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28種脈象,怎麼感受患者是哪種脈象呢?

編織大課堂

脈診,是醫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動脈,根據脈動應指的形象以瞭解病情,辨別病症的診察方法。脈診起源於中醫的經絡學說,立足於中醫之臟腑氣血理論,是在陰陽、五行等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指導下而日趨完善的。在華夏文明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脈學在幫助診察人們疾病本質、保證黎民百姓健康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浮脈類


1.浮脈 特徵:切脈時,用指輕按肌表上就可以感到搏動,當用力重按時,反而感到指下的搏動減弱,但脈體並沒有空虛的感覺。

2.洪脈 特徵:洪脈的脈體浮大,有如波濤般洶湧,來勢強而有力,之後就逐漸衰減,因此脈象在去時比來時顯得勢緩而力弱。

3.濡脈 特徵:濡脈的脈形細小柔軟,浮取時才能感到微弱的搏動;用指力重按,反而感覺不到搏動。

4.散脈 特徵:散脈沉浮無根,浮取時脈象時快時慢,來去不明,重按反而摸不著脈。

5.芤脈 特徵:輕取時脈管柔軟中空,脈形大,像在按蔥管。脈管周圍力道較強,脈管中空處顯得無力;重按時脈象減弱。

6.革脈 特徵:革脈浮大中空卻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圍的脈象顯得較為乾硬,中空無力;重按脈象減弱 二、沉脈類


1.沉脈 特徵:沉脈在浮位和中位都不明顯,只有重按接近筋骨時才能感覺到搏動。

2.浮脈 特徵:伏脈位於筋骨內,即使重按也不可得,必須貼著筋骨才能診到脈象。

3.牢脈 特徵:牢脈附著在筋骨上,堅牢不移,因此脈形比較弦長。 4.弱脈 特徵:弱脈輕取不得,必須重按才診得,並且顯得柔軟無力。 三、遲脈類


1.遲脈 特徵:正常人脈搏的至數,一息四至到五至,而遲脈一息只有三至,此外,遲脈的脈位,不論浮取沉取都可得。

2.緩脈 特徵:緩脈比遲脈略快,一息四至,緩脈的脈位,浮取或是沉取都可得。

3.澀脈 特徵:澀脈的脈形細短,如同輕刀刮竹一般,往來艱澀,極不流利。 4.結脈 特徵:速率遲緩,早搏動時偶爾有一次歇止,然後又開始搏動,每次歇止的間隔沒有規律 四、數脈類


1.數脈 特徵:搏動比正常脈塊,在一息的時間內,脈來超過五次以上,相當於每分鐘九十次以上。

2.疾脈 特徵:疾脈的脈率急速,一息七八至以上,相當於每分鐘一百四十次以上。

3.促脈 特徵:促脈脈象急數,在搏動的過程中偶爾會歇止,每次歇止的間隔沒有一定的規律,歇止的時間也比較短暫。

4.動脈 特徵:動脈的脈象如豆般圓滑,脈象滑數而有力,但卻搖擺不定 五、虛脈類


1.虛脈特徵:虛脈無論是浮中沉去時,脈象均軟弱無力。脈形細小並且有空虛感。

2.微脈 特徵:微脈出現在浮位或沉位,脈象模糊不清。若有若無,欲絕非覺。

3.細脈 特徵:細脈的脈形細小,卻明顯跳動,不似微脈的脈象模糊不清,若有若無,欲絕非覺。

4.代脈 特徵:脈象為遲緩或急速,主要依病情而定,每到一定的規律就突然歇止每次歇止時間較長。 5.短脈 特徵:短脈比正常的脈象短小,脈形不超過寸關尺三部的每一部 六、實脈類


