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君的人事任命朝令夕改導致兩派大臣火拼、兩個兄弟和兒子被殺

晉國是春秋時期的大國,晉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之子晉襄公保持了其父的霸業。晉襄公即位的第一年(前627年),晉國在崤之戰中打敗秦國、在箕之戰中生擒白翟國君、在泜水之役中聲望贏過楚國,晉襄公的霸氣比其父有過之而無不及。晉襄公能夠稱霸諸侯,得益於晉文公留給他的一幫老臣:先軫、趙衰、先且居、欒枝、胥臣、箕鄭、魏犨、郤缺、荀林父、狐射姑、屠擊、士谷、梁益耳……晉國可謂人才太多了。當年,晉文公重耳逃難齊國和楚國之時,齊桓公和楚成王對重耳手下有如此多的賢人志士就羨慕不已。正是這些人為晉文公打下了霸業,使晉國成為當時霸主。然而,人才是不好把控的,奴才好把控但不能治國安邦。面對如此多的人才,晉襄公顯然沒有其父的把控能力。

此國君的人事任命朝令夕改導致兩派大臣火拼、兩個兄弟和兒子被殺

影視劇中晉文公逃亡圖

前622年,中軍將先且居、中軍佐趙衰、上軍將欒枝、上軍佐胥臣先後去世。他們去世之前,晉國的人事安排如下:

中軍將

先且居

中軍佐

趙衰





上軍將

欒枝

上軍佐

胥臣

新上軍將

先都

新上軍佐

荀林父

下軍將

箕鄭

下軍佐

胥嬰

新下軍將

屠擊

新下軍佐

先蔑

另據史家推測:胥嬰和屠擊也於此前去世,這就是說十卿中有六卿去世,只剩下四個,這對晉國來說是個巨大的損失,對晉襄公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為什麼說是個巨大的挑戰呢?用人成功的話,晉國就可以政治穩定,國勢日上;不成功的話,必然是互相殘殺,國勢日衰。那麼,晉襄公是如何重組領導班子的呢?據史書記載,晉襄公在重組領導班子的時候,一年之中組了三次。

第一次組合。公元前621年,據《左傳》記載:“晉侯將登箕鄭、先都,而使士縠、梁益耳將中軍。先克曰:‘狐、趙之勳,不可廢也。’從之。“晉襄公本來是準備這樣安排新的領導集團的:由士谷將中軍,梁益耳佐之;箕鄭將上軍,先都佐之。但由於先且居之子——先克的反對,晉襄公被迫重用狐氏、趙氏、先氏。當時,在晉國勢力最大的幾家是:狐家、趙家、先家。但這幾家由於勢力太大明顯是受打壓的,公元前629年,狐偃去世之後,狐偃之子狐射姑沒有接班進入卿列,就是晉文公打壓狐氏的例證。現在先且居和趙衰去世,晉襄公不準備安排先克和趙盾進入卿列,明顯是想打壓先氏和趙氏,所以先克提出反對。由於這三家勢力很大,所以晉襄公答應了先克的請求。

第二次組合。還是公元前621年,據《左傳》記載:“六年春,晉蒐於夷,舍二軍。使狐射姑將中軍,趙盾佐之。”先克也成功進入卿列,組合如下:

中軍將

狐射姑

中軍佐

趙盾

上軍將

先克

上軍佐

箕鄭

下軍將

先蔑

下軍佐

荀林父

晉襄公想打壓勢力太大的狐氏、趙氏、先氏的目的顯然沒有達到,這起因於晉國公族之衰。晉獻公(前676年-前651年在位)之時,曾經屠殺公族,當時晉獻公聽從士蒍之計,築新城,將“桓莊之族”遷於新城居住,給予他們富足的生活。桓莊之族非常高興,以為是受到了優待、是地位高貴的象徵,他們沒想到,當他們住到新城後,晉獻公派軍隊把他們全部屠殺了。晉獻公將祖輩留下的公族全部屠殺後,把自已的兒子們也一個個流放到了國外,只留下接班人在國內,這叫“公族外放”。晉文公即位後,繼承了其父的這一種法,只留接班人在國內,而將其他兒子流放國外。這個措族造成了晉國公族勢弱,異姓勢力崛起。傳統宗法制的嫡長子繼承君位、其他兒子封卿大夫的做法在晉國沒有延續下來,這就使晉國卿大夫為異姓所把持,為三家分晉埋下禍根。到晉襄公時,已經明顯不能控制這些異姓卿大夫了。

