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醫,背下《傷寒論》有多大用處?

用戶5547794389

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並不一定非得把《傷寒論》著作全部背下來。個人覺得,背下來關鍵的幾條還是可以的,用好了,也就可以受用終生的。

學《傷寒論》的人更重要的應該是學他的辯證思維。遇到任何病人,都要有六經辨證的思維,這才是《傷寒論》精華所在。李可的觀點就是六經辨證可統百病,六經辨證可執萬病之牛耳。說起來簡單,但是融會貫通,卻是難上加難的,非十年之功不可為也。

我也看到有一些人,臨床辨證,盲目的套用傷寒論方劑,也是讓人甚是可嘆。中醫是一門活學活用,臨證變通的學問。如果一味的死搬教條,腦袋就是不開竅,別說是背《傷寒論》,就算把《黃帝內經》全背下來也沒啥用。

不管怎麼說,我個人觀點認為,《傷寒論》這部著作是中醫的大梁。學中醫者,不可不學傷寒論。至於能背下來多少並不重要。會用才最重要。

李可也曾說過,《傷寒論》能學會用理中湯、四逆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這三個方就可以了,誠可謂大師之言,大道至簡也。


中醫實戰筆記

《傷寒論》是中醫挑大樑的著作,沒有《傷寒論》就沒有中醫臨床,《傷寒論》的偉大之處怎麼說都不為過,那麼究竟要不要背誦呢?自古以來就分兩派,有的講究運用背書便是不重要的事情;有的人認為《傷寒論》字字珠璣,是臨床的金科玉律,背誦是必須的。


作為一個背誦過《傷寒論》與《金匱要略》的過來人,我覺得背誦之後簡直無敵。古人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背誦便是一遍一遍的讀,一遍一遍的體會。沒有讀過《傷寒論》,只是根據後世對於傷寒論的講解運用經方,得到的不一定是張仲景的思想,其運用的正確與否也是值得懷疑的。

背誦《傷寒論》,首先會對《傷寒論》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對於張仲景的診療思想有一個全方位的理解。前後聯繫,上下對比,對於每一個方劑,每一個鑑別都會特別清晰,不會被病人的假象所迷惑,同時選方用藥療效也會更高。

背誦了《傷寒論》在臨症時,常常有這就是祖師所描述的某某某證,如發熱,汗出,惡風,這就是桂枝湯證,所有的證都如同桂枝湯證一樣簡單,從來沒有無關緊要的描述。點點都在緊要關鍵之處。因此背誦《傷寒論》見到這些症狀如同故友重逢,見面分外熟悉,這就是背誦與不背誦的差距。

如果病人口乾口苦,背誦的人可能馬上聯想到少陽病的口苦,如果再有頭眩,脈弦就可以使用柴胡湯加減,或大或小,但是不外少陽樞機不和。不學經方的人往往會忽略這麼個小症狀,如果患者小便不通,往往就會採用通利小便的藥物。絕不會從少陽樞機著手,以柴胡湯加減。小柴胡湯條文以下,就有關於心悸,小便不利的記述,以小柴胡湯加茯苓。這就是區別,這就是差異。


金匱真言

首先問一個問題,張仲景憑什麼寫傷寒論,他寫的傷賽論對不對。你背會以後理解正確不正確。你不能臆想。漢以前靠周易。歸藏,連山。你只有懂陰陽,才能明白傷寒,你現在學得在好也不過是順方治病,不能辯證施症。對方藥加減不能自如。和其它庸醫一樣,只能冒對。要想真心懸壺濟世,必須去讀論語,四九年以後,大陸無中醫,就是不讀論語的原因。要學好中醫,必要知道修身養性,養身,入靜內觀,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觀自心,才能懂仁智禮儀信,是一種真真切切地覺悟,才能和藥物涼辛甘苦甜相結合。順方治病變自方治病,因為這時你己經明白啥叫病,啥叫疾,四季變化,寒署往來,寒氣是如何侵身地,陽氣是如何失去的,才會明白什麼叫望聞問切,才會明白曾國藩為什麼會三千步識人,才會明白為什麼他算半個聖人。


熊居長安

我是一名中醫臨床大夫。我覺得學好傷寒論是必須的,想要學好必須把傷寒論背下來,這也是必須的。

俺實在不能背下來,掌握上海人的框架,以及傷寒論的方劑,治病上也是有很大的提高。

因為傷寒論是辨證論治思想的根本來源。就是說從這本書開始,中醫才有了辨證論治,傷寒論也是方書之祖。

不學傷寒論或者是不懂傷寒論的人,可以說是不懂中醫的辨證論治。


而相反,從古至今的中醫大家,都推薦學習傷寒論。你老中醫之路這本書介紹了許多中醫,大家的成長經歷。都無不推薦學中醫,要學習經典,學習傷寒論。

當然那些不懂中醫或者是學不好中醫的人覺得傷寒論沒什麼太多用處。

李可老中醫就是在監獄中,別人傳了一本關於傷寒論的書給他,後來才成為中醫大家。

自學中醫成才的一代大家嶽美中,後來也是通過系統的學習了傷寒論之後,醫術提高才成為,給周總理,和毛主席治病的御醫。



歷史上靠學習傷寒論,成為臨床大家的中醫實在太多了。而相反,我沒有哪一位,好的中醫能跳過傷寒論。

不容置疑,想學好中醫,必須得學好傷寒論,想要學好傷寒論就必須得背誦傷寒論的經典條文。

如果還是覺得沒必要看看這個老中醫怎麼說: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055ee7cc849808fbea14f21d491c547f\

中醫二羊

對於這個問題,必須知道《傷寒論》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它是經典,他集藥、理、法、方於一體。同時也是張仲景的診斷醫案。

郝萬山老師在講座中提到,他和劉度舟前輩的經理,就是用《傷寒論》中原文,救治了一次集體中毒事件中傷員。因為他看到所有病號都是以發熱嘔吐,心下壓疼,當別人問他診斷依據時,他說“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則痛,小陷胸湯主之,”,就是根據“傷寒論”原文處置了一起集體中毒事件。


仲夏67612880

那可不是一般的大用處,若能讀懂會臨床應用,最起碼自己和家人不被他人忽悠送上死路,而且還沒處申冤!最起碼不會把外邪因物理降溫引入體內深處,最後死於敗血症等醫之過病!即傾家蕩產又丟了生命!你的先輩還要背上遺傳疾病罪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