謀,行間未睹李、郭之將,卒致宗社顛覆,徒以身殉,悲夫!”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勤勉敬業 回天乏術

崇禎皇帝很勤勞!在位的十七年中,日講經筵堅持不懈。他對於朝臣的奏摺都批閱得十分認真,而且經常駁回他認為不合格的建議。此外崇禎時期朝廷的朝會十分頻繁。崇禎勤政日夜處理國事,人都快累虛脫了,然後明朝亡了!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朱由檢勤政到為處理公文徹夜不眠。一次,他去慈寧宮拜見宮中最有威望的劉太妃(崇禎帝祖母輩)時,竟然坐著睡著了,劉太妃命人拿來錦被給崇禎蓋上。

崇禎醒來後苦澀地說,為處理公文,召見群臣他很少能休息,已經兩夜未眠,說罷與劉太妃相對落淚。朱由檢白天在文華殿批閱奏章,接見群臣,晚上則在乾清宮看奏章,遇到軍情緊急時便連續幾晝夜不能休息。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崇禎常常在夜晚加班閱覽文件,通宵達旦,徹夜不眠。遇到戰事緊迫時,更是接連幾天幾夜不歇息。崇禎勤奮至此,明朝還是滅亡了,亡就算了,還被清朝各種抹黑。

●簡樸的帝王

崇禎小時候用仿影的方式練字,如果紙張較大而範本的字較小的話,他一定會先將紙的一邊對齊範本,寫完後再把剩下的地方都寫滿,以免浪費。儘管身為帝王,他無法隨意出入民間,但為了節約起見,他常派人到宮外採買物品,然後仔細詢問價格。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崇禎即位後很節儉,平時吃飯3素一葷,他的衣服、襪子,都打了補丁,請注意,打補丁的,並不一定很節儉,往往很浪費,比如後來清朝的道光同志,衣服破了,讓人去打了個補丁,五十兩白銀,這哥們全然是敗家的,還說特便宜。

而崇禎的補丁,是他找老婆打的,免費。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崇禎皇帝上朝的時候有個特點:走路慢,總小心翼翼怕把打補丁的內衣給顯露出來,因為走得快,裡面的破衣服就會飄出來——節儉是節儉,臉面還是要的,怕有損皇家形象。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這種節儉大約只有那位嗜好穿補丁衣服的道光皇帝差可比擬。但令人沮喪的是,就像道光皇帝常常從某位大臣穿的是否是補丁衣服這一表面現象來斷定他清廉與否,然後決定是否提拔,從而導致了北京城裡舊官服比新官服更貴的荒唐結果一樣。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崇禎皇帝就任之初,魏忠賢送上絕色美女,崇禎皇帝不為所動。只是為了不導致魏忠賢的猜疑,才納入宮中。後來,有人將秦淮八豔之一的陳圓圓獻給崇禎皇帝,他也婉拒了。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奇特氣象 小冰河

自明朝嘉靖二十九年至清朝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550年至公元1770年),全球氣溫出現了一次明顯的下降過程,並一直延續到清朝道光、咸豐年間,這長達300多年的寒冷期,在世界上歷史上被稱為“小冰期”,中國的歷史學者常常稱之為“明清小冰期”。“小冰河期”,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盪,人口銳減。明朝晚期,當時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國外有學者認為小冰河時期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在明清小冰期,長江曾經出現過結冰長達一個月的現象,而洞庭湖結冰最厚的地方達一尺。崇禎三年至十七年(公元1630年至1644年)的15年裡,河南省出現了9次旱災,黃河為之斷流,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梁山泊、安山湖竟然都乾涸了。明末清初《閱世編》、《庸閒齋筆記》,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災異志》等等文獻中都提到了這種奇特氣象。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明朝滅亡以後,氣溫於1650年後開始快速回升,這才有了滿清所謂“康乾盛世”,其實不過是氣溫回暖後災情減弱罷了,和明朝正常時期比還差很遠。

