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斑突增背後的原因或是消化道腫瘤?看中醫如何解讀

人上了年紀,面部、軀幹等的皮膚表面就會出現一些黑褐色的暗斑,俗稱“老年斑”,專業術語即脂溢性角化,多認為是人體機能衰老的標誌之一。然而臨床已發現泛發性老年斑一般合併腫瘤,換句話說,老年斑的產生尤其是驟然增多,有可能是腫瘤的徵兆。其中機理究竟為何?中醫理論或可解釋。


老年斑突增背後的原因或是消化道腫瘤?看中醫如何解讀

肺主皮毛——老年斑驟增是肺功能下降的外象

《醫經原旨·卷五·疾病第十一·五氣》雲:肺主皮毛,應金之堅而保障全體,捍禦諸邪也——即肺氣主司皮毛,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

《醫貫·卷之一·玄元膚論· 五行論》記載:金中火者。凡山中有金銀之礦。或五金埋瘞之處。夜必有火光。此金鬱土中而不得越。故有光輝發見於外。人身皮毛空竅中。自覺針刺蚊咬。及巔頂如火炎者。此肺金氣虛。火乘虛而現。肺主皮毛也故也——這裡舉了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山中如果有金礦銀礦,則晚間必有火光,這就是金氣埋在土中而不得發越於外,而若肺金氣虛,土氣反侮,皮膚肌肉則有蚊蟲叮咬的感覺。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五十五·皮膚候》則描述了肺氣不足導致皮膚乾燥甚至爪甲枯榮之象——經曰: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又云:肺主皮毛,在髒為肺,在體為皮毛是也。又云:手太陰者,衝氣溫於皮毛者也,氣不榮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皮焦津液去者,則爪枯毛折而死

老年斑突增背後的原因或是消化道腫瘤?看中醫如何解讀

老年斑作為肺主皮毛功能減退的表現,體現了肺與肝的關係異常——生理上肝主升發,肺主肅降,肝升肺降則氣機調暢,氣血上下貫通肺居膈上,其位最高,為五臟六腑之華蓋,其氣以清肅下降為順;肝位居下,主疏洩,調暢氣機,其經脈由下而上,貫膈注於肺,其氣升發而上。如是,肝升肺降,以調節人體氣機的升降運動。病理上若肝氣鬱結,氣鬱化火,循經上行,導致肺的功能失調。

中醫如何認識消化道腫瘤——以噎嗝為例

中醫在兩千年以前對腫瘤就有了一定的認識,甲骨文就有"瘤"字的記載,散見於後代文獻中的舌菌、失榮、噎膈、返胃、乳巖、肺積、翻花瘡等名稱都是對現代惡性腫瘤臨床表現的具體描述。而其中的噎嗝很可能是消化腫瘤的一種。《三家醫案合刻·卷一》記載了一個非常具體的案例:綠高年中焦,清陽已微,濁陰漸阻,致脘中窒塞日盛不能納,下焦陰液枯槁,腸中氣痺,溺少便澀。虞花溪雲:噎膈反胃,陰枯陽結為多,衰老之象,最難調理

……當以陰陽二氣推求,在上為陽,在下為陰,通則流通,守則呆鈍。古人成法,宜遵其言,居恆頤養,不在藥餌中矣……可以說當時認為這種疾病是有形的藥物難以調治的。而這裡為何強調要用“無形”的療法來調養,實際就是強調情志的作用,即肝對情志的調養作用,肝氣鬱結則橫逆犯胃,發為消化道腫瘤如噎嗝,而這恰恰也是聯繫老年斑和消化道腫瘤的一條可能線索。

老年斑突增背後的原因或是消化道腫瘤?看中醫如何解讀

肝氣犯胃——串聯老年斑與消化道腫瘤的病機

《臨證指南醫案·卷八·胃脘痛》雲:高(五十) 素多鬱怒,陽氣窒痺,濁飲凝冱,湯飲下嚥,吐出酸水,胃脘痛痺,已經三載,漸延噎膈,先與通陽徹飲俾陽氣得宣,庶可向安——這一醫案中即是一名因為平素情緒抑鬱導致胃病,逐漸發為噎嗝的患者,其調治的方法“通陽徹飲俾陽氣得宣”可視為一種情緒的調暢,這裡的“陽氣”指的是五志過極導致的氣機過於亢盛,與肝氣的疏洩功能失調大為相關,這在該書的其他章節有描述:

《臨證指南醫案卷四·噎膈·反胃》……然歷觀噎膈反胃之因,實有不同,大抵飲食之際,氣忽阻塞,飲食原可下嚥,如有物梗塞之狀者,名曰噎,心下格拒,飢不能食,或食到喉間,不能下嚥者,名曰膈……夫噎膈一症,多因喜怒悲憂恐五志過極,或縱情嗜慾,或恣意酒食,以致陽氣內結,陰血內枯而成,治宜調養心脾,以舒結氣,填精益血,以滋枯燥……故先生於噎膈反胃,各為立法以治之,其陽結於上,陰虧於下,而為噎膈者,用通陽開痞,通補胃腑,以及進退黃連,附子瀉心諸法,《傷寒論》中的附子瀉心湯主治陽虛熱結,心下痞悶,惡寒汗出,脈沉者。用三黃徹三焦而瀉熱,即用附子徹上下以溫經。《傷寒貫珠集》則強調,

邪熱有餘而正陽不足,設治邪而遺正,則惡寒益甚,若補陽而遺熱,則痞滿愈增。此方寒熱補瀉並投互治,可以說兼顧了惡性腫瘤之一的噎嗝的正虛邪戀的特點。

所以,對消化道腫瘤的中醫病機和皮膚斑疹的病機考證之後我們可以發現,實際上兩者是同一病機在衍生的不同臟器的病變表現,肝氣的作用將這些表現串聯了起來。

參考鏈接:

http://www.dxy.cn/bbs/thread/29009757#29009757

老年斑突增背後的原因或是消化道腫瘤?看中醫如何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