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紅的起源是什麼?

暮光lonely

南紅,古稱赤玉。最早可以追溯至《後漢書·東夷列傳》的記載,東漢時期,“扶餘國,在玄菟北千里。南與高句麗、東與挹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出名馬、赤玉、貂豽,大珠如酸棗。”

另外明末,徐霞客在其著作《徐霞客遊記》中也提到過南紅,“上多危崖,藤樹倒罨,鑿崖迸石,則瑪瑙嵌其中焉。其色月白有紅,皆不甚大,僅如拳,此其蔓也。隨之深入,間得結瓜之處,大如升,圓如球,中懸為宕,而不粘於石,宕中有水養之,其晶瑩緊緻,異於常蔓,此瑪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積而市於人者,皆鑿蔓所得也。”

再來說說南紅的歷史。在距今3000年的成都金沙,創造了中國最為燦爛的青銅文明之一——古金沙國的能工巧匠沿用了三星堆先民使用貝幣的傳統,製造出了當前存世最早的一件南紅製品——南紅貝幣,這枚貝幣現在被保存在古金沙博物館。

時間流淌至距今2500年,伴隨著古金沙國神秘的銷聲匿跡,同樣神秘的古滇國慢慢興起,他們有了和南紅產地更加接近的優勢,包含了為數眾多的南紅的紅瑪瑙的使用似乎貫穿了整個古滇國500年的歷史。在第三代滇王國的最高統治者莊蹻之孫眼中,南紅成了平淡生活中的豔麗色彩,他要求匠人用南紅雕刻了甲蟲和牛頭,並將這心愛的玩物帶進了石寨山M12號墓。

古滇國滅亡後,南紅這種材質卻仍然在今雲南地區保留了下來。但在公元1世紀到公元10世紀這900年中,雲南以外地區幾乎沒有發現,僅僅在草原絲綢之路的零散遺蹟中有所發現,這些南紅珠子通常缺乏有序的地層資料藉以參考斷代。

而後,就是為南紅愛好者耳熟能詳的歷史啦,南紅作為深海紅珊瑚的替代品正式走上藏區的舞臺。由於藏區使用的紅珊瑚全部為所謂倒枝珊瑚,只產於日本海峽和臺灣海峽,貿易的相對困難和珊瑚本身材質的珍貴決定了紅珊瑚只是屬於藏區高層生活的奢侈品,而廣大的藏胞也同樣需要這些紅色的寄託,於是南紅真正以批量產品的形式登上歷史舞臺,成為眾多信徒的隨身配飾。這種情況至早結束於清晚期,伴隨著我們通常認為清晚期南紅礦藏的枯竭,南紅珠子的製作才基本告一段落。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藏區文化(主要是藏傳佛教)對於清廷的巨大影響,特別是雍正個人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或喜愛或無奈地沉浸於藏區文化之中,南紅伴隨著藏區文化走入清廷也就變成了相當理所當然的事情。最遲在雍正元年(1723)年,南紅走入了清廷,記載其品種的名字叫做“紅白瑪瑙”。產於其時的最為著名的南紅作品——瑪瑙鳳首杯,優秀材質和頂級工藝的結合,讓人歎為觀止。


關注文玩姐,一起聊文玩,漲姿勢~


文玩姐


南紅,古時稱“赤玉”,“南紅”的叫法起源何時並無考據,不過也就是近20年的事兒。在此之前,西藏佛教文化中將其稱之為“ma.rai”或者“ma.zhou”。

南紅的歷史久遠,可以一直追溯到石器時代。

(1)石器時代

在新石器時代,距今二萬八千年前,山西陽高許家窯遺址出土了不少瑪瑙文物,其中發現了南紅瑪瑙。在當時,只有部落首領和大祭司、巫師才有資格佩戴。

(2)商朝晚期-西周時期

2001年在成都發現了距今3000年的古金沙國遺址,出土了當前存世最早的一件南紅製品“南紅貝幣”,現保存於古金沙博物館。

(3)春秋戰國時期-漢朝

春秋和戰漢時期,可以說在歷史上達到了第一個瑪瑙製品的高峰時期。

(4)唐宋遼金元時期

瑪瑙製品多,但出土的南紅相對較少,主要受限於原材料的來源。

(5)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可以說是南紅瑪瑙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

明朝《徐霞客遊記》就有記載保山南紅的特點。

“上多危崖,藤樹倒罨,鑿崖迸石,則瑪瑙嵌其中焉。其色月白有紅,皆不甚大,僅如拳,此其蔓也。隨之深入,間得結瓜之處,大如升,圓如球,中懸為宕,而不粘於石,宕中有水養之,其晶瑩緊緻,異於常蔓,此瑪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積而市於人者,皆鑿蔓所得也。”

清朝時期,藏傳佛教文化的興起,引入了南紅瑪瑙。藏傳佛教七寶中的“赤珠”就是指南紅瑪瑙。

雍正元年(1723年),南紅走入清廷,記載品名“紅白瑪瑙”。

從新石器時代至清時期,瑪瑙始終是僅次於和田玉的一種貴重的寶石級材質。從專業的角度來看,玩南紅若想體會其歷史文化內涵,最好要玩有年份的。清中期為最好,那個時期,無論材質還是雕工,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堪稱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南紅講堂

南紅歷史源遠流長!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現被人們使用!那麼南妃就來仔細說說吧!