1.實脈 特徵:實脈無論浮、中、沉取均有力,應指有充實感,脈體形大,強勁有力。

2.長脈 特徵:長脈比正常脈象長直,脈形遠遠超過寸關尺三部的每一部。

3.滑脈 特徵:滑脈跳動圓滑如珠,搏動及其有流利,給人一種反覆旋轉、圓滑自如的感覺。

4.玄脈 特徵:形直體長,弛張度較大,若以琴絃為例,兩端繃緊之後,玹的緊張度便增加了。玹脈不受脈位、氣息至數所限制,即可兼浮兼沉又可兼遲兼數。

5.緊脈 特徵:緊脈的脈形緊張而有力,如同拉緊的繩索般彈指而絞轉不定。


姚偉工作室

中醫脈象28種,總的來說用幾句話可以概括。

一:浮沉定表裡。三部脈浮病在表,病的時間不長,症狀輕,康復快。三部脈沉病在裡,症較重,康復慢。如右寸脈沉無易得頸椎病,等……

二:快慢定寒熱。三部脈快(一息五至以上)者,為熱症。三部脈慢(一息四至以下)者,為寒症。

三:有力無力定虛實。三部脈有力者,為實症,儘量少用溫熱補藥。三部脈無力者,為虛症,儘量少用苦寒攻下的藥。

四:左手無脈(極沉)陰血虛,右手無脈(極沉)陽氣虛。注:即一隻手有脈,另一隻手無脈的。

五:最好背熟一些脈訣,方便辯症。如:

左寸脈浮是傷風,目眩頭痛風痰壅;浮兼虛遲心血少,心神恍惚不安宮;浮散心氣虛煩躁,洪數心經被熱攻;左關脈浮主腹脹,數因風熱入肝中;怒氣傷肝脈浮促,心胸逆滿不相通;左尺脈浮小腹脹,膀胱風熱小便澀;芤則男子多血尿,婦女崩帶定無疑;遲是疝氣臍下痛,浮而無力是腎虛;右寸脈浮肺風寒,咳嗽清涕寒風痰;如遇洪浮為肺熱,浮遲喘咳吐痰多;浮細本是肺陰傷,乾咳少痰聲嘶啞;右關脈浮是脾虛,中滿不食鬱氣居;浮大澀來因吐食,浮遲脾胃受虛寒;右尺脈浮下焦風,大腸秘結苦難通;若逢浮虛元氣少,浮數風熱大腸中。

浮脈與體溫、天氣有關,天熱則脈多浮,女人月經前後、排卵期、孕期脈稍浮,小孩尤是寸脈浮,30歲後大部分人出現尺脈沉的現象。

寸浮病在頭、頸、胸,關浮病在消化部位或女人生理因素,尺浮病在泌尿、生殖系統的感染、積液的早、中期。

以上是浮脈的論述,其他的大家可以查看有關的脈學著作。

只要善於歸納總結,脈診斷症是有可能的,就看大家肯不肯下苦功了。


石上柏155

中醫脈象的李頻湖脈學是二十八種,二十八脈屬於單相脈,其實在病人身上,都是混合脈象中醫在摸脈時候,不可能瞬間過濾幾百種脈像,他告訴你屬於什麼病,多數根據察言觀色和和你聊天所得到的信息,讓你讓你相信他摸出來的是他目的!記得解放前有木葫蘆車,那是因為沒有發明橡膠咕嚕,記得很多幾千年流行的古老生活方式,在當在落後也屬於創新,這一切當時的無奈,中醫也好針灸也好,當西醫沒有來到中國時候,我們只能選擇中藥來治病的那種神奇的如他們讀後感到離神醫不遠啦所以天天夜夜背誦,李頻湖脈學還是醫衷金鑑,等以及針灸大成等中醫書籍古人都編程歌訣,目的還是吸引年輕人來學習吟誦,在我看來中醫古書的主要對象是二就是這麼簡單,十歲以前的小孩子,年輕人對社會對中醫書上神奇的的興趣讀後感到自己只要學好就會成了名醫,救治百姓,所以費勁心血來讀,,因為書上簡單的歌訣和條文,在他們眼睛裡就很簡單,我以為中醫歌訣符合處於充滿理想和幻想的青少年學生,這一點老祖宗實在高明,讓無數青年廢寢忘食的背誦,也就是說古人說的話寫的書除了臨床和傳承前人,還有一個不少玄學迷信,沒有玄學和神奇,誰還約它,脈學也是