●“君王死社稷”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大順軍兵臨北京城下。十七日,李自成指揮大軍環攻九門。十八日,大順軍攻佔外城。崇禎帝朱由檢聽到城破,對周皇后說:“大事去矣,爾為天下母,宜死。”賜周皇后、袁貴妃等妃嬪自縊。面對自己的女兒長平公主,崇禎長嘆“爾何為生我家”,揮劍欲殺之。長平公主舉起手臂擋了一下,臂雖斷而性命得保。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至於崇禎,他的自縊除了有太監王承恩跟隨之外,更有“自大學士範景文而下死者數十人”。直到三日之後,李自成部下才在景山發現了崇禎的屍身,並看到了他以血寫成的遺詔。其中說道:“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文武可殺,但勿劫掠帝陵,勿傷百姓一人。”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即命其3個兒子更衣出門,劍砍長女樂安公主手臂,又賜死妃嬪數人。十九日清晨,李自成軍攻破內城。崇禎親自響鐘召集百官,竟無一人響應,崇禎與太監王承恩入內苑,對縊於煤山(今景山)壽皇亭樹下,御書衣襟曰:“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煤山自殺。李自成為其斂屍。見其衣服上全是補丁。。哀嘆其:無帝王之福!!!

崇禎死後,逃到江南的東林黨評價崇禎:“獨夫民賊,何足道哉!”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亡國古碑,陰刻讖語

崇禎朝的天象預警從未中斷過,沅州銅仁交界處曾掘出一塊古碑,那古碑上陰刻有一行讖語——“東也流,西也流,流到東南有盡頭。張也敗,李也敗,敗出一個好世界。”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又有人在五鳳樓前得一黃袱,袍內有一小函,題詞雲:”天啟七,崇禎十七,還有福王一。”

還有眾人目睹了各地寺廟古鐘紛紛墜地的怪事,鍾者,終也,墜地而鳴,這分明就是大明的喪鐘之鳴。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瘟疫肆虐,季象倒置

崇禎朝的鼠疫災禍蔓延時間之長,波及範圍之廣史無前例。這場開始於崇禎六年到崇禎十七年還未消失的鼠疫,一路從山西到大同,再到潞安,接著就是陝西,河北大名府、順天府,崇禎十六年,這一大災已肆虐到北京城,鼠疫下的大明都城,每天都有上萬人死於瘟疫,以至於各處城門都被運出的棺材堵塞,這場瘟疫在短時間內奪取了北京二十萬人的性命,而當時北京城的總人口不過百萬,加之戰火逃難,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時,那裡幾乎已成了人跡稀少的末世地獄。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馬案銅錢

上天最後用一枚崇禎朝的馬案銅錢在明示眾生,天意也許並不是臆斷,也並不僅僅是巧合。一馬進門是為“闖”字,闖王滅明,大明的結局就這樣被鑄在了銅錢上,這樣的天意崇禎如何違得了!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翻遍明朝戰史,你會發現明軍無論多麼慘,多麼危機,都決不用女人換取和平,決不割地賠款。哪怕如暴民軍大軍壓城,哪怕如瓦刺大軍圍攻首都,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都決不認輸。你看崇禎皇帝天子殉國,正統被俘卻決不求饒,隆武戰死沙場,紹武被俘、絕食自殺……正氣明朝。明朝,是古代世界上所有過百年的帝國唯一沒有簽定任何不平等條約的,唯一從不向任何勢力屈服的。哪怕是暫時的。明軍是世界上在國家基本亡國後,抵抗時間最久的,他們堅持抗戰38年。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崇禎265年在朝鮮延用

早在明太祖時期,朱元璋就把朝鮮列為“不徵之國”之一,朝鮮方面也始終以臣禮事明。

據朝鮮《仁祖莊穆大王實錄》記載,明亡後,朝鮮繼續使用“崇禎”年號。李朝國王對明朝皇帝年號的尊崇也達到了極點。無論是文書、古印,還是馬牌、御畫,只要有明朝年號,一律收集整理,予以珍藏。同時,朝鮮李氏王室對於明朝的各種追思活動也與日俱增。仁祖時,每逢重要節日,宮中都要行“焚香望闕之禮”;肅宗時,自宜春門詣“禁苑壇”,以太牢祭祀崇禎皇帝,之後又在後苑春塘臺設“大報壇”,祭祀神宗皇帝。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1749年(乾隆十四年),李朝王室又以明朝太祖(洪武)、神宗(萬曆)、毅宗(崇禎)並享“大報壇”,並於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禮。這種祭祀活動每年都會進行,一直延續到李朝末年。(凌雲客)

史上唯一不貪財不好色不惰政不懦夫的“亡國之君”揭秘讖語明思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