《徐霞客遊記》中曾有記載:“上多危崖,藤樹倒罨,鑿崖迸石,則瑪瑙嵌其中焉。其色月白有紅,皆不甚大,僅如拳,此其蔓也。隨之深入,間得結瓜之處,大如升,圓如球,中懸為宕,而不粘於石,宕中有水養之,其晶瑩緊緻,異於常蔓,此瑪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積而市於人者,皆鑿蔓所得也。”這裡說的是南紅。

“南紅”這個詞即便對於收藏愛好者來說也不是一個熟稔的稱呼,它是近十年才出現的。按傳統與起航對瑪瑙原料名稱的說法,從前的紅瑪瑙僅被分為兩種,即東紅瑪瑙和西紅瑪瑙。

東紅瑪瑙多為低檔瑪瑙,是利用氧化鐵還原的方法對瑪瑙進行增色後得到的;

西紅瑪瑙則是指未經人工增色的珍貴瑪瑙材質。

從近二十年前開始,由於雲南保山地區的南紅瑪瑙礦源被重新發現而得到重新開採,其所出產的瑪瑙便被稱為雲南紅瑪瑙,簡稱南紅。

3000年前的青銅器時代,金沙古國(今四川地區)一位鑄幣工匠沿用三星堆先民使用貝幣的傳統,製造了當前存世最早的一件南紅製品——南紅貝幣,這枚貝幣形狀簡約精緻,歷經千年滄桑卻鮮豔依舊,現在被保存在古金沙博物館。


歲月流淌,南紅瑪瑙由於其明豔的色澤和溫潤厚重的質感被人們所喜愛。戰國時期的貴族將南紅做成手串佩戴於腕上,即便死後也要將其帶入棺木。

古滇國第三代國王莊蹻之孫嘗羌對南紅甚為喜愛,他讓匠人們用南紅雕刻了甲蟲和牛頭,並將這些心愛的玩物帶進了石寨山M12號墓。

儘管朝代更替,古滇國滅亡,南紅這種材質的製作和使用卻始終雲南地區被保留了下來。1000年前南紅作為深海珊瑚的替代品正式走上藏區的舞臺。

藏族人信仰佛教,所用的法器倒枝紅珊瑚只產於日本海峽和臺灣海峽,由於貿易困難和材料昂貴只能為藏區高層所擁有。普通信徒只能尋找珊瑚的替代品,最終發現了南紅。

位甘孜州東谷寺所藏的元代經卷中有關於藏族對於南紅的記載,將之稱為“天龍八部中厲鬼之血”,佩戴可避“龍難”,與紅珊瑚、珍珠、蜜蠟、琉璃等並稱為藏七寶。藏人喜愛南紅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他們會將南紅碾壓成粉,用於止血。

清代時南紅瑪瑙發展的頂峰時期。清廷喜愛藏區文化,尤其雍正皇帝是一個藏區文化的忠實愛好者。大約在雍正元年(1723年),南紅以“紅白瑪瑙”的身份走入紫禁城,開啟了一段新的收藏風潮。當時最為著名的南紅作品——瑪瑙鳳首杯,以其近乎毫無瑕疵的材質和巧奪天工的精巧設計為歷代皇帝所喜愛,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是國家一級文物。

然而,由於南紅資源稀缺,製作出的成品多有傷裂,因此到了玉雕鼎盛的乾隆時期,人們對“無暇”的高標準要求使得南紅逐漸淡出收藏圈,及至清末,隨著市面上的南紅瑪瑙藝術品越來越少,南紅資源一度被認為已經開採殆盡。

近二十年來,位於雲南保山地區的紅瑪瑙礦源被找到了,所出產的紅瑪瑙即被重新命名為“南紅瑪瑙”。只是,南紅剛剛出現時,由於資源少、開採困難、知名度低等原因,並未得到太多人的重視。但是近幾年南紅又強勢迴歸到眾人面前!時隔百年,南紅以新的姿態迴歸,王者歸來,勢不可當。


如果大叔還是大哥或者姐姐們也喜歡文玩,可以點擊右上角關注“南紅迷”,南妃寶寶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一些文玩知識、趣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