醫歌子楚

脈象不止是這八個方面,部位的理解大體上就是左寸為心,右寸為肺,左關為肝右關為脾胃,左尺為腎,右尺為命門,脈貴在有胃根神之說,如果胃根神都不足或有一之無就是重病大病,從古到今都流傳作一句古言(心中了了,指下難明)。本人剛學中醫前十年確實深有體會,

脈象又分有眾多的(脈法)如內科脈法外科脈法,婦科脈法傷科脈法兒科幼科脈法,傷寒脈法,溫病脈法,心裡脈法等等,各自的應用都有著各自的特點,雖然說大體上只是二十八脈,就說說浮脈於大家討論一下吧,寸關尺脈之浮,寸脈之浮是心於肺有病疾了,關脈之浮是脾胃於肝膽有病疾,尺脈之浮是腎於命門有病疾,首先就得三部九候才能知道是內傷或是外感,或是都有,尺脈之浮多數傷於內,因尺脈的正常脈位是沉,關脈之浮或於本臟腑太過或不及,寸脈之浮同樣是太過於不及或傷於外感,這是部位脈法,在說整體浮脈主病,

在說說浮脈主病與胃根神之間的關係吧!浮遲中風,浮數風熱,浮緩風溼,浮緊風寒,浮虛傷暑,浮芤失血,浮洪虛熱,浮散勞極,等等,如果浮緩之脈雖主風溼之病,但是必須得查三部浮中沉,如中取細小無力沉取無脈搏動的話,此人必有大病重病纏身,因沉取無脈在中醫裡為根帝不固,這時得看看脈律是否整齊,如整齊的話,此病人暫時不會反應出來,如果脈律一亂此人病必病顯現於形,叫說肝臟病人一些問題吧!很多病人在沒有查出病之前他們每天照樣該幹什麼幹什麼!因為他們脈律一致,所以他們暫時沒有感覺到什麼不舒服的地方,同時這也是考練一個良醫的功力的時候,不是常聽人說的(上功治未病)嗎?脈律一亂病人必有所感覺到身體不舒服,這也就體現了中功治以病,當疾病引起全身不舒服的時候大病以致,難有回天之力了,這時就考練一個有良知的下功的水平和運氣了,


土郎中17

看大家聊得熱鬧我就做個不速之客也來參與討論了,中醫脈像歸納起來,其實遠遠不止二十八種,只是二十八種脈像常見而已,在古籍中脈理口訣雖然基本明瞭,但是這取決於學者體會和直覺,總的來說,診脈可分以下步驟,指定三關既然診脈都懂就不贅述,下指先辯是浮是沉,再觀其脈是遲是數是緩是疾,又看四季脈像順逆,再審其脈微、甚、兼、獨。當然脈像很少有單一出現,多有兼像,比如浮兼緊脈,浮主表緊主寒,那麼得浮緊脈像者為表寒……當然這也需要手下感覺靈敏,也需要廣覽學識,也需要更多同行共同取長補短多加交流才能發揮到一定高度


山野草民62557761226

脈法很簡單,無非太過不及而已。然而要弄懂太過與不及,首先得知道平脈,也就是要找到座標和衡量標準。不知平脈就不會評脈。平脈有三種形態,一者三部大小浮沉正等,此不必贅述;二者與春夏秋冬相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三者各合其部之象,心脈浮大散,肺脈浮澀短,肝脈弦而長,脾脈和而緩,腎脈沉而濡。現在一般以第三種為標準。那麼如何評判?曰:假使左寸心部,其脈當浮,浮之可得,如果於中沉二部得之,為不及脈之本位。其脈當大,如不大,則不及脈之本形。如過大,則為洪【夏天當另別之】,為太過。其脈當散,如不散則不及脈之本性。然散中當有收意,如過散,則為太過。餘者仿此。然一切的一切又應以胃神根為基。