第三次組合。狐氏、趙氏、先氏成功進入卿列後,鬥爭並沒有結束。公元前621年,《左傳》記載:“陽處父至自溫,改蒐於董,易中軍。陽子,成季之屬也,故黨於趙氏,且謂趙盾能,曰:‘使能,國之利也。’是以上之。宣子於是乎始為國政。”陽處父是晉襄公的老師,他出使外國回國後,對趙盾居於狐射姑之下不滿,因為他曾是趙氏家臣,於是說服晉襄公讓趙盾取代狐射姑,於是領導班子的組合變成了這樣:

中軍將

趙盾

中軍佐

狐射姑

上軍將

先克

上軍佐

箕鄭

下軍將

先蔑

下軍佐

荀林父

晉襄公這頻繁的人事變動,在他活著的時候沒什麼問題,因為晉襄公也是強硬的人物。可惜晉襄公命短,就在公元前621年八月,新的領導班子還沒有穩定下來之時,晉襄公去世了,而他的兒子才三歲。於是內亂開始了。

此國君的人事任命朝令夕改導致兩派大臣火拼、兩個兄弟和兒子被殺

影視劇中的晉襄公

第一次內亂:狐、趙之爭。晉襄公去世之前指定年幼的太子夷皋為君。趙盾和狐射姑明顯沒有把晉襄公的話當回事,趙盾認為太子夷皋年幼不能理政,不如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公子雍當時在秦國為人質。狐射姑反對趙盾,主張立在陳國為人質的襄公弟弟公子樂。趙盾派遣先蔑、士會前往秦國迎立公子雍,同時狐射姑也派人前往陳國迎立公子樂。趙盾派殺手在半路將公子樂一行全部殺害。狐射姑大怒,因為自己失去一把手的位置是因為陽處父,於是派狐鞫居殺了陽處父。趙盾派人誅殺了狐鞫居,狐射姑也逃亡翟國,後來身死異鄉,狐氏家族就這樣退出了晉國政壇。

第二次內亂:當初在夷之蒐時,梁益耳、士谷、蒯得、先都、箕鄭等人因為當初先克的一句話而沒有進入卿列。先克在狐射姑被趙盾迫害到國外後,接任中軍佐一職,成為晉國二把手,強搶蒯得的田地。前618年正月,先都、箕鄭父、士谷、梁益耳、蒯得派刺客刺殺了先克。先克被殺,趙盾下令將先都、梁益耳殺了。趙盾藉機剷除異已,箕鄭父、士谷、蒯得也隨後被擒,晉靈公的母親穆嬴,想保住幾位老臣以制衡趙盾。結果趙盾並未取得穆嬴的首肯就將幾位老臣斬殺。

第三次內亂:殺害晉靈公。反對趙氏的人盡皆被誅殺,原來的六卿只剩下趙盾和荀林父。趙盾重建三軍六卿,六卿將佐如下:

中軍將

趙盾

中軍佐

荀林父

上軍將

郤缺

上軍佐

臾駢

下軍將

欒盾

下軍佐

胥甲

這套人馬,完全是趙盾親黨,晉靈公成了傀儡,隨著晉靈公的年長,君臣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的爆發了。公元前607年,十八歲的晉靈公想殺了趙盾,奪回自己的權力,《左傳》記載:“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趙盾鬥且出,提彌明死之。……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趙盾殺害晉靈公之後,使趙穿至周迎接晉文公之子——公子黑臀而立之,是為晉成公。

趙盾繼續專權,直至公元前583年,晉景公發動“下宮之難”,趙氏才被剷除。晉國異姓卿大夫亂政的局面,實始於趙盾。

此國君的人事任命朝令夕改導致兩派大臣火拼、兩個兄弟和兒子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