又,陽加於陰為脈。非陽無以鼓盪,非陰無以充行。簡單來說,氣者脈之動也,血者脈之充也。脈搏跳動和緩有力則氣不虛,反之則為氣虛。觀張錫純書,跳動無力常加參以補其氣。脈搏粗細適當充實則血不虛,反之則為血虛。如脈細、脈如蔥管則為血虛。等等。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理解。歡迎批評指正。


一本正經地胡說九道

位置,力度,感覺都需要長期反覆練習。

大師的經驗其實就是自己長期積累在大腦的大數據,所以很多時候是隻能意會不能言傳。這也是很多中醫黑噴切脈的一個原因和理由。


聚國醫

中醫結合了五行陰陽相生相剋之說,五行來自河圖,河圖來自對“五緯”,也就是目視可見的五大行星的古代觀察。而這個觀察結果,影響後世天文,才有28天罡等古代天象劃分。這數理同出一脈。

因此28也是被數理困住的數字。也可是27種再湊數,也可是29種砍掉一個,當然碰巧28種也可能。至少,28種分類,在古人已算細緻了。

優點是省錢;缺點是有不確定性,且不確定性因人而異,因醫者的水平而異。

老中醫在乎五行的行,相生相剋的道理,並不會困在五這個數里面。這28也一樣,老中醫不會拘泥於28,會根據實際情況歸類總結。28也僅僅是傳播過程為了好記憶而已。

至於感受脈象,這需有實踐經驗的中醫來談。而且,人體痛癢不舒服,也會影響心跳的強度和細節過程,這還是科學的。但感受細微的脈象變化,若非閱人無數,實難有所作為。且這種分類方式表達不易,容易混淆,也就漸趨弱勢了。不如看心電圖直接。

現在有化驗,有透視,真想看病,又何必拘泥於把脈這種有不確定因素在裡面的方法呢?

落後的捨棄又何妨,不影響中醫的博大。


霹靂火76228767

察言觀色+脈診。行醫20年,中西醫結合運用,目前認為,脈學被無數代人弄得面目全非。我認為摸脈就是為了在取得診斷後確定用藥的依據。沒有確診的實際意義。28或更多脈相無非就是強弱,節律的變化。脈強則人體功能代謝旺盛,用抑制的藥去對抗,如甲亢,脈洪數,來時盛,去悠悠。表現實熱,開一些石膏,礦石,甘草 之類的。甘草裡含大量糖皮子激素,是甲亢禁忌症。辯證裡又出現了陰虛陽亢,五臟六腑的熱證都包括了,弄得矇頭轉向不知是哪一個?何苦哪?不就是人體功能過剩嗎?找出病因,抑制一下。請問哪位中醫大神用純中醫藥根治的?那國家把西醫的甲狀腺專科去掉不就解決了嗎?話說回來,脈就兩種,就是陰陽,不用反藥就得了,何必弄得那麼神秘。


回陽救逆

中醫有28種脈象,以浮,沉,遲,數。為綱。浮脈就象木頭在水中浮,浮大中空是芤脈,拍拍而浮的是洪脈。浮而遲大浮豁然空的是虛脈,浮脈有稍按即無的是微脈,只要在摸脈中細心體驗,多多摸脈你才能體驗到。好比你在彈三絃,只知道1.2.3.4.5.6.7.如果不經常練,你肯定彈不出什麼好曲子來,中醫為什麼要拜師學藝,如果師父摸完脈了,他摸的是左寸浮大,右寸浮芤,讓你一摸再體會體會,慢慢就知道各種脈象是什麼樣子了。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功夫下到,你才會走到摸脈知病的